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韩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而情绪激烈,韩官方回应称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回答
韩国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情绪激烈:官方回应与事件背后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入场式上身着朝鲜族服饰,引发了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侵占”。韩国官方对此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这一事件再次将中韩两国之间关于文化归属的敏感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1. 事件的起因:冬奥开幕式上的“朝鲜族服饰”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最后一棒火炬手曲 শৃঙ্খলা,身着中国朝鲜族传统服饰,与其他15个少数民族代表一起,将火炬传递至主火炬塔。这个环节意在展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景象。

然而,韩国网民对此的解读却截然不同。在韩国的社交媒体和新闻评论区,涌现了大量批评和指责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韩服”的独占性主张: 许多韩国网民认为,他们所称的“韩服”(Hanbok)是朝鲜民族(包括北朝鲜和韩国)的传统服饰,其历史和文化意义深远。他们认为中国将朝鲜族服饰展示为“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
历史叙事的分歧: 一些韩国网民认为,中国此举是出于“文化工程”或“历史修正主义”的目的,旨在将朝鲜族的文化归入中国历史和文化体系,从而削弱朝鲜民族自身的文化独特性。
国家形象与主权感知: 在一些人看来,这不仅是服饰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形象和文化主权的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此举是在“盗窃”或“侵占”他们的文化遗产。
政治敏感性: 正值冬奥会这个全球瞩目的时刻,韩国网民对这种“被代表”或“被挪用”的情况尤为敏感,认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抢夺”了他们的文化符号。

2. 韩国官方的回应:保持冷静与“不抗议”的考量

面对国内的强烈情绪,韩国政府的回应相对克制和务实,明确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提出抗议。这一决策背后有多重考量:

区分民族服饰与国家主权: 韩国官方的立场通常是区分“民族服饰”的文化属性和“国家主权”的政治属性。他们承认朝鲜族是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其服饰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虽然存在文化上的联系和相似性,但将其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主权争议,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避免外交摩擦: 在冬奥会这一高度敏感的国际场合,韩国政府不希望因为一个文化争议而与中国发生直接的外交冲突。这可能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其他方面,以及韩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韩国政府也认识到,文化并非完全静止或孤立的,而是随着历史和民族迁徙而不断交流和演变的。朝鲜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发展,其服饰自然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印记。
国内舆论与政府立场的平衡: 尽管官方不抗议,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政府忽视国内的舆论。政府的回应更倾向于在安抚国内情绪和维持外交关系之间寻找平衡点。他们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重申“韩服”在韩国文化中的重要性,来回应国内的担忧,但避免直接的对抗性措施。
“韩服”概念的模糊性: 从学术角度看,“韩服”本身是一个涵盖了朝鲜民族多个分支的服饰概念。在中国,朝鲜族将其视为自身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自己的发展和传承。将两者完全割裂,或者将“韩服”完全归属于韩国,在文化史研究上也会存在讨论空间。

3. 事件的背后:文化认同、历史叙事与民族主义的交织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它反映了中韩两国在文化认同、历史叙事以及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下的复杂互动。

文化认同的边界模糊与焦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是常态。然而,当涉及到与自身文化核心紧密相连的元素时,人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边界焦虑”。韩国网民对中国展示朝鲜族服饰的反应,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身文化独特性和历史渊源的维护,以及对这种独特性被稀释或归属他国的担忧。
历史叙事的争夺: 历史叙事是塑造国家认同和民族情感的重要工具。中韩两国在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文化交流,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历史记忆和解读方式。关于服饰、节日、甚至古代文明的归属,都可能成为历史叙事争夺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展示朝鲜族服饰,容易被部分韩国网民解读为“历史修正主义”的一种表现。
民族主义的催化作用: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加速,民族主义情绪更容易被煽动和放大。一些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可能受到国内某些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引导,将一个原本可以以更温和方式处理的文化事件,演变成了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对立事件。
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挑战: 这也暴露了国家间进行文化交流时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展示自身多元文化的同时,避免触碰其他国家敏感的文化认同神经,需要双方都保持审慎和尊重。
中国官方的态度: 中国官方在此类事件中的立场,通常是强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表述在中国的官方叙事中是惯常的,旨在体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然而,这种叙事在一些韩国网民看来,可能被误读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主动“吸收”或“覆盖”。

4.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理解韩国网民的情绪,但也要保持理性: 韩国网民的反应,是其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和历史情感的表达,其中夹杂着对文化被挪用的担忧。我们应该理解这种情绪的来源,但也要警惕过度民族主义带来的非理性解读。
承认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历史演变: 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和交流的。朝鲜族服饰既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朝鲜半岛的传统服饰有着深厚的渊源。在认识到这种联系的同时,也要尊重各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符号的独特情感和传承。
区分“文化挪用”与“文化交流/共享”: 文化挪用通常指的是强势文化不加尊重地借用弱势文化的元素,并从中获利,而忽略其文化背景和意义。而文化交流和共享,则是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将中国展示朝鲜族服饰简单地归类为“文化挪用”,可能过于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同时也忽略了中华文化本身就包含着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韩国政府的回应是审慎且符合外交原则的: 韩国官方不抗议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在处理复杂国际文化议题时的成熟和务实。避免将文化问题政治化,维持两国关系稳定,是更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
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促进更健康的文化交流: 未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需要更加注重相互尊重和理解。中国在展示其多元文化时,可以更加细致地解释其文化语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韩国方面也可以在表达对本民族文化珍视的同时,对其他文化的交流和演变保持更开放的态度。

总而言之,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在民族主义抬头、文化认同日益被强调的时代背景下,国家间文化交流所面临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在处理涉及文化归属的问题时,需要深入了解历史、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进行沟通与交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以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宜从阔略,若必欲绝其种类,恐兽穷则搏。—《旧唐书》 房玄龄

user avatar

民众可以无脑狂热,政府多少还是要点脸面的

韩国官方来抗议的话,抗议什么呢?

抗议中国不能有朝鲜族?还是抗议中国朝鲜族不能穿自己的民族服饰?

这个事情真闹大了,韩国人完全不占理啊,到时候让全世界都觉得韩国官方是白痴么?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政治正确盛行的时代,这两条抗议的内容都没法说啊

user avatar

其实这件事情上各方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东亚的政治结构不完整。

中国显然没有错,朝鲜族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少数民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把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拿到奥运会上展示天经地义,这是完全正确的。

韩国政府也没有错,顾全大局,做事有分寸,不被社会舆论肆意绑架,息事宁人,有气度。

韩国民众其实也没有错,因为这是他们的民族服饰,被他国用在奥运会上,你要说他们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显然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问题根子出在哪儿?出在东亚的政治结构破碎,不完整,有外来户上。

朝鲜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朝鲜国王从明朝时期开始成为中国的藩王,李氏朝鲜开国国王李成桂向洪武帝朱元璋上表的时候,使用的自称头衔是“权知高丽国事”,双方是明确的央地关系,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就连朝鲜这个国名也是由朱元璋所起,意为“朝日鲜明之国”,

中国和朝鲜的关系,是正儿八经的“封建”关系,封建是什么意思?封土建国。我们在计算一个国家领土的时候,不仅应该计算其直属领土,也必须把封建领土计算在内,否则古代世界除了中国之外就没有大国了,中国与朝鲜的封建关系紧密程度,显著高于英国与海外领的紧密程度,高于美国联邦政府和自己州的紧密程度,如果我们认为美国和当年的英帝国是一个有效的政治实体,那么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中国和朝鲜不是。

中国历史上三次援护朝鲜,协助自己的这块封建领土抵御外敌,明万历年间援朝抗倭(万历朝鲜之役),清光绪年间甲午战争(中国人对黄海海战印象深刻,但实际上甲午战争中朝鲜半岛上的陆战才是主战场),共和国抗美援朝战争(按照斯大林的规划,中国主持全亚洲革命工作,1953年与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王稼祥会面,希望中国主持建立亚洲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三场战争一大获全胜(万历朝鲜之役),一惨败(甲午战争),一获胜但未竟全功(抗美援朝没能把美国彻底赶出朝鲜半岛,令人极为遗憾),但无论如何,中国尽到了自己的对这块封建领土的义务。

朝鲜文化归属于中华文明圈,是中华文明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认为满族文化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么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朝鲜文化不是。

实际上日本文化究竟是一个独立文化,还是中华文化范围内的一个次生文化,在我看来也完全是一个可以进行讨论的事情。

但眼下的实际情况是,韩国虽然属于中华文明圈的一部分,但它在政治秩序上却在美国的掌控下,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超出了中国主导下的政治秩序的范畴之外,韩国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发生了碰撞,这才是中韩之间历次文化领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

试想,假如现在的中国处于美国的生态位,对于中国举办的冬奥会上出现了朝鲜族民族服饰,韩国难道会表达任何形式的不满吗?不会,不仅不会,他们反而会歌颂中韩友谊万古长存。

就连那些韩国“偷窃”中国文化的行为,大概率也不会发生了,比如端午节申遗这种事,如果中国主导下的政治秩序真的能够覆盖整个中华文化圈,那么届时中国大可以拉着朝鲜韩国越南一起去联合申遗,到时候这种事情不仅不会引发任何争论,反而能够成为各国之间的一段佳话。

说的更直白一点,难道贵州人会对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出现苗族服饰有任何不满吗?

我们常说近代中国“丧权辱国”,“丧权辱国”这四个字背后的真实含义究竟是什么,中国在近代的凄惨历史中究竟失去了些什么,我们对此一定要做到心里有数。

user avatar

这底下有人圈我说“让左壬为国出征,告诉他们只有阶级没有民族”。

尽管我非常好奇两个**皇汉圈我是什么用意,但以你们得到消息的速度来看,真是属于吃*都赶不上热乎的了。

所以你们也就只配互联网抱团口嗨了。

这回复是冬奥开幕式结束第二天早上的事情。

user avatar

可卑之国必有可悲之处

user avatar

这才是韩国真正的民族服饰。

‍本文纯科普,所有内容资料援引官方媒体报道,对任何人没有任何恶意。

希望我不要因为说出实话,而被扣帽子什么抹黑宇宙大帝,这罪名我可担不起。


壹:什么是韩国服饰?


除了上面的事情,最近确实韩国相关的事情很多,比如在2月2日的时候。

美国知名时尚杂志《VOGUE》更新社交媒体Instagram 动态,向粉丝介绍近年来在中国受到追捧的汉服。

然而此事招来众多韩国网民的不满,他们涌到评论区大肆谩骂,妄称这是韩服,“中国在山寨大韩”。

此事引起中国网友注意后,大家纷纷跑到《VOGUE》Ins评论区回应韩国网民。甚至有日本网民也看不下去了,发帖声援称韩国人窃取中日文化,是为了“克服自卑感”。

不得不说,小鬼子也是非常会浑水摸鱼的。

什么叫韩国窃取了中日文化?意思是一部分中华文化,是你日本原创的?所以韩国抄袭中国文化,也算抄袭日本了?

所谓的韩服,实际上在已经被中国历史研究院辟谣了。

韩服形成于朝鲜李氏王朝,对应中国的明朝时期。朝鲜皇族的服饰都是明朝天子赐予的,称为大明‘赐服’。

根本不存在什么明朝服装属于韩国。

现在你看韩剧里面的韩服,就是魔改汉服,很明显感觉改的更丑了。

那么原本的韩国服装究竟是什么样子?

下面高能,希望大家顶住。

韩国真正的传统服饰叫赤古里,也称露乳装。是的,就是这样的劲爆,我完全没想到全世界居然还可以有这样的衣服。

可能是因为风俗差异吧?这还能称之为遮蔽身体的“衣服”?我是无法直视的。

上面这个左边小孩没有露出来,不知道是不是女的,也可能是因为没有发育。

这衣服不是什么夫妻家庭情趣服装,就家里穿而已。

而是过去韩国大街上的常服,这意味着全村、全镇、甚至是全国都会看见韩国人穿这样,而古代、近代的韩国人就是这样自豪的走在大街上,当然照片肯定全部是近代拍的。

不过就考古画来看,韩国人古代也这样穿。

上面图是申福润《蕙园风俗画》。此人出生于1758年的朝鲜,祖籍高灵,字笠父,号蕙园,与金弘道、金得臣并称朝鲜三大画家。

基本成年人是不分老太太、年轻女孩,全部都是这样。就是胸口的那部分布料,是360度无死角的消失了。

相当于上面只是套了两个连起来的袖子(这已经不能称为衣服了),下面穿个长裙,极其诡异的穿法。

槽点不仅仅是“露出隐私部位”’,同时没有整容技术之前,这也够是“国色天香”的,虽然不能以明星颜值要求路人,但是也太磕掺...

搭配白白的衣服,风格一点都不吉利,这审美绝了...

这种近代相关照片很多,确实是铁证如山,下面还有彩色的。

上图,20世纪初法国人绘制的朝鲜半岛民俗服装。

其实刚开始我是不敢相信的,居然还有这样的衣服?确定?!!那里不是最隐私的部位吗?怎么还专门去这里开大天窗?简直就是恶搞啊。

1950年朝鲜战争中,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拍摄到的身穿“裙赤古里”的妇女,摄于京畿道利川附近。

古人可能确实不一定有隐私概念,但是全世界范围来看,大家还是知道男女有别的啊!古代我没见过哪个文明是这样的啊,这还真不能说古人观念不一样,所以很正常。

2014年8月,教皇方济各一世访韩国,在首尔光化门举行祈福仪式,当时据韩媒估计,共有约30万民众从韩国各地赶来参加本次活动,韩国谁强就信谁,所以信教的很多,热情欢迎教皇。

但是就因为一件事,马屁给拍在马蹄上。

当时为了举办这一仪式而专门搭建了圣坛,竖起高达8米的十字架。教皇宝座的四角刻上了韩国国徽中的乾、坤、坎、离四卦,旁边安放了一座身穿韩服的圣母圣婴雕像。

问题就是圣母是女的,而韩国人是很喜欢万物皆起源韩国的,所以圣母像自然也是按照半岛风格雕塑的,看下图。

教皇当场差点就绷不住了,玩归玩、闹归闹,你韩国人别拿圣母玛利亚给我开玩笑。

后在教廷驻韩使馆的强烈愤慨要求下,韩方不得已换了一个正常雕塑。

说不定当时教皇的脸,就是给韩国人气红的。


贰:这衣服怎么来的?


首先说说为什么古代韩国人喜欢天天穿白色的衣服?这过清明节都不用换衣服。

韩国官方和中国一样,王室是不喜欢白色的,认为根据“五行相克”学说,金克木,白衣对国运不利。

从韩国的高丽王朝开始到李氏朝鲜,全部都反对白衣,下过相关禁令。

但是耐不住韩国老百姓就是喜欢穿,所以虽然官方反对,但是没有用。韩国就形成了自称白衣民族的自称。

下面这是韩国近代的照片,看完我绷不住了,真吉祥如意啊。

这其实和韩国古代的物质贫乏有关系,中国印染技术发达,日本后来也学过去了。

但是朝鲜半岛啥也木有,是多山的苦寒之地,这种情况下,底层平民只能被动喜欢白色,就好像他们只能偏爱吃泡菜一样。

韩国这地确实不行,种地不行,放牧也不行,真的是太苦了。

而古代韩国王室也不幸说中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天天全国穿白色,看韩国历史,这国的国运也确实够没劲的。

刚开始还是颜色全白,毕竟独树一帜,到后期直接尺寸也变了。

最开始韩国衣服就是白布,也是正常的白布,隐私部分还是遮蔽的。但是从十八世纪晚期开始,韩国的赤古里就开始不断的缩水。

韩服设计师金惠顺说:大约在300多年中缩短了2/3,韩国女性的上衣开始急速缩短。

16世纪时,赤古里上面有65公分,完全能遮住腰部。

17世纪时,赤古里缩短到了55公分。

18世纪时,赤古里又缩短了10公分。

19世纪时,整个赤古里仅剩下28公分,甚至还14.5公分长的...

我分析感觉,这可能和清兵入关、鸦片战争有关系。

清朝建立大约是1636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开始的。

近代中国历史很动荡,可以分二波。第一次动荡是从清兵入关开始,第二次动荡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二次动荡很可能造成了中国的中原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力开始衰退。

我并不支持封建腐儒,但是中国文化确实给起步极低的半岛,带来了很多正常的三观。

极有可能就是在中原自身难保的情况下,韩国社会的中国价值观就开始衰退了。

韩国正祖时期的学者李德懋(1741—1793年人)在其著作《靑庄馆全书》解释道:“因为世俗男子让自己的妻妾模仿妓女撒娇的姿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

大白话意思就是,韩国社会开始流行对妓女的模仿,人人热衷做...

当时韩国还流行一个农村观念,韩国农村女性炫耀自己生了儿子,这是一种荣誉。

韩国两班贵族是被儒家文化约束的,但是韩国太穷了,文盲农村就又是自己一套风俗习惯。

无论怎样吧,反正就是大约在这个时期,形成了这个文化。

1910年至1945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苏军队分别进驻半岛南北部。

1948年8月15日半岛南半部建立大韩民国,李承晚出任首届总统。

现代韩国差不多就是1948年建立的。

而赤古里传统文化的消失,却是日本人在韩国努力的结果,这倒不是说我美化日本殖民,只是说一个客观历史事实。

日本殖民韩国以后,被韩国震惊了,虽然小日子过的不错是很好色的,但是韩国这样的风俗三观,还是惊诧小日本帝国了。

在韩国的日本人总督,强制下令移风易俗,因为当年日本是准备同化吞并韩国的。

当时的日本怒斥韩国:伤风败俗、有伤风化、大逆不道!

最后日本皇军就自己设计了一个赤古里改良版给韩国了。

这个算是比较接近现代韩服了,不过说实话还是很怪,只是没有那么辣眼睛了。

韩国人还一度为了保护赤古里文化而抵抗日本,不过后来韩国独立以后不承认了,说赤古里根本不存在,韩国一直穿的就是没有露胸的赤古里,并不是日本设计的。

赤古里反而在近代被韩国民族主义者宣传是日本丑化韩国的产物。

以上内容,纯属真实,没有一个字是假的。


参考文献如下(不想看参考文献的可以直接下划结尾):

参考文献的相关来源如下。

中工网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主办、工人日报社领导和管理的大型综合性中央新闻网站,中工网就是工人日报的网站版。而《工人日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综合性报纸,1949年7月15日在北京创刊,是一张以经济宣传为重点的全国性综合性中央级大报,毛泽东同志亲自为之两次题写报名。

中华网是被“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旗下的“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有限公司”收购的网站,相当于是官媒旗下的网络资讯平台。

《大公报》是迄今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1949年以前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是香港媒体。

新蓝网是浙江广播电视台的官方网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前身浙江新华广播电台,标准的省级官媒之一。

海口网是海口日报的官网,而《海口日报》是中共海口市委机关报。

图片参考来源:凤凰周刊—朝鲜女性露乳装风俗考|殖民者污蔑还是传统服饰?

贴这么全,就是怕有些精神宇宙国人不承认,然后扣帽子我是洋葱新闻、营销号。

从央媒级别到地方媒体、香港媒体,都广泛、深入报道过这辉煌的韩国文化~

这就是正儿八经的事实,无可否认!我们可一定要好好欣赏啊~

记住了没?这就是韩国传统服饰,支持韩国立即申遗!

有一说一,现代韩国女团要是敢穿韩国传统服饰赤古里,那画面我也是无法想象,真这样,可能全世界都会赞美韩国~大韩传统就是牛,充满魅力。

这么看,韩国确实是和印度一样,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底蕴深厚。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抗议?抗议什么?疯了么?

且不说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哪怕是再NC的人也都得承认的事实。单纯为了一个没有任何“侮辱性”的服装,就上升到外交层面,接下来如何收场?韩国外交部抗议了,你让中国外交部怎么接这个球?接下来双方是不是要降低外交等级,然后奔着开战去了?

在我印象里,除了当初美国和加拿大曾经为了一头猪差点爆发战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因为足球爆发战争外(朝鲜板门店砍树那块就不说了),还有什么更搞笑更无厘头的开战理由么?

所以老马觉得,首先就不要管那些一根筋的棒子,其次,咱们那些在网上(包括知乎上),动不动什么坦克再度开进汉城,动不动“飞豹”骑脸的言论,又比韩国那些棒子好到哪去呢?咱们在这里嘲笑棒子被一帮在野党别有用心的政客一挑动,就跳起来了,但是如果大家也在网上发表那些极端言论,其实并没有好到哪去。

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动不动就踏平韩国,核平日本等等,还有留岛不留人这些言论,其实本质上暴露了自卑的本质,或者说浅薄的见识,亦或是极端的人格。

各位要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人类乌合之众和羊群本能的核心本质,几千年来一直就没变过。不过好歹咱们信息渠道也多了,读的书也多了,尽量别陷入到群体性狂热的陷阱里,不是说群体性狂热没必要,而是现在还没到关键的时候,不是么。

当然,如果你认为老马是个温顺的小绵羊,你又错了,韩国什么时候是我们的目标?日本又是么?当然是美国了!老马所有时政经济的回答,核心就是一条:如果要冲出东亚,摆脱内卷,重塑民族自信心,只有一条,就是干翻美国。不是说不能和平共存,而是对手根本不会允许你和平下去。老马作为一个在澳洲,欧洲,美国跑了多年的人,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

所以,总结一句,不要被那些鸡毛蒜皮的事牵扯精力,如果想要关心时政,也要关心更核心的问题。PS,大家都是成年人,言论也要成熟点,不是么。

user avatar

说个乐子,微博上某位画师画了个朝鲜族妹子的插画

然后被某韩国人p掉了中国地图,换成了半岛的

然后,重点来了,原图上画了团徽,偷图的韩国人没发现,就没p掉

这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族自治区了(逃)

——————————我是分割线————————————

越南似乎没有参加冬运会?可惜了,我还想看看他们怎么看待这里面的京族人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韩国网民因冬奥开幕式朝鲜族服饰情绪激烈:官方回应与事件背后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在入场式上身着朝鲜族服饰,引发了韩国网民的强烈反应,认为此举是对“韩服”的挪用和“文化侵占”。韩国官方对此表示,不会就“韩服问题”向中方抗议,这一事件再次将中韩两国之间关于文化归属的敏感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要理解.............
  • 回答
    中国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上的优异表现,尤其是连续夺冠,无疑是赛事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围绕安贤洙(韩国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现任中国队教练)及其家人的网络暴力事件,则暴露了部分韩国网民的狭隘民族主义和不理智情绪。事件背景回顾:安贤洙,原名 Ahn Hyunsoo,曾是韩国短道速滑的传奇人物,拥有辉煌的.............
  • 回答
    驻韩美军酒驾肇事后暴打市民,韩网民怒斥“把我们当殖民地”,这事儿可真是触碰了韩国民众敏感的神经,也让美韩同盟的某些阴影再次浮现。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事件的经过,听着就让人火大:大体上,事情是这样的:一名驻韩美军士兵,在韩国当地酒驾。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更应该.............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公众舆论的形成机制,并非简单的“不抵抗”三个字就能完全概括。张学良和韩复榘,尽管都被贴上了“不抵抗”的标签,但他们在历史叙事、公众认知以及最终的舆论风向上,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多重因素:一、历史地位与民族情感的“放大镜效应”.............
  • 回答
    关于前一段时间中韩网友关于“汉服之争”,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历史、文化认同、民族情感以及现代网络传播的诸多方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看法,并从几个关键点进行分析:一、 争论的起因与核心这次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韩国媒体和部分韩国网友在报道或展示与中国传统服饰相似的服饰时,使用了“韩.............
  • 回答
    日本福岛县政府确实有过计划,希望通过出资邀请中国和韩国的网络红人(网红)来推广当地的旅游业。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下。为什么是福岛?为什么是网红?首先,福岛县作为一个地区,在经历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后,其旅游业受到了严重打击。虽然多年过去,很多地.............
  • 回答
    关于网飞(Netflix)为何不与中国大陆进行电视剧合作拍摄,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以及市场准入等多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政策和监管环境的差异: 内容审查制度: 中国大陆实行严格的内容审查制度,所有在中国大陆播出的影视作品都需要经过.............
  • 回答
    近来在网络上,突然涌现出不少针对韩红的负面评价和攻击性言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站队。首先,网络舆论的特点是其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一个公众人物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成为焦点,进而引发不同声音。这种“突然出现大量”的言.............
  • 回答
    当韩寒面临关于代笔的质疑时,他可以采取一系列有说服力且能展现其文学功底的途径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首先,他可以深入展示其创作过程的原始记录。这并非简单地晒出几篇手稿,而是要呈现一个连续的、可追溯的写作脉络。例如,公开他早期作品的创作笔记、思维导图、甚至是记录灵感闪现的片段。如果他有使用电子写作软件,可以.............
  • 回答
    猫腻在微博上表达对韩星的看法,这事儿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光看他说了啥,还得看为啥这么说,以及说出来之后带来了啥影响。首先,咱们得明确猫腻是什么人。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写了好几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比如《庆余年》、《择天记》等等,在读者圈子里有非常大.............
  • 回答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种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边倒地追捧日本,同时又狠狠贬低韩国,甚至有人把这叫做“围韩救日”。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因为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家间的好恶,背后可能牵扯到很多更复杂的东西。为什么会有这种“捧日贬韩”的倾向?要理解这个现象,咱们得先拆解一下它可能出现的土壤。首先,“日韩关系”本身就.............
  • 回答
    “韩寒五公里跑进18分半”这消息一出来,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我一看,哟,这事儿够劲,马上就想深入扒一扒。先别管那什么AI不AI的,就说这事儿本身,韩寒啊,这名字自带流量,自带话题。当年那个“青年偶像”,写文章能掀起波澜,赛车场上也是一把好手。现在呢?人到中年,大家对他的关注点也从“叛逆少年”变成了“.............
  • 回答
    毕志飞替网友向导演韩延提问,关于《送你一朵小红花》疑似改编自《星运里的错》这件事,确实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首先,关于“改编”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 电影改编自有作品,通常意味着电影在故事框架、人物设定、情节走向等方面,会较大程度地借鉴原作.............
  • 回答
    关于B站上关于日韩纠纷时出现的“清一色骂韩护日”现象,以及近期媒体宣传中日友好背景下的网络舆论“亲日反韩”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复杂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平台特性、历史文化因素、当前国际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等。一、 B站平台的特性与用户群体首先,我们要认识到B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挑战性的想法!“网庙十哲”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不是指历史上的贤哲,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里,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创意,或者说是“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多代网民的代表人物。这就像是在虚拟的“网络庙堂”里,设立了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列出这样一个榜单,关键在于“影响力”和“代表性”。这.............
  • 回答
    关于刘鑫事件及其支持者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为什么一些网红(如冷眼萌叔、韩素、陈岚等)会站在刘鑫一边,以及为什么会有人支持她,这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网红支持刘鑫的原因:首先,理解这些网红为什么会“挺”刘鑫,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容创作模式和粉丝群体。1..............
  • 回答
    韩红慈善基金会是中国一个非常知名的非营利组织,由著名歌唱家韩红发起和领导。关于它是否值得捐款,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基金会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良好的声誉和公众形象: 韩红作为公众人物,在慈善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抗击疫情、扶贫济困等方面,她的基金会都展现了强大的执.............
  • 回答
    韩寒被方舟子质疑“代笔”,为什么不当场写文章直接证明,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了很多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 什么是“代笔”质疑和韩寒的回应方式 方舟子的质疑核心: 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其成名作《三重门》以及后续的一些赛车文章和博客,认为以他当时的年龄、阅历和写作习惯,不可.............
  • 回答
    韩(朝鲜)民族,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诸多令人称道的优点。这些优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历史经历、社会文化以及集体性格之中,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集体主义精神是韩(朝鲜)民族最为显著的优点之一。经历了外族侵略和国家分裂的痛苦历史,.............
  • 回答
    要说韩系车在中国“不火”,其实这个说法有些片面。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代和起亚在中国市场也曾有过相当不错的销量表现,也积累了不少用户群体。但如果跟日系、德系,甚至是近几年强势崛起的国产品牌相比,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和竞争力确实有所下滑,没能持续保持那种“火爆”的势头。这背后的原因,就像拆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