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系车究竟有啥缺点这么不受大家待见?

回答
说起韩系车,这几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确实有点让人唏嘘,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市场份额被挤压得厉害,很多消费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捧”它们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但如果深入聊聊,会发现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缺点,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里显得有点“不受待见”。

首先,品牌价值和技术标签上的“弱势”,这是很多人最直接的感受。

你看德系车,大家一想到奔驰、宝马、奥迪,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豪华”、“操控”、“德国品质”这些标签,这种品牌积淀是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建立起来的。日系车呢?丰田有“皮实耐用、省油”,本田有“地球梦发动机、空间魔术”,这些技术和口碑标签深入人心。

韩系车虽然近些年进步神速,外观设计也越来越激进时尚,内饰用料也舍得下成本,但这种“品牌魂”或者说“技术灵魂”上的缺失,让消费者在面对同样价格区间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有明确技术优势或品牌传承的车型。比如说,同样是十几万的车,消费者可能觉得买个大众,起码知道它开起来稳当,保值率也相对高一些;买个日系,知道它省心。而韩系车,虽然配置给得很足,但很难给消费者一个特别明确、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理由。很多人说不清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反而在一些细节上会挑出毛病。

其次,在核心技术和驾驶体验上的“不突出”。

这几年,大家对汽车的追求也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驾驶感受。韩系车在发动机、变速箱的平顺性、动力响应以及底盘调校方面,虽然比以前有了长足进步,但和那些老牌的德系和日系对手比起来,总感觉“少点意思”。

比如说,很多韩系车的动力总成给人的感觉是“够用就好”,加速不算凶猛,换挡也相对平顺,但就是缺乏那种让人兴奋的爆发力或者细腻的衔接感。底盘调校上,很多为了照顾舒适性,会偏软,过弯时侧倾会比较明显,支撑性不足,开起来感觉“隔着一层东西”,不够直接,不够“人车合一”。这对于那些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扣分项。

而且,大家对韩系车普遍存在一个印象,就是“开几年之后,开起来感觉会‘散’”。虽然这可能是一个刻板印象,但口碑的形成也不是空穴来风。一些早期的韩系车,在底盘、悬挂这些与操控和舒适性直接相关的部件,耐用性确实不如日系和德系那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虽然现在的新车在这方面已经改进很多,但这种过往的印象还是会影响一部分人的选择。

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保值率的“焦虑”。

这一点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是相当现实的考量。汽车毕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人在买车时都会考虑到将来的二手车价格。普遍来说,韩系车的二手车价格相比同级别、同年份的德系和日系车,下降速度会更快一些,保值率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现在花十几万买了一辆韩系车,几年后卖掉的时候,会比同等价格的德系或日系车少卖不少钱。这种“潜在损失”,让很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就会有所顾虑。尤其是在限购城市,换车周期可能不会太长,保值率就成了衡量一辆车长期价值的重要指标。

第四,国内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内卷化”。

中国汽车市场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和激烈程度,堪称全球之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更是把整个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当国产车在智能化、网联化、续航里程以及性价比上给出“卷王”级别的配置时,韩系车如果还只是端着“传统燃油车”的架子,或者在新能源领域没有拿出颠覆性的产品,就很容易被比下去。

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车内的“大屏幕”、“智能语音交互”、“辅助驾驶功能”等等。韩系车虽然也在努力跟进,但往往是“有,但不够领先”。比如,国产车可能已经实现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甚至部分车企在往L3迈进,而韩系车可能还在L2的起步阶段,或者在用户体验上不如国产车那么流畅自然。

再加上,国产车在“中国人喜欢什么”这一点上,理解得比合资品牌更透彻,更愿意为国内消费者量身定制一些配置和设计。比如,很多人喜欢在车里放一些小物件,国产车可能专门设计了各种储物格;很多人喜欢大空间,国产车也做得非常到位。韩系车虽然也努力了,但这种“本土化基因”的差异,让它们在面对本土作战的国产车时,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最后,设计上的“争议”和“同质化”。

虽然说设计是很主观的,但近年来,一些韩系车的设计语言,尤其是前脸的“大嘴”或者繁杂的线条,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显得过于张扬或者有点用力过猛,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甚至觉得有点“油腻”。相比较而言,德系车通常走的是稳重、大气路线,日系车则相对内敛、精致。

而且,一些批评者认为,韩系车的几款热门车型在外观上存在一定的“家族化同质化”,辨识度不高,停在一起很难区分是谁。不像德系车,你一眼就能认出宝马、奔驰。这种缺乏鲜明个性的设计,也让一些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总而言之,韩系车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们在很多方面确实进步巨大,性价比也曾经是很大的卖点。但面对中国市场风起云涌的变革,尤其是在品牌价值、核心技术、保值率、以及对本土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响应速度上,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也越来越“理性”,不再只看配置和价格,而是会更全面地衡量一个品牌的长期价值和使用体验。在这样的环境下,韩系车想要重新赢回市场的青睐,确实需要拿出更有诚意、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策略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总觉得韩系车降个二三十个点才可以买,然而实际上新出的这些产品这么搞是会赔钱的。

定个比意向价格贵个三四万的售价消费者又觉得贵的离谱侮辱智商,直接看都不看想都不想。

这样前堵后截当然就卖不好,不过也得说现代活该,之前产品几代同堂价格虚高还混乱才让消费者有这种印象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韩系车,这几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确实有点让人唏嘘,曾经风光无限,但现在市场份额被挤压得厉害,很多消费者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捧”它们了。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但如果深入聊聊,会发现有几个比较集中的缺点,让它们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里显得有点“不受待见”。首先,品牌价值和技术标签上的“弱势”,这.............
  • 回答
    要说韩系车在中国“不火”,其实这个说法有些片面。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市场也曾有过相当不错的销量表现,也积累了不少用户群体。但如果跟日系、德系,甚至是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国产品牌相比,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和竞争力确实有所下滑,没能持续保持那种“火爆”的势头。这背后的原因,就像拆一个.............
  • 回答
    韩系车,尤其是现代和起亚,曾经在中国市场风生水起,销量一度攀升至合资品牌前列。然而,近些年来,它们的市场份额明显下滑,甚至可以用“衰落”来形容。要探究其根本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单一因素,而是“政治影响”与“自身经营策略的失误”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且后者往往是政治影响能够得以放大并产生实质性后果的关.............
  • 回答
    韩系车近期确实有不少降价促销的动作,这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当我们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拿降价后的韩系车和如日中天的国产车进行性价比对比,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议题,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们得明确“性价比”这个词到底包含哪些内容。在咱们老百姓眼里,性价比绝不仅仅是“便宜没.............
  • 回答
    关于“韩系车真的很差吗?”这个问题,其实是个非常复杂且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就像评价一道菜,有人觉得它味道绝妙,有人却觉得索然无味,这背后涉及到太多个人喜好、使用场景、甚至是心理预期。而对于汽车,尤其是像韩系车这样的全球化品牌,情况更是如此。让我们先从韩系车的“起源”和“发展”聊起。你想想,二十世纪末.............
  • 回答
    法系车和韩系车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的下滑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而非单一原因造成。两者虽然在一些方面存在共性,但具体到每个品牌和车型,其市场策略、产品特点以及受到的市场冲击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法系车和韩系车在中国大陆市场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原因: 法系车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下滑的.............
  • 回答
    关于“懂车的”和“车评人都说韩系车和法系车不要买”,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但又存在一定片面性的论调。要深入理解它,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承认,在一些特定时期,以及针对某些车型而言,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或者说是有其“群众基础”的。但说得这么绝对,什么都“不要买”,就有点过了。这更像是一种“.............
  • 回答
    国产车想要在世界销量排行榜上真正挤压韩系车和美系车,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了。咱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聊聊,别只看数字,还得看数字背后的东西。1. 产品力:硬实力是根本,得拿出真本事! 技术沉淀和研发投入: 韩系车,尤其是现代和起亚,人家早就过了那个“模仿”阶段,他们在发动机、变速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与其说韩国人“几乎不买”进口车,不如说他们在整体汽车消费市场中,韩系车的占比非常高,而进口车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韩系车质量比进口车好”这么片面。一、 根深蒂固的民族品牌情结与品牌忠诚度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韩国.............
  • 回答
    谈到二手车保值率,德系、日系、美系、韩系这四大派系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也各有拥趸。如果你正在琢磨入手一辆二手车,或者只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那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四大金刚”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保值实力到底怎么样。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二手车保值率高低,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字,而是受很多因素综合影响的。 比.............
  • 回答
    SM 娱乐回应“创始人称中国必须重新给韩流开门”事件:系错误报道?2024年3月,围绕韩国娱乐巨头 SM 娱乐及其创始人李秀满的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事件源于一些媒体报道,称李秀满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必须重新给韩流开门”。对此,SM 娱乐迅速做出回应,称这些报道是“错误报道”,并澄清了李秀满的真实.............
  • 回答
    韩红慈善基金会是中国一个非常知名的非营利组织,由著名歌唱家韩红发起和领导。关于它是否值得捐款,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基金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良好的声誉和公众形象: 韩红作为公众人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扶贫济困等方面,她的基金会都展现了强大的执.............
  • 回答
    韩国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情绪激烈:官方回应与事件背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入场式上身着朝鲜族服饰,引发了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侵占”。韩国官方对此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这一事件再次将中韩两国之间关于文化归属的敏感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要理解.............
  • 回答
    韩寒被方舟子质疑“代笔”,为什么不当场写文章直接证明,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什么是“代笔”质疑和韩寒的回应方式 方舟子的质疑核心: 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其成名作《三重门》以及后续的一些赛车文章和博客,认为以他当时的年龄、阅历和写作习惯,不可.............
  • 回答
    韩(朝鲜)民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诸多令人称道的优点。这些优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历史经历、社会文化以及集体性格之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是韩(朝鲜)民族最为显著的优点之一。经历了外族侵略和国家分裂的痛苦历史,.............
  • 回答
    关于韩寒为什么不再像过去那样频繁地出书,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单一、确切的答案,更像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尽量不带点儿“机器味儿”。首先,得承认,时代变了,信息传播的介质变了,读者获取内容的方式也变了。 韩寒当年之所以能“横空出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抓住.............
  • 回答
    韩寒在2024年1月上旬发表的微博,如果指的是他惯常的那种风格,往往会引发人们多方面的反思,因为他的文字常常具有以下特点: 犀利、尖锐的观察: 韩寒的微博很少是平铺直叙的叙事,而是善于捕捉社会现象中的矛盾和荒诞之处,用一种看似轻松实则一针见血的语言进行评论。 个人化的视角和情感: 尽管评论社.............
  • 回答
    韩春雨团队在2016年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 NgAgo 基因编辑技术,确实曾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将一段被称为 NgAgo 的Ago 蛋白与一段 24nt 的引导 DNA 结合,用于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点进行编辑。这项技术的核心原理可以这样理解:想象.............
  • 回答
    在韩流的世界里,粉丝们对偶像的爱和维护是出了名的坚固,但也正因为这份执着,有些在旁观者看来显而易见的事实,在粉丝群体中却可能被刻意回避,甚至引发激烈的争论。这些“不被承认的事实”,并非恶意抹黑,更多是出于对偶像美好形象的保护,以及一种“我的偶像是完美的”心理。1. 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顶尖的“天生丽质.............
  • 回答
    汤加火山喷发之后,关于日本富士山岩浆活动加剧的担忧声此起彼伏。韩国媒体的报道更是将这一话题推向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然“沉睡 300 年”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富士山确实是一座活火山,其潜在的喷发活动,无论是何时发生,都将对日本乃至全球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富士山喷发的潜在影响,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