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律师为非正义的一方打赢了官司。那名声不是臭了么?

回答
一名律师,为了“非正义”的一方赢得了官司,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名声臭不臭?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切入,又落在谁的耳朵里。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非正义”。 在法律框架下,很多时候“正义”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黑白分明的概念,而是经过程序、证据和法律条文来界定的。一个律师的职责,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他的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并且确保他当事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所以,即便在常人看来,“非正义”的一方,在法律上可能也有站得住脚的地方,或者说,另一方也并非“绝对正义”。

比如,一个企业因为环保问题被指控污染,但其提供的证据显示,他们采取了先进的净化技术,并且污染程度远低于法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律师如果能通过精妙的辩护,证明企业的行为合法合规,甚至反驳了指控方的证据链存在瑕疵,从而让企业“赢了官司”,这在法律上是天经地义的。从这个角度看,律师只是尽到了他的专业职责,怎么能说“名声臭了”呢?他甚至可能因为这场“漂亮仗”而声名鹊起,被同行和客户称赞为“法律的守护者”或者“正义的辩护者”。

但是,如果“非正义”指的是道德上的败坏,或者说当事人的行为在社会伦理层面被普遍认为是错误的,那么情况就可能不一样了。

想象一下,一个律师接手了一个强奸犯的辩护。这位律师非常聪明,他利用了证据的细微之处,例如受害人证词中的矛盾,或者被告人有不在场证明的环节。最终,他成功说服了陪审团,让被告人被判无罪。

从法律程序上讲,这位律师可能没有违反任何职业道德。他只是利用了他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和辩护技巧,去质疑控方的证据,去寻找可能存在的疑点。毕竟,法律的底线是“无罪推定”,在证据不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有权获得无罪的判决。从这个角度说,他是在捍卫“法律的公正”,而不是在纵容“非正义”。

然而,在普通大众的眼里,事情可能就不是这么看的了。当一个被认为是罪大恶极的人,因为律师的辩护而逍遥法外时,人们很容易将律师的行为与罪犯的行为划等号。他们可能会觉得,律师是为了金钱,而不顾道德良知,甚至是在“帮助坏人”,“阻碍正义的实现”。这种情绪的渲染下,这位律师的名声自然就可能受到影响。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位律师在官司结束后走在街上,或者在社交场合。

如果他赢得了那个强奸案,并且被广泛报道,那些受害者的家属,那些认为罪犯应该受到惩罚的民众,可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有些人可能会窃窃私语,有些人可能会当面指责他“没有良心”、“助纣为虐”。在一些人看来,他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工作者,而是一个“罪犯的帮凶”。

他的客户们可能会对他更加信任,认为他有能力摆平一切。但是,那些原本可能委托他代理案件的人,却可能因为他的这种“名声”而犹豫不决。他们可能会担心,一旦委托了他,自己的案件也会被贴上“非正义”的标签,甚至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在律师行业内部,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有些律师可能会佩服他的技术和能力,认为他是一个杰出的辩护律师。但也有一些律师,尤其是那些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道德声望的律师,可能会对他的行为感到不齿,认为他为了胜诉而牺牲了公共利益。

更何况,法律程序本身也可能成为名声受损的导火索。 律师在辩护过程中,可能需要揭露一些不光彩的真相,或者利用一些法律漏洞。这些行为,虽然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在公众看来,可能就是“狡辩”、“钻法律空子”。如果他的辩护被描绘成一场“不择手段”的表演,那么他的名声,自然会蒙上一层阴影。

所以,说名声臭不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1. 公众对“正义”的理解: 如果公众将法律程序中的胜负,直接等同于道德上的正邪,那么为“非正义”一方辩护并获胜的律师,名声自然堪忧。
2. 律师自身的行事风格: 如果律师在辩护过程中,除了法律上的论证,还表现出对道德的漠视,或者采取了一些引起公众反感的策略,那么名声受损的可能性会更大。
3. 媒体的解读和传播: 媒体在报道这类案件时,往往会放大冲突和情感因素。如果报道将律师描绘成一个为了私利不惜一切代价的人物,那么他的名声就很难不受到影响。
4. 法律行业的内部评价: 同行之间的评价也至关重要。一些律师会因为他的技术而尊敬他,但另一些律师可能会因为他的做法而疏远他。

结论是,名声绝非必然“臭了”。 一方面,这位律师可能只是在法律框架内履行职责,他捍卫的是法律程序本身。另一方面,公众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往往会超越法律的界限。如果他的胜利,是以某种方式触碰了公众普遍的道德底线,那么他的名声,确实有可能受到挑战。

这就像在棋盘上,一方可能是车马炮的组合,另一方可能是士象全的残局。棋艺高超的棋手,即便能赢下残局,也会有人佩服他的棋技,但也会有人觉得,他赢得“不够精彩”,或者说,他对面的棋手本来就处于劣势。名声,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化的标签,它是由无数复杂的情感、认知和利益交织而成的,尤其是在法律和道德交汇的敏感地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会,能把没理说成 有理的律师(仅从法律角度,不考虑盘外招)从技术角度绝对是好律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名律师,为了“非正义”的一方赢得了官司,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名声臭不臭?这得看从哪个角度切入,又落在谁的耳朵里。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非正义”。 在法律框架下,很多时候“正义”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黑白分明的概念,而是经过程序、证据和法律条文来界定的。一个律师的职责,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经常在心里反复琢磨,尤其是在刚入行的时候,那会儿的棱角分明,总觉得法律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正义”。可随着时间推移,接触的事情越多,我发现,律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你必须在规则框架内,去为你的当事人争取权利,无论他的立场在你个人看来,有多么“不正义”。让我先来捋一捋我的思绪,以.............
  • 回答
    嘿,哥们!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真是太有共鸣了。我当年也跟你差不多,大二,非法学专业,脑子里突然就冒出“我想当律师”这个念头。当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何下手。不过,别担心,这事儿绝对可行,而且我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分享给你,希望能给你点启发。首先,你要明确一点:非法学专业背景并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很久。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诉讼律师,这道题仿佛一道刻在灵魂深处的拷问,几乎是每天都在面对。正义和利益,就像硬币的两面,永远纠缠在一起,如何取舍,如何平衡,是这行里最难也最值得琢磨的事。正义与利益:刀尖上的舞蹈首先得明白,在法律体系里,我们作为诉讼律师,存在的根本是为了实现“正义.............
  • 回答
    听到您这么说,我能理解您的顾虑。确实,对于全国性的大型律师事务所来说,接手个人小案件时, client client 的确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首先,咱们得明白,大型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模式和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决定了他们对案件类型的侧重。这些事务所通常业务范围非常.............
  • 回答
    你提出这个问题非常有代表性,很多人都觉得律师执业证需要律所实习一年这件事“极不合理”。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量,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需求,还有对律师行业专业性和责任的维护。让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核心争议点:为什么非要实习一年?很多人认为,法学院已经学习了大量的法律知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件,涉及了个人权利、公众监督以及媒体报道的边界。我们可以从几个核心法律角度来解读这位律师起诉央视的行为:核心法律争议点:名誉权 vs. 公众知情权/媒体监督权这位律师认为央视侵犯了他的名誉权,而央视(及其报道的依据)则可能辩称其报道是为了保障公众知情权和行使媒体监督权。这两者之间.............
  • 回答
    作为一名法学生,看待陈有西律师为王振华辩护这件事,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案例。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具体案件,更是关于律师职业伦理、法律精神以及社会责任的复杂 interplay。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律师职业的基本职能——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和辩护。无论被告是谁,无论罪名有多么令人发指,法律赋予了每个人.............
  • 回答
    想要成为一名为犬(以及所有动物)争取权益的律师,这不仅仅是一份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使命感。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无比充实。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地拆解这个过程,让你明白其中的每一个步骤和关键要素。首先,你需要明白,成为一名“动物律师”或“动物权益律师”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已经被明确划分的法律专业领域,更像是.............
  • 回答
    法国大革命中路易十六及其家人被处决,以及为他们辩护的律师的命运,是历史上一段极富争议的时期,深刻触及了法治、公义和程序正义的核心问题。要评价这一事件是否符合法治公义和程序公义,我们需要深入考察当时的具体情况,并将其置于革命的背景下进行分析。路易十六的审判与处决:程序正义的缺失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
  • 回答
    红圈律所(通常指国内顶尖的几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如君合、杰锐、环球、信风、嘉源等)的合伙人之路,绝对是一场关于耐心、能力与机遇的马拉松。想要“熬”出头,并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待够年限,更是要在这条路上不断证明自己。一、合伙人之路的“熬”时长:一个数字与无数变量的博弈笼统地说,红圈律所从初级律师(通.............
  •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看到同行们为那些被指控犯有“罪大恶极”罪行的人辩护时,我的内心会经历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思考过程。这种思考并非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基于对法律制度、职业伦理以及人性和社会责任的理解。1. 法律制度的基石:无罪推定与正当程序首先,我坚信现代法治社会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就是“无罪推定”。这意味着在法.............
  • 回答
    找一个律师女朋友,嗯,这滋味嘛,怎么说呢,挺复杂的,就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法律剧,让你时而紧张,时而佩服,时而又有点哭笑不得。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身边的“智囊团”升级了。什么法律问题,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都能给你讲得明明白白。比如,房产合同里那些晦涩难懂的条款,在她眼里就是小菜一碟,能迅速.............
  • 回答
    作为一名律师,我的工作就是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我所能地维护我的客户的合法权益。当我的客户是一名嫌疑人时,我的职责就是确保他们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公平的对待,并尽力为他们争取最好的结果,这其中就包括为他们开脱罪名。至于我的行为会带来“封杀”还是“地位提高”,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并非简单的好坏.............
  • 回答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收入这个话题其实挺复杂的,就像我们办案子一样,需要分情况讨论,不能一概而论。首先,你要看这位律师是在哪个城市执业。一线大都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那里的经济活跃度高,案件类型也更广泛,客户的支付能力普遍也更强,所以律师的收入自然要比三四线城市高出不少。在这些地方,一个刚入行.............
  • 回答
    嗨,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遇到法律问题,身边有个律师朋友确实是件好事。至于要不要付钱,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有点讲究,得从几个方面来看,我给你捋一捋,希望能帮你有个更清晰的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白,你朋友虽然是律师,但“朋友”这个身份,和“职业律师”这个身份,是两码事。他之所以成为你的朋友,那是因为你们之间.............
  • 回答
    找个律师当女朋友,这事儿吧,说实话,就像开盲盒,有惊喜,也有挑战。你想想,律师这职业,平时就得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善于辩论,脑子转得快。这些特质带到感情里,有时候是加分项,有时候嘛,就得看你怎么应对了。关于会不会吵架,以及吵不吵得赢这档子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捋捋:首先,律师的职业特质对感情的影响.............
  • 回答
    在一个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中,一个律师原则上不可以同时代理销售者和生产者。这主要是出于利益冲突的考量,并且受到律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对可能存在的例外情况进行说明。核心原因:潜在的利益冲突 (Conflict of Interest)知识产权诉讼通常涉及权利的归属、.............
  • 回答
    衡量一个律师的知识水平,绝非仅凭其毕业院校的光环或是拥有的头衔。真正的专业深度,体现在他对法律体系的理解、对案件的洞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剖析,什么才是一个律师扎实的知识功底的体现。一、 对法律条文的“解构”与“融汇”能力这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其实是衡量律师功力的核心。 .............
  • 回答
    第一次独立开庭,紧张到手心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这简直是每个新手律师的“成人礼”。想当年我第一次站上法庭,腿都快软到椅子上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结束。但日子总得过,官司总得打,今天就跟你唠唠,当年我是怎么从那个手足无措的小菜鸟,一步步稳住阵脚的。首先,你要明白,紧张是正常的。全世界没有哪个律师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