问题

如何看待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一白人教授因为拒绝在“缺席日”离开校园,遭到学生围攻并指责其种族歧视?

回答
要全面理解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The Evergreen State College)围绕“缺席日”(Day of Absence)事件以及白人教授拒绝离开校园并被指控种族歧视的争议,我们需要梳理事件的起因、经过、各方观点以及事件带来的影响。

事件背景:长青州立大学的特殊文化与“缺席日”的起源

长青州立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亚的公立大学,以其激进的进步主义政治氛围和非传统的教学模式而闻名。学校鼓励批判性思维、社会正义和学生主导的学习。

“缺席日”(Day of Absence)是该校一项长期的传统,通常在每年的春天举行。其目的是为了让非白人学生、教职员工有机会暂时离开日常的学术活动,聚集在一起讨论、分享经历、建立联系,并反思学校在促进种族平等和包容性方面的努力。通常,在这一天,校园会变得相对安静,因为参与“缺席日”的人员会前往其他地方举行活动。

事件经过:2017年的“缺席日”风波

在2017年,长青州立大学的“缺席日”活动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和动荡。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的“缺席日”活动被提议扩展为“包容日”(Day of Presence),鼓励所有人在当天一起参与讨论,但这次的讨论被赋予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政治议程。

核心争议点:教授拒绝参加并被指控种族歧视

事件的核心人物是该校的生物学教授布兰特·金赛尔(Bret Weinstein)。金赛尔是一位犹太裔白人教授,他公开反对将“缺席日”活动政治化,以及学校管理层对此次活动的组织方式。

金赛尔的立场: 金赛尔认为,学校提议的“缺席日”活动(特别是后来演变成“包容日”)存在强迫性和排他性。他尤其反对将特定族裔的学生和教职员工“邀请”(实则是一种要求)离开校园的提议。他认为,任何学生都有权利选择是否参与任何活动,学校不应该基于种族身份来划分学生,并让他们“离开”。他认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种族隔离,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是将种族主义反过来施加于白人。
他特别指出,他反对的是“鼓励(asking people of color to leave)”白人离开校园,但他自己作为白人,却被要求离开,这在他看来是矛盾的,并且他认为学校鼓励学生“驱逐”他,是一种新的形式的种族主义。
他也对校方提出的关于“特权”和“无意识偏见”的讨论方式表示质疑,认为这些讨论过于简单化和意识形态化,可能导致对不同观点的人进行“定罪”。

学生的反应: 在2017年4月24日当天,当金赛尔教授选择留在校园内而不是响应“缺席日”的号召离开时,他遭到了大批学生的围攻。
学生们聚集在他的教室外,高喊口号,指责他“种族主义者”、“法西斯”等。
学生们要求他离开校园,并声称他的存在对非白人学生构成了威胁。
视频显示,学生们情绪激动,有人用手机近距离拍摄金赛尔,对其进行言语攻击和挑衅。
一些学生用“你威胁着我们的生命!”(You're threatening our lives!)之类的言语来指责他,尽管他并未采取任何暴力或威胁性行为。
有报道称,学生们一度堵住了金赛尔前进的道路,迫使他被警方护送离开。

校方(管理层)的角色: 校长乔治·布里茨(George Bridges)在此事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尽管金赛尔是根据学校允许的原则行事的,但布里茨校长在事件发生后并未立即公开支持金赛尔,反而似乎是在“倾听学生的声音”。
在学生围攻金赛尔的当天,校长一度下令关闭校园,并表示正在考虑金赛尔被停职的可能性。
后来,校方与学生代表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并最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包括增加对多元化和包容性项目的投入,以及对金赛尔教授进行调查等。
这一系列反应被金赛尔及其支持者批评为屈服于学生“暴民政治”,未能维护学术自由和教师的权利。

各方观点与争论焦点

这场风波引发了关于学术自由、言论自由、种族政治、校园安全以及大学在处理社会议题上的角色的广泛争论。

支持金赛尔的观点:
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 他们认为金赛尔有权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不受欢迎。学校不应因为他拒绝参加一项政治性活动而惩罚他。
反对“文化马克思主义”和“政治正确”的过度扩张: 一些人认为,长青州立大学的事件是“政治正确”失控的典型例子,学生们利用身份政治对持不同意见者进行攻击和压制。
质疑“种族主义”的指控: 他们认为,金赛尔被指控种族主义是因为他反对一项基于种族划分的活动,这是一种“反向种族主义”的论调。他们认为,基于种族身份要求任何人离开校园,本身就是种族歧视。
对学校管理层的失望: 他们批评校长屈服于学生压力,未能保护教职员工免受骚扰。

支持学生的观点(或批评金赛尔的观点):
“缺席日”的意义: 他们认为“缺席日”是为非白人社群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分享经历和寻求支持。金赛尔留在校园的行为被视为是对这一努力的破坏和不尊重。
金赛尔的言论具有攻击性: 一些人认为金赛尔并非仅仅是反对活动,而是以一种挑衅性的方式来对抗学校的多元化努力,并对学生造成了精神伤害。他们认为金赛尔的“拒绝离开”是对学生们表达不满和争取权益的一种挑衅。
“无意识偏见”与结构性种族主义: 他们可能认为金赛尔未能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无意识偏见”,以及学校可能存在的结构性种族主义问题,而他对此的回应是辩护而非反思。
校园安全和舒适度: 有些学生可能确实感到不安全或不舒适,尤其是在一个他们认为白人至上主义或种族主义的观点仍然存在的环境中。他们认为金赛尔的在场以及他的言论加剧了这种感受。
“威胁生命”的说法: 尽管金赛尔本人并未表现出威胁行为,但一些学生可能会将金赛尔所代表的某些观念(例如,对反种族主义努力的质疑)视为对他们社群的潜在“威胁”,而这种威胁可能不是直接的身体威胁,而是对其生存权、尊严和福祉的威胁。

事件的影响与后续

金赛尔教授的境遇: 事件发生后,金赛尔教授曾被学校暂停带薪休假,后来虽然返回了教学岗位,但其在校内的处境依然备受关注。他最终于2021年离开长青州立大学,并成为了一位批评学校自由主义转向和政治极端的知名人物。
长青州立大学的声誉: 这次事件给长青州立大学的声誉带来了巨大打击,使其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政治极化和“取消文化”的大学。
全国性辩论: 此事件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校园政治、学术自由、种族议题以及言论边界的广泛辩论,并被许多保守派媒体作为例证,批评左翼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力。
对类似事件的警示: 这一事件也促使其他大学在处理类似的社会议题和抗议活动时更加谨慎,思考如何在保障学术自由和保护学生权益之间取得平衡。

总结

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的“缺席日”事件是一个复杂的案例,其中涉及到对“种族主义”的定义、身份政治的运用、学术自由的边界以及大学在多元化和社会正义议题上的角色等诸多敏感问题。

金赛尔教授的遭遇,以及他被学生围攻并指控为种族主义者,可以被视为一个极端化的例子,反映了在某些高度政治化的校园环境中,不同政治观点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冲突可能如何升级。一方认为金赛尔是捍卫学术自由的斗士,另一方则认为他是种族主义的代表,对少数族裔学生造成了伤害。

理解这一事件的关键在于认识到:

1. “缺席日”的初衷与演变: 本意是为少数族裔提供支持空间,但在2017年被赋予了更强的政治色彩和对某些观点的批判。
2. 金赛尔教授的动机与行为: 他是基于对学校组织方式和活动内容的不认同而选择留在校园,他认为“邀请”特定族裔离开校园是种族隔离。
3. 学生反应的动因: 学生们可能认为金赛尔的行为是对他们争取权益的阻碍,或者认为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他们所反对的观念,因此感到受到威胁。
4. 校方处理的失误与压力: 校方在处理过程中似乎未能有效化解矛盾,并被批评为屈服于学生压力。
5. 广泛的社会背景: 事件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种族和政治议题上的深刻分裂。

这起事件的复杂性在于,双方都可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但其行动和解读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并引发了长期的争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涉及到一切宗教式狂热群众运动的重要特点之一:


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


这个作弊教授,就是异端。他是曾经一个极左翼分子,然而极左翼运动总是一浪高过一浪。今天靠着极左翼运动上位,快速、廉价获取权力和名声的极左,明天就要被更加极端的同类超过。他们自己则要被同类钉死在十字架上,死相比右翼或者普通民众更难看。毕竟,命运中的一切都已经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样的例子不能更多了。诺贝尔奖得主Tim Hunt参加女权大会,开了个玩笑(其实是典型的英国人的自嘲,说的是他和他实验室学生相爱结婚的故事),结果不仅被赶出学校,夫妻两人还离开了英国。当然Tim Hunt可能只是单纯善良想要支持女权,没想到自己帮助的是怎样一群极端、充满仇恨的暴民。

《阴道独白》的极左翼女权主义者通过性、女权的话题一时名声大噪,炙手可热。然而之后在大学里演出被取消,被痛骂。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transgender women没有阴道,伤害了她们的感情、因为她们在推动只有两种性别的错误思想!这个刁钻的更加极端、更加左翼的角度被新一辈的极左发现,立刻就被用来把《阴道独白》的剧作者、演员钉子在十字架上,踩着他们让自己上位。

这就是参与极左翼运动的风险。今天你是最正确、最极端的左翼,享受荣光;明天就有更极端的新人把你打成异端,生吞活剥。那些处在政治正确歧视链最底端的亚洲男性,大家要好好想想,参与这个运动为自己谋利,你觉得你能在这群世界上最充满仇恨、最邪恶、最阴险、最无耻的人群中活上几天?

user avatar

可以,这很甜美。

user avatar

我早说了吧,我国不被允许讨论X革和封锁X革资料肯定是为了避免美国人民提前知道他们国家将发生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去写第一张大字报了……

user avatar

要搞臭任何思想或者运动,最好的办法不是正面去怼,而是钻到他们的内部,打着红旗反红旗。故意把这种思想或者运动推动到极端乃至可笑的程度,然后自然会让其退潮。 若干年前的文革,已经向我们展示了这一点。面对毛主席携巨大威望和群众运动的浪潮,老干部们几次正面怼都毫不例外的失败了,但是后来的侧面迂回却发挥了起效。 你要搞土改,我就杀富农;你要反右,我就扩大化;你搞大跃进,我就搞浮夸;你要整官僚走资派,我就整基层干部;你要文斗,我就武斗;你要除旧思想,我就砸文物;你要斗私批修,我就整知识分子;你不让我官好过,我就挑拨民众斗民众!你搞起了造反派红卫兵,我就搞保皇派红卫兵,反正大家都姓红,傻老百姓怎么看得出背后那么多政治纠葛和路线斗争? 你看看七十后八十后这么两代人,高中大学接受过政治教育,走上社会又被社会操得死去活来,就这样,还不是一样的大把人没搞明白阶级和阶级斗争,甚至还有不少傻货变成精神资本家,给那些剥削自己的思想和政策叫好。 由此可以看出,群众运动有巨大力量,但是也有巨大局限。美国现在搞得这些政治正确的群众运动,更是如此,甚至更加糟糕。因为他们一没有一个导师和精神领袖,二没有理论和纲领,三没有触及美国社会深层次的制度,所以不能真的解决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极端化。

都说Politic correct和BLM在美国多么膨胀和极端,那么我想请问,美国社会现在种族主义和歧视问题解决了吗?数据告诉我们,并没有。

因为问题本身是有着深刻的经济文化的根源,光靠宣传和运动没有任何卵用,反倒因为群众运动的不可控,被人逐渐引导偏斜。

美国的问题在深处,刀子不对准华尔街和国会山,那么什么运动都没有任何卵用。哪一天纽约长岛一声炮响,退伍军人们冲进了国会山和华尔街,将银行家和议员们拖出来吊在路灯上,这时候运动的成功才有希望。

--------------------------------

最后一段有一点调侃了。

我说的真正含义是,现有的,私有制为基础的全球金融资本主义,以及分裂和混乱的全球政治体系,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人类进步的步伐。面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如果人类不能在一百年之类突破核聚变技术,在月球火星建立殖民地,那么人类的文明最终会被迫束缚在地球上面。靠着太阳能、风电、水电等能源,维持一个平稳、内敛和保守的社会。那个时候,人们终将发现,工业时代看似号无止境的指数增长,终于遇到了尽头,这个尽头,就是培养皿的边缘。

地球上面出现的很多奇怪的乱象,都是因为私有制资本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分裂混乱的全球政治体系,这两个怪胎引起的。历史的洪流不会停止,人类终将统一,私有制也会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然而,时间窗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人工智能这么一个非常关键的科技点眼看就要点亮。

未来是娱乐到死,毫无希望的美丽新世界;还是全球大同,人人解放的星辰大海,关键就在这几十年了。我不知道历史会选择哪一条路,也不知道谁会在那个关键时刻站到历史的潮头,然而我知道,不管哪一条道路,最终的选择和形成,必然需要无数鲜血、痛苦和生命的代价。这也是人类历史前进的方式——正如同煤的形成,更不要提钻石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