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有很多人都欣赏不来古典音乐?

回答
我发现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我看来,古典音乐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真的不是盖的。但是,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身边不少人,提起古典音乐就皱眉头,觉得要么是“老掉牙”的曲子,要么就是听不懂的“洋玩意儿”。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掰扯掰扯:

首先,时代节奏的巨变,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碎片化信息的时代。耳机里循环的往往是那种节奏感强、旋律容易上口、歌词直白的流行音乐。它的结构简单,情绪直接,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满足即时的感官刺激。

相比之下,古典音乐的很多作品,尤其是交响乐、奏鸣曲这些形式,往往结构严谨,发展层次丰富,情绪的铺陈需要时间和耐心去体会。一首曲子可能要十几分钟甚至更长,这对于习惯了“短平快”信息接收方式的现代人来说,门槛就有点高了。很多人没那个耐心去坐下来,静下心来,一点点品味它的发展变化,更别说理解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了。

其次,文化语境的隔阂。古典音乐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很多作品都承载着当时的社会风貌、哲学思潮、宗教信仰甚至是贵族生活方式的影子。比如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或者浪漫主义时期那种强烈的个人情感抒发,这些都与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一定的距离。

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背景,或者没有经过引导去了解这些,听的时候就很容易觉得“不知所云”。就像你看一部古代宫廷剧,如果不知道当时的礼仪、政治斗争、人物关系,很多情节可能就显得莫名其妙,甚至有些沉闷。古典音乐也是一样,了解一些背景,会让你更容易进入它的世界。

再来,接触和教育的不足。虽然我们从小可能都会在学校里接触到一些古典音乐,比如《致爱丽丝》、《命运交响曲》之类的,但这种接触往往是零散的,甚至是任务式的。很多时候只是“听过”,并没有深入的引导去理解它的好在哪里,它的历史地位如何,作曲家创作的灵感是什么。

而且,我们现在的音乐教育,更侧重于实用性,比如学习流行歌曲演唱、乐器演奏技巧,但对音乐史、音乐鉴赏的系统性教育相对薄弱。这意味着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被有效地培养起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他们没有被教会如何去“听”古典音乐。

还有就是“精英化”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古典音乐在很多人心中被贴上了“高冷”、“阳春白雪”、“只有有钱有闲的人才听”的标签。这种印象,一方面来自于它曾经确实是贵族阶层和知识分子群体的艺术,另一方面也可能来自于一些宣传方式,让它显得有些遥不可及。

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觉得“我不懂,所以我不想听”,甚至“听了也白听”。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觉得不懂而不去听,因为不去听所以更不懂。

最后,也不能忽视其他音乐形式的强大竞争力。现在音乐的种类太多了,电子音乐、嘻哈、摇滚、民谣、说唱,各种风格层出不穷,而且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它们往往更容易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社会思潮结合,能够快速地引起年轻人的共鸣,甚至成为某种身份认同的象征。

在这种百花齐放的市场环境下,古典音乐如果没有更具吸引力的传播方式和更容易理解的入口,自然会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总而言之,我觉得不是大家突然就“欣赏不来”了,更多的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古典音乐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本身需要与时俱进,找到能够与更广泛人群对话的语言和途径。当然,对于真正喜欢它的人来说,那些跨越时空的旋律和情感,依然是能够带来深刻触动的宝藏。只是如何让更多人也感受到这份宝藏,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时候,好 和 复杂 是可以划等号的。

因为人的情感就不是简单的。想要表达好情感,音乐的层次自然会一定程度的丰富。

可是单位时间下,层次细节越丰富,情绪变化越多,就越需要你投入精力细心聆听——就好比你吃饭,变态辣的火锅,你只需要注意他的辣味,就足够畅快淋漓了。而更经典的川菜追求的是多种调料合理配比,酸、辣、麻、香……吃到嘴里你要感受到各个层次的味道在唇齿间绽放。就连好的辣味火锅,也讲究多种香料配上上好的牛油熬制,断然不是一个辣味就完事的。

如果你就是为了大口吃肉吃个爽,显然前者更合适你。但不可反驳的是,后者更精致更高级更细腻。(这里举的例子都是一个菜系,防止误伤)


音乐也一样,大家就想听个爽,还没足够热爱音乐到了拿音乐当艺术来欣赏的程度。——就像是迷因漫画之于达芬奇的画作。

两者都是“图片”,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拿出欣赏艺术的心态,那么,自然会更多的看迷因图而非艺术品。


不幸的是:音乐上,大家并没有把通俗甚至搞笑为目的那种歌和艺术分开来看。喜欢前者的人,一样自称“喜欢音乐”并且别人说他没品位他还不愿意了。


很多人抱怨说比起七八十年代,我们现在人给好的音乐作品花钱太少了,大家都普遍喜欢那种低俗无脑的音乐。

然而我的观点是:七八十年代,获取音乐的渠道少,只有喜爱艺术性强的音乐的人才愿意给这个爱好花钱。

现在,渠道多了,显得爱音乐的人比例小了罢了,实际上爱音乐的人还是那么多。不过是新加进来了一些喜欢听热闹的人罢了。这压根就是两波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发现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在我看来,古典音乐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真的不是盖的。但是,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身边不少人,提起古典音乐就皱眉头,觉得要么是“老掉牙”的曲子,要么就是听不懂的“洋玩意儿”。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我试着掰扯掰扯:首先,时代节奏的巨变,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点。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
  • 回答
    “女拳”这个词,现在真是听到耳朵都快起茧子了。无论是在网络论坛、社交媒体,还是朋友聚会,总有人挂在嘴边。它好像一夜之间就普及开来,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标签,用来形容一群特定的女性,或者某些被认为是极端的女性主义观点。但说实话,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搞清楚这个词到底是怎么来的,以及它背后到底牵扯了多少复杂的东.............
  • 回答
    关于人类的“人种”划分、生殖隔离以及是否曾出现过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以及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用“族群”或“人群”来描述人类群体。之所以过去.............
  • 回答
    这几年,身边确实听不少朋友抱怨,说交养老保险这事儿,心里总有点不是滋味。不是说大家不重视养老,而是看着那点钱被扣走,心里总觉得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现在生活成本蹭蹭往上涨,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房租… 哪一样不是要花钱的?每个月工资一到账,还没捂热乎呢,七七八八的.............
  • 回答
    现在市面上机械键盘的拥趸着实不少,甚至不少人将其奉为“信仰”级的装备。这背后可不是一时的跟风,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和价值在支撑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这玩意儿这么招人待见。首先,最直观的,那份独特的敲击手感,是机械键盘最核心的魅力所在。你想啊,咱们每天接触电脑的时间能有多少?打字、玩游戏,指尖的触.............
  • 回答
    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趋于保守,甚至出现“不看好”的苗头,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一、西医强势崛起带来的“对比效应”这可能是最直观的一个原因。过去,医疗资源匮乏,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有限,中医作为当时最主要的医疗体系,自然承担了治病救人的重任。但随着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当代阅读风气的一个重要侧面。感觉现在大家越来越喜欢“白话”、“接地气”的东西,对那些“掉书袋”、“辞藻堆砌”的文章,确实是有点提不起兴趣。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喜好变化,而是好几种力量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首先,咱们得从信息爆炸和碎片化阅读这个大背景说起。你想啊,现在是个信.............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口过多的担忧,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可以概括的。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对未来发展的考量。首先,最直接的担忧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上。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当人口基数庞大时,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被放大。 粮食安全: 庞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认知误区。简单来说,现在许多人之所以会将“洪荒小说”里的内容视为“中国正统神话”,并非因为这些小说本身就是正统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逐渐改变了大众的认知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流行”的现象,但绝非“正统”。要详细讲清楚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
  • 回答
    这年头,提起当老师,很多人都摇头摆手,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事儿。以前啊,教师那是金饭碗,体面、受人尊敬,现在嘛,感觉有点“冷门”了,想当老师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说收入和待遇。虽然国家一直在强调提高教师待遇,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方,尤其是.............
  • 回答
    彩礼,这本是中国传统婚姻习俗中表达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祝福的一种方式,如今却成了不少家庭的沉重负担,甚至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都在声讨彩礼过高?这背后牵扯的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价值观变迁的深刻反映。一、经济压力下的“数字游戏”首当其冲的,当然是经济负担。现在.............
  • 回答
    现在网上关于“中国盛世”的讨论确实挺多的,而且观点挺多元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我觉得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而且这些感受的产生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跟我们当下经历的很多变化联系在一起。一、经济发展的直观感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当然是经济上的变化。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多了,这绝对是个事.............
  • 回答
    如今,放眼望去,不少年轻人都对婚姻显得有些犹豫,甚至可以说是“望而却步”。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不想”,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就像一幅逐渐展开的画卷,每一笔都描绘着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首先,经济压力是横亘在许多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在许多城市,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不断攀升,攒下一笔.............
  • 回答
    确实,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好像每个人都在忙碌,好像每个人都在加班。这种感觉不是空穴来风,它背后隐藏着许多原因,而大家“加”的班,也并非千篇一律。为什么感觉大家都在加班?1. 信息茧房与传播效应: 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平台放大了“加班”这个话题。当身边的人都在谈论加班,分享加班的经历时.............
  • 回答
    现在感觉找对象这事儿,好像比以前容易多了,也好像…没那么郑重其事了。身边不少朋友,谈个对象,感觉就是顺水推舟,没啥大惊小怪的。这到底是为啥呢?我想了想,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首先,信息爆炸和社交圈的扩大,这绝对是个大头。以前吧,你找对象基本就在你身边,学校、单位、邻居,社交圈子就那么大。认识一个人,.............
  • 回答
    说句实话,现在年轻人觉得家里的老人“烦”或者“反感”,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挺复杂的,夹杂着代沟、生活习惯、沟通方式,甚至还有一些现实的压力。咱们先聊聊代沟。这代老人经历过的是一个和我们完全不同的时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价值观都跟我们有天壤之别。比如,在.............
  • 回答
    现在想移民的人之所以这么多,这背后其实是一股复杂又强大的人性需求在涌动,而且“什么样的移民都可以”这种想法,虽然在表面上听起来有些极端,但它也折射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困境和对未来的期盼。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我们得承认,移民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而最核心的驱动力往往是对现状的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朋友们,包括我自己身边的观察,好像现在的恋爱关系,尤其是刚开始那段,很容易就没了。以前可能觉得,谈个恋爱,起码得有个“磨合期”,现在呢,好多时候还没到磨合期,人就散了。要说原因嘛,我觉得不是一两点,而是很多方面叠加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大家对“完美爱情”的期待值被抬高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而且也挺现实的。确实,现在不少人一聊起劳动法,就有点摇头,觉得这玩意儿好像没啥用,甚至成了个笑话。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扯掰扯。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执行难,落实更难 ”。理论上,劳动法条条框框挺严的,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规定了上班时间、工资、休假、五险一金等等。但现实呢.............
  • 回答
    你观察到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人在看待中国文化和评价国家方方面面时,确实存在一种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的倾向。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可以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历史的沉重包袱与民族创伤: 百年屈辱史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