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现在价值观改变了。
说到了智冠天下,人们想到的不再是经世济民、匡扶正义,也不再是经纬天下、谋略九州,而是独善其身、延年益寿、位高权重和腰缠万贯。
时至今日,人们认为保全己身得以善终是智冠天下,却忘了当年那些本可以享尽荣华富贵的仁人志士们,是为了什么才甘愿筚路蓝缕。劳碌成疾,临死不忘遗计的郭嘉,心怀汉室、以死明志的荀彧、知天命逆天行的诸葛武侯、宁死不降曹操的陈宫,这些人真的是不善智谋吗?
不过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有些人选了谋国,另一些人选了谋身。那些选择了为国尽忠的、为民立命的、为主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受限于当时的礼乐教化,也许是愚,但绝不是笨。
假设三国第一批队的谋士智力相差无几,那谁是第一就只取决于你相信谁的价值观。
各种史书原对贾诩就很是推崇,《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
但我猜大部分人推崇贾诩
不是因为他见李傕郭汜的残暴后,停止助纣为虐的自我醒悟。
不是因为他虽知张绣并非明主,但仍尽心辅佐,两败曹操。
也不是因为他在官渡之战中审时度势,冒着性命危险,赞同以弱对强。
更不是因为他曾在曹操曹丕等发动大型战争前,顶着被免职的风险,劝阻他们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而是因为
董卓死了,贾诩还活着
李傕郭汜死了,贾诩还活着
张绣投降了,贾诩反而受到了重用。
曹丕,曹植等争夺王位时,贾诩站对了队伍。
在那个乱世,他不仅保全了性命,还位极人臣,显赫当世。
相比,
郭嘉远征辽东,为了胜利,不顾身体孱弱,终于病死。
荀彧劝阻曹操称魏公,而被猜忌,传闻被赐毒身亡。
陆逊为吴国尽心尽力,却卷入立嗣之争,因被责罚,忧愤而死。
诸葛亮,更不必说,取而代之的好事不去做,反而为了完成先帝遗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心怀大义的人。
贾诩明哲保身的本领才是他们效仿的对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