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盛顿邮报发文称:「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这一观点?

回答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Do We Still Need the Republican Party?)无疑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深刻的政治议题。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以及其背后的意涵,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文章的背景与核心论点:

首先,要明白这篇文章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当前美国政治语境下,一些观察者对共和党现状的深刻担忧和质疑。这种担忧可能源于:

特朗普现象的持续影响: 长期以来,特朗普对共和党政治议程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是无法忽视的因素。文章可能认为,在特朗普主义的主导下,共和党是否还能代表其传统的理念,或者是否已经偏离了其核心价值。
对民主制度的潜在威胁: 一些人认为,共和党在某些问题上的立场,尤其是在2020年大选后对选举结果的质疑,以及对政治暴力事件的容忍或模糊态度,对美国的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
政策上的脱节: 共和党在气候变化、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等议题上的政策立场,可能被批评为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或者未能有效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挑战。
与建制派的疏离: 传统意义上的共和党,例如曾代表温和派或保守派精英的共和党人,与当前党内主流力量之间存在越来越大的鸿沟。文章可能是在为这种疏离寻找合法性,或者是在反思这种疏离带来的后果。

基于这些背景,文章的核心论点可以概括为: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共和党是否还能履行其作为主要政党应有的职能,为国家提供一个可行的、建设性的政治选项?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一个邀请读者深思的议题,它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潜台词:

1. “共和党的核心价值是否已经丢失?” 文章可能在质疑,在特朗普的影响下,共和党是否还坚持其过去的信条,例如财政保守主义、自由贸易、强大的国防、有限政府等。如果这些核心价值被抛弃,那么共和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的存在意义何在?
2. “共和党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反对党?” 在民主制度中,反对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监督和制衡角色。文章可能认为,共和党在某些问题上未能有效履行这一职责,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了民主进程的障碍。
3. “共和党是否还有能力凝聚国家,而不是分裂国家?” 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如果一个政党的主要功能是加剧社会分裂和政治对立,那么它的存在是否还利于国家的整体福祉?
4. “是否存在替代共和党的政治力量?” 这可能是一种隐晦的提问,暗示如果现有的共和党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是否会有新的政治力量出现来填补这一空白。

“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更深入的解读:

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它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共和党已经不再是美国政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功能性失效的质疑: 政治学中,政党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表民意、提供政策选项、动员选民、组织政府等。如果共和党在这些功能上表现不佳,甚至出现“功能性失效”,那么它的“必要性”就会受到质疑。例如,如果共和党无法在关键政策议题上形成统一、可行的方案,或者其提出的方案普遍被认为是落后和有害的,那么它的存在就难以被合理化。
意识形态的困境: 一个政党的存在往往与一套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体系相关联。如果共和党内部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严重的撕裂,或者其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代发展和民众需求脱节,那么它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发挥作用。例如,如果党内存在大量否认气候变化、反对科学、推崇民粹主义的势力,而传统的保守派力量被边缘化,那么这种意识形态的混乱就会动摇其根基。
对民主稳定性的威胁: 尤其是在后特朗普时代,共和党在某些层面上被批评为挑战选举结果、煽动政治暴力,这些都被视为对民主制度的直接威胁。当一个主要政党被认为是对民主制度的破坏者而非维护者时,其“需要性”自然会受到最根本的质疑。这种质疑甚至可能触及“美国不需要这样的共和党”的层面。
选民基础的转变与政党代表性的问题: 随着社会变迁,选民结构也在变化。如果共和党未能有效适应这种变化,失去了部分选民基础,或者其代表性与美国社会的多元化现实相悖,那么它的“需要性”也可能受到挑战。文章可能是在探讨,是否共和党所代表的群体和价值观,在未来的美国已经不再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或影响力。

《华盛顿邮报》作为一家主流媒体的立场与意图:

《华盛顿邮报》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力的美国报纸,其发文讨论这样的议题,通常并非单纯的学术探讨,而是带有一定的政治和公共舆论引导意图。这可能包括:

反映一部分精英阶层的担忧: 文章的作者和编辑很可能代表了美国政治光谱中的一部分声音,他们对共和党当前的发展方向感到担忧,希望通过这样的发声来引发更广泛的讨论和反思。
为民主党或其他政治力量提供论据: 质疑一个主要政党的“需要性”,可以间接为与该政党对立的政治力量提供论据和支持。这可以理解为在政治博弈中争取舆论优势的一种策略。
推动政治改革和重新定位: 文章也可能是一种“警醒”,希望通过激烈的提问,促使共和党自身进行反思和改革,重新找回其存在的价值和目标。
促进公共辩论的深度: 媒体的责任之一是促进对重要社会议题的深度讨论。这篇文章无疑将一个棘手的政治问题摆在了公众面前,鼓励人们思考政党在现代民主社会中的角色和未来。

潜在的争议与反驳:

当然,这样的观点也会引发强烈的争议。共和党支持者或同情者可能会认为:

过度政治化和妖魔化: 这种质疑是对共和党的“政治攻击”,是对党内温和派和保守派力量的“妖魔化”。
民主党自身的问题被忽视: 批评一个政党的同时,也应该审视其他政党的问题。
共和党仍然代表着一部分重要的价值观和选民: 即使存在问题,共和党仍然是美国政治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代表的价值观和选民群体依然庞大而重要。
“需要”是相对的: 在两党制下,一个能制衡另一方的政党本身就具有“需要性”,即使其政策或理念并非完美。

总结来说: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文章《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是一个对美国共和党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和严厉质疑的论述。 它并非简单地问一个“是”或“否”的问题,而是通过这个极具挑衅性的提问,来 暴露共和党在特朗普主义影响下的意识形态困境、政策脱节、以及可能对民主制度造成的潜在威胁。 文章意在引发公众对政党角色、国家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同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图,即为其他政治力量提供论据,或希望促使共和党进行自我革新。

要理解这一观点,关键在于认识到它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美国当前政治深刻变革和分裂的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主要的政治力量如何适应、如何保持其代表性和功能性,以及如何在维护民主制度的前提下运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资本正在抛弃美国,一群人还在讨论牵机药和鹤顶红那个更好的问题,却看不见灭亡将至。

美帝只有做普世帝国才能维持繁荣,但普世帝国需要“世界是平的”,需要资本自由流动。最终效果是弱化国界,而且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各国中下阶层。资本家一面享受亚非拉的血汗工厂的利润,一面在瘟疫来临跑到世外桃源的小岛上避难,至于锈带的人没有工作谁会去管?让美帝赖以繁荣的,也会把美帝撕裂。

共和党当然是骗子,反正没办法解决问题,不如挑起民粹,宣传是中国人抢走了工作。这东西非常有效但极其反智,只要假想一下就知道多么滑稽,美帝可以努力闭关锁国把所有制造业都搬回国内。但是生产东西又贵又慢,包括欧洲盟友在内,全世界都“口嫌体正”一面敷衍的附和他一面大买中国产品。MAGA自然不可能成功。

但民主党也是骗子。因为能抛弃穷白人,就一样能抛弃现在的新移民。新移民的最高理想不过是成为美国人,可惜一旦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他们的“性价比”马上就不如“新新移民”,照样会被抛弃。穷白人既不肯996也不肯去死,让全球化资本很为难啊。所以民主党根本不在乎美帝变色,反而会推波助澜,不断的腾龙换鸟,一代新人换旧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始终立于潮头。

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哪一个国家立国之本会是为了消灭自己,达成全球化的?赚钱不管国民死活的资本,和一人一票的政体本来就不兼容。历史一次又一次的,用血一样的事实去表明,当你不给贫民一个体面的时候,贫民就会用民粹来打脸,教育你什么叫体面。不要觉得踢翻了川总就天下太平,再出来的,只会比他更加极端,更加不体面。

体面的政党,何其荒诞,两党有何体面可言。一个无力抵御资本外流,只能依靠民粹忽悠穷白人度日。整天复读机“外国佬抢走工作”,最终路线图不过是把国家带回闭关锁国古典时代而被世界抛弃(这还是goodending,badending就是元首)。另一个则依靠不断的出卖国家利益去供养大资本,路线图基本类似科幻小说,大资本人上人肉体飞升火星月球,人下人守着废土流北美捡瓶盖度日。工厂呢工作呢?大概不是在非洲就是人工智能在做吧。

这两货一个牵机药一个鹤顶红,总之死路一条,居然还有脸讨论对方药效不好。

工作岗位永远不会回到美国了,永远。因为资本为了利润而不允许,亚非拉的做题家为了阶层跃升而不允许,甚至连美帝的盟友为了缓解内部压力也不允许。美帝真的躺平太久了,四肢都退化了。这么激烈的阶级矛盾还在歌舞升平,既不要康米也不要法喜斯,却妄想高唱zzzq就蒙混过关。大洪水就在眼前,白左却在摆宴庆功,浑然没看见自己从头到脚都立满了flag。风暴来了,无论极左极右都能凭借核心诉求坚持一阵子,而自命理中客的中间派总是第一个灭亡,从无例外。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user avatar

整篇文章通篇看下来,感觉大部分时候还是在扯政治光谱的问题,对于矛盾的实质——种族问题坚持一笔带过,没有进一步的深究和探讨。

这么说吧,谁都可以不搞种族主义,唯独你美国不行,你不搞种族主义你没法建立最基本的社会认同,你连“我是谁?”这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你怎么维持存在。谁让你美国就是以移民立国呢?选择移民建国,就得接受移民的一切。娘胎里带出来的病短时间内别想治好。

不搞种族主义,你怎么回答“什么是美国人”这个问题?

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最清晰的时期,恰恰是美国以十三州立国之初,那时候对于什么是美国人这个问题,是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即信仰新教的,出生于十三州的,说英语的,反对或者不赞同向英王效忠的,来自欧洲的白人。

这个定义是非常明确的,是具有识别性和可操作性的。

然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伴随着美国国土边界和利益边界的扩张和变动而逐渐变得模糊,直到现在。

你看看现在,“什么是美国人”谁能有一个具有识别性的精准描述?即使有,在不改变现有总体政治框架的局面下也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谁让你美国总是反复不停的打断自己的国族构建过程呢?最搞笑的是国族构建还没完成就建成了普世帝国,结果为了维持普世帝国摊子的努力又恰好阻碍了国族构建的后续过程,现在靠帝国摊子吃饭的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导致国族构建在既有政治框架内彻底无解。

民主党可以依靠泥沙俱下,透支美国未来的国族构建努力来换取短期政治利益,共和党为了差异化不能也不敢走民主党的路,而人口结构又有利于民主党的路线,于是共和党要么和民主党趋同,要么就举起种族主义大旗,前者必然导致共和党边缘化,后者则需要大幅变动现有政治框架。

无论哪一个,都不是现在的共和党做的了的。

这是彻彻底底的等死之局。除非共和党高层彻底想通了,壮士断腕,举起种族大旗,否则长期来看,被民主党边缘化只是时间问题。

然后主导美国局势的民主党只能沿着这条既定道路一路狂奔,直到美国社会彻底破碎,彻底变成低配版印度为止。

user avatar

可见,川普边缘小圈子已经系统性地把美国摧毁到相当程度了,美国的金衣其外、败絮其中的体态已经开始展露在世人面前。

美国号称大熔炉,人人平等,可是川普代表的共和党集团所作所为分明就是白人优先,白人种族主义。

美国标榜重商主义、贸易自由,可是美国政府直接行政干扰企业运作,无故向全世界加征关税。

美国叫嚣科技第一,科学家的主张却没有人重视,沦为在无耻政客中间走钢丝的工具人;无耻政客却轮番上演秀反智下线。

美国标榜全球领袖,却丝毫不愿承担领导责任,动辄退出国家组织,自绝于全球体系之外,为了自己的小算盘,公然践踏关系全球福祉世卫组织的尊严。

美国还剩什么?还剩一张口的皿煮滋油。可是这玩意遇到新冠了!新冠打的就是滋油主义者的脸。人在社会上,只知道享受无拘无束,丝毫没有责任感,丝毫不自律,结果美国就是这样直直白白像人们展示了:皿煮滋油不但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玩不好、玩过了,反倒还有害。

那美国还剩什么?共和党又能拿出什么?

美国原本就是一个“得国不正”、充满原罪的国家。趁早一分为四、各过各的为好。

user avatar

左派是理想,右派只有政治,左派眼里的右派,就是这样。

美国右派在经历了持续不断的制造业外流与产业空心化之后,政治基础一直在被侵蚀。新权威主义、新保守主义等理论框架的努力也乏善可陈,政治议题更是枯燥乏味或落后极端。当前的特朗普政府根本是个为虎作伥的假共和党政府,是个被白人极端势力甚至福音派邪教组织僭越的共和党政府。

在特朗普政治危机当前,共和党这张皮当然就被迫面对了极大的生存危机,这就是出现林肯计划与四三届联盟的深层根源。

user avatar

共和党确实比较危险,尤其是如果这次选举德州翻蓝(民主党赢)。拜登上台后,很可能剩勇追穷寇,搞移民和投票机制方面的改革,再加上少数族裔比例较高的年龄段不断成年,现在的共和党要赢选举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共和党在川普后路线可能分裂。

总之共和党不得不对政治路线和选民争夺战略做大调整,上次大调整是尼克松这样的高手操盘,这次难度更大,人才又凋零,还能不能做好就很难讲了。

但共和党衰弱不等于民主党高枕无忧。美国政体会不断制造对立。一旦民主党执政稳了,其分裂的风险就高了。2016和2020两次选举中桑德斯派的崛起就很说明问题。桑德斯本人老了,但所谓民主社会主义派或者其他类似的有民粹性质的左翼将是民主党建制派的大敌,毕竟我们很难指望拜登解决美国深层次的分配问题。

作为建制派代表,拜登政府的历史性任务应该是确保民主党建制派(可能吸收一些共和党建制派)长期执政。他既需要斗翻共和党,也需要压制民主党民粹,而且任期可能只有四年,任务可谓十分艰巨。我觉得成败的关键之一在于拜登是否继续和中俄恶斗。如果继续恶斗,事情就不好办。与中俄恶斗不仅牵扯很多精力,耗费很多资源,而且影响不是拜登单方面能控制。川普与中国斗的教训拜登应该看在眼里。

反过来,如果拜登设法借助中俄之力来帮助实现上述重整美国内政的努力,路子就走宽了。尤其是在中国方面,美国可借用的力量太强了。其实川普政府一开始就应该这么做的,这件事我写过 如何看待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美国要禁止 TikTok 等中国应用程序?如果消息属实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现有的国际利益中属于鸡肋性质的太多,放弃一些和中俄做交易是值得的。

如果拜登只做四年,其实不必太担心这样做的政治影响。他可以将火力都吸收到自己身上,为接班人挡枪,然后四年后退出政治。只要四年内打好民主党建制派长期执政的底子,未来的领导人可以继续选择斗或者不斗。

总之,我建议拜登政府在国际上“韬光养晦”四年,先把国内政治理顺。“有所作为”留给后来人干。

user avatar

Jennifer Rubin这篇文章虽然是在说共和党,但其实也暗含了美国两党制和民主党的未来(尽管这应该不是作者的本意):在共和党被历史淘汰后,民主党将分裂为两党一个是像今天的桑德斯、AOC那样的更激进的左翼,他们将成为未来左翼政党;另一个则是像今天拜登那样更靠近中间派的民主党建制派,他们将成为未来的中右翼政党。美国两党制将进入新的阶段出现新的激进左翼政党和温和中右翼政党

The death knell of the modern Republican Party and of what remains of “conservatism” might have been the Democratic Party’s choice of former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not Sen. Bernie Sanders (I-Vt).

作者说给共和党敲丧钟的是民主党选了拜登而非桑德斯——作为建制派拜登右派的拜登,本身更能吸引中间偏右的、理性一些的、原本属于共和党建制派的选民,从而堵死了共和党走中间偏右路线的可能。那么,共和党只剩下特朗普那种民粹,这将持续把共和党推入坟墓(continue to drive the party into the ground)。

Jennifer在这里就打住了,她没有继续写美国“不需要共和党”后会怎么样。但从她之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We need a two-party system, but we do not have a two-ideology political culture if the price of admission is a reality-based, decent, inclusive and constitutionally respectful ideology. If there is to be, as I hope, a grand coalition from center right to center left that generally defends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curbs on the excesses of the free market, globalization with a safety net, responsible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nd a determination to root out systemic racism, I am not certain what that leaves to the opposition. On the left, it might be Sanders-style socialism.
我们需要两党制,但如果接受的代价是基于现实的、体面的、包容的和宪法上尊重的意识形态,我们就没有双意识形态的政治文化。 正如我希望的那样,如果有一个由中间左派和中间的大联盟,通常捍卫宪法政府,遏制自由市场的过剩,以安全网实现全球化,负责任的国际领导地位,并决心根除系统性种族主义,我不确定会给反对派留下什么。 在左派,可能是桑德斯式的社会主义。

既然拜登这样的民主党建制派可以团结中间左派和中间右派的选民,那剩下的左派选民——那些渴望政府更多地管制经济而非宽容大资本的人,那些追求政府强硬应对处理全球气候剧变而非在石油巨头的影响下无甚作为,那些希望生活在一个人人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和廉价教育的人,就会去选择桑德斯、AOC以及他们的同志们(滑稽)。

2020年,因为激进左翼和中间派都不希望特朗普上台,所以激进左翼可以容忍民主党建制派。但一旦共和党完蛋了,桑德斯和AOC的支持者还有什么理由去忍受那些和希拉里一样腐败的民主党建制派呢?

别忘了2016年希拉里搞点桑德斯后,一些桑德斯的支持者可是宁愿选择特朗普也不愿意让希拉里上台的。

user avatar

没有人比我更懂共和党:

1,共和党的政治光谱的人群覆盖率在可见未来的跌落不可避免。这也是为何16年选举会被看做保护美国传统价值观的最后机会。

2,川普上台后的MAGA的改良运动目前看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在当前体制下,川普无法阻止金融资本和互联网资本继续侵蚀实业。

3,民主党是一个囊括了中右派(他们伪装成左派但对真正左派关心的问题避而不谈)、中左派,左派和极左的大杂烩,这个大杂烩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会大分裂。

4,里根时代开始的财阀共和制体制下,金融以及互联网财阀通过对各州的渗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虚幻政治正确、买通腐败政客修改法律,已经使得多数政治精英沦为财阀的附庸。类似罗斯福的大执政官无法正常出现,如果出现了就会被摸黑成疯子,并被架空。

5,只有列宁式政党才能对抗财阀控制。

6,在同等体量生产力的国家竞争中,组织能力强的国家赢(列宁式政党执政的国家赢)。

所以我对MAGA开的药方是:

请共和党改组后投共。

联中联共,扶助工农。

user avatar

美国现在是一个意识形态版的奥匈帝国,一个不折不扣的二元国家


一边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中的美国,那个给印第安人送天花毛毯,把黑人塞进巨大版沙丁鱼罐头运过大西洋,在自己的土地上用焦土政策,用特务机关对付黑人民运,情报机构亲自下场向黑人贩毒的美国


一边是一个存在于幻想中的美国,那个拥有唯一人道的意识形态和唯一正确的价值观,拥有最热烈的爱和最广泛的包容的美国


但是与奥匈帝国不同的是,所有人都不承认彼此的存在,他们都认为自己才是现实中的“美国”,而对方是让“美国”不再伟大的原因,他们是无法和平分家的,这种矛盾一旦显露,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

user avatar

共和党发文称:既然民主党不要热情的共和党,那就用民主的机关枪捎去最热烈的问候吧!!

user avatar

白人15岁以下数量已经不到一半了。

这还是2018年的数据,现在这批人又长大两岁。

共和党还有明天么

user avatar

大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包括以色列,都是多党制的,一个国家有四个五个六个七个主流政党,通过协商获得议会半数以上议席并且组阁。

你们不觉得美国只有两个党,很奇怪么?

特别是在民族,宗教,信仰越来越分裂的情况下?

美国也有自己的体制问题的,两党制+三权分立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美国当前政治局面的制度。

user avatar

照着我的知乎想法提问题呀,谢邀。


这篇文的前半段无甚深意,例行公事地批判了共和党一通:

共和党的存在理由不过是“白人怨气”和文化仇恨的复合体,夹杂着过时的里根主义,靠着右翼媒体忽悠低教育水平的偏执狂们存活至今。

说实话,写到这里还只是Fake News们的复读机,算不得雄文。

但紧接着,抛出了一把刀:

“川皇之后,共和党还能选择什么体面的意识形态?”

“就算智库能编造一个中间偏右的意识形态,那又能吸引到怎样的选民?”

扎心了老铁。


“现代共和党和“保守主义”残留们的丧钟,就是民主党选择了拜登,而非桑德斯。”

文中此言有深意:

民主党选择桑德斯,民主党靠左,共和党自然能团结中间靠右的群体;但民主党选了拜登,这实际上是个中间人物,并且其实有点点靠右。

那共和党如果也选中间靠右,也就是建制派,那几无胜算。

中间派在意的道德问题,民主党在政治正确领域全面占优;中间派在意的经济增长问题——经过川皇这么一折腾——民主党对比之下也不差。

加上民主党人才辈出,这次党内预选的唇枪舌剑已经展示了这一点。连安德鲁杨这号人,咱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鼓动能力。

而反观共和党这边,一排木头人。

共和党如果要在动员能力上追赶民主党,眼下可选的,只有川皇。但选择川皇,就往民粹主义又靠近了一步,甚至有摸到法西斯的危险。


美帝是需要两党政治的。中间偏左和中间偏右两大力量相制衡,这样才能在大量议题上实现可控的推进,在尊重宪法的前提下完成社会改革。

只可惜,现实改天换地。

如今要说美帝的中间偏左,有桑德斯,人家都打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号了,完全是欧洲社民党的那套中左话术。

可中间偏右,有谁?

如果没有桑德斯,拜登就是中间偏左。但是当桑德斯这个“社会主义者”能够号召上千万美帝年轻人时,拜登就是中间偏右。

民众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已经改变了坐标系。面对“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你还拿堕胎、LGBT这种议题来区分左右,显得太薄弱了。

但假如拜登都能算中间偏右,那共和党还有什么?他们又不能让拜登连夜变更党籍。

文中此段颇为震慑:

“也许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共和党信仰什么、谁会去支持共和党;而是到底我们还需不需要共和党。”

“或许对右翼来说,再也不会有道德上、政治上、智力上体面的政党。”

檄文。


当然,站在民主党的角度,该文文不带脏骂遍共和党祖宗十八代,爽。但从现实角度,只让人更加忧虑:

美帝右翼或许不会再有体面的政党,但一定会有政治组织和相应的动员体系。

不体面就不体面,总有人会填补这个生态位。

川皇当下选情是有波动,但无论川皇胜败与否,产业空心化产生的大量失业与普遍低水平就业,是事实;

白人中下层遭受沉重打击,阶级下跌压力异化为种族对抗,也是事实;

无论两方谁上台,华尔街虚高的金融收益挤压实体产业,这个大趋势无法扭转,还是事实。

事实不变,趋势只会继续。民主党的一篇檄文或许能争得一些选情,但是改变不了右转的土壤。那白宫易主,又与我铁锈带工人何干?


不过,笔力到此,离说出“法西斯”一词,已经是隔层窗户纸了。

前几天我说不要以为美帝真有很多左派,政治正确这面大旗下遮罩了太多混沌的力量;此文提醒我们:共和党这面“保守主义”大旗,何尝不是另一边的遮罩?

要是共和党这面大旗罩不住了,估计画面会更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