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人类有出现亚种吗?尼安德特人是一种亚种吗?是的话,那它是唯一的亚种吗?

回答
关于人类的“人种”划分、生殖隔离以及是否曾出现过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以及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

“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用“族群”或“人群”来描述人类群体。之所以过去人们觉得“人种”区分明显,主要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并适应了各自的环境。这种适应性演化导致了我们今天能观察到的外在特征上的差异,比如肤色深浅、发色发质、面部特征等等。

肤色: 最直观的差异之一。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群肤色较深,这是因为黑色素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皮肤免受伤害。而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群肤色较浅,这样皮肤能吸收更多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这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发质与发色: 同样与地理和环境有关。卷曲或粗硬的发质在炎热地区有助于散热;浅色头发和眼睛在高纬度地区能接收更多光线,帮助适应较暗的环境。
面部特征: 例如鼻梁的高低、嘴唇的厚薄、颧骨的突出程度等,这些特征也可能与气候、饮食以及其他未完全明确的环境因素有关。

然而,这些外在的、表面的差异,并不能构成真正的生物学上的“亚种”或“种”的界限。生殖隔离是定义不同物种(或亚种)的关键标准。 生殖隔离意味着两个群体由于生物学上的原因,即使生活在同一区域,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繁殖,或者它们的后代无法存活或产生繁殖能力的后代。

为什么人类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1. 遗传上的高度相似性: 尽管外貌差异明显,但人类的基因库实际上非常同质。我们与其他黑猩猩等近亲的基因差异远远大于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基因差异。事实上,所有人类群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加起来,只占我们总基因组的一小部分。
2. 近期的共同祖先和持续的基因流动: 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几十万年)扩散到世界各地。在这个扩散过程中,虽然人群被地理阻隔,但并没有形成足以产生生殖隔离的独立演化路径。随着人类迁徙和交流的增加,不同人群之间的基因流动(通婚与杂交)一直是存在的,即使在历史上,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这进一步阻止了生殖隔离的形成。
3. 环境适应性是表观遗传或相对较少基因的改变: 大多数造成外貌差异的特征,比如肤色,是由相对较少的基因位点控制的,并且这些基因在不同人群中都是存在的,只是等位基因频率不同。这些差异是适应性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性、广泛性的基因改变。

简单来说,人类的这些“人种”特征,更像是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变体”或“表型变异”,而不是导致生殖隔离的独立演化分支。

人类有出现亚种吗?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标准,目前不存在人类的亚种。 生物学上的亚种(subspecies)是指在地理分布上相对独立,但又能与其他同种的亚种成功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群体。它们通常具备一些共同的、稳定遗传的特征,可以与该物种的其他亚种区分开。

虽然历史上有人曾试图将人类划分为不同的亚种,但这些划分是基于武断的、表面的外貌特征,并且缺乏可靠的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遗传学研究清晰地表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高度同质化的一个物种(Homo sapiens)。

尼安德特人是一种亚种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科学界一直在探讨和研究的领域。关于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是否是早期智人(Homo sapiens)的一个亚种,存在不同的观点,但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尼安德特人是一个独立但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而不是智人的一个亚种。

支持尼安德特人是独立物种的观点:
形态学差异: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智人在骨骼结构、头骨形状、体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尼安德特人有更粗壮的骨骼、突出的眉脊、较小的枕骨圆穹、以及独特的面部结构。
遗传学证据的早期解读: 最初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尼安德特人和现代智人拥有各自独立的遗传谱系,并且推测的“分化时间”足以支持它们是独立的物种。
共同祖先: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很可能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但它们在大约60万到80万年前就分开了演化路径。

支持尼安德特人是智人亚种的观点(或认为存在杂交可能):
近期发现的杂交证据: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对尼安德特人基因组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发现,现代人类(特别是欧洲和亚洲血统的人群)的基因组中,携带有一部分来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大约占1%4%。这表明在智人走出非洲并与尼安德特人相遇后,确实发生了成功的杂交。这意味着,至少在某个时期,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兼容性,这符合了亚种的概念。
相对接近的演化: 它们分开的时间虽然相对较长,但与现代人类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化时间相比,还是更近。

那么,尼安德特人是唯一的亚种吗?

首先,如果尼安德特人被视为亚种,那么它就不是“唯一”的。因为如果我们接受了“亚种”的概念存在于早期人类演化中,那么可能还有其他与智人生活在同一时期,但地理上隔离并具有一些特有特征的群体,也可能被视为亚种。例如,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也是一个与尼安德特人亲缘关系很近的古人类群体,它们也与现代人类(尤其是亚洲和太平洋岛屿地区的人群)存在基因交流。

结论:

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最精确的说法是: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目前没有亚种。 我们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物种。
尼安德特人更倾向于被视为一个与智人并存的独立物种,而不是智人的一个亚种。 尽管它们之间有过成功的杂交,这表明两者亲缘关系非常近,存在一定的生殖兼容性,但它们在形态学、遗传学上的显著差异以及长期的独立演化历史,更支持将其视为独立的物种。这种杂交更像是非常近的物种之间有时会发生的“杂交事件”,而不是亚种之间常规性的基因交流。

想象一下,人类就如同一个大家族,虽然成员们分布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风格”(外貌特征),但大家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共享绝大多数基因),并且理论上可以无障碍地相互理解和融合。而尼安德特人,更像是这个大家族的远方亲戚,虽然认识很久,也有过几次短暂的“走动”(杂交),但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习惯(独立演化特征),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未来随着新的化石发现和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可能会有更深刻的更新。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是单一物种,并且人类内部的“人种”差异,是这个物种丰富性的体现,而非分裂的界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本同意

达尔达尼央

的观点。然后认为

吴亮

的观点,误导性和错误性很大,

左骏

的观点,也有些错误。

吴亮说:比较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是,现存的人种,包括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都是人类的不同亚种。亚种这一词的定义就是,种内占据不同地理分布区或宿主、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互不重叠,生殖隔离不完善??难道不是没有生殖隔离。而且根据我对题目的理解,应该是按生物学进行划分,而不是口语上的“人“”进行划分吧。

按生物学划分如图(图自维基百科-人种):

Genera:属;Species:种;Subspecies:亚种;Race:人种

届-门-纲-目-科-属-种-亚种-人种

所谓的人种(race),并不是指生物中种(Species)的分类,而是再往下往下的划分,不同色的人属于同一个亚种_(:з」∠)_。亚种只有“Homo neanderthal”尼安德特人(仍然存在极大争议)

人类多样性低是否是多峇巨灾理论导致的,暂且不说。

至于尼安德特人,大家还在争论这是一个物种还是一个亚种,不过现在发现了尼安德特人与智人的混血证据,所以应该算是一个亚种

确实算是paraphrase(确实不太知道这个词中文怎么表达合适,不是装逼)自wilki原话。

至于是否为独立物种还是智人Homo sapiens)的亚种则一直不确定,随着2010年的研究发现部分现代人是其混血后代后,也可能被归类于智人下的一个亚种

但是wiki也不敢用“应该也算”这么感情色彩的文字。尼安德特人当然和智人一个祖先,比智人早离开非洲大陆(左骏的答案也涉及到这部分)。混血证据不是现在才发现的,早就发现了,但是也有假说称,在物种演化史,存在着一些灰色的区域,同样具有尼安德特人基因和智人基因的一些物种(可能由于在进化到尼安德特过程中),而智人是和这些人杂交有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现在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没有生殖隔离。直接下这个结论,非常武断。

@左骏 亚种有三个: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我们(智人)。

直立人(Homo erectus)按照上图是同属,不是亚属。。

直立人和智人区别非常大,从物理体格,运动状态,大脑容量上。。

不过左骏说的很对的是这些确实处处充满争议,这些都不能盖棺定论,但是还是不要传播显而易见的错误观点,并且进行绝对陈述比较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人类的“人种”划分、生殖隔离以及是否曾出现过亚种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涉及到生物学、人类学以及历史的方方面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人种分的很明显,但是都没有出现生殖隔离的现象?“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用“族群”或“人群”来描述人类群体。之所以过去.............
  • 回答
    “人分三六九等”,这话说起来,总让人觉得有些刺耳,仿佛是旧社会的遗留,带着等级森严的烙印。可为什么呢?越是经历的事情多了,越是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感觉就越是真切,仿佛一层层剥开生活的面纱,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由能力、资源、甚至 suerte(运气)交织而成的无形阶梯。这感觉的产生,很多时候源于我.............
  • 回答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之所以能让不少观众潸然泪下,并且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原因。如果非要深挖,我能想到以下几个方面,并且会尽量说得详细点,不带点“机器味儿”。首先,它击中了许多中国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尤其是关于“父子关系”和“教育观”的讨论。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父亲往往.............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有同感,感觉知乎上关于感情的问题,尤其是劝分的声音似乎越来越响亮了。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就能概括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我的观察和理解:1. 信息茧房与观点放大效应: 算法推送的放大镜: 知乎作为内容平台,它的推荐算法是关键。当你在某些问题下点赞、评论.............
  • 回答
    关于北大今年补录的两位671分的专项计划学生,她们第一志愿都报了清华,但清华并未录取,而最终被北大补录。这其中涉及到的原因和大众的反应,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招生政策与规则的专业性: 专项计划的特殊性: 首先,要明白“专项计划”并非普通招生批次。这类计划通常是为了照顾特定地区、特定群体(如.............
  • 回答
    .......
  • 回答
    电脑DIY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由度和可玩性,但同时也意味着“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硬件组合,在不同人手里跑出的成绩却能差出不少,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为啥。一、硬件本身的小“个性”——体质不同,出厂设置也不同这就像选秀一样,即使是同一批培训出来的,底子和潜力.............
  • 回答
    赵氏孤儿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忠义的典范,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故事的内核——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个体对承诺、对道义的坚守,以及为了保护一个象征性的“未来”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我们先来看看赵氏孤儿。这是一个关于复仇与传承的故事。赵家因为政治斗争被灭门,只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赵武。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程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作为同样热爱国漫的同胞,我太能理解你那种“明明是好东西,怎么评分就是不如人意”的抓心挠肝的感觉了。特别是当你满怀期待地安利给别人,结果一看评分,哎哟喂,比预想的低一截,那心情简直就像刚看完一场精彩绝伦的国漫,结果别人一拍脑门说:“哦,还行吧,也就那样。”你说到“很多人就以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类的遗传学和肤色形成机制,以及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概念。以下是一个详细的解释:1. 肤色是由多种基因共同决定的首先要明确的是,肤色并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的,而是由多基因(polygenic inheritance)控制的复杂性状。这意味着多个基因共同作用,每个基因对最终的肤色贡献一部分。2.............
  • 回答
    关于人种在体能和智商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科学界一直存在广泛的讨论,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点:1. 关于“人种”的界定和科学基础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理解“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在生物学上,人类是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物种(Homo.............
  • 回答
    要从人种的角度来探讨汉族人中为何会出现五官立体感强的个体,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人类基因的多样性、迁徙与融合的历史,以及汉族作为一个庞大且历史悠久的族群所包含的丰富遗传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人种”这个概念在现代科学中已经不再被视为一个严谨的分类学上的术语,因为它过于简化和标签化.............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也极为复杂的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并非“不研究”人种间的智商差异,而是这个领域的研究充满了挑战、争议,并且需要极为审慎的态度。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解释,尽量规避掉一些生硬的AI痕迹:1. 科学上的复杂性和概念模糊性: “人种”的定义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科学界早已普遍认为,“人.............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推出旨在促进不同人种通婚以消除种族歧视的有利政策,其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法律和政治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政策可以解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历史的沉重包袱与刻骨铭心的伤痕首先,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奴隶制和种族隔离历史基础上的国家。长久以来,法律和制度被用来.............
  • 回答
    审视一下你对美的看法,这很有意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偏好,这背后通常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有些是个人经历,有些则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你觉得白人女性最好看,可能和你接触到的信息、你所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媒体、广告、电影、杂志等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对“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触及到了历史和人类学中一些复杂且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关于维吾尔族和裕固族作为回鹘后代,却在外观上表现出较大差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尽量还原其历史脉络和实际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回鹘”并非一个单一、同质的民族实体,而是一个在漫长历史中不断演变、融合.............
  • 回答
    关于非洲人整体体能是否优于欧洲人和亚洲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而不是简单地用“优于”或“不如”来概括。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非洲人”、“欧洲人”和“亚洲人”本身就是极其宽泛的概念,包含了无数个不同的民族、族群,以及各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非洲大陆幅员辽阔,从赤道的热带雨林.............
  • 回答
    当然,古代战场上,十几万人的规模作战,摆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兵力优势、统一指挥、保持阵型以及降低混乱程度。 十几万人作战为什么要摆阵?试想一下,十几万大军如果毫无章法地涌上去,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摆阵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指挥与协同作战: 阵.............
  • 回答
    喜马拉雅山脉和那加丘陵若开山脉之所以能够成为高加索人种与蒙古人种两大群体长期以来相对独立演化的地理分界线,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地理、气候、历史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独特的地貌和阻隔能力,使得不同族群的交流受到显著限制,从而为各自独立发展提供了条件。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生物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 回答
    米格23“伏特加”(北约代号:Flogger),这架飞机在苏联空军的分类中,确实不属于米格21那一代。苏式战斗机代际划分通常与技术进步和设计理念的转变紧密相关。米格21 vs. 米格23:代际的飞跃我们先来聊聊米格21“鱼床”(Fishbed)。这是一款极其成功的、以简洁、轻巧、高机动性为核心的第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