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傲慢给其在中国的形象招致遭受灾难性,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而这个形象,是其用几十年的时间,花费大量经费,通过无数“公知”建立起来的。
经济的损失虽然可怕,但是这种事在美国历史上并非没有,2008年的次贷危机,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等等,都是十分可怕的经济灾难。但是,之前所有的危机,都没有影响到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为什么?因为有一批公知,拿着不知道哪里来的钱,在死命尬吹美国。就说2008年那次危机,你现在看美国拍的电影,比如《大空头》、《大而不倒》等等,会发现美国人自己都觉得这是严重的灾难。但是这事当时在中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为什么?因为当时网上都是“这国怎”、“定体问”之类的垃圾话,你想讨论下美国到底受了多大损失,马上冒出一批人说你是自干五。你想说美国是不是不灵了,会招来大量的嘲讽。结果就是次贷危机这个美国自己折腾出来的这么大的祸事,没有人要求美国道歉,没有人说要美国负责,因为当时美国在中国的形象就是这么高大。
即使在一个多月前的二月份,网上依然很多人在拿中国的不是和臆想中的“美国”作比较。“这事美国会做的比你国好”,“那事美国能比你国强百倍”。幽灵般的援助,传闻中的特效药,这些都是一个小的表象。最关键的是,即使像我这样的自干五,心目里都会觉得美国如果爆发疫情,做得不应该比中国差。这就是美国多年宣传所带来的效果。我还仅仅是在网上看些言论而已,那么再往前追溯,从《河殇》那个年代开始接受美国宣传的人,他们会怎么想呢?
万万没想到,美国真是用实际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做“给多大脸现多大眼”。
三月份开始疫情在美国蔓延,所有人都等着看美国制度的优越性,网上不乏一些“先天优势”的言论,诸如美国人口密度低,病毒传染不起来之类的。甚至当欧美国家说口罩只有病人才应该戴的时候,我们还有些人在问是不是我们之前真的做错了。结果可好,堂堂民主灯塔,天下中心大美利坚,一遇到疫情变成“没力检”。先是检测盒没有,政府无措施,网红舔马桶;然后是医院没床位,轻症待在家,超市狂抢购;到现在停车场改停尸房,呼吸机防护服要啥啥缺,特朗普除了和州政府撕逼就是甩锅中国。
你说这还怎么吹?一个月前还是“这事如果发生在美国,肯定比中国做得好”与“美国不会比中国做得更好”的交锋,现在呢?“累计确诊4万、7万、10万、14万、18万、24万、31万……”中国的防疫重点已经从“内防扩散”向“外防输入”转变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疫情最大的危机不在武汉,而在第一入境点,你说这牛逼还怎么吹?
然后你再看看经济,中国这边打得有理有利有节,流动性分步释放,目标明确。今天可能对农商行降准,明天是对海底捞等企业发放贷款,精准施策,绝不大水漫灌。你再看看美国,无限QE,听起来像是打了秘籍似的貌似很牛逼。但我这几天琢磨了又琢磨,我怎么老看这玩意像是发金圆券呢?
美国用一个月的时间,告诉中国乃至世界,美国绝不再是那个什么都比中国做得好的美国了,他的所谓的“皿煮制度”,他的所谓的先进医疗体系,他的所谓的美妙联邦制,在新冠疫情面前表现得如同狗屎。而这些“高大的形象”,却是美国用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树立起来的。
中国的制度优越性似乎确实找到了坚实的抓手。这一点将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让美国如鲠在喉,这或许就是美国此次在中国方向上的最大代价。
另:是时候复习一下次贷危机以及大萧条的知识了,几个月后说不定用得着。
再加一本
职业相关:武汉一线医生,麻醉插管突击队成员。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本次疫情中美国的应对表现,部分破除了大众“美国医疗天下无敌”的固有错觉。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标杆,美国的医疗水平在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心中一直是“灯塔”般的存在;各种美剧、电影(包括不限于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良医)等文化产品也潜移默化地“神化”了美国的公共卫生体系能力。
就我自己而言,医学生期间大量看格蕾、豪斯等练听力记医学词汇;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同学谈论的都是考USMLE出国;医学院最顶尖的同学的理想是去梅奥、霍普金斯等世界顶级诊所学习。
在此次疫情之前,我们普遍对美国公共卫生体系抱有极好的印象;武汉疫情之初,网络上很多“横向对比”,在贬低国内临床应对的同时,对美国医疗体系大加赞赏,认为疫情如果出现在美国,绝对不会蔓延,也不会造成大量病亡。就像特大统领说的那样:“它会像流感一样突然消失。”
事实是什么样,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
美国成为了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
许多人开始发现,美国的医疗应对和临床措施,好像没有想象中“美好”。
我由于工作原因,很早前就和美国华人爱心捐赠群体有联系,和美国很多医院的同行也互相有交流。美国疫情开始爆发时,这些医生已经开始立即行动向国内有经验的同行咨询相关应对措施,彼时,特朗普还说新冠是“中国病毒”,坚持说不用担心,复活节时复工。
而在交流中我发现,美国医院普遍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足,甚至是“掉以轻心”;同时,作为全球医疗开支对高的国家,防护物资也完全不足…
美国CDC到如今为止仍认为“普通人戴口罩没有必要”。
在后面的交流中,我发现美国的医疗挤兑已经形成:
援引一位纽约一线医生的消息(她在非常有钱的一个大医院)。问及有多少ICU 病床和医生时,她的回答节选:It’s a mess here. Almost every possible area are converted or being converted to icu...So we lost our OR last week to turn it to icu and as of 7pm last night we lost our Endoscopy unit to turn into ICU. We put walls up overnight and turn pacu into icu. It’s a mess everywhere this week. Everyone is out of vent or bed at this point...
(这里一团糟。几乎医院里每一寸地方都被改成icu…我们上周把手术室改成了icu;昨晚7点我们把内镜室改成了icu。我们连夜起墙,把麻醉复苏室改成了icu。到处都是一片混乱我…许多病人缺乏呼吸机和床位…)
这还是在大医院,可以想象资源更匮乏的小医院有多惨…
很多场景,和武汉疫情之初一模一样,看得我这个经历过武汉至暗时刻的医生心有戚戚啊。
从医疗应对方面,我发现美国医院在病人分类隔离、感控应对方面做的真心不如国内---而这是应对新冠肺炎最最重要的举措。
而直到目前为止,美国的医疗界没有发布哪怕一版新冠肺炎应对专家共识/应对流程/指南---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临床医院在瘟疫面前“各自为战”。中国同行纷纷把国内的指南翻译成英文版发过去,但没有国家级别的协调联系,沟通成本非常高。
所以对我而言,最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明明武汉疫情已经付出过这么大的代价,我们也不断向欧美国家预警,国内的COVID19相关学术文章密集上线,为什么有前车之鉴的欧美医疗界不做出更好的准备?
就问题中“付出代价”而言,付出代价的,永远是普通人。
作为武汉疫情一线医生,也作为麻醉插管突击队成员,我目睹了这座城里的那些惨烈与悲悯。
春暖花开,武汉快解封啦。
谨把我的故事写下来,不忘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苦难中的坚韧,和人性的光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