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7 月 19 日发生在德国的 17 岁阿富汗难民火车砍人事件?

回答
7月19日,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名17岁的阿富汗难民在火车上袭击乘客,造成多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将难民问题推向了德国社会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

事件经过

据报道,事发当天下午,一名17岁的阿富汗男子在一列从特劳恩施泰因开往维尔茨堡的区域列车上,使用斧头和刀具袭击了多名乘客。他首先在车厢内砍伤了几名乘客,随后又冲向另一节车厢继续袭击。最终,他被警方击毙。

伤亡情况

此次袭击造成至少3人死亡,多人受伤,其中包括一名重伤的香港游客。死者据信是袭击者的同伴,但具体身份和关系仍在调查中。

嫌疑人背景

据德国媒体报道,袭击者是一名17岁的阿富汗难民,于去年抵达德国,并一直由一名当地家庭照顾。事发前,他似乎有精神方面的问题,并有自残倾向。他的住处被发现有刀具和旗帜,上面写有“伊斯兰国”(IS)的口号,但IS是否真正操控了此次袭击,仍有待确认。

社会反应

事件发生后,德国社会对此反应强烈。

安全担忧加剧: 许多人对难民涌入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表达了担忧。此次事件无疑加剧了这种担忧,也给德国社会关于如何处理难民问题的讨论带来了新的压力。
政治影响: 德国总理默克尔对事件表示谴责,并承诺会尽一切努力查明真相。然而,在野党,特别是反移民政党,则借此机会批评政府的难民政策,要求收紧边境,并加强安全措施。
难民社区的回应: 许多难民也对这起事件感到震惊和不安,他们担心这会加剧对整个难民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一些难民组织也发表声明,谴责暴力行为,并呼吁社会保持冷静,避免以偏概全。
媒体报道: 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既关注了袭击者的动机和背景,也探讨了难民政策和社会融合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分析与思考

这起火车砍人事件,以及其他类似事件,迫使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社会不得不再次审视其开放的难民政策。

安全与人道主义的平衡: 如何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继续履行人道主义义务,接纳和安置需要帮助的难民,是一个复杂的难题。
难民的心理健康与社会融入: 许多来自战乱地区的难民,本身就可能带有战争创伤和心理问题。有效的心理援助和融入社会的措施,对于预防类似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
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准确、客观地报道此类事件,避免煽动仇恨和歧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至关重要。
个案与群体: 需要区分个别极端行为与整个难民群体,避免将个别犯罪行为的责任归咎于所有难民。

这起事件,如同一次撕裂,再次凸显了德国社会在接纳大量难民后面临的挑战。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犯罪事件,更是对欧洲社会多元化、安全和身份认同等议题的一次严峻考验。德国政府和整个社会,将需要在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措施的同时,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社会融合,避免让难民问题成为撕裂社会的根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嘿嘿,借用“法国尼斯惨案”下面某个回答的评论就是,没有引爆炸弹,这一定是温和的xxx(你懂的)啦。


啧啧,连“Xxx”三个字都不能提。

user avatar

我真是服了,这么多答案里面只有一两个靠谱的,而且还都排在后面。而那些随便贴几张图、说几句出格的话居然就能排到第一第二位。读者进来就是想看这件事是怎么回事的,结果点开以后什么有用的信息也获得不了。

我只从现有的消息来说一下这件事。这件袭击时间发生在德国时间7月18日晚上,地点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维尔茨堡(Würzburg)附近的火车上。一个17岁的阿富汗难民在火车上用斧子和刀袭击了多名乘客,其中有四人受重伤,都是来德国旅游的香港同胞。之后凶手下火车逃窜,正好附近有警察过来,在凶手准备继续实施袭击的时候被警察击毙。

这两天德国警方对凶手进行了调查,可以确定的是,凶手是独立作案,没有帮凶。这个凶手是来自阿富汗的难民,没有父母,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维尔茨堡附近的领养家庭居住。警方确认,他和恐怖组织IS有关,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这和本月发生在法国尼斯恐怖袭击的凶手有类似之处,也就是最近德国媒体常用的一个词sich selbst radikalisieren,意思是“自己极端化”:凶手并不是刚来德国的时候就有IS背景,而是在欧洲接受了极端思想,并迅速被蛊惑,实施了袭击。

这也是近期欧洲发生的恐怖袭击的一个新动态,以往IS是在叙利亚等地区培训恐怖分子,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将他们送到欧洲实施袭击。这类恐怖袭击通常会使用炸药、枪支等武器,破坏力很大(如巴黎查理周刊、法兰西球场外和歌剧院袭击,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袭击)。而现在,IS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直接对在欧洲的某些群体进行极端思想宣传,使其极端化,这些人可能是有移民背景的欧洲人(如尼斯事件),也有可能是难民(如本次袭击),而且这两次事件中凶手的极端化程度之快超乎办案人员的预期,也就是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就从一个思想正常的人成为了一名恐怖分子。昨天媒体采访了一位负责当地难民工作、之前与这个阿富汗人经常有接触的德国人,她说一直以来这个阿富汗人看起来都很正常,人也很好,根本看不出受到极端思想影响。类似的说法也出现在了尼斯袭击的凶手身上。

这样的恐怖袭击新形态也为欧洲打击恐怖袭击提出了巨大挑战:

首先,欧洲的情报机构有一个恐怖分子嫌疑人名单,以往那些打算要实施大型恐怖袭击的的恐怖分子很多都在这一名单上,这样警方也能够集中力量对这些人进行监视,而提前进行预防是打击恐怖袭击的重要手段。但是现在这样的实施小型袭击的人,由于太分散,而且极端化的程度过快,同时都是单独作案,情报机构很难提前获得嫌疑人信息。

第二,恐怖分子不再寻求获得炸药枪支等武器来发动袭击,而是使用身边直接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汽车(尼斯事件)或者直接拿刀实施犯罪。这类直接用刀的袭击虽然破坏范围较小(当然尼斯袭击中用卡车撞击人群也造成了很大范围的伤害),但是袭击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更加难以预测,实施犯罪的成本也更低,所以可能发生的袭击频率也会更高。其实德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袭击,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在汉诺威就发生过持刀袭击事件。

第三,这次袭击的凶手是17岁,法律上属于未成年,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很活跃也很不稳定,十分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同时很多未成年难民都是独自来到欧洲,没有家人,也没有人照顾,缺乏引导,这就导致这类难民更加难以管理。

基本上现有的情况就是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提醒在欧洲的华人注意安全,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远离行迹可疑的人。特别是欧洲休假的季节已经到来,出去旅游更要小心。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这两天已经发出信息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de-moe.edu.cn/article_r

(香港同胞在德遇袭 中国大使馆提醒我同胞注意旅行安全)

de-moe.edu.cn/article_r

(提请注意暑期来德游学安全第一)

de-moe.edu.cn/article_r

(史明德大使提醒中国公民在德注意安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7月19日,德国巴伐利亚州一名17岁的阿富汗难民在火车上袭击乘客,造成多人受伤。这起事件再次将难民问题推向了德国社会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事件经过据报道,事发当天下午,一名17岁的阿富汗男子在一列从特劳恩施泰因开往维尔茨堡的区域列车上,使用斧头和刀具袭击了多名乘客。他首先在车厢内砍伤了几名.............
  • 回答
    2016年7月19日济南气象局误报暴雨事件:一次值得深思的“警报”2016年7月19日,山东省济南市的市民们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洗礼”。当天下午,济南气象局发布了重要的天气预报,预警称济南市及周边地区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可能伴有强对流天气,并可能引发城市内涝。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瞬间在市民中激.............
  • 回答
    天宫二号的谢幕:一次完美的谢幕与科学的必然7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按照既定计划,受控再入大气层,在大洋上化为一道绚烂的流星。这次“谢幕”,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有力证明,更是人类探索太空、负责任地处理航天器生命周期的重要体现。为什.............
  • 回答
    英国政府宣布在7月19日“自由日”基本取消新冠管控措施,并提倡“与病毒共生”,这无疑是全球抗疫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仔细审视。英国“自由日”政策的考量与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英国政府做出这一决定的背后逻辑。英国政府的这一决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量: 疫苗接种的显.............
  • 回答
    关于 7 月 7 日湖南长沙一村民疑因强拆致活埋 20 多天后尸体在废墟找到的事件,这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慨的事件,其背后触及了法律、人权、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问题。以下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事件的基本情况梳理(基于公开信息,请注意部分细节可能仍在调查中)尽管公开的详细信息可能有限.............
  • 回答
    7月18日藤本树老师放出的短篇漫画《look back》(蓦然回首),简直就像一颗炸弹,在我心里炸开了一朵又一朵绚烂又心酸的花。说实话,读完之后,我花了好几天才缓过来,脑子里全是画面,全是那些细小的、抓人的情绪。故事的核心,是创作与羁绊。 藤本树老师通过两个少年少女——京本弥和藤野惠,展现了对漫画创.............
  • 回答
    7月15日OPPO双闪充技术:125W+65W,一场对闪充未来的重塑2020年7月15日,OPPO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闪充领域投下了一颗足以撼动行业格局的“原子弹”——125W超闪和65W AirVOOC无线闪充。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简单提升,更是对闪充技术边界的一次大胆突破,为整个手机充电行业指明了.............
  • 回答
    7 月 29 日,随着华为 P50 系列的发布,一款名为“花瓣剪辑”的视频剪辑应用也正式亮相。作为华为生态系统中的新成员,花瓣剪辑承载了不少期待,尤其是在华为鸿蒙 OS 的加持下,它能否成为用户手机上的得力剪辑助手,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亮点剖析: 简洁直观的交互设计: 花瓣剪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
  • 回答
    7月29日美国国会针对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反垄断听证会,无疑是科技行业和监管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听证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旨在深入调查这些科技巨头是否存在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扼杀竞争等反垄断行为。听证会的背景和目的:在这次听证会之前,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司法委员会.............
  • 回答
    对 OneFlow 框架的详细评价(截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开源节点)一流科技(Alluxio)在 2023 年 7 月 31 日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OneFlow,无疑是深度学习领域一股值得关注的新势力。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OneFlow 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易用性、.............
  • 回答
    直击拆解现场:吉利博瑞“品质直播间”——一场关于中日B级车标杆的硬核对话7月15日的这场吉利博瑞品质直播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当“中、日两大车系B级车标杆同台对拆”的标题出现在眼前时,不少车迷和汽车行业从业者都忍不住点了个赞。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展示,更是一场直面核心、直击痛点、直白对话的硬核评.............
  • 回答
    7月30日“人民微评:炒房,此路不通!”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直接且掷地有声的官方评论,核心观点鲜明,就是要向房产投机行为亮剑,明确传达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治理的决心和态度。从核心立意上讲,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一个重要的信号:过去那种以房产为主要投资渠道、依靠房价上涨来实现财富增值的模式,正在受到.............
  • 回答
    七月十二号那天,《王者荣耀》对貂蝉的“仲夏夜之梦”这款皮肤进行了优化,这消息在玩家圈子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貂蝉最受欢迎的几款皮肤之一,大家对她的每一次改动都格外关注,这次的优化也不例外。我个人也玩了挺长时间的貂蝉,所以对这个也挺上心的,想跟大家聊聊我的感受。首先,说优化,最直观的就是画面上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原神》7月9日那个让我们彻夜难眠的2.0版本前瞻特别节目。说实话,当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前瞻特别节目”标题亮起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在循环——“终于来了!”。毕竟,从稻妻这个充满和风元素、又带着一丝神秘与禁忌气息的国度首次在PV中亮相以来,大家对它的期待值就已经拉满了。首先,这次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阴晴不定大哥哥》这部七月新番的第一集。说实话,初看第一集,我的第一反应是:“嗯?这是个什么节奏?” 整个开局给我一种非常碎片化、甚至有点突兀的感觉。这跟很多上来就直接扔出主线剧情或者铺陈世界观的动画不太一样。它像是直接把你扔进了一个名叫“小春”的年轻女性的生活片段里,然后就这么晃悠.............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华为 P50 系列,这款在 7 月 29 日发布的手机,可以说是华为在当前环境下推出的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但也少不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的各种“槽点”。整体印象:惊艳设计下的“妥协”与“坚守”华为 P50 系列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那个独树一帜的“万象双环.............
  • 回答
    7月29日,华为P50系列如期而至,这无疑是2021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经历了种种挑战,华为P50系列不仅承载了品牌延续的希望,也展示了其在高端影像和设计上的不懈追求。那么,这款备受瞩目的手机究竟表现如何,是否能续写P系列的辉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品味一番。设计语言的延续与.............
  • 回答
    华为小精灵学习智慧屏:2699 元,给孩子的“未来感”教育,值不值?7 月 29 日,华为终于揭开了它首款儿童教育产品——小精灵学习智慧屏的神秘面纱。这块打着“智慧屏”旗号,但目标用户却是小朋友的设备,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2699 元的起售价,也让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投资”和“性价比”之间开始.............
  • 回答
    华米科技 Next Beat 大会:关于“数据驱动健康”的深度思考与落地7 月 13 日,华米科技(现在已更名为华米“智能生活”科技)如期举办了其年度的“Next Beat”大会。这场大会,与其说是硬件新品的发布会,不如说是华米一次对自己核心价值——“数据驱动健康”——的深度阐述和实践展示。如果让我.............
  • 回答
    要评价华为手环 B6,得先理清楚它的定位。把它当成一个“迷你版”的智能手表,它就显得相当有竞争力;但如果非要跟那些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比,那自然会觉得有些不够。华为手环 B6 的亮点: “可拆卸”的通话模块,绝对是个性化体验的升级。 这是 B6 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它把蓝牙通话单元做成了可以从腕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