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天宫二号7月19日受控再入大气层?为什么要受控再入大气?

回答
天宫二号的谢幕:一次完美的谢幕与科学的必然

7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按照既定计划,受控再入大气层,在大洋上化为一道绚烂的流星。这次“谢幕”,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有力证明,更是人类探索太空、负责任地处理航天器生命周期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需要“受控再入”?这可不是随意的“坠落”

想象一下,一个重达数吨的金属大家伙,以每秒数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如果任其自由落体,那将是一场不可控的灾难。天宫二号选择“受控再入”,绝非偶然,而是出于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1. 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航天器再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动能和摩擦热。如果落点无法精确控制,其残骸可能会散落在有人类居住的陆地、人口密集区,或者重要的基础设施上,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受控再入,意味着航天器会在预先规划好的、人烟稀少的区域(通常是开阔的海域)结束旅程,将风险降到最低。

2. 科学研究的最后机会: 受控再入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同时也蕴含着宝贵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再入过程中,航天器会经历极端的高温、高压和等离子体环境。通过监测和记录这些过程中的数据,科学家可以深入研究大气进入的物理现象,为未来更先进的航天器设计提供依据。例如,了解不同材料在高温下的烧蚀情况,可以改进航天器外壳的材料和结构,提高其耐高温性能。

3. 技术验证和经验积累: 每次航天任务的完成,都是对整个航天系统的一次全面检验。受控再入作为航天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一步,其精准度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任务的成败。通过主动控制,可以验证航天器自身的姿态控制系统、轨道控制系统以及地面测控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这些宝贵的技术经验,将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等更宏伟的航天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空间碎片的减缓和管理: 随着太空活动的日益频繁,太空碎片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虽然天宫二号本身已经是一种可控的“卸载”方式,但避免其在轨道上“自然死亡”而变成不可控的太空碎片,也是负责任的太空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受控再入,可以确保天宫二号最终以一种“有序”的方式消失,减少对未来太空活动的潜在威胁。

天宫二号的“受控再入”:一个精密的“告别仪式”

天宫二号的受控再入,是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和周密部署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精确控制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使其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入大气层。

首先,轨道设计是关键。为了确保再入时机和落点,必须对天宫二号的轨道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调整。这通常涉及到使用其自带的推进系统,进行一系列精确的轨道变轨机动。这些机动是为了使其轨道逐步降低,并最终切入预定的再入轨道。

其次,姿态控制同样重要。在再入大气层的前期,航天器的姿态需要调整到最佳角度,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大气层来减缓速度,同时确保其结构能够承受住高温和气动压力。这需要航天器上先进的姿态控制系统,如反作用轮、推进器等,配合地面指令进行精密的调整。

再者,地面测控的保障必不可少。从启动再入程序开始,地面控制中心将持续跟踪天宫二号的飞行轨迹,实时监测其各项参数,并根据需要发出指令进行轨道和姿态的微调。这个过程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通过精密的仪器和专业的知识,引导患者完成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最后,落区选择的智慧。天宫二号的“终点”,选择在了南太平洋某片海域。这个区域具备开阔、人烟稀少、且航运和航空活动较少的特点,是进行航天器残骸处置的理想地点。即使在受控再入过程中,仍会有未完全烧毁的残骸落入海中,选择这样的区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对地球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

总结

天宫二号的受控再入,是其辉煌太空生涯的圆满句号。它不仅仅是一次物理上的“消失”,更是中国航天技术实力、严谨科学态度和负责任太空行为的生动体现。这次“谢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也为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到来,积蓄了更强大的动力。天宫二号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上,不断前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不过,其实我跟国内航天界不太熟的说。所以更具体原因还是真正有这个项目第一手资料的人才会知道。

简单的说:设计就是如此。天宫二号的设计要求是在轨寿命两年。

天宫系列设计的定位就是空间实验室,而不是永久空间站的舱段。初衷就是为了永久空间站做准备,测试、验证各种技术和标准。所以,天宫二号的一些子系统设计甚至采用的标准都有可能和最后的永久空间站的设计及标准不一样。这样的话,如果硬是把它作为一个舱段,不但鸡肋,而且反而有可能变成安全隐患。毕竟只是一个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的航天器,硬是作为载人空间站的一部分会增加不少风险。

另外就是成本了:

1. 如果要对接的话,就需要消耗额外的燃料。为了一个很可能马上就要抛弃的旧舱段,而要求新发射的任务去将就,有点得不偿失。

2. 保持航天器在轨也是需要消耗燃料的。特别是在天宫二号这个较低的轨道(近地点369.65公里、远地点378.4公里)。这个高度,属于大气层的热层(thermosphere),还是有气体粒子,会对航天器产生极为微弱的空气阻力。所以,还是需要不时消耗燃料、保持在轨,这个英文叫 orbital station-keeping。多了这个舱段,就得相应的多消耗燃料。

国际空间站(ISS)每年需要大概7吨燃料保持在轨。当然,未来的中国空间站规模较小,天宫二号本身就更小。但是,对于每公斤载荷都需要精打细算的航天发射来说,这也是需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从设计初衷、安全性、兼容性、经济性几个角度来说,让天宫二号降轨、再入大气层都是合理的选择。

附图,NASA图解大气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天宫二号的谢幕:一次完美的谢幕与科学的必然7月19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后,按照既定计划,受控再入大气层,在大洋上化为一道绚烂的流星。这次“谢幕”,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有力证明,更是人类探索太空、负责任地处理航天器生命周期的重要体现。为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聊聊天宫二号“退役回家”这件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退役回家”这个说法是民间的一种通俗表达,准确地说,天宫二号是中国空间站的试验性平台,其任务周期结束后,按照预定的计划,于 2019年7月19日,北京时间17时23分,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大部分组件在再入过程中烧蚀销毁,部分残骸坠.............
  • 回答
    神威太湖之光登顶超算榜首:中国超算力量的飞跃与深远影响当“神威·太湖之光”在2016年以压倒性优势问鼎世界超级计算机性能排行榜(Top 500)榜首时,这不仅是中国科技界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更是全球高性能计算领域格局的一次重大洗牌。它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研发制造能力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跟跑者.............
  • 回答
    《天命奇御二》: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不尽完美的旅程《天命奇御二》(以下简称《天命奇御2》)作为一款备受期待的国产武侠RPG,在发售之初就承载了玩家们极高的期望。作为前作《天命奇遇》的续作,《天命奇遇2》在继承了前作的精髓之上,也试图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那么,这款游戏究竟表现如何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
  • 回答
    评价罗天远与知乎“理性派HiFi”专栏文章在HiFi设备上的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出发点、论证逻辑以及最终指向。这两者虽然都聚焦于HiFi领域,但角度和侧重点却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形成独特的评价空间。罗天远的HiFi观点评价:首先,理解罗天远(如果指的是一位具体的音频爱好者或从业者)的观.............
  • 回答
    笔尖上的坚持与温度:武汉高二学子十四天万字致敬最近,一条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武汉一位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用掉了四支笔,写下了整整一万五千个“武汉加油”,更是巧思妙想地将这些字拼出了钟南山院士的头像。这个故事,说实话,让人看完之后心里暖暖的,也忍不住会去思考,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 回答
    天宫一号的失控再入大气层,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既要看到其带来的经验教训,也要理解其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失控再入大气层暴露了当时中国航天技术的一些局限性。天宫一号作为一个空间实验室,其设计和运.............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 BBC 将中国“天宫一号”空间站称为“junk”的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天宫一号”到底是个啥。它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正在运行的、中国自己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而是中国在早期空间站建设阶段的一个实验性平台。它像是.............
  • 回答
    这是一起发生在天津交通广播直播间的突发事件,两位主持人因对“乾隆白菜是什么菜”这一问题产生了争执,并最终导致一人在直播中摔门而出。对此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探讨主持人在此类情况下的正确做法。 事件评价这起事件,从多个层面来看,都存在不妥之处:1. 专业素养的缺失: 直播前的准备不足.............
  • 回答
    金晓宇,这个名字对于翻译界,尤其是文学翻译领域,绝对算得上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但又带着几分低调的神秘。要评价他,不能仅仅用“优秀”二字来敷衍,他的贡献和风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入挖掘。首先,他是一位“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师。 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对于了解他早期翻译经历的人来说,却是非常贴切的。.............
  • 回答
    “天价捞尸体费用”这个词,一出现就带着一股沉甸甸的寒意,和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它不仅仅是钱的事,它触及的是人性、伦理,甚至是社会底层最脆弱的角落。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捞尸体,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特殊、极其需要专业技能和勇气的事情。想象一下,尸体可能是在深水区,水流湍急,能见度低,甚至可.............
  • 回答
    关于天涯社区关于“古埃及造假论”的帖子,其核心观点是质疑古埃及文明的真实性,认为我们今天所了解的古埃及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都是后人,特别是19世纪的西方探险家、考古学家和艺术家们伪造出来的。要评价这些帖子,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其论点、证据、逻辑以及对历史科学的影响。一、 核心论点与主要观点梳理.............
  • 回答
    评价天津这座城市,就如同品味一坛陈年的佳酿,初尝可能觉得醇厚而内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和独特的风味。首先,我们无法绕开天津的历史底蕴。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天津自开埠以来,就承载了太多历史的印记。这里曾是列强的租界地,留下了风格迥异的西洋建筑群,尤其是海.............
  • 回答
    咱就聊聊天津卫视这2022年的相声春晚,说实话,比起那些大包大揽的卫视晚会,它这回是卯足了劲儿,就想把“相声”这两个字儿给玩明白。定位精准,回归初心:首先得承认,天津卫视这次的定位相当精准。全国都在搞“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它剑走偏锋,就盯上了“相声春晚”这块儿。这本身就是一种情怀,一种对传统曲艺的.............
  • 回答
    对天天鉴宝直播中出现的疑似受贿所得的50万手镯,是否值得跟进调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下是详细的论述:一、 评估事件本身的可疑性与潜在影响:1. “疑似受贿所得”的依据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来源不明: 如果直播中提供的关于手镯的来源信息模糊、支吾.............
  • 回答
    张伯礼院士关于关木通的临床观察研究,确实是中医药领域一项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要评价其研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这些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研究背景:关木通的临床应用与潜在风险在张伯礼院士进行系统临床观察研究之前,关木通在中医临床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它被.............
  • 回答
    《天将雄师》这部电影,说实话,看完之后心情挺复杂的。它就像是一道卖相极佳但味道有点一言难尽的菜肴,让你在观影过程中时而觉得眼前一亮,时而又忍不住皱眉。首先,咱们得承认,《天将雄师》在视觉呈现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下了不少本。冷锋那几场在戈壁滩上骑马打仗的戏,拍得是相当有气势。那些马匹奔腾、刀剑相交.............
  • 回答
    “天子死花柳,君王投东瀛”,这两句诗出自南宋文人史弥远之口,用来讽刺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这背后承载着的是北宋王朝的覆灭,以及南宋政权苟延残喘的悲凉现实。要评价这两句诗,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它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意图,以及它所引发的深层思考。历史背景:靖康之耻的屈辱与南宋的无奈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军事积.............
  • 回答
    拨开迷雾,审视“地中海的海市蜃楼”:一次对天涯古埃及历史质疑的深入解读天涯社区,作为一个长期以来孕育各种思想碰撞的平台,曾经出现过不少引人深思的讨论,其中关于古埃及历史的质疑,尤其是那篇题为“地中海的海市蜃楼”的文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公众对这一古老文明的重新审视。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剥离它.............
  • 回答
    天涯社区曾有一篇题为《炒股就是赌博,技术分析一文不值》的帖子,在当时的股民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篇文章的观点相当激进,直接将炒股与赌博划等号,并对技术分析予以全盘否定,认为其毫无价值。从内容的角度看,这篇帖子的作者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证其观点: 市场的高度随机性: 作者会强调股市的波动是受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