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天天鉴宝直播中出现的疑似受贿所得的50w手镯,是否值得跟进调查?

回答
对天天鉴宝直播中出现的疑似受贿所得的50万手镯,是否值得跟进调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下是详细的论述:

一、 评估事件本身的可疑性与潜在影响:

1. “疑似受贿所得”的依据是什么?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来源不明: 如果直播中提供的关于手镯的来源信息模糊、支吾其词,或者与常理不符,这就增加了可疑性。例如,如果手镯的持有者是一名普通公务员,但其公开的财产收入与价值50万的手镯明显不匹配,那么“疑似”的理由就比较充分。
价值与身份不符: 一个价值50万的手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都是奢侈品,其购买和持有能力需要有合法的经济来源支撑。如果直播者或其关联人(如鉴定师、所有者)的公开身份或经济状况与该物品的价值存在明显差距,就容易引发质疑。
展示场合与方式: 在一个以“鉴宝”为噱头的直播平台,公然展示价值不菲且来源可疑的物品,可能是一种炫耀,也可能是一种试探或信息传递。如果这种展示带有某种暗示性或与某些公开的事件(如某官员落马、某公司被查等)有所关联,其疑点会更大。
直播过程中的表现: 鉴定师对该手镯的鉴定过程是否专业严谨?持有者的解释是否合乎逻辑?有没有回避某些关键问题?这些细节都可以反映出潜在的疑点。

2. 潜在的社会影响:
公信力危机: 天天鉴宝作为一个平台,其公信力一旦受到质疑,会影响到其用户群体和整个行业。如果放任这种疑似问题不管,会削弱公众对平台以及类似平台的信任。
“法不责众”的负面示范: 如果这类情况被默认,可能会助长不法分子利用平台进行非法所得变现或炫耀的歪风。
对公平正义的损害: 如果确实是受贿所得,那么其背后可能涉及权力寻租、贪污腐败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社会公平正义构成威胁。

二、 评价“是否值得跟进调查”的维度:

1. 证据的初步判断(重要性):
是否有初步的、有指向性的证据? 仅仅是“有钱人戴名贵首饰”并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存在一些“指向性”的线索,比如手镯上的特殊标记可能与某个已公开的贪腐案件有关联,或者有匿名举报人提供了具体信息,那么调查的价值就会大大提升。
证据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即使有线索,也要判断这些线索是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以及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调查线索。例如,模糊的“听说”和有具体当事人、时间和地点的举报,可操作性差异很大。

2.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能力:
反腐败的职责: 无论手镯是否属于受贿所得,一旦发现有疑似违法行为,反腐败部门(如纪委监委)的职责就是进行调查和处理。这是其天然的职责所在。
证据收集与调查能力: 相关的调查部门是否具备调查此类案件的能力?是否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如追溯购买记录、资金流向等)获取必要证据?

3. 法律法规的约束:
财产来源合法性审查: 公职人员的财产来源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审查。如果手镯的来源不能合法解释,可能涉及财产来源不明罪或贪污受贿罪等。
直播平台监管: 平台在内容审核和信息发布上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平台放任或纵容疑似违法行为的传播,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 舆论与社会关注度的价值:
推动调查的动力: 公众的关注和舆论的监督,往往是推动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的重要动力。如果这件事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和质疑,那么调查的优先级可能会被提升。
警示作用: 无论是调查还是不调查,其结果都具有警示作用。如果调查并有结果,能够形成有效的震慑;如果无人关注或调查,则可能助长不法行为。

三、 具体到天天鉴宝的例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如果事件仅停留在“有人展示了一个昂贵手镯”的层面:
缺乏直接证据链: 仅仅因为价格昂贵就断定是受贿所得,缺乏直接的法律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可能不会主动介入调查,因为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线索。
平台责任的边界: 平台的主要职责是提供鉴宝服务,而非调查用户财产来源。除非平台主动参与了某种不法行为的宣传或掩盖,否则其责任相对有限。

如果事件存在更具体的疑点,例如:
有匿名举报提供了具体信息: 例如,举报人称该手镯是某官员在某次收受贿赂时所得。
直播者或其关联人的身份异常: 如果手镯的持有者是一位被普遍认为经济状况普通,但却展示了远超其经济承受能力的手镯,并且其身份可能与某些正在被调查的案件有关联。
直播过程中有异常表现: 例如,鉴定师或主持人对该手镯来源避而不谈,或给出前后矛盾的解释。
手镯本身具有特殊性: 例如,手镯上的刻字、来源地等信息,能与某个已知案件产生联系。

四、 结论:

总的来说,如果天天鉴宝直播中出现的50万手镯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行为,仅仅因为价格昂贵就进行调查,是不符合效率原则的。然而,如果存在“疑似受贿所得”的合理怀疑,并且有某种初步的、可指向性的线索(而非纯粹的猜测),那么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反腐败监督、以及提升平台公信力等多方面考虑,这种信息非常值得跟进调查。

跟进调查的重点应该放在:

1. 收集更多信息: 关注公众的反馈、匿名举报,以及是否有其他媒体或平台对该事件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
2. 专业机构的介入: 如果有足够的疑点,应由具备调查权力的部门(如纪委监委、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来收集证据,而不是仅仅依靠猜测。
3. 依法依规进行: 任何调查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冤枉。
4. 平台配合: 如果相关部门启动调查,直播平台应积极配合,提供必要的录像、用户信息等。

简而言之,从“疑似”到“确证”需要证据。但对于任何可能涉及腐败的线索,都应该有相应的机制去核查,特别是当这些线索通过公开平台传播并引起广泛关注时。因此,是的,非常值得跟进调查,前提是有相对可靠的疑点和线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鲶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情商挺高。

其实一路上他都在提醒宝主赶紧改口,可那女孩还是一根筋没悟过来。


这个镯子按照我们来看,B货可能性很低,就是A货,这种货一个市场没几件,说是50万其实根本不止,没有几百万看都不给你看一眼。

真想查其实也不难,翡翠行道上一打听什么都清楚了。

等着纪委动手吧,有大瓜吃了。

user avatar

这事儿绝逼是节目组自己炒作。

要是真的我直播吃土。

虽然我在翡翠玉石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但是但凡有点珠宝行业经验的人都知道,翡翠A货、B货之间肉眼可见的差异非常小,我不相信有哪个专家(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在不借助仪器的情况下,仅凭手机手电筒,通过肉眼隔着摄像头和显示器,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凭借所谓的“绵”(絮状物)和“黑点”(杂质矿物)信誓旦旦地保证这个镯子是个A货。

退一步说如果这镯子确实是A货,价格绝对下不来7位数。

再说这个节目造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比如说大家津津乐道的“死刑起步”青铜剑视频:



先说结论:还商周的,估计是上周的吧。

东周以前的青铜剑就没有超过40公分的。

青铜器我还是认识一点的

中国各大博物馆我不能说全逛了个遍,但“观千剑而识器”的保证我还是有的。

首先商周时期青铜剑长啥样这专家是没见过吗?

来先说商代的:商代青铜刀剑受冶金技术限制,一般形制较为短小,通常不超过25㎝

比如17我自己亲自拍的,商代青铜刀,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再比如藏于香港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这把青铜刀:

再比如14年高邮男孩拾得的疑似商代的青铜剑:

也就是现在咱们说的“匕首”那个长短。


再说西周剑:(图片源自网络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柳叶短剑及剑鞘,残长24厘米,全长估计30到40厘米左右。图片源自网络。

长度60cm以上的剑要等到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大约长这样:(这也是中国青铜剑最“标准”的模样)

战国剑:现藏于徐州博物馆

春秋剑:现藏于山东博物馆

战国剑,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战国剑: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看到这儿大家发现了吗?

中国的青铜剑是有自己的“模板”的。

其标准款长这样:

出土于商周朝代行政区划以内地区的青铜剑,几乎有一个圆圆的“首”,一条滑溜溜或者是套着环以便绑缑用的的“茎”、小小的短短的“格”,这个“首、颈、格”的搭配,越往后越明显。

这些在能达到50厘米的战国剑中几乎是标配。

然而大家看视频里的“商周剑”是个什么鬼样子:

喵喵喵??这雕龙画凤的剑格、花里胡哨的剑颈、这鸭蛋一样的剑首都是什么鬼东西???


爹是云天青,妈是夙玉,后来认个大哥叫玄霄?

当然类似的东西我也见过:(图片源自网络)

有内味了是不是?

还有这个(图片源自网络)

看左三左四,有内味了是不是?

还有这个(图片源自网络)

所以,与其吹什么“商周时期”、“死刑起步”,不如吹一个“伊朗出土”、“走私判刑”。

就这水平还妄称“专家”,也不怕被人笑掉大牙。

所以就这种营销无下限的组织,你能信他说的每一句话?

关于青铜剑那一部分,欢迎打脸。真的,如果中国商周时期有视频里的类似藏品,可以私聊我。我真的非常想瞻仰一下,也想更系统地学习一下青铜器知识。并且立马为这个“专家”道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