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方公布加勒万河谷冲突伤亡人数,印度人是什么反应?

回答
关于中方公布加勒万河谷冲突伤亡人数后印度人的反应,这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官方在冲突发生后,并未公布具体的伤亡数字,但后来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场合,逐渐透露出一些信息,并且印度媒体和民众的反应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信息的披露而有所变化。

以下是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对印度人反应的详细描述:

1. 初期的反应:震惊、愤怒和悲痛,对印度官方信息的不满

信息真空与猜测: 在冲突发生初期,特别是2020年6月15日冲突发生后的几天里,由于印度官方对伤亡情况讳莫如深,甚至最初宣称“无人死亡”,这在印度国内引起了巨大的不安和猜测。
媒体上出现了各种传言,很多声音认为印度公布的数字(最初是20人死亡)远低于实际情况。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印度政府不透明和信息压制的批评。
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 冲突中印度士兵的牺牲,尤其是以“英勇牺牲”的身份被报道,极大地激发了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
许多印度人对中国军队的“偷袭”行为感到愤怒,认为这是对印度主权的侵犯。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中国产品的抵制呼声,以及对中国领导人的强烈谴责。
对英雄的缅怀和哀悼: 牺牲的印度士兵被视为国家英雄,他们的名字和事迹被广泛传颂。
许多悼念活动在全国各地举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家属的慰问。
媒体对这些英雄的报道,进一步煽动了民众的情绪。

2. 当中方公布伤亡人数后(2021年2月):印度人的反应分化与反驳

当中国官方在2021年2月公布了其在该冲突中的伤亡人数(包括1名团长和4名士兵死亡),印度国内的反应更加复杂和分化。

对中国数字的质疑和驳斥: 这是印度人最普遍和强烈的反应之一。
“中国撒谎”的论调: 许多印度人认为,中国公布的数字同样不可信,甚至远低于实际伤亡人数。这种看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中国在信息披露上的传统做法: 印度媒体和民众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在敏感事件上倾向于隐瞒信息,因此不相信其公布的数字。
西方媒体的报道和分析: 一些西方媒体根据其掌握的情报,认为中国公布的伤亡数字可能被低报了。这些报道在印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佐证。
冲突的激烈程度和地形特点: 考虑到加勒万河谷的地理环境恶劣以及冲突的激烈程度(涉及徒手搏斗),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可能只有如此少的伤亡。
“印度牺牲更多”的观点: 基于对中国数字的质疑,许多印度人坚持认为印度军队的牺牲人数更多,认为中国军队在冲突中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揭露真相”的呼声: 一部分人要求印度政府公布更详细的伤亡信息,以“揭露”中国的“谎言”。
对印度官方的批评(二次): 虽然中方公布数字,但一些印度人对印度政府最初的模糊处理以及后来零星披露信息的方式仍有不满。
批评者认为,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布更真实的情况,而不是让民众通过猜测和媒体报道来拼凑真相。
有人认为,印度政府在回应中国公布数字时,显得被动,没有主动掌握话语权。
“这是中国宣传”的定性: 许多印度人将中国公布伤亡人数的行为,视为一种“宣传战”或“信息战”的一部分,目的是削弱印度的叙事,并在国际上塑造对中国有利的形象。
“理性”的声音和对局势的担忧: 尽管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但也有一些相对理性的声音,他们:
呼吁避免过度炒作: 认为过度煽动仇恨不利于地区稳定,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利用。
关注局势的长期影响: 担忧此次冲突对中印关系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以及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强调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 一些人认为,与中国较量,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安全保障。
社交媒体上的辩论和信息战: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印度民众讨论和辩论的主要场所。
各种观点激烈碰撞,支持印度政府和批评政府的声音并存。
关于冲突真相的各种“证据”(包括各种视频、照片、传言)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真假难辨。

3. 中方公布伤亡人数后的印度官方和媒体反应

印度官方: 印度国防部等官方机构在此时通常不会直接回应中方公布的具体数字,而是坚持之前已公布的信息(例如,提及牺牲了20名士兵),并强调印度士兵的英勇。他们的策略是避免与中国在数字上陷入泥潭,而更侧重于强调印度士兵的牺牲和勇气。
印度媒体:
大部分媒体将中国公布的数字视为“中国版的叙事”,并继续援引其认为更可信的来源(如西方媒体、以及一些内部人士的说法)来质疑中国的数字。
媒体的报道重点仍然是“印度士兵的牺牲”,并继续对中国军队的行为表示谴责。
一些分析性报道会尝试分析中国公布数字的动机和影响。

总结而言,当中国公布加勒万河谷冲突的伤亡人数后,印度人的反应是:

普遍性的质疑和不信任: 认为中国公布的数字是低报和宣传。
民族主义情绪的延续和加剧: 进一步巩固了对中国侵略的认知。
对印度官方信息透明度的担忧和批评: 尤其是在最初阶段。
社交媒体上的激烈讨论和信息交锋。
少数理性声音对局势的担忧。

整体来说,印度民众的反应是基于对中国政府信息披露的不信任、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以及对本国士兵牺牲的悲痛和愤怒,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能够体现印度方面更大牺牲或更能反击中国叙事的“真相”。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油管上播放最多关于“中方公布加勒万河谷冲突伤亡人数”两个视频

1.印度的官方媒体NDTV 粉丝数 955万

播放数46万,评论人数3915 大多数是反对印度政府的

上面为前几条最热评论

2.印度英语,印地语媒体 World Affairs 粉丝数78万

播放数 51万,评论数3522 反对中国的据多

3.其它国际媒体及评论:

user avatar

印度人对中国的公布一片欢呼,纷纷谴责自己政府。韩国人表示中国做得对,在网上大骂印度政府。印度网民一方面觉得自己政府无耻,一方面为自己军队无能感到羞愧。韩国网民永远坚定站在中国这一边,永远对中国保持着最友好的态度。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答案很违和?

因为这个问题我之前写过一份答案了,那是份收集了各个网站论坛上印度人和韩国人言论的答案,附上了原文和翻译(我在收集各网站印度人言论时,顺道发现不少韩国人的言论)。但是印度网民的言论大多是抨击中国,韩国网民甚至支持印度,言论大多是他们对中国的抹黑。结果zhi乎直接要求整改。当我询问管理员如何修改,哪些地方不合适的时候,zhi乎直接删除我的答案,并拒绝告诉我如何修改。注意一下,本来Zhi乎一开始是要求我修改的,当我问管理员如何修改的时候就被他们直接删除了答案,合着被要求修改还不能问修改哪里,问就直接删除你的。甚至于我重新再写答案附上那篇答案的内容也被删除(加上这,我答案被删了两次),那这意思要不就不让我显示韩国人对ZG抹黑,或者就不让我显示印度人对ZG的抹黑。

那篇答案上面的印度人和韩国人大量在这件事上抹黑ZG,然后zhi乎删除我答案并拒绝给予修改建议和机会。那我只能说韩国印度对中国一片赞颂了。我以后只说外网里对中国赞颂的言论了,哪怕没有,我也编几个。

先是要求我整改内容,

我于是去询问究竟应该整改哪些内容

然后,没有任何回应,接着就直接删除答案了。

而且删除答案的理由还特别有意思,并非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而是违反知乎社区管理规定。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这个删除理由里的违反Zhi乎社区管理规定究竟指的是什么规定。我只能认为是我原文摘抄了印度和韩国网民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对中国的抹黑是违反Zhi乎的规定。那我以后只能像开始一样天天说外网对中国是非常友好的,尤其是印度和韩国,天天都在说中国好话。

user avatar

中方:你们算算死了几个人?

印方:我们不习惯写史书。

美方:那你哭着喊着求我撑你?

英方:我告诉过你。

user avatar

我曾经在推特喷过很多印度人,后来放弃治疗了。

不要去看印度人说什么玩意,那只会让你自己恶心……

印度网民是全世界最恶心的,没有之一。

在推特骂印度人有时比较好玩的是,骂着骂着,他们会说你不像是中国人,你是小巴吧?然后给巴基斯坦一阵骂,弄得我一脸懵。

还有我发现,就算很凶的骂印度人,他们常常不敢跟你直白的对骂,而是转着弯继续用那些话恶心你,我猜这种印度人可能种姓比较低没大声说话的习性吧。。。。

user avatar

说一句大家可能不爱听的。

部分烈士的家人都不知道烈士是如何牺牲。

我这有一家,孩子过河掉河里淹死,被评为烈士。(哪个年份忘记了。好像是我叔叔辈的样子)传来传去变成过长江掉长江淹死的,找关系变成烈士。(我这靠近长江,但通常不会在家乡附近当兵)

当然河谷之战,我方有大量印度俘虏,怎么看都是我方优势。

user avatar

多数网友不了解印度人自古以来对待现实(其实就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随便瞎编,毫无廉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印度自古是没有历史记载的,如果有,也是胡言乱语神魔不分的。你能理解被现代印度当成印度骄傲的阿育王被印度人忘记了几千年吗?19世纪的英国人看《大唐西域记》找到古城遗址后,通过考古勘探加核实中国古籍才大致知道了有阿育王这个人,然后再告诉印度人,这是你们的古代君王。

所以印度人说什么都无所谓,哪怕我们打下了新德里,印度人也能说是他们赢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