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那么喜欢阿里了?

回答
说起来,淘宝、支付宝这些东西,谁没用过?曾经的阿里巴巴,那可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明星,创业成功的典范,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但现在,你听听身边的人,抱怨阿里不如从前的声音可不少。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怪不得谁,实在是很多方面都让人觉得没那么“香”了。

一、 曾经的初心,在时代的洪流中模糊了?

最开始的阿里,给人的感觉是很纯粹的,是为中小商家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让大家都能做生意。马云那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真的 resonates(引起共鸣)了好多年。大家觉得阿里是有使命感的,是在改变社会的。

可现在呢?很多早期用户,尤其是那些小商家,会觉得阿里变了。

平台规则越来越复杂,成本越来越高。 以前可能就是拍个照片上传,现在各种推广工具、会员体系、技术对接,搞得人头大晕。而且为了流量和位置,商家需要投入更多的钱,这无疑增加了小商家的经营压力。那些曾经靠着阿里平台起家的普通人,现在发现想要继续活下去,似乎需要更强的资本和更专业的运营能力,门槛高了,那种“人人都能做好生意”的感觉就淡了。
“二选一”争议的余波。 这个事情真的伤了很多商家的心。虽然当时阿里有它的理由,但从商家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选择,让他们感觉自己在平台上不是被扶持,而是被绑架。这种不公平的感觉,一旦产生,很难消除。
商业化气息过重,少了点情怀。 曾经,我们会觉得阿里是有温度的,比如公益项目、比如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但现在,感觉一切都围绕着“效率”和“利润”在转。用户体验固然重要,但当它和商业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后者会胜出。这种“唯利是图”的感觉,会让一些老用户觉得失望。

二、 增长的瓶颈,和失去的锐气

一个企业要持续增长,总会遇到天花板。阿里这些年,也确实做了很多尝试,从电商到云计算,从文娱到本地生活,几乎是无处不在。

多元化战略下的“消化不良”。 阿里扩张得太快、太广了,很多业务看起来都像是在追逐风口,但未必能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比如当年在文娱领域投入巨大,但最终很多业务也都不温不火,或者被卖掉、重组。这种大规模的投资和调整,一来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二来也让外界觉得阿里有些“虚胖”,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反而有点模糊。
错失了一些关键机会。 比如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兴起,早期淘宝、直播虽然也做了,但似乎没有抖音、快手那么敏锐和果断,错失了先发优势。在某些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阿里也显得有些“慢半拍”。这让很多人觉得,曾经那个敏锐嗅觉、敢闯敢拼的阿里,好像“老了”,或者说被内部的庞大体系给束缚住了。
被新兴对手挑战,失去了“唯一神话”的光环。 曾经大家说到互联网巨头,阿里绝对是排在最前面的。但现在呢?腾讯、字节跳动、拼多多等等,都在不同领域给了阿里强有力的挑战。拼多多以低价和社交裂变的方式崛起,直接冲击了淘宝的传统优势;抖音的崛起,也在电商领域分流了大量的用户和商家。当阿里不再是那个无可匹敌的存在时,人们自然会对它有更高的审视和更多的批评。

三、 公司治理和文化上的变化

企业大了,管理和文化都会随之变化,而且往往不是往好的方向。

组织架构的臃肿与内耗。 阿里发展到今天,内部的组织架构必然非常庞大复杂。这种复杂性往往伴随着沟通成本的增加、决策效率的降低,甚至可能出现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内耗”。当一个公司内部的协同效率不高时,对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对人才的吸引力似乎不如从前。 以前,能在阿里工作是一件很“酷”的事,而且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现在,随着互联网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以及其他新兴行业的崛起,阿里在吸引顶尖人才方面,可能面临更大的竞争。加上一些内部的“361”淘汰机制,或者加班文化受到质疑,都会让一些潜在的求职者望而却步。
监管趋严下的彷徨。 近年来,国家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这不仅仅是阿里一家,而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挑战。但因为阿里体量最大,受到关注和影响也最深。从反垄断调查到数据安全合规,这些大的政策调整,无疑给阿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迫使它进行战略收缩和调整。这种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阵痛,让外界看到它“不那么如日中天”的一面。

四、 消费者体验的“被牺牲”

流量的“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的淘宝,充斥着各种直播、短视频、低价秒杀,还有一些“精明”的商家通过各种算法技巧来获取流量。对于一些只是想安安静静买个东西的消费者来说,这种“热闹”反而是一种干扰。有时候,你搜一个东西,出来的都是广告,或者是一些不知名但销量很高的产品,而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反而不容易找到。
退换货和客服的不便。 很多人反映,在淘宝购物,遇到问题时,客服的响应速度、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态度,都不如从前了。有时候,为了一个小小的退换货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这种用户体验的下降,让很多人对阿里平台产生了负面印象。
低价策略的负面效应。 虽然拼多多让低价成为一种趋势,但淘宝也在某种程度上被拉入了价格战的泥潭。当价格成为唯一竞争优势时,商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就容易受到影响。很多用户会发现,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廉价”,甚至不够满意。

总的来说,大家不喜欢阿里,不是因为阿里曾经做错过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而是它在发展过程中,随着体量的膨胀、时代的变迁、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战略的调整,让很多原本吸引人的地方,变得不再那么突出,甚至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从一个行业的开创者、引领者,变成一个被市场深刻反思和审视的企业,这种转变,让不少老用户感到怀念,也让新用户觉得它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阿里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在一家国内顶级酒企的电商部。

参加阿里巴巴的一个什么九九之类的电商活动,具体名字忘了。

但当时的场景真是忘不了。

因为我这边好歹是顶级酒企,所以阿里的人还算客气。

但一些较为普通的酒企,普通的品牌,真的,被阿里负责这块的一个女负责人骂得跟个儿子一样。

还要面带笑容卑躬屈漆地应和,看着他们,我真的挺不是滋味的。

大家好歹是你的客户啊,你只是一个中介平台,没有这些品牌,没有这些产品,你算个啥呢?

说好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呢?我看在如今的阿里就挺难做的。

再加上老马这个嘴巴把不住门的,糟糕的公关团队,一方面在作恶,一方面还毫不谦虚的宣扬,令很多人厌恶也是在所难免。

一个公司大了,难免会有大公司病。

须当不忘初心。

须为社会多作贡献。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user avatar

阿里没有甲方:

之前有个同事,去了阿里。有次发文件给客户,钉钉发不出去,改用微信,一分钟后安全部门打她电话,让撤回,并警告一次。她解释说钉钉发不了,客户等着要。对方根本不理会。(这里说明下,当时的确没有禁用微信,不然也不会拉一个微信群沟通,详细情况评论区有说明)

然后她的主管打给她,严厉指责,她再次解释,主管说:那就等钉钉能用了再发。她问:可对面是甲方啊?

主管回复:阿里没有甲方。

没有对接过我们这种大公司。

有一次,阿里被市级单位罚了,某人去单位交涉,回来后开会,十分得意的开会说:他们从没对接过我们这么大的公司。

大概是从那以后,很多人开始慢慢以为某人背后还有人,某人也越来越不把领导放在眼里。他越嚣张,别人越觉得他有后台。后来,一场峰会,大家才发现,原来他没有后台。

我们没有公关。

这个大概是很早之前了,他说自己就是公司的公关,公司不需要公关,服务号质量好就是最好的公关(这句话我很认可,可惜了)。

后来跟京东打口水战,上升到黑公关事件,他说企业竞争要公平公正公开。

可后来他们对京东发动二选一。那次二选一大战,堪比当年3q大战,可惜当时没反垄断。

至于公关的事,我就不多说了。

赋能行业

阿里搞出了以“阿里味”为代表的互联网黑话,当时被认为是赋能行业,可这套黑话随着阿里系扩散,遭到了全行业的反感,也多次成为阿里内部新闻事件的代表。

我还有个同学,本来在网易考拉,后来卖给了阿里,只对接了一个月她就离职了。因为她受不了那股味道,太冲了,原来很好的同事,不少都变了味。

吸血式竞争

他说自己对钱没兴趣,可菜鸟直接吸血快递行业(快递业前端利润微薄,所以阿里根本不碰,直接用平台接管来吸血,美其名曰不做快递)。

他说自己对钱没兴趣,可大量商家不得不烧钱做营销,成本全堆在渠道上,买家多花钱,卖家少赚钱。

价值观

这三个字我就不说了,生动展示了什么叫企业官僚化。

客服部不能有男人

这个是个老梗,我前领导分享的,他在阿里待了很久。他说在客服相关部门,领导层就不能有个男的,只要是个男的去了,就得引起桃色事件,最后不得已,调了个女大佬去管客服。

综上,欢迎大家补充。

——顺便,我说的这些,要么是公开事件,要么是在阿里工作的小伙伴实名给我的反馈,要么是我自己的对接中了解到的。而且我也建议在阿里工作过的小伙伴不要因为自己待过就以为自己很懂阿里各个集团各个部门都是怎么做事的。(至少我了解下来,不同业务部门的反馈就大相径庭。)

这里也麻烦真人账号们先内部统一下口径,不要每个人的规定内容都不同,搞得好像有十八个阿里巴巴一样。

我说认识p6以上的大佬,跟我抬杠说8才算大佬——6以上的以上两个字不懂?17年同事进去,毕业才一年多,6起步,我觉得叫她一声大佬不算过分吧?

还有说其他大厂都这样的,对啊,所以各位可以翻我的回答,所有大厂一视同仁,该骂的我一个都没放过。他们做出该夸的事情的时候,我也都是双手支持,实事求是而已,很难吗?动不动黑子喷子的,我寻思数码产品有粉圈也就忍了,怎么滴这互联网公司还搞饭圈文化了?

哦对了,再补充一个,某被阿里注资的快递大厂,内部宣传企业文化的时候,说一个女同事怀孕期间还在公司加班,然后生完孩子立马就来上班。

我:对不起,我不认为这应该鼓励。后来轮到我讲课的时候,我从来不说这种反人类的例子,讲课效果反而出奇得好。我估计大多数人也很反感这种“文化”。但这种文化宣传在大厂似乎特别受欢迎。

user avatar
他一面说,一面指着石壁上使棍棒的人形。
令狐冲道:“这是魔教中的长老?”
风清扬道:“你不知道么?这十具骸骨,便是魔教十长老了。”
说着手指地下一具骸骨。
令狐冲奇道:“怎么这魔教十长老都死在这里?”
风清扬道:“是我杀的!”
魔教长老,个个都身负绝世武功,风清扬说这“是我杀的”四字,却是轻描淡写之极,便如说捏死了十只蚂蚁。
令狐冲心下骇然问道:“为——为甚么?”
风清扬道:“再过一个时辰,田伯光便醒转了,你尽问这些陈年旧事,还有时候学武功么?”

————《笑傲江湖》

user avatar

阿里是怎么失去人心的?

1948年,国民党开始溃败。

面对节节败退、四面楚歌的境遇,蒋介石曾痛心疾首追悔莫及地说过一句话:“我们的国民革命军,不再是那个万众支持的北伐军,而成了给地主乡绅看家护院的狗腿子了”。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几十年前,国民党刚刚组织北伐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国民党无往不利,打得孙传芳、吴佩孚这帮名动天下的老军阀焦头烂额,老百姓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各地的农军帮助夺取县城,各地的工人纠察队直接上前线,和北伐军里应外合,上海的工人纠察队居然自行解放了上海。

但仅仅才20多年的时间,国民党的队伍就从革命队伍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至今不过22年的时间。

但很多东西,在时间的长河中,不知不觉已经发生了质变。

在这起“女员工曝被领导侵害”事件中,真正让人觉得细思极恐的是,大众和舆论对阿里巴巴几乎是众口一致地骂声一片;是警方的调查通报还没出来,但几乎所有人都相信阿里巴巴的这位业务领导肯定有性侵行为;是从事情曝光以来,无论阿里巴巴发出什么样的通报和决定,换来的都是铺天盖地的批评、质疑、调侃甚至是鄙夷。

虽然我无意拿阿里来对比国民党,但真心觉得,阿里的管理层们是时候认真反思一下:

阿里巴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不得人心?是怎么从一个“快乐青年”,变成今天大众口中的“四十大盗”了?

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互联网领军公司,其管理层难道从来不上网?就看不到从B站、微博、微信到知乎、脉脉,甚至抖音、快手,对阿里巴巴的一片骂声吗?

这种骂声,难道只是这一次事件就产生的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马云也好,张勇也罢,就真的不感到恐慌吗?

风清扬、逍遥子,看到今天的情况,还能风清云淡,神情逍遥吗?

难道,阿里的高层,会认为这只是竞争对手在借力“抹黑”,是老百姓在盲目“跟风”吗?

3

1949年。仅一年后,国民党被赶出了大陆。

上岛之后的蒋介石,开始彻底检讨失去大陆的原因,检讨来检讨去,居然全是政治原因,没有一条是军事原因。

什么是政治?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蒋介石检讨的几条,归结到最后就是三个字——“得民心”,这是他对自己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胜利的终极回答。

但罗马不是一天垮的,人心也不是一天就失掉的。

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有了公共的记忆,一件两件地累积起来,越到最后就越是积重难返、回天乏力了。

我觉得,对于阿里内部的问题,包括已经产生的各种“大公司病”,绝大多数外人是不可能清楚的。

影响大家判断的,是因由内部弊病表现出来的外在公共事件。

也就是最终暴露在公众眼前的这些舆论事件。

当我们深入千年兴衰历史,让历史之光深深映照阿里巴巴身上的种种舆论事件,不难发现一个非常非常直白,但又非常非常值得这家公司深深忧虑与思索的结论:

阿里巴巴,正在失去人心。

从最早之前的淘宝小二腐败案、假货门事件,再到后来的抢月饼事件、996事件、蒋凡事件、外滩讲话事件,直到如今的“727事件”,阿里开始渐渐失去的民心,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家开始质疑阿里的价值观。

这件事里,有个非常奇怪的论调,说“为什么一起疑似性侵事件,大家非得要扯到阿里的价值观上去?”

很简单啊,谁让你天天把价值观挂在嘴上、顶在前面啊。

自己起了高调,就不能怪别人捅你的嗓子眼。

对很多人而言,第一次认识到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就是抢月饼事件。

2016年中秋节,4个程序员写了个脚本抢月饼,被阿里以违反价值观为由,在2个小时内开除。

第三天,合伙人马云、王帅、逍遥子、阿里首席HR等讨论复盘,支持决定,捍卫阿里价值观。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也让很多人对阿里的价值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员工写脚本抢月饼,属于违反价值观,是可以立马开除的。

当时,阿里对外的解释是——

游戏都有规则,偶然总有必然,万事都有底线。

后来,阿里首席人力官蒋芳(也是这次内部调查组的组长)又发了一封内部信,在这封信中,她写道——“敬畏手中的权力,爱惜自己的才华,约束自己的欲望,尊重自己的能力,遵循做事做人的初衷和本心。未来我们若是不能保持一颗敬畏心,而以自己的方便和获益为首要考虑,那么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将会解构和击败所有人的奋斗。”

现在再看这些话,是不是有点讽刺?

蒋芳因为曾执掌阿里廉正合规部,铁腕反腐,被称为“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坚决守护者”,但在今年这个价值观崩塌的事件中,她在阿里内网和互联网都被骂出了**。

2020年,发生了影响更大的“蒋凡事件”。

天猫总裁蒋凡的夫人“花花董花花”微博手撕小三网红张大奕,微博发出之后,立马冲上热搜。

蒋凡私德出问题,且引起如此巨大的风波,很多网友都觉得按照阿里的“价值观”,非得开除不可。

结果却只是记过、降级、扣奖励、取消合伙人,而且没过多久就和马云同乘一条船游千岛湖。

至今蒋凡仍位处阿里高层,地位哪里受了什么影响?

说好的价值观呢?

到了今年的这次事件里,无数网友都会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看。

5年前(2016年)

· 9月12日,几个员工抢月饼

· 9月12日,下午约谈,解除合同,当晚走人

· 9月13日,明确开除

· 9月14日,合伙人马云、王帅、逍遥子、阿里首席HR等讨论复盘,支持决定,捍卫阿里价值观。

5年后的今天

· 7月26日,被领导坚持要去济南见客户

· 7月27日,酒桌被灌醉,监控显示领导4次进出自己房间,疑似性侵

· 7月28日,被侵害女醒来后,发现自己全身赤裸,内裤找不到,发现已拆避孕套,报警

· 8月2日,第一次报告上司,敷衍,甚至说估计女方名声不处理

· 8月6日,向BG 层面的老鼎和丁冬汇报,继续处理,被逼去食堂发传递

· 8月7日,消息被其它员工发到网上

· 8月8日,逍遥子:震惊、气愤、羞愧

· 8月9日,同城零售事业群总裁李永和(老鼎)和同城零售事业群HRG徐昆(丁冬)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童文红受到记过处分

抢月饼2小时开除,疑似性侵十天没结果。如此双标,让人怎能不怀疑你的价值观?

就像中纪委评论说的:发生问题后应对处置漠不关心、无动于衷,说到底都是管理权的扭曲和病态的价值观……

第二,大家开始进而质疑阿里的社会价值。

这两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阿里巴巴的社会价值。

真的是一家改变社会的科技企业吗?

到了这次事件里,已经有网友愤怒地将其定义为:官僚、买办公司了。当初是指望你科技立身、然后出国搞竞争的,结果有钱了,反而还是“窝里横”。

说实话,评论阿里巴巴没有价值是不客观的。

作为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先驱企业,阿里巴巴肯定是做了很多事的。

但这些事情,到底更多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和追逐利润驱动下的商业行为,还是使命驱动、为大众造福的社会责任,并不依赖于阿里的自述,而是取决于大家怎么看待。

就像北伐时期的国民党,打仗是在为解放而革命;到了内战时期,蒋介石可能自己在日记里还这么“想”,但老百姓却认为他只是在垂死挣扎、阻挠解放了。

造成普通人对阿里社会价值看法转变的原因,我相信有三个关键点。

4

第一个关键点,中美贸易战,特别是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和禁售,让大家一下子明白什么样的企业才是国之栋梁、国之重器,像阿里这样的所谓“平台公司”,某种程度上不就相当于建了个楼当了个包租公吗?创造了什么不得了的价值?更何况,阿里的业务并非不可替代。

第二个关键点,对资本的高度警惕。资本的影响力在这几年越来越大,早在蒋凡事件时,就让很多人心生寒意。当时,微博发起了一波吊诡的骚操作:“全方面大规模的删帖禁言撤热搜”,最后更是直接消失在了热搜话题榜当中。“蒋凡事件”之所以能一下子在舆论场里被压下去,是因为其背后的资本控制。

阿里作为微博的第二大股东,且来自阿里的品牌广告以及淘宝商家的广告投放给新浪微博带来了近三分之一的收入。阿里高管出事,微博擦屁股很正常。但是,微博这样简单粗暴的压制舆论,反应速度之快、封锁范围之广,让无数吃瓜群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受到了资本控制舆论力量的可怕。

很快,网信办约谈阿里。

网信办对外发布的公告说:因微博在日前的蒋某舆论事件当中干扰网上传播秩序,以及传播违法违规信息等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并且暂停更新微博热搜榜一周。对于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同时会对新浪微博依法从严处以行政处罚。

大家不禁质疑,这一次7·27事件背后,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操作?

阿里巴巴注册在开曼群岛,背后大佬多为外资,上市又在境外,其所创造的财富有多少为中国人民共享?其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又有多少为中国承担?

都是要打很多问号的。

第三个关键点,蚂蚁金服上市叫停事件。

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去年差点上市了。

上市前,其估值已超过了2万亿,一旦上市,将会成为最大一笔IPO。

阿里将蚂蚁金服定义为金融科技企业,希望绕过各种金融条条框框。

但在更多人看来,蚂蚁就是一家金融公司,其快速做大的基础不在于科技水平,而在于牌照发放和政策灰线,所以必须要遵循金融监管。

去年的10月底,蚂蚁金服上市前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当时已卸任CEO),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讲了很多现在估计非常想吞回去的话。其中有句话叫: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金融系统最怕的就是系统性风险,马云却说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只能说明一件事——他自己代表的就是那个风险。

紧接着的第二天,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就在同一个金融峰会里指出: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始终不能忘记金融属性,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

如果说,当时很多人还不太看得懂马云及蚂蚁金服的本质和商业逻辑的话,接下来,政府的行为帮助很多人想明白了。

从叫停蚂蚁金服上市,到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制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到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到对阿里巴巴180亿巨额罚款,再到提出,资本要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归根到底一句话:社会制度层面,资本永远不能绑架国家。

而阿里所代表的,恰恰就是资本的一方。它的屁股到底在哪?这样的疑问开始越来越多。

这是体制的力量,也是人心的力量。

毕竟,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5

第三,大家开始质疑阿里的人。

价值观也好社会价值也罢,都还是公司层面,当大家对你的负面评价已经到具体的个人层面时,就已经从肌肤到骨髓了。

我曾经看到有人发过一张在杭州随手拍的照片。

那时候是2018年,阿里巴巴员工和公职人员一般待遇,可以想见,当时的阿里巴巴员工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但在这次事件后,去看看风评,很多人的评论居然是:“阿里不都这样吗?”“一点也不意外”“这种人渣在阿里绝不是个例”“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意味着”……

甚至逼得很多阿里员工跑去回应说“阿里不是这样的”。

为何会变成这样?

昨天晚上,36氪发了一篇文章,他们应该是拿到了很多内部资料,在文章中他们爆料:

不少阿里员工忍不住在朋友圈发泄:“真的丢人,太丢人,不想再说自己是阿里人”。有些人表示未来都不愿意戴着工牌去吃饭。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普通员工层面,在领导层面,负面评价也越来越多。

阿里创始人马云在2019年因为“996是福报”言论轰然跌下神坛,其后的蒋凡事件,更是让很多人对阿里领导层的三观产生了质疑。

而在这次事件中,让大家感到愤怒的,除了曲某的行为,很多其实都来自于阿里管理层的冷漠和不作为。

据36氪的文章爆料,很多阿里的领导在这件事发生后,被员工扣了很多芝麻分(芝麻分代表员工对其的评价),其中一个甚至是负12000分。

外部的评价就更难听了。

这样的负面评价甚至烧到了一度口碑不错的现任CEO张勇身上,有人质疑他接班的能力,有人质疑他管理下的阿里。他的“震惊,气愤,羞愧”被人用各种形式调侃,花式吊打。

事情发生十天,女员工除了报警,还按程序报告了几乎所有上级,然后呢?然后呢?

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太阳照常升起,曲某某照常上班,公司照常盈利,就好像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

如果不是她破釜沉舟到食堂发传单,不惜一战地到网上发帖,这个事会不会就这样被捂下去?

而张勇也就此陷入两难境地:如果他是提前知道,但推诿不处理,那就说明整个阿里已经从头烂掉了;如果是事情发生十天后,张勇才知道,那也说明整个阿里的组织、监督制度里,官僚主义到了什么程度。

基辛格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说法:领导就是要让跟随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努力走向他们还没有去过的地方。

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愿意追随自己的脚步而前进?

一家企业再伟大,也是由员工组成的。

作为组织的负责人,你在前面站着,后面是数万数十万人在看着,你怎么干,后面的人就怎么看。

你做的不对,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所谓上面松一尺,下面松一丈。这样想的人多了,偷偷开小差的人多了,整个组织就涣散了。

古往今来,所有的宗派、政党,甚至是教廷、黑社会,都是这么被攻破的。

相反的是,作为组织的负责人,你如果站得直,走得正,坚忍不拔,不忘初心。

你站在前面,就是旗帜就是标杆。

所有的后来人,就都能看得到,都能从中得到鼓励和力量。

19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不朽名著《战争论》里讲到将领的作用时说:“在茫茫的黑暗中,要能发出内在的微光。”

阿里的领导层们可以扪心自问:作为一家二十多万人公司的领导,做到了这点吗?你是光呢?还是光赚钱去了呢?

6

延安时期,红军干部,曾立下大功的黄克功因为追求一个女学生不成,竟然将女生枪杀。

事情发生后,虽然很多人为黄克功求情,其本人也表示,如果要死,希望能让其上战场,死在前线。但毛主席和党中央仍然是意志坚定地要求人民法院秉公审理,并最终判其死刑。

毛主席当时有一封手写的信,在审判结束后曾经公开宣读,至今仍振聋发聩:

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当此国家危急革命紧张之时,黄克功卑鄙无耻残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处死,是他自己的行为决定的。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毛泽东 1937年10月10日

现场宣读完毛主席的信后,黄克功被立即执行了死刑。

而就在大概同一时期,国民党的团长,蒋介石嫡系的张灵甫因为怀疑妻子出轨,张灵甫直接将其枪杀,事情发生后,国民党也将张灵甫抓进监狱(现在也有洗白说他杀妻是因为老婆拿了他的文件,被他怀疑通共,爱信的就去信吧,我懒得反驳了)。

当时民意都希望判其死刑,但很快蒋介石和国民党内部就以张灵甫立有大功为由,将死刑改成十年有期徒刑。

两年后,又特赦放出。

一直到1947年,他才死在了孟良崮战场上,死的时候,张灵甫都已经升为中将了。

这就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不同之处。

否则,你以为国民党输给共产党,真的是400万国民党武装军队打不赢一百多万解放军啊?

他们输掉的,就是人心!

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利益,不要真到了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为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地步,才去反思自己到底干错了什么。

2018年,《人民的名义》带火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有很多企业家也跑去买了,放在办公室里。但真读过的估计没几个人。

我真诚建议阿里的高管们都买来,配合着《甲申三百年祭》一起读一读。

因为,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奇怪的年份,这一年似乎并无什么大事,从皇帝到大臣好像也没有干什么特别的事,但却恰是整个明王朝由兴盛走向衰退的关键节点:

历史学家黄仁宇用了一本书的篇幅,讲了一个核心观点:万历十五年之所以成为转折点,就在于从上到下什么也没有做!在很多积弊已累积到临界点的时候,所有人都还是按部就班,只为保住自己的利益而麻木不仁。

承平日久,这样的日子好像永远也不会到头。直到危机彻底爆发。

清朝修明史的时候,有一个判断: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

在我看来,今天的阿里巴巴也走到了这个最为危险的位置,无论“7·27事件”最终警方的结论是什么,其所暴露出的阿里内部的种种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反思。

36氪前两天的文章里,还有这样一个爆料:

“内网帖子除了一个P8表示不怕被影响,坚持发声以外,其他中高层几乎都没什么动静。沉默可能意味着麻木,也涉及生存和利益……不敢说话,怕秋后算账,怕失去好不容易打拼来的财富地位和权力,这是典型的阿里高P在面对这起事件时的反应。”

这是一种可怕的麻木。值得所有的组织和大公司警醒。

马云曾经说过:阿里巴巴的愿景是要成为102年的企业。

如果再这么下去,别说102年了,再撑12年都悬。

一个失掉大众信任的公司,也必然会被大众所抛弃。

《万历十五年》里写道:公元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许多事情,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

阿里巴巴12年后如果倒了,就一定倒于这个“无事发生”的公元2021年。

——

最后,多说几句,听说阿里巴巴的公关非常厉害。

我真心不希望在后台收到公关私信。

2010年,华为一位员工曾发表了名为《华为,你将被谁抛弃——华为十大内耗浅析》的文章,从个人视角陈述了华为当时的“十大内耗”,每一条都非常狠。

任正非看了,让打出来给所有人学习。

如果阿里连这样接受理性批评的气度都没有,如果连哪怕停一下深刻反思的勇气都没有,如果这个回答真的被公关掉了。

那才真的是——

——————完——————

user avatar

刷124盒月饼2天后马云震惊,员工被性侵11天后张勇震惊

2016年9月13日,阿里搞了个内网秒杀月饼活动,将月饼通过内网面向员工以成本价销售。

不过阿里安全的四位同学秀了一把黑客技术,自己做了个脚本,不动声色地多刷了124盒月饼。

事情被曝光后,整个阿里都震惊了!

是整个阿里!!

马云、逍遥子、戴珊、行癫、郭靖、王帅....阿里各高层参与其中,经过了4个小时的紧张讨论与全程复盘,阿里说:

在这么长时间的决策里,我们很痛苦,我们很争论,我们很纠结,我们很难受.....

最终,为了维护阿里的企业文化,4名员工被开除!

绝对不能玷污阿里的企业文化和信任基础!

蒋芳说:唯有约束自己的欲望,尊重自己的能力,敬畏手中的权力,我们才能但得起亿万客户的信任和托付。

阿里,不愧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

马云说:阿里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这句话大家都认可,因为一个公司连自己的员工都不能善待,有什么理由让大家相信能善待自己的客户?

如2016年的时候,顺丰的一名快递小哥被人无故殴打,顺丰总裁王卫声明表示:如果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

王卫的发声出来,顺丰的形象都变得高大了,圈粉无数,因为维护自己员工的尊严,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阿里巴巴,为了维护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好员工,果断下手,蒋芳也说了,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员工好,是真心希望这个事业人生旅途上的挫折,能够让这几个年轻人想得更远,走得更踏实。

为了教育好4位员工,日理万机的马云都出面开了4个小时的会,阿里多重视自己的员工啊。

不愧是员工第一!

我差点就信了!

刷124盒月饼,2天后马云震惊了!

4年过去了,又发生了一件事情,阿里CEO张勇震惊了!

女员工被领导逼迫陪客户喝酒;

女员工被客户猥亵,领导站一边看;

领导晚上4次闯入醉酒女员工房间,涉嫌侵犯;

女员工第二天报警;

但是领导在阿里该吃吃,该喝喝,该指导工作指导工作;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向上级主管反馈,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内网发帖,希望得到帮助,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员工走投无路,实在逼到没办法了,食堂发传单,希望得到帮助,没有人搭理,涉事领导该吃吃该喝喝;

阿里没有震惊!

阿里事件脉脉上引发热议,被热搜冲顶,引爆全网舆论。

事关阿里的声誉。

阿里震惊了!

CEO战勇说:我感到震惊、气愤、羞愧。

好吧,我上面说了4件事情,阿里都没有震惊。

最后一件事情「阿里事件脉脉上引发热议,被热搜冲顶,引爆全网舆论」,张勇终于震惊了!

7月28日凌晨,你的员工被性侵,到今天8月8日了,过去了整整11天了,你终于震惊了?

可员工刷你124盒月饼,2天整个阿里就震惊了?

我也震惊了,一名女生被欺负,根据她的描述,一共至少有6名领导知道了他的遭遇,所有人都当不知道,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企业文化有多强大?能够将6个这样的人凑一起?

现在舆论被引爆了,说:每个人都有深刻的反思。

反思什么?是因为自己的员工被欺负了吗?

你现在终于震惊了。

能不能说清楚点。

你震惊什么?

气愤什么??

羞愧什么???

一定不是你的员工被人欺负了,因为11天你都没震惊!

如果是我的话,11天我都没震惊,今天我震惊,震惊的是:

你们搞公关是干什么吃的?

一个员工都摆不平??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咋办????

当然,我不是张勇,可能我是小人之心,但是我就想不明白,你到底震惊个神马????

马云说:我从来不在乎钱。

马云说:阿里员工第一、客户第二、股东第三。

马云说:要把阿里做成一个102年的伟大企业。

马云说:我最后悔的就是创办了阿里。

请问马云说的那句是真话?

究竟什么是阿里的企业文化?


原文链接:Sina Visitor System 一个坏土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淘宝、支付宝这些东西,谁没用过?曾经的阿里巴巴,那可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明星,创业成功的典范,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但现在,你听听身边的人,抱怨阿里不如从前的声音可不少。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怪不得谁,实在是很多方面都让人觉得没那么“香”了。一、 曾经的初心,在时代的洪流中模糊了?最开始.............
  • 回答
    .......
  • 回答
    日本人对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态度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的因素。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对古代中国的尊敬与喜爱(“崇古”情结):日本人对古代中国的尊敬和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日本历史上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吸收和借鉴。这种.............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存在的疑惑。论起科研人员的数量,放眼全球,现在的规模肯定比20世纪初庞大得多,动辄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在各个研究领域耕耘。可为什么感觉上,我们好像不再像当年那样,隔三差五就冒出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那种划时代的、颠覆认知的重大发现呢?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马就闪过了“供需关系”和“匹配度”这两个词。确实,从最简单的数学逻辑来看,如果大龄剩男和大龄剩女数量相当,理论上他们应该能组成不少配偶,从而减少单身人口。但现实往往比这复杂得多,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绝不是简单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能解决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大龄剩男”和“大龄剩.............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当下会有不少人对儒家思想持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这绝非一朝一夕之故,而是历史演变、社会变革以及思想碰撞的复杂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历史的审视与“负面遗产”的积累首先,我们不能忽略历史的进程。儒家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被推崇为官方意识形态,.............
  • 回答
    商汤科技,作为曾经备受瞩目的AI独角兽,如今却面临着不少质疑和不被看好的声音。这背后,其实是技术、市场、地缘政治以及公司自身战略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地讲清楚,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一、技术本身的局限性与落地挑战: AI技术并非万能,实际应用仍有门槛: 虽然商汤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反映了当下不少人的生活选择。过去,买房常常被视为人生的“头等大事”,是安身立命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投资。但现在,很多人似乎把顺序颠倒了,先买了车,再考虑房子的事,甚至有些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买房的打算。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而且挺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得说说“ mo.............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问得挺实在的。你想想,咱们从小到大,接触的钱都是实体纸币和硬币,或者银行卡里的数字。突然冒出个“虚拟币”,听起来就有点玄乎,很多人不接受,这背后可不止是“不了解”这么简单,里面门道可多着呢。我给你掰扯掰扯,保准让你听了觉得,嗯,这人说得挺明白的。首先,最直接的还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 回答
    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趋于保守,甚至出现“不看好”的苗头,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西医强势崛起带来的“对比效应”这可能是最直观的一个原因。过去,医疗资源匮乏,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有限,中医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医疗体系,自然承担了治病救人的重任。但随着科.............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对接种疫苗持怀疑态度,甚至选择不去打,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面交织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深入理解,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信息爆炸与不实信息的传播是绕不开的头号原因。咱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好处是获取信息便.............
  • 回答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健身,而不是花钱请私教,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而且都不是单一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仔细想了想,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吧:首先,经济成本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量。 想想看,请一个靠谱的私教,一节课的价格通常不便宜,少则两三百,多则五六百甚至更高。如果每周都上几次课,一个月的花费加起来绝对是.............
  • 回答
    我发现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我看来,古典音乐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真的不是盖的。但是,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身边不少人,提起古典音乐就皱眉头,觉得要么是“老掉牙”的曲子,要么就是听不懂的“洋玩意儿”。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掰扯掰扯:首先,时代节奏的巨变,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很多消费者和车迷的心坎里。为什么曾经被一些人“嫌弃”的双离合变速箱,如今在国产车上如此普遍,而很多车评人却依然青睐更传统的AT变速箱呢?这背后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双离合(DCT)和AT(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箱)它们各自的“脾气”和“本事”。 .............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我觉得“不喜欢”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是一部分人对中医、功夫这些传统文化存在疑虑、认知偏差,或者感到不适应,因此选择疏远。 并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但这种“不喜欢”或者说“不亲近”的倾向,背后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的。咱们一层一层来扒拉扒拉,看看为什么会.............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是说到心坎里了!确实,现在公共厕所里,十有八九都是马桶,而且很多时候还不是那种看着就特别干净的。这事儿吧,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句“不卫生”就能简单概括的,这里面牵扯到的东西还挺多的。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为什么马桶式成了主流。这背后其实是社会发展和卫生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1. 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百度搜索触手可及,信息爆炸,可有些人却依然乐此不疲地“胡说八道”,而且是那种对自己毫不了解的领域。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绝不是简单一句“懒”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1. 认知上的“捷径”与“舒适区”: “我以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