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汉空调装修工拆卸旧空调时从 8 楼坠下抢救无效死亡,谁该为他的死负责?高空作业时应如何规避风险?

回答
这起悲剧令人痛心,一名辛勤工作的空调装修工从高处坠落身亡,其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责任和需要反思的环节。

谁该为他的死负责?

在这起事件中,责任的归属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涉及多个主体,需要根据具体调查结果来判断。但从普遍的法律和安全角度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是可能需要承担责任的:

1. 用人单位/雇主/装修公司: 这是最直接也最可能的责任主体。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负有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定责任。这包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进行安全培训、制定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等。
未提供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 如果工人坠亡是因为没有佩戴安全带、安全绳等必要的防护设备,或者提供的设备不合格、未定期检查,那么雇主负有直接责任。
未进行有效的安全培训: 如果工人没有接受过高空作业的安全培训,不了解潜在风险和操作规范,或者培训流于形式,那么雇主也应承担责任。
未制定并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拆卸空调是一项有一定风险的作业,尤其是在高楼。如果公司没有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或者对规程的执行监督不到位,存在管理上的疏漏。
不合理的安排或强令冒险作业: 如果雇主为了赶工期、降低成本等原因,强迫或暗示工人进行危险作业,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确保安全,也可能承担责任。

2. 转包或分包的层层转包方: 如果这项装修工程经过了层层转包,最末端的施工队可能是受雇于一个总包方或中间转包方。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直接雇佣工人的施工队也可能没有足够的资质和能力来保障安全,而层层转包也可能导致安全责任的模糊化和推卸。每一层转包方都应负有相应的监管和保障责任,如果他们未能对下一级施工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也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3. 工程项目发包方(业主/物业):
未履行监管职责: 如果业主或物业公司在发包工程时,未能审查承包方的资质、安全管理能力,或者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发现存在明显安全隐患却未及时制止,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未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物业公司有责任维护公共区域的安全,并且在施工区域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或隔离措施,也可能需要承担部分责任。

4. 相关安全监管部门:
监管不力: 如果当地住建部门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未能有效履行其监管职责,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生产状况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可能需要承担行政上的责任。

5. 工人本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违反操作规程: 如果工人在有明确的安全培训和设备提供的情况下,仍然故意违反了操作规程,并且这种违规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那么工人本人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例如,在明确要求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拒绝佩戴。但即使如此,如果雇主未提供合格的设备,或者培训不到位,雇主的责任依然是主要的。

责任划分的重点在于“谁负有保障安全的主体责任”以及“谁的管理或行为疏漏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用人单位的责任是首要且最重的。司法实践中,会根据调查证据(如事故调查报告、劳动合同、培训记录、安全检查记录、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来最终判定各方的责任比例。

高空作业时应如何规避风险?

高空作业本身就存在固有的危险性,需要全方位的风险规避措施。以下是详细的规避方法:

一、 法规与制度层面(由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落实):

1. 严格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国家和地方应有完善的高空作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明确各方责任和操作要求。
2.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到每个管理层级和员工。
安全生产投入: 保证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投入,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 定期对高空作业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危险点,并建立常态化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机制。
3. 从业人员资质与培训:
持证上岗: 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质证书后方可上岗。
岗前安全培训: 上岗前必须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训,内容包括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防护措施、应急处理、设备使用等。
定期再培训与考核: 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二、 技术与设备层面(由企业和作业人员共同负责):

1. 可靠的作业平台和支撑:
脚手架: 必须按照规范搭设和维护,确保其稳固性、承载能力,并有护栏和挡脚板。
升降平台/吊篮: 必须由专业人员安装和操作,并经过定期检验,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安全网: 在高处作业区域下方设置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防止物体坠落伤人,并能起到一定缓冲作用。
2. 个人防护装备(PPE)的正确使用:
安全带: 这是高空作业最重要的防护装备。
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全身式安全带。
使用: 必须确保安全带的挂点牢固可靠(如专用锚点、坚固的结构构件等),且挂点位置应尽可能高,以减少坠落距离和冲击力。严禁挂在不牢固的物体上。
检查: 使用前必须仔细检查安全带是否有破损、老化、缝线松脱等情况,如有问题严禁使用。
安全绳: 与安全带配合使用,应有足够的强度和长度,并连接到可靠的固定点。
安全帽: 必须正确佩戴,并系紧帽带。
防滑鞋: 穿着防滑、耐磨的鞋子,增加抓地力。
3. 工具和材料的固定:
工具袋/挂绳: 工具和零件应放入工具袋或使用挂绳固定,防止意外坠落。
材料堆放: 严禁将材料随意堆放在作业平台边缘,应集中堆放并固定。
4. 电力安全:
电源检查: 使用的电动工具电源线应完好无损,避免漏电。
防雨防潮: 在潮湿或雨天作业时,应采取防触电措施。

三、 作业过程管理与操作规范:

1. 作业前的“十不安全”检查:
酒后或身体不适人员不上岗。
思想不安全者不上岗。
安全防护措施未落实不作业。
安全设备、用具未检查不作业。
无安全监护不作业。
遇有五级以上大风、暴雨、大雪、雷电天气时不作业。
未设置警戒区域不作业。
高处作业未系好安全带不作业。
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未进行不作业。
操作不懂或有把握不作业。
2. 设置安全警示和隔离:
在作业区域下方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高处作业,禁止靠近”、“当心坠落物”等。
必要时用围挡或隔离带隔离作业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3. 控制作业人数: 作业平台上的作业人员不宜过多,应根据平台承载能力合理安排。
4. 有序的作业流程: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拆卸和安装,避免在不稳固的状态下操作。例如,在拆卸空调外机时,应先将其固定牢靠,再进行连接线的拆卸。
5. 安全员的现场监督: 安排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章行为。
6. 恶劣天气下的停止作业: 遇到五级以上大风、雷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必须立即停止高空作业,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四、 应急预案与处理:

1.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高空坠落事故,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事故报告流程、救援组织、医疗救治等内容。
2. 定期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
3. 急救知识培训: 对员工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培训,了解事故发生后的初步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规避高空作业风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法规、企业管理、技术措施、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到现场操作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该将“安全第一”牢记在心,绝不将生命安全寄托在侥幸心理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修空调的。

这一句话不难听,还是被要求修改了。

对这种人客气就是对他不负责,遇到这种情况,师傅教训学徒用脚蹬都没有同行会拦的那种。一个个自信得不得了,死一个人如果能让一个人戴上安全带就算没白死,看到别人没戴安全带摔死了还不系安全带的死了也是白死。

别拿经济扯犊子,保险带在工具里是最便宜的了,50块钱都出不起修什么空调,现在一瓶r22药水都快300块了。

别问怎么规避风险了,这么基础的风险怎么规避都不知道趁早转行,修空调比这个危险的事情多了。

这种事情一般还要让业主一起背锅,我只会心疼业主。

人家业主说不定是坐办公室的,连滤网都不会拆,人家不懂你也不懂?


大家对空调行业有误解是不是?

修空调很危险吗?很辛苦,不危险。

我们说的危险是毛手毛脚的萌新容易翻车的意思。

高空作业很危险吗?

有保险带你怕个锤子怕。

工具掉下去危险的是路人又不是你,你不会拦路?不会在工具上绑绳子?

r32药水会燃烧爆炸又怎么样,你不通电不点火不就行了。

220v电一下就弹开了。

380v的我没被电过,能修380v的还整这种低级错误?哦对了,给一些人科普一下。

380v是三相电两两之间的电压,家用的220v是这三根里其中一根的,也就是说380v触电是同时碰到两根不同的220v线才行。

我前两天还整烂活把真空泵弄炸了呢,墙面炸了四个坑,真砸我太阳穴上也是我自己活该。

真的很危险的,也有,不干。


有人对我第一句话很不满意。

现在你们知道那些务虚的人有多讨厌了吧?

连形式主义都不如,至少形式主义真的能救他的命。


日常卧槽:装饰框没有预留任何维修空间

user avatar

有一年,空调师傅来换电容。弄完后,给我看他们工作群的照片。说前天一个师傅掉下去,窗框不牢,一起掉了下去,死了。照片是变形的尸体+一滩血,还有碎裂的阳台窗框。

师傅说,这个行业就是拿命工作。

2019年的事了吧。

师傅还跟我说,这种高空坠亡,他们行业还是常见的。当然,报上是不会经常报道的。毕竟那么多重要的事。

负责?人死了,无非是看看各种保险条例,走程序罢了。

但抛下的孤儿寡母呢?

众生皆苦,我辈更苦。

user avatar

最近我家刚搞完装修,我介绍下我的经验吧。对于这类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装修、安装工程,一定要建立风险隔离。

那么这类案件的风险隔离是啥呢?很简单,就是找有资质的正规公司,由公司派遣员工来作业。而尽量避免由本人直接与装修工人、包工头、安装工人等签订合同

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在民法典第1193条。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损害或者自己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装空调合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承揽合同,业主是定作人,定作人选择一个承揽人,利用承揽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安装空调。

如果承揽人在作业过程中,造成自己或他人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业主一般是不承担责任的。但是有三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

1、定作过错。啥叫定作过错,通俗地说,你作为定作人,安排的作业,本身就存在风险。举个例子,你与工人签订台风天修缮屋顶的合同,结果工人被台风掀翻坠地受伤。你就存在定作的过错。

2、选任过错。通俗地说,就是你不会选人。比如装修、安装空调等作业,必须选择有资质的人员或企业,否则就可能被认为存在选任过错。

3、指示过错。通俗地说,就是你瞎指挥搞出事故。举个例子,空调安装师傅说要系安全绳作业,你却说不用,这里也就二层楼高,摔不着,没想到师傅真的摔伤了。

那么怎么避免上面三个过错?首先,在签合同之前,要先向有资质的公司或人员咨询,这个作业有没有安全风险,如果没有,那么就可以考虑。

一般装空调的作业,本身并不存在安全风险,即使存在风险,专业人员也可以避免,所以,这类作业,一般不存在定作过错的问题。

其次,要选择有资质的承揽人。就拿装空调来说,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必须由有资质的人去安装,而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上阵。

《GB17790-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空调器安装规范》第3.6条
专业安装人员熟练掌握安装工艺操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制冷专业基础知识、电气安全基础知识、技术经验和空调器安装从业资格证书,并被授权以安全的方式完成空调器安装任务的人员。[1]

没有空调器安装从业资格证书的人,你选他来安装你家的空调,他要是出点啥事,你就叫选任过错。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那我怎么知道这个师傅有没有证书呢?我总不能叫他把证书拿出来核对吧?

其实没那么麻烦,你只需要知道一招,就能轻松破解这个问题——那就是选择空调厂商自营或者推荐的空调安装企业,由他们派出安装师傅来帮你安装

这类企业派出的人员,一般都有证。即使他们没证,由于这类企业本身是有相关经营资质的,所以,那也是他们自己的锅,出了事,一般跟你无关。

再次,要规避指示过失就更简单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不要瞎指挥,瞎逼逼。

按照以往的判例,存在定作、选任、指示过错的业主,可能要承担50%以下的侵权赔偿责任。另外的赔偿责任,由安装工人或其单位承担。

考虑到一个人被侵权死亡,人身损害赔偿金额总计可达100万元及以上,50%的责任就是50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这个案件的基本情况是,一业主请空调装修工来拆卸旧空调,该空调装修工坠亡。如果这是一个无证的空调装修工,业主一般会被认为存在选任过错。

作为一名装修工,本身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安全知识,坠亡的发生,肯定跟他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有关,所以他自身也存在过错。

至于过错比例大小,由于不了解案件情况,就不猜测了。不过这个业主,可能脱不了责任。

总之,要规避空调安装过程中的风险,最好采取我说的办法:找空调生产企业的售后企业安装或者找具有空调安装资质的企业(在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的经营范围处查看资质)或个人安装。优先推荐与企业签订合同,而避免与安装工个人签订合同。


有个评论把我气乐了,他说不愧是精英,就知道回避风险。这个猪心了。首先,持证上岗,这不是我定的对吧?为啥装空调要持证上岗?不就是因为危险,国家让你持证上岗就是为了让你少去送死。有毛病吗?

其次,如果大家都采用我的方法,无证的人为了能够继续作业,一定会去考个证,这样不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安全意识,肯定要上个台阶,这样就淘汰了一批胆大妄为的作业工,间接起到了减少伤亡事故的作用,何乐不为?

最后,如果每个人都能规避风险,那么风险就被消除了。这意味着,不会再有人安装空调出事,岂不美?

参考

  1. ^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4DF130C53C5FD880C2F37C1A85A5E7D4
user avatar

首先要看业主是单独和装修工签署的劳务约定还是和装修工所属的用人单位签署的劳务约定。

如果是和后者签署的并有后者派遣装修工进行拆卸行为,那么这个工人的赔偿可以向所属雇佣公司要求,并且可以申请工伤。

如果业主是单独和装修工签署的劳务,如果该工人属于个体经营者或者属于系非工作时间自行揽活的话,那么责任由雇佣其从事空调安装装卸的业主与死亡工人之间按照各自过错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比如业主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

最后高空作业的风险预防首先要签署合同,其次要明确其是否拥有相关资质,再次要明确告知工人进行安全防护和自身做到安全措施的配合和提供。

最重要的提醒,不要单独雇佣个体劳动者从事高空作业,尽量选择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派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