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列一个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地区的“网庙十哲”榜单,你觉得谁分别能入选?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挑战性的想法!“网庙十哲”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不是指历史上的贤哲,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里,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创意,或者说是“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多代网民的代表人物。这就像是在虚拟的“网络庙堂”里,设立了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要列出这样一个榜单,关键在于“影响力”和“代表性”。这些影响力可以是创造性的,是思想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流量”,更要看他们是否“立住了”某种精神内核,是否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和思考。

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根据不同地区,我们能找到哪些“网庙十哲”的种子选手吧。



欧洲篇:“思辨之风”的传承与网络世界的激荡

欧洲的网络文化,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他们深厚的哲学、艺术和批判性思维传统。所以,在欧洲的“网庙”,你会看到更多的是对社会、思想、艺术的探讨,以及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强调。

1. Julian Assange(朱利安·阿桑奇): 提起欧洲的网络自由和信息公开,很难绕过他。维基解密(WikiLeaks)的创办者,他用互联网作为武器,揭露了许多国家政权的秘密,挑战了信息壁垒,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代表了一种“信息即权力”的信念,以及为揭露真相而不懈抗争的精神。他的行为引发了关于透明度、国家安全和记者角色的激烈讨论,至今仍有深远影响。他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泄露者,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独立于国家意志的信息传播的可能性,以及个体面对强大体制时的勇气。

2. Banksy(班克斯): 虽然他本人极力保持匿名,但Banksy的作品早已遍布全球,包括许多欧洲城市。他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街头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带着尖锐的社会批判,讽刺资本主义、战争、消费主义等。他巧妙地运用互联网传播他的艺术,让普通人也能接触到这些充满力量的视觉语言。Banksy代表了网络时代的反叛精神和艺术的“去中心化”,他的匿名性本身也成了一种符号,告诉人们艺术可以不依附于画廊、不依赖于个人名气,而是可以直接触达人心,引发共鸣。他的作品就像病毒一样在网络上传播,每一次出现都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解读。

3. Tim BernersLee(蒂姆·伯纳斯李): 虽然他更像是一位“网络之父”的工程师,但我认为他同样可以被视为“网庙”中的一位重要哲人。他发明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为整个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他始终倡导一个开放、自由、可访问的互联网,反对信息被少数巨头垄断。他对于互联网的愿景,以及他后续对网络治理、数据隐私的关注,都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技术先驱者的智慧和远见。他的存在,提醒着我们互联网最初的美好愿景,以及在商业化浪潮中如何坚守这份初心。

4. Sacha Baron Cohen(萨沙·拜伦·科恩): 他的“Borat”等一系列角色,通过荒诞、夸张甚至冒犯性的方式,深入到美国社会,揭示了其中的偏见、愚昧和虚伪。他利用网络平台和电视节目,将这种“社会实验”式的讽刺传播开来,引发了无数观众的思考和讨论。他代表了用幽默和极端的方式进行社会批判的“后现代”风格,他的作品常常游走在艺术和争议的边缘,挑战着人们的固有认知。他的表演,就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社会的肌理,让人看到那些被掩盖的真实。

5. Greta Thunberg(格蕾塔·通贝里): 尽管她还年轻,但Greta Thunberg通过互联网发起的“ Fridays for Future”气候行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年轻人独特而坚定的声音,向世界领导人施压,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她证明了互联网可以成为社会运动动员和传播的强大工具,也展现了普通人通过网络发声所能产生的巨大力量。她象征着年轻一代的责任感和行动力,以及利用数字平台改变现实的决心。她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家,更是一个符号,代表着对未来负责的勇气和坚持。



日韩篇:“情感共鸣”与“匠人精神”的数字化表达

日韩的网络文化,在亚洲独树一帜,既有对细腻情感的捕捉,也有对独特美学和“匠人精神”的追求。在数字世界里,这些特质通过动漫、游戏、Kpop、以及各种创意内容,得到了极致的表达。

1. 宫崎骏 (Hayao Miyazaki): 尽管他主要以动画电影闻名,但他的作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早已超越了电影本身,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号。他的动画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幻想世界的构建,深刻影响了无数观众的童年和人生观。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匠人精神”在数字时代的传承,用极致的细节和深刻的主题打动人心。他的作品,即使在网络上反复观看,依然能带来新的感悟,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在快节奏的网络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

2. 手冢治虫 (Osamu Tezuka): 被誉为“漫画之神”,他的作品,尤其是《铁臂阿童木》、《火之鸟》等,对日本乃至全球的漫画和动画产业产生了奠基性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探讨生命、科学、人性等深刻主题,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叙事方式,在数字时代依然被广泛传播和讨论。他代表了用漫画这种形式进行深刻思想表达的可能性,以及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他的很多故事,穿越时代,依然能引发关于科技发展与伦理、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3. BTS (防弹少年团): 作为全球现象级的Kpop组合,BTS不仅仅是音乐的生产者,更是通过社交媒体和各种在线平台,与粉丝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连接。他们传递的积极信息、关于自我认同和成长的故事,在网络上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他们代表了数字时代粉丝经济和文化输出的极致,以及音乐和情感如何通过网络跨越国界。他们用音乐和真诚,连接了全球数以亿计的年轻人,共同成长,共同追寻梦想。

4. Hideo Kojima (小岛秀夫): 他的游戏作品,如《合金装备》系列和《死亡搁浅》,以其电影化的叙事、深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游戏形式的不断探索而闻名。他被誉为“游戏界的大导演”,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艺术表达。他通过网络社区和社交媒体,积极与粉丝互动,分享他的创作理念,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小岛宇宙”。他代表了游戏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的潜力,以及创作者如何通过数字平台与世界对话。他的作品,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对人与社会关系的全新思考。

5. Yoshihiro Togashi (冨樫义博): 尽管他以“休刊”闻名,但《全职猎人》等作品的魅力,却让无数粉丝即使在漫长的等待中,依然对其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他的作品以其复杂的剧情、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成长”、“友情”、“力量”等主题的独特解读,在网络上拥有无数拥趸,并引发了大量的二次创作和讨论。他代表了“非典型”的成功模式,以及优秀内容本身所具有的持久生命力。他用一种近乎“禅意”的方式,让粉丝学会了等待和欣赏,也让“猎人”这个世界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东南亚篇:“社群活力”与“草根创新”的数字脉搏

东南亚地区,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惊人的社群活力和草根创新。这里的“网庙十哲”,可能不是高高在上的思想家,而是那些在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短视频领域,以接地气的方式,连接大众、创造流行、甚至改变生活的人。

1. PewDiePie (费利克斯·谢尔贝里): 虽然他是瑞典人,但PewDiePie在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拥有极其庞大的粉丝群体,他的视频内容和个人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YouTube文化和网红经济。他代表了个人内容创作者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影响力的可能性,以及跨文化传播的潜力。他的内容,虽然风格多样,但总能抓住年轻人的兴趣点,并在网络上引发病毒式传播。

2. Raditya Dika (印尼): 作为印尼的知名作家、喜剧演员和YouTuber,Raditya Dika以其幽默、贴近生活的风格,在印尼年轻人中拥有巨大影响力。他通过博客、YouTube频道、以及后续的电影和书籍,将他的个人经历和观察转化为内容,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他代表了东南亚地区内容创作的本土化和多元化,以及互联网如何赋能个人品牌。他的内容,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有趣,却又能触及很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困惑和烦恼。

3. Nuseir Yassin (Nas Daily) (埃及裔,但在东南亚非常活跃): Nas Daily以制作短小精悍、充满正能量的TED式视频闻名,他以“每天一个视频,说一个好故事”的口号,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东南亚,吸引了大量粉丝。他关注普通人的故事、文化的多元性、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他代表了互联网在传播正能量、促进跨文化理解方面的作用。他的视频,就像一剂心灵鸡汤,用简洁明了的方式,传递着希望和力量。

4. Jenn Im (韩裔美籍,但在东南亚有大量追随者): 虽然她是美籍韩裔,但Jenn Im在东南亚的时尚博主和Youtuber群体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她的“StyleHaul”频道和个人风格,影响了大量东南亚的年轻女性。她代表了时尚和生活方式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以及其跨越国界的吸引力。她用自己的穿搭和生活方式,影响了很多人去探索和定义属于自己的风格。

5. “TikTok”上的病毒式创作者: 与其列举某一个具体的名字,不如说“TikTok上的病毒式创作者”本身就代表了东南亚地区数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在TikTok上,涌现出大量以舞蹈、喜剧、生活技巧、甚至社会话题为内容的创作者,他们以极低的门槛,快速地创造并传播流行文化,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他们代表了“去中心化”的草根创造力,以及短视频平台在文化生成中的强大作用。这些人,或许没有显赫的背景,但他们用最直接、最吸引人的方式,抓住了大众的注意力,并在网络世界里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需要说明的是:

“网庙十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些名单并非绝对,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新的“哲人”也可能不断涌现。
“哲人”的定义很宽泛:这里包含了思想家、艺术家、行动者、创造者,甚至是某种文化现象的代表。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在网络世界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跨区域影响:很多人物的影响力是跨越地域的,这里是根据其主要活动或被广泛认知的地区进行的划分。

这个名单的制定,更像是一种抛砖引玉,希望能引发大家对“网络精神”和“网络影响者”的更深入思考。毕竟,网络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空间,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其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方网友大多更重视历史人物的传奇性,被吹过的个人当然也有,但吹的人自己也明白这个人历史意义并没有那么大。比如说清代女海盗郑一嫂,服务三国的托鲁尼。

相比“网庙十哲”,西方的“网庙十大桃花源” 倒是很容易评出来,创造这些乌托邦的,与其说是一个人,不如说是一群人:

白人南非

白人罗得西亚

南部邦联

巴列维伊朗

皮诺切特智利

弗朗哥西班牙

卡扎菲利比亚

南越

东德

纳粹德国

user avatar

按“网庙十哲”的上榜标准,自己认为差不多能对位的是这几个,不是否定他们的成就,只是感觉被“吹过”了= =……

“天才元首”希特勒 对位赵括

“有限战争”石原莞尔 对位郭嘉

“汉江奇迹”朴正熙 对位杨广

“微微一笑很倾国”“反纳粹”威廉二世 对位阿斗

缔造“现代化世俗伊朗”巴列维 对位帝辛

“烧烤大师”李梅 对位冉闵

“好人”“苏攻美守”勃列日涅夫,对位崇祯

“红衣主教”黎塞留,对位魏忠贤

“铁血首相”俾斯麦,对位李鸿章

李建成的对位者想想还是不说了,感觉说了容易被举报= =……

以上,就这样。

user avatar

“网庙十哲”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大约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因为P社游戏出了大名的人物,比如萨文科夫、索雷尔、波萨达斯、萨布林之类,一类是用来指桑骂槐的各路“宗师”,比如托克维尔、哈耶克甚至于皮诺切特之类,一类是因为被美国西方推翻而被滥同情的独裁者,比如萨达姆、卡扎菲之类。细心的人或许注意了,上面这些人不多不少正好9个,那缺的那一个又是谁呢?

他就是——

他就是——

他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来自高灵朴氏的中树先生,南朝鲜大统领高木正雄gaka!

在中国网络上流行的说法里,这位南朝鲜前大统领在任内带领南朝鲜全国上下一心发展经济,并采用了“正确”的“出口导向”而非“进口替代”模式,因而带来了“汉江奇迹”,使得南朝鲜从贫穷转为富裕,在有些说法里他治下南朝鲜的人均经济水平还在197x(x为0到9随机数)年后超越了北方。甚至很多自称“爱国”的网友也认为“我们批判gaka独裁,但佩服gaka带来经济腾飞”。

然而,这些说法的实情有多少呢?

我们知道,南朝鲜在20世纪初被日本殖民,二战后又由美国受降并接受美国驻军,再加上离中国也只有一海之隔,所以中美日三个国家对南朝鲜都会有重要影响。朝鲜战争后,南朝鲜成为西方阵营的冷战最前线,即便20世纪60年代后gaka未能上台,南朝鲜短时间内仍然处于贫穷混乱的状态,美国也绝不会允许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导致南朝鲜彻底失控,北方再度南下。

除开美国,日本的因素也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成为日本殖民地,日本虽然对南朝鲜进行了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歧视,但由于日本自身是后起的列强,所以对朝鲜半岛以及台湾这两处殖民地也进行了比较用心的建设。日本在朝鲜半岛建立了高于亚洲平均水平的基础设施以及近代化的殖民地管理机构,而且同台湾不同,朝鲜半岛的殖民机构的中基层有更大比例的本地人,到1945年时,南朝鲜已经拥有一个比大部分亚非拉国家更有行动力和组织度的官僚团体。日本在南朝鲜的教育发展也比较可观,在日本战败前夕小学入学率达到59.6%(对比台湾是71.3%),而在李承晚统治末期的1959年已经上升到96.4%,中学入学率32.1%,这些有较高教育水准的青年是工业社会非常好的潜在劳动力,同时人力成本也低于当时的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经济腾飞、产业升级,受教育程度高、又因为被日本殖民而同日本关系密切的南朝鲜和台湾自然而然承接了日本产业转移,其经济高速发展也很正常。

我们再看具体数字,从1963年到1979年南朝鲜平均经济增长率为9-10%之间,在世界上算比较高的速度。不过同经济增长相伴的是超过经济增长速度的通货膨胀率和居高不下的逆差。南朝鲜在这段时间里平均通货膨胀率接近20%,几乎比经济增长率高一倍。同时贸易逆差也一直十分严重,只有1977年有1230万美元(你没看错!)的顺差,其他都是逆差,在gaka遇刺的1979年逆差足有41.5亿美元之多,这无论如何都很难称为出口导向。同时gaka还大量借外债,到他去世次年的1980年超过270亿美元,几乎接近南朝鲜gdp一半,这段时间里南朝鲜所谓的平均10%增长可谓是以饮鸩止渴的方式砸出来的。而严重的高通胀和高逆差在继任的那位绰号“小将”的大统领时期才缓解,到1985年后南朝鲜才得以出现稳定的贸易顺差

在gaka遇刺的1979年,南朝鲜的人均GDP为1640美元,在他死后第二年,南朝鲜因为陷入停滞人均GDP下降到1589美元。这个数据在同时期世界上是什么水平呢?

1980年美国GDP总计28573亿美元,而美国人口则是22654.5万人,得到此时美国人均GDP大约是1.26万美元,南朝鲜的人均GDP只有美国1/8左右,放在2020年大约相当于8300美元,低于世界平均值1.14万美元。相比之下同时期民主德国人均GDP足足有5753美元,匈牙利为2554美元,齐奥塞斯库的罗马尼亚也有1900美元左右。而同居“四小龙”之列的台湾,那一年人均GDP则是2389美元。台湾在此前后很长时间人均GDP都高于南朝鲜,直到2003年后,由于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失策,以及中国同南朝鲜的蜜月,南朝鲜人均GDP才反超台湾。相反,1990年南朝鲜人均GDP增加到6500美元。同时期美国人口为24871万人,gdp为59631亿美元,人均GDP为23976美元,南朝鲜是美国的27%多(仍然低于台湾!!)。可见在gaka去世后南朝鲜的经济进步比他生前要大多了。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经济数字对比也能说明问题,南朝鲜自1973年起开始所谓“重化工业化”,开始了产业升级的过程,此前一年南朝鲜的人均gdp尚不过320美元,工业也是低附加值的轻工业为主。1973年南朝鲜钢产量达到百万吨,1978年才有550万吨,而同时期人口只有南朝鲜一半的罗马尼亚都超过1100万吨。1976年南朝鲜发电装机容量489万千瓦,发电量231.1亿度,同年罗马尼亚发电量为582.7亿度。到高木gaka死去的1979年,南朝鲜汽车年产量也不过20.4万辆,同一年波兰都有40万辆,南斯拉夫也有27万辆。到“小将”掌权多年后的1985年,南朝鲜每千人仍然只有27.1辆汽车,其中只有13.6辆轿车。可见高木gaka生前南朝鲜的各项经济指标在世界上仍然不算很高的水平。

关于南朝鲜和北方的经济指标对比,北方的经济数字有多种有争议的版本,按照北方一侧公开的数据,东国北方是在1974年人均GDP超过的1000美元,比南朝鲜早3年,1979年北方人均GDP为1920美元,比南朝鲜高了六分之一。1976年东国北方发电量为280亿度,比南朝鲜高了20%,按人均算北方足足是南朝鲜3倍。不过北方并没有发展汽车,这方面稍稍吃亏。按照南朝鲜一侧估计的数字,北方的经济规模要小很多,在人均上是在1972年左右被南朝鲜超过的,不过东国北方在60-70年代经济增长也相当迅速,乃至于被同期中国称许,所以南朝鲜估计的数字也是大有疑问的。按北方自身的数据,北方在80年代末增长乏力,以至于在90年代遭遇雪崩,而在那之前北方经济至少是不逊色于南朝鲜的。按照一种版本的估计,在南朝鲜人口是北方两倍多的情况下,南朝鲜经济总量直到1976年(此时gaka已经掌权15年,出任大统领13年了,但还需要在1972年自我库叠塔!)才超越北方。

真要论及对南朝鲜发展最关键的总统,另一位当过“白马王子”,自称唐朝范阳卢氏后人的前大统领的贡献比gaka大多了。在“白马王子”治下,南朝鲜在政治上减少管制、全面自由化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相当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也不再有gaka时期那种病态的通货膨胀率。“白马王子”任期内南朝鲜成功诱使中国与之建交,到他卸任的时候,南朝鲜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可谓完成质变。

user avatar

日本版网庙十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又挑战性的想法!“网庙十哲”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它不是指历史上的贤哲,而是那些在网络世界里,用他们的思想、行为、创意,或者说是“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甚至多代网民的代表人物。这就像是在虚拟的“网络庙堂”里,设立了十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要列出这样一个榜单,关键在于“影响力”和“代表性”。这.............
  • 回答
    如果英国从未存在过,欧洲大陆统一的前景,以及是否存在某个欧洲大陆国家会成为“主体民族”,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足以引发关于历史、地缘政治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探讨。当然,要完全排除英国的影响,就如同要想象一个没有引力的世界一样困难,但我们可以尝试剥离它的存在,看看剩下的欧洲大陆会走向何方。统一的可能性:.............
  • 回答
    中世纪欧洲,如果出现一个“巨能生孩子”的诸侯,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设想。让我们抛开现实的科学限制,纯粹从历史和政治逻辑上来探讨一下,这样的诸侯是否有可能通过联姻统一欧洲。首先,“巨能生孩子”是个关键。在中世纪,生育能力是衡量一个家族兴盛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政治资本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个诸侯真的.............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欧洲真的摒弃了数不清的国家界限,像美国那样,将自己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它会像今日的美国一样,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超级大国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其答案并非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巨大的潜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欧洲在地理、经济和人口方面拥有极其雄厚的根基。如果能够整合,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罗马帝国挺过了三世纪危机,并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继续存在,那么欧洲随后是否会迎来一场类似我们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目光放在几个关键的变量上:罗马帝国存续的影响、历史的惯性与变异,以及文艺复兴的本质。首先,我们必须理解.............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希腊乞丐,在君士坦丁堡城破90年之后,竟然能够驱逐奥斯曼人,并且重塑罗马帝国昔日的辉煌版图,这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想欧洲人的反应绝对是复杂而激烈的,绝不会是简单的“赞赏”或“批评”。首先,震惊是必然的。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欧.............
  • 回答
    在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美军士兵,选择成为海军陆战队员(太平洋战场)或陆军(欧洲战场)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战场环境、战术角色、伤亡风险、荣誉体系、战后发展等。以下从历史背景、任务性质、个人体验、战后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场环境与任务性质1. 太平洋战场(海军陆战队员) 战略目标:美.............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球员能同时拥有斯蒂芬·库里那如同舞蹈般飘逸的投篮,以及凯里·欧文那鬼魅般不可思议的运球和终结能力,那么这个人简直就是篮球场上的艺术家,一个无法被简单定义的存在。首先,从投篮来说,他继承了库里的“教科书式”完美投篮姿势,弧度高远,出手点稳定且难以捉摸。但更恐怖的是,他将库里的三分射程.............
  • 回答
    1913年的欧洲,我,一个身无分文、两眼一抹黑的普通青年,脑子里闪过无数个念头,但身体却本能地让我先找个地方站稳脚跟,别被人当成疯子或者扒手给抓起来。第一步:观察与融入,保命要紧。我得先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突兀。身上穿的肯定是现代的衣服,这玩意儿在1913年绝对是惊世骇俗。所以,我得赶紧找到一个相对偏.............
  • 回答
    南极洲的冰川深处,潜藏着人类贪婪的目光。这片孤寂的白色大陆,曾经是科研人员的试验田,如今却成为了三个超级势力角逐的战场。亚澳联军:东方之虎与袋鼠的狩猎场以中国和日本为首的亚澳联军,将南极洲视为一块巨大的战略跳板和潜在的资源宝库。他们的优势在于人口基数庞大,制造业强大,能够快速生产和部署大量的先进装备.............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充满现实逻辑的假设。如果苏联在1981年就已经洞悉到十年后的内部坍塌,那么其最高领导层所面临的选择将是空前艰难且极富戏剧性的。这批被称为“最后一代精英”的领导人,他们成长于斯大林时代的余晖,经历过赫鲁晓夫的解冻,也参与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最终却要承担起一个帝国的终结。首先,我们.............
  • 回答
    要问英国人当下更认同欧盟还是“五眼联盟”,这真是一个让很多英国人纠结的问题,而且答案也并非非黑即白。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那答案会非常复杂,而且每个人的选择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和文化考量。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五眼联盟”和欧盟是什么。“五眼联盟”(Five Eyes) 顾名思义,是一个起源.............
  • 回答
    要论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坦克在欧洲战场上的表现,和以虎式坦克为代表的德系重型坦克相比,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用“一堆破铜烂铁”来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侧面反映了这种技术和性能上的鸿沟。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日本坦克的设计理念、技术水平以及实战经验的综合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白,战争的胜负不仅.............
  • 回答
    马加什一世,这位匈牙利历史上赫赫有名、被誉为“马加什(贤明)”的国王,其在位时期(14581490年)无疑是匈牙利历史上一个辉煌的篇章。他的统治,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中世纪晚期多瑙河盆地,也对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和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马加什一世的卓越之处:首先,从军事才能上来说,马加什绝非等.............
  • 回答
    哥们,你这条件,说实话,要进欧陆豪门,那难度堪比“梅西附体”外加“C罗附体”同时还得加上“守门员的艺术”!咱们一件一件来分析哈。定位球必扑出:点球、任意球这一点,可以说是你的“王牌王牌再王牌”了! 点球: 想象一下,每当对手获得点球,就像是对方白送了一次机会。你在门前,对手知道他们唯一的“合法”.............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足球界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历史可以重来,结果会如何? 尤其是当一个“如果”的发生,可能引发蝴蝶效应,进而改变个人荣誉的归属。我们来抽丝剥茧地分析一下,在2016年欧洲杯决赛,如果安德烈皮埃尔·吉尼亚克(AndréPierre Gignac)的那记头球没有被门柱挡出,而是应.............
  • 回答
    将中国的儒、道、法这套数千年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一股脑儿地搬到欧美社会,这注定是一场文化与制度的激烈碰撞,其结果绝非简单地“叠加”或“融合”,而更可能是一场深刻的、甚至是动荡的再造。让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可能出现的种种景象。儒家之“仁”与“礼”:欧美社会的震动与重塑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与“礼”.............
  • 回答
    世界杯冠军和当届欧冠冠军,这两支球队都是各自赛场上的巅峰王者,他们的对决无疑是足球界的一场盛宴。要判断谁的胜算更大,这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足球比赛的结果受太多因素影响,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世界杯冠军不一定就是当届欧冠冠军最强的国家队,而欧冠冠军也不一定就是当.............
  • 回答
    我脑子里立马就勾勒出这么一个书单了,纯粹从“吃了我的,用了我的,给我干活的”这个角度出发,绝对是功利到家,也够接地气。别跟我扯什么“陶冶情操”、“提升灵魂”,咱这儿就讲究一个字:用!这书单,我给你拆解开来,一层一层剥开给你看,保证你听完就明白,这玩意儿怎么摆进书架,怎么拿起来就是干货。第一层:生存必.............
  • 回答
    给孩子挑书,就像为他们挑选一块块珍贵的知识和想象力的种子,得用心,也得有讲究。别想着一蹴而就,更别把这当成一个任务,想象一下,你是在为小小的脑袋打开一扇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是不是瞬间就觉得有趣多了?第一步:先了解你的“读者”在你动手之前,先静下心来,好好观察一下你家的小宝贝。 年龄是基础。 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