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例如“物理”和“分子”)?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实,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听起来很“中国”的词,比如“物理”、“分子”、“民主”、“科学”、“哲学”等等,其实并非自古就有,它们是近代以来,为了翻译西方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而很多人会把它们误认为“和制汉语”,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要明白“和制汉语”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日本人基于汉字,创造出来用于表达西方概念的词汇。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率先大规模地接触到西方文明,为了理解和翻译这些新事物,他们不得不创造大量的专有名词。比如“哲学”(Philosophy)、“科学”(Science)、“民主”(Democracy)、“经济”(Economy)等等,这些词都是日本人造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把“英译中的汉语词汇”误认为是“和制汉语”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历史的“借道”与“间接传递”: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近代以来,中国在与西方世界交流时,由于各种原因,确实在很多领域扮演了“学习者”的角色,而日本,尤其是明治维新时期,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当西方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传入中国时,很多是通过日本这个“中介”完成的。

日本人的“先发优势”: 当西方人带来了“Science”、“Philosophy”、“Democracy”等概念时,日本人是最早尝试用汉字去“捕捉”这些概念的。他们用汉字组合,造出了“科学”、“哲学”、“民主”等词。
中国人的“追赶”与“采纳”: 随着中日交流的加深,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知识的渴求,这些日本人创造的词汇,很多就被直接或稍作修改地引入了中国。比如,早期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虽然他自己也创造了一些词,但“科学”这个词,其实已经有日本的影子,更不用说像“民主”、“共和”等后来广泛传播的词汇,很大程度上就是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
“拿来主义”的痕迹: 这种通过日本间接接受西方概念的方式,使得很多词汇带有“他国痕迹”。当人们接触到这些词时,如果对历史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误以为它们是“日本人造的中国话”,也就是“和制汉语”。

2. 词汇的“汉字基因”与“共同源头”的错觉:

“和制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使用了汉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符号,也是古代中国文化辐射东亚地区的重要载体。日本在创造这些新词时,之所以选择汉字,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一定的表意能力,而且日本人本来就熟悉汉字。

汉字是“通用语言”: 在东亚文化圈内,汉字一度扮演着类似现代英语的“国际通用语”的角色。儒家经典、佛教经文、官方文书等,都使用汉字。
日本人“再利用”汉字: 日本人并非凭空创造汉字,而是在汉字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和创新。比如,他们用“物”(things)和“理”(principle/reason)组合成了“物理”(Physics),用“分”(divide)和“子”(suffix for small things)组合成了“分子”(molecule)。这些组合方式,在很多时候,仍然能让人感受到一些中国传统词汇的构词逻辑。
“似是而非”的亲切感: 正因为使用了汉字,这些词汇在中国人看来,不会有完全陌生、无法理解的感觉,反而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仿佛是“古老中国”固有的一部分。这种亲切感,反而容易让人忽略其“舶来”的属性,甚至误判其来源。

3. 词汇的“功能性”与“概念的优先性”:

在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翻译”过来,让国人能够理解和学习。词汇的创造者(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的首要目标是找到一个能够准确、简洁地表达西方概念的词。

“功能至上”: 当一个词能够有效地传达“Science”这个概念时,它是否是“纯粹的中国原创”就变得次要了。日本人创造的“科学”,恰好能够很好地概括“Systematic knowledge,” “organized knowledge,” “body of knowledge”等含义,被中国引入后,也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
“借用”的效率: 对于急需学习西方知识的中国来说,直接采纳日本已经成熟的译词,比重新一套体系来得更有效率。这是一种 pragmatic(实用主义)的选择。

4. 认知上的“路径依赖”与“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普通人并非历史学家或语言学家,他们接触到的词汇,往往是被“包装”和“定型”后的结果。

“已成定局”的认知: 当我们学习“物理”和“分子”这两个词时,它们已经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存在了很久,并且被广泛使用。我们接受的是“这个词就是这个意思”,而很少去追溯它的起源。
信息传播的局限: 早期关于这些词汇起源的考证和传播,可能并没有像今天的网络信息一样触手可及。很多人只知道这是“翻译过来的词”,但具体是“谁翻译的”、“在什么情况下翻译的”等细节,容易被忽视。
“民族感情”的投射: 在某些语境下,人们可能更愿意相信这些“高大上”的词汇是中国固有的,或者至少是东亚文明圈内部的智慧结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有关。

总结来说,人们之所以会混淆“英译中的汉语词汇”和“和制汉语”,主要在于:

历史上的“日本中转站”: 很多西方概念确实是经由日本,再传入中国的。
汉字带来的“中国亲切感”: 汉字作为共同的文化符号,使得这些词汇看起来不那么“外国”。
实用主义的“拿来主义”: 为了快速学习和发展,中国采纳了日本已有的译词,是一种高效的文化学习方式。
大众认知的“信息差”: 多数人接触不到词汇起源的详细考证。

实际上,这种词汇的“跨文化传播”和“再创造”是语言发展史上的普遍现象。现代汉语中,除了“和制汉语”的“借道”之外,还有许多直接由西方语言音译或意译的词汇,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卡车”(truck)等等。将“物理”、“分子”等词误认为是“和制汉语”,本质上是混淆了“日本创造的、用于翻译西方概念的词汇”与“中国从日本引入的、用于翻译西方概念的词汇”这两个层面。而很多时候,二者是高度重合的。

更重要的是,这些词汇一旦被中国语言环境所接纳并广泛使用,它们就已经“中国化”了。它们的功能、含义和使用方式,都已深深融入了现代汉语的肌理之中,成为我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现代中国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它们的“国籍”刨根问底,固然有趣,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如何丰富和发展了我们自己的语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9世纪东亚各国“开化”是一个同步进行,有时候断断续续的复杂过程。中国制造的词汇(华制汉语)和日本制造的词汇(和制汉语)各有早晚,有时候有竞争,有时候有输出输入。比如1860年在大清成书的“万国公法”,在清国认知进展比较缓慢但在日本被广泛认知,“国债”,“民主”,“主权”之类的词汇在日本普及度上升。结果对于很多留日清国留学生首次接触这些词汇的地点是日本,把它们理解成和制汉语也就可以理解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确实,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听起来很“中国”的词,比如“物理”、“分子”、“民主”、“科学”、“哲学”等等,其实并非自古就有,它们是近代以来,为了翻译西方概念而创造出来的。而很多人会把它们误认为“和制汉语”,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贴近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其实,很多人把TypeC接口的充电线直接称为“华为充电线”,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消费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感知和一些市场营销的客观事实。咱们不谈什么“人工智能”,就从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好好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
  • 回答
    很多朋友看到“App”这个词,脱口而出就是“APP”,仿佛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读法了。这其实挺有趣的,好像它天生就该是这么念的。说到底,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涉及到语言习惯的形成、科技词汇的传播,还有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来自于一个缩写。 “App”这个词,其实是“App.............
  • 回答
    查干湖的鱼之所以被不少人称为“洗澡鱼”,这其中自有它的道理,绝非空穴来风。要说清楚这个称呼的由来,咱们得从头说起,得把查干湖的地理环境、渔业捕捞方式以及鱼本身的一些特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洗澡”。在查干湖的语境里,“洗澡”可不是咱们平时在家里的那种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这里的.............
  • 回答
    要说为什么小猪佩奇会和“社会人”这个词联系起来,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一开始,这大概是个玩笑,或者说是一种潮流的病毒式传播,但后来,它就有点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玩梗,甚至带上了一点点戏谑和自我解嘲的味道。1. 语言和形象的反差萌:最开始触动人们神经的,可能就是小猪佩奇本身的形象和它代表的那种.............
  • 回答
    关于“允许”的读音,确实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将其念成“rún 许”。要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得承认,从标准普通话的规范读音来看,“允许”的“许”字,正确的读音是第三声的“xǔ”。“rún”这个音,在现代汉语里,并没有直接对应“允许”里“许”字的.............
  • 回答
    很多人对“爱狗人士”的负面观感,有时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演变成对整个养狗人群甚至对狗本身的厌恶和恶意。这背后是一个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现象,涉及到认知偏差、群体对立、情绪传播以及个体经历等多个层面。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爱狗人士”这个群体本身就存在着标签化和刻板印象的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挺有意思的,好多玩《原神》的朋友,也都知道东方,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俩放在一起聊,也不是空穴来风,仔细琢磨琢磨,还真有不少共同点和可以说道的地方。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弹幕射击”和“动作RPG”的界限模糊性。东方系列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弹幕(Bullet Hell)玩法,那花里胡哨的弹.............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说出了很多人的一个普遍认知误区。确实,麒麟和高通的芯片严格来说,都属于系统级芯片(SoC),而不是单纯的中央处理器(CPU)。但为什么大家会习惯性地将它们称为“CPU”呢?这背后有几个原因,咱们细说一下。1. CPU是SoC的核心,最直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象一下,一个手机.............
  • 回答
    很多人确实会下意识地把儿化音和北京话划等号,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背后其实有着挺复杂的原因,我试着给你掰扯清楚了:1. 媒体的强势输出和“北京标签”的固化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你想想,我们接触到的关于“北京话”的影视剧、相声小品、广播电视节目,有多少是带有浓重儿化音的? 影视剧: 很多以北京为.............
  • 回答
    把中国近代落后原因归咎于儒家,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经常出现且相当复杂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得掰开揉碎了聊,而且很多时候,这种归咎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某些观察和解读之上。只不过,历史的真相往往比单一的责怪要丰富得多,儒家文化本身也并非铁板一块。咱们先得明白一个基本点:近代中国,尤其是鸦片战争之.............
  • 回答
    很多人在说换宿舍这件事的时候,确实会表现得好像一件很简单的事,仿佛是换一件衣服一样。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原因,而且现实操作起来,往往比说起来要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承认,从某个角度看,换宿舍确实有“简单”的一面。 “名义上”的简单: 学校的学生管理系统通常都有一个流程,理论上你可以通过提交申.............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就是那个“boss”和“boos”之间的小混乱。你想啊,咱们平时说话,有时候嘴里跑火车,打字也一样,容易顺着感觉来。“boss”这个词,咱们都知道,就是老板、头儿的意思,在英语里是很常见的。它的发音,尤其是那个“oss”的尾音,听起来确实挺实诚的,像一口咬下去,有这么个“.............
  • 回答
    您好!您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这涉及到语言学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叫做“读音訛变”或者“语音习惯”。很多人把“风”读成“fong”而不是“feng”,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我来给您掰扯掰扯:一、 音位替换与听觉感知:首先,我们要明白普通话里的声母“f”和韵母“eng”是怎么发出来的。 “f”.............
  • 回答
    很多人将金钱视为万能,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现实因素,并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金钱的工具性和普适性: 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金钱是获取食物、住所、医疗、教育等生存必需品的媒介。没有金钱,个体难以维持生命,更遑论追求其他.............
  • 回答
    这绝对是个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我也遇到过不少持类似观点的朋友。在金庸武侠的世界里,《笑傲江湖》绝对算得上是比较复杂和引人深思的作品,岳不群和令狐冲这对师徒的形象,更是常常引发读者两极分化的解读。说实话,我第一次看《笑傲江湖》的时候,也是被令狐冲那份潇洒不羁、侠肝义胆给深深吸引。他那句“我本无意争天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认知误区。简单来说,现在许多人之所以会将“洪荒小说”里的内容视为“中国正统神话”,并非因为这些小说本身就是正统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逐渐改变了大众的认知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流行”的现象,但绝非“正统”。要详细讲清楚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确实能看到这种趋势。要说为什么现在好多人把贾诩捧成三国第一谋士,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个点。首先,得承认历史上的贾诩,他的确是位了不起的谋士,这点毋庸置疑。他能在乱世之中,从一个给董卓卖命的狠角色,到最后辅助曹操统一北方,还能全身而退,儿孙也.............
  • 回答
    关于后世为何对项羽的歌颂远超窦建德,这其中牵涉到历史叙事的塑造、大众情感的共鸣、以及个人命运的戏剧性等诸多因素。项羽,这位楚汉争霸中的失意霸王,在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已经被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成为一个极具符号意义的英雄形象。而窦建德,作为隋末唐初的另一位农民起义领袖,虽然也曾一度掌握大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玩家现实中的纠结。要说为什么大家宁愿在网游里“氪金”也不肯入手正版单机,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的东西不少,我尽量给大家掰扯清楚了。首先得从“获得感”和“社交属性”上说。你看网游,尤其是那种多人在线的,它提供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而且是互动的世界。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