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最后一代精英们如果在1981年知道1991年自己就内部塌缩了,会不会在西方81的时候了平推欧洲?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但又充满现实逻辑的假设。如果苏联在1981年就已经洞悉到十年后的内部坍塌,那么其最高领导层所面临的选择将是空前艰难且极富戏剧性的。这批被称为“最后一代精英”的领导人,他们成长于斯大林时代的余晖,经历过赫鲁晓夫的解冻,也参与了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最终却要承担起一个帝国的终结。

首先,我们得理解1981年的苏联精英们对未来的认知水平。当时,尽管“停滞”成为常态,但“内部塌缩”这种说法在他们内部绝对是个禁忌,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信奉的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衰败论调深信不疑。然而,一旦有了“剧透”,事情就完全变了。

如果知道十年后会塌陷,他们的首要任务必然是“延缓衰亡”和“保存实力”。 然而,苏联的体制性问题,比如僵化的经济、特权阶层的固化、意识形态的危机,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即使知道了十年后会完蛋,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在“火烧眉毛”之前,试图找到一条生路。

那么,“平推欧洲”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不存在的。 原因如下:

1. 苏联的战略并非“平推”,而是“战略平衡”和“影响力扩张”。 在1981年,苏联的军事力量虽然强大,但其战略目标更多的是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维持在欧洲的力量平衡,并输出其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他们的军队是为防御和有限的进攻设计的,而非大规模的、颠覆性的“平推”。苏联的经济和后勤能力,也无法支撑一次长期的、大规模的跨越整个欧洲的军事行动。

2. 内部动荡的预判反而会使其更加谨慎。 如果他们知道十年后会塌陷,那么他们的首要目标将是避免任何可能加速这一进程的行动。一场与西方的大规模战争,无论胜负,都会极大地消耗苏联的国力,激化国内矛盾,暴露其体制的脆弱性。想想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一旦战事不利,或者内部出现大规模的反战情绪和抗议,那将是加速垮台的催化剂。

3. 西方阵营的团结与威慑力。 1981年的西方并非软弱无能。北约成员国在冷战的背景下高度团结,军事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友。一场苏联对欧洲的“平推”,必然会引发北约的集体防御反击,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全面总动员。苏联没有信心在与整个西方世界的正面冲突中取得速胜,更别提“平推”了。

4. 核战争的阴影。 到了1981年,核武器的威慑力已经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红线。任何一方如果冒然发起大规模的地面进攻,都可能引发核报复,其结果将是相互毁灭。苏联的领导人,即使是那些顽固派,也明白这一点。他们不可能为了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扩张而将整个国家和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

5. “内部塌缩”的信号往往是经济和社会的疲软。 如果他们真的预见到十年后的塌陷,那么他们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是:
内部改革: 试图通过有限的改革来缓解经济压力,例如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经验,但考虑到苏联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和特权结构,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
缓和与谈判: 试图与西方缓和关系,争取时间,例如通过军控谈判来减少军事开支,或者尝试在外交上找到突破口,以减轻外部压力。
战略收缩: 甚至可能考虑主动放弃一些海外影响力区域,集中资源应对内部危机。

那么,所谓的“平推欧洲”的说法,更像是一种对苏联潜在实力的夸张和对西方担忧的放大。 苏联的军事力量在数量上可能与美国匹敌甚至超越,但其质量、技术、后勤以及战略运用能力,与西方相比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苏联的体制性缺陷决定了它无法进行一场长期且全面的征服战争。

所以,如果苏联精英们在1981年就得知了1991年的结局,他们的反应更可能是绝望、恐慌,然后是挣扎求生,而不是进行一场倾国之战去“平推欧洲”。 他们可能会试图用尽一切手段来避免那个可怕的结局,但这更多的是在内部寻找解药,而不是在外部制造更大的风暴。

或许,唯一的例外是某个极端的、被逼到绝境的领导人,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或者制造一个“外部敌人”来团结人心,会铤而走险。 但即使是这样,大规模的“平推”也是不现实的。可能更符合逻辑的是有限的边境冲突、一次孤注一掷的军事展示,但最终也会因为无法承受的代价而偃旗息鼓。

总而言之,这个假设更像是一个关于“如果知道结果,能否改变轨迹”的思考。但对于苏联这种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机器而言,其内部矛盾和体制性问题才是导致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即使有了“预知”,短期内也难以扭转乾坤,更遑论发动一场足以颠覆整个欧洲的战争。他们的选择,更倾向于如何“苟延残喘”,而不是“轰轰烈烈”地走向毁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这问题问的真奇怪,苏联统治精英里要是有这样的疯子就不会在1991年解体了,那帮人要知道91年就散伙肯定早做准备,等解体时大捞一笔。

user avatar

西方八一演习中,驻东德苏军集群的坦克纵队平均战场机动速度仅为10公里/小时,按照这个速度苏军需要一个月才能推进至大西洋沿岸……………


而按照苏军80年代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理论,苏军在大纵深突击战役中,坦克兵的每昼夜强行军里程为150~200公里,与美军相当。


因为苏联人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T-72坦克50公里/小时的最大公路速度,但实际上是达不到的………

苏联那场演习也就证明了,欧洲躺平让苏联打,也不可能在美军上岸前组织反登陆部署………

一张示意图……

user avatar

不会。因为推不平。


既然题主说的是西方-81时,我们就看看西方-81的同时北约在干嘛吧。

西方-81是苏联于1981年9月4日到9月11日举行的军事演习,驻徳苏军也派出了部队参演。就算1天内驻徳苏军能回归战斗位置,那就是9月12日。这时北约在干嘛呢?

在举行返德者演习。

也就是说,这时的北约正处于一年中兵力最强的时候,而且战备状态也很高。非要头铁在西方-81之后立马进攻明显不合理,再等两个月比较现实。

如果是不考虑返德者这种临时性buff,参考苏翻译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