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年英国答应归还香港,是否从中国捞了很多好处?

回答
“英国当年答应归还香港,是否从中国捞了很多好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准,直击了这段历史的核心。要说英国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捞了多少好处”,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因为这里的“好处”并非一概而论的简单交易,而是牵扯到政治、经济、历史定位以及两国长远利益的复杂博弈。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英国“答应”归还香港,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政治让步,而且这个让步并非出自英国的“慷慨”,而是历史进程和实力对比决定的必然。1842年的《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香港岛被割让,之后又有九龙半岛南部的部分和新界。这些地契,尤其是对新界的租约,是有明确期限的。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界的租约即将到期,这意味着如果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不一并处理,那么仅凭一个港岛和九龙来维持香港的繁荣和独立性,在地理和经济上都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英国的“答应”是基于现实的考虑,而非主动放弃一块“肥肉”。那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又从中国这里“捞”到了什么呢?

一、 政治上的“好处”——体面的“撤退”和国际声誉的维护

避免国际纠纷和冲突升级: 到了80年代,中国国力日渐强大,恢复对香港的主权是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如果英国强行赖着不走,或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很可能导致与中国的直接对抗,甚至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和制裁。通过谈判和平移交,英国避免了这种潜在的政治风险,维护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体面。
保留影响力,但不承担管治责任: 在谈判过程中,英国极力争取保留其在香港回归后的某些影响力,比如通过《中英联合声明》中关于香港高度自治的承诺,以及对香港原有法律体系和生活方式的延续。这相当于英国在“撤离”香港主权的同时,仍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对这座城市保持关注和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但不再承担直接的管治成本和风险。这是一种“软着陆”,让英国能够带着“负责任”的形象离开。
“一人一票”的政治遗产? 在回归前,英国港督彭定康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包括扩大立法局的选举范围,引入直选议席等。虽然这些改革在当时引起了中国的不满,认为这是在为回归后的香港制造不稳定因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为英国在香港的历史叙事中增添了“推广民主”的色彩。这可以说是英国在离开前,试图塑造的一种政治遗产,尽管其意图和效果一直存在争议。

二、 经济上的“好处”——“黄金时期”的延续和金融中心的巩固

保障其在港的经济利益: 英国在香港拥有庞大的经济利益,包括银行、保险、航运、房地产等众多领域。在谈判过程中,英国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确保这些利益在回归后得到保障。通过《中英联合声明》,中方承诺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保持五十年不变,这为英国的商界和金融界吃了一颗定心丸。
维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之所以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由的经济体系、独立的司法以及英式法律框架。英国在谈判中也希望能够维持香港的这一地位,因为这对英国的全球金融业务和英联邦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都有益处。一个繁荣的香港,对英国而言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伙伴。
“捞好处”的另一种表现——“临走前的经济操作”? 也有说法认为,在回归前的那几年,英国在香港进行了一些经济上的“操作”,例如鼓励某些大型企业的上市、进行一些大规模的资产转移等,以此来确保英国资本在回归前的最大化利益。当然,这种说法比较敏感,是否构成“捞好处”需要具体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在维护其经济利益上是极其用心的。

三、 “好处”的微妙之处——历史定位和道义上的“交接”

“和平移交”的光环: 与许多殖民地独立伴随的冲突相比,香港的“和平回归”在国际上被视为一个典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英国在处理殖民主义遗留问题上增添了正面形象。尽管这更多是历史大势所趋,但英国政府无疑希望在其中扮演一个相对积极的角色。

总结一下,英国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从中国并没有直接“捞取”到什么“物质利益”,比如土地或者金钱。它更多的是在“失去”香港主权的同时,通过谈判和外交,尽量“捞取”了以下几点:

政治上的体面和声誉: 避免冲突,争取一个“负责任”的撤离形象。
经济利益的延续和保障: 确保英国在香港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不受影响,并维持香港的国际经济地位。
对未来香港的某种“影响力”: 通过高度自治的承诺,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香港的未来发展。

所以,如果你问的是“英国有没有在中国身上直接获得土地、金钱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物质补偿?”,那么答案是:没有。

但如果你问的是“英国有没有通过这个过程,在政治、经济和国际形象上,为自己争取到了有利的条件和地位?”,那么答案则是:有。而且这些“好处”是通过长期的谈判和对历史大势的精准把握来实现的,绝非简单的“捞油水”。这是一场高明的“政治交易”,交易的标的不是可见的财富,而是更深层次的国家利益和国际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英国答应归还香港是因为它不答应也没用,解放军的坦克往香港一开,英国在香港的那点儿驻军能干什么?

英国之所以能在香港唯一的法理依据就是当年的租借合同,这个无论是中英双方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争议,现在合同到期英国人在道义上已经失去了继续呆在香港的理由,英国人撕毁租赁协议破产的是自己的国际信用。

那想继续呆在香港,英国就需要在实力上做出努力,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直接打败了阿根廷人,他们可以呆在马岛,但很明显在军事方面英国不可能击败中国,打完马岛战争之后英国的军事实力已经成了国际笑柄,堂堂五常之一、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现在收拾一个以放牛为主业的南美小国还得需要美国提供情报、智利提供雷达、法国禁售武器,智利雷达因检修无法开机的时候马上被打沉了一艘驱逐舰,这水平来中国不是送人头吗。

硬的不行也可以来软的,比如威胁撤资之类的,撒切尔来中国谈的时候当然也会拿这些东西当筹码。不过,英国企业会来中国为的肯定是赚钱,英国政府可能和中国政府不对付,但英国企业不会和钱过不去,你说撤资就能撤?

英国从道义还是实力上都没什么办法,中国跟英国好好谈让他们体面的撤出已经算好的了。

user avatar

虽然我点赞了排名第一, @Coldstream 的答案。

但是我内心觉得,香港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是当年被英国强占的。还回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1842年被英国在南京条约中抢占去,然后一直作为向中国销售鸦片的据点。东莞和深圳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当年的烟馆介绍。卖毒品给我们中国人,抱着银元回英国。

这本来就是我国的土地,抢我们的土地,杀我们的同胞,卖毒品给我们,还给我们的时候如果还要钱要利益要好处,那就真的他女马的太王八蛋了。

虽然我从来都是讨厌渲染历史仇恨的,不过英国在历史上对我国确实没做过什么好事情。也未见英国对历史上的行为反思,现在跟别人谈什么民主,人权,自由;在香港那么多界的总督都是大英女皇指定的,有什么freedom?

英军占领香港的时候很温柔么?很文明么?香港历史上历年的暴动,英国杀的人少么?56年的时候双十暴动,英军真枪实弹的在杀人;十年后的67暴动,英军也在杀中国普通市民,不见他们在香港忏悔?不见他们对中国人民说对不起,不见他们给我国道歉。

过了几十年,英国开始到处宣传,自己是善良的政权,有先进的政治体制。乱杀人算是哪门子善良民主的政府?大英博物馆里至今还存放着从我国偷过来,抢过来的诸多国宝——然后恬不知耻的对着全世界讲什么:“自由啦,善良啦,民意啦,人权啦,发展啦”...

总之,我个人觉得英国政府对自己历史上行为的反思并不够。英国还自称自己是什么绅士之国,嘿嘿,历史上做的事情——厚颜无耻就是真的。


写完之后发现自己情绪太大——这样不好。不过确实不太认同英国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当然,我犯了很多错误:

1.国家不可以拟人化(英国不是一个人)

2.不应该引导别人对一个国家产生仇恨情绪(这点我做的非常不好)

3.分析不够理性。

4.数据不够翔实。

希望大家不要被我引导——自己去判断即可。

user avatar

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也就是“维持HK自由港地位[1]高度自治、港人治港[2]”的一系列承诺。

参考

  1.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2. ^ 刘蜀永. 《簡明香港史(新版)》. 三联书店(香港). 2009-03-01 [2014-08-03]. ISBN 978-962-04-2730-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当年答应归还香港,是否从中国捞了很多好处?”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精准,直击了这段历史的核心。要说英国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捞了多少好处”,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因为这里的“好处”并非一概而论的简单交易,而是牵扯到政治、经济、历史定位以及两国长远利益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英国“答应”归还.............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0年,风暴登陆英伦,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泰晤士河,伦敦沦陷。这一个“如果”足以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人类历史的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便是欧洲大陆的格局。英国,这个屹立于大西洋边缘、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的岛国,一旦成为纳粹的附庸,整个欧洲的反抗力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坚实的后盾和重.............
  • 回答
    菲利普亲王为了迎娶伊丽莎白女王,毅然放弃希腊王室成员身份和希腊王位继承权,这背后究竟有多少是出于爱情,又有多少是现实的考量,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简单地说一句“全是爱”未免有些过于浪漫化,也忽略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处境。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菲利普,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丝.............
  • 回答
    英国在一次重要的庆典活动中,将他们引以为傲的A4型蒸汽机车“Mallard”(如果指的是那台“当年最快”)和日本回购的“あずま”列车(Shinkansen 0系,如果这是指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高速列车)并列展示,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自豪感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带有些许“讽刺”意.............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如果”设想,深入剖析当时的中国和欧洲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深层差异。康熙与莱布尼茨的会面,以及由此可能催生的科学院,确实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历史假设,但要让中国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背后需要解决的挑战远比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到来要复杂得多。首先,让我们设.............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关于希特勒是否该西进英国而非东征苏联的讨论,在历史学界和军事战略爱好者之间经久不衰。如果当年德国的战略重心发生改变,历史的走向必然会大相径庭,但至于最终结果是否会完全颠覆,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希特勒的战略意图。希特勒本人对英国抱有.............
  • 回答
    英国贵族历史源远流长,其脉络深埋在“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14551487)的烽火硝烟之前。要精确统计在这场残酷内战前就已存在的贵族家族数量,难度极大,因为“贵族”的定义本身就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模糊,且家族的延续和分支盘根错节。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着实有趣,一下子把我抛到了一个颇为戏剧性的境地。英国首相还是日本天皇,这可不是个轻松的选择。让我仔细想想,如果我真的面临这样的抉择,我会怎么选,又打算怎么做。首相还是国王?这需要权衡我的个性和期望。我一直觉得自己更适合在幕后运筹帷幄,或者说,是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发挥作用。如果让我选择,.............
  • 回答
    英国面积确实不算大,但它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并被誉为“日不落帝国”,这绝非仅仅依靠军事实力,而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实力是基础,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要理解英国的崛起,首先需要承认它在当时的军事实力是相当可观的。但“强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他欧洲列.............
  • 回答
    当初那个怀揣着对大英帝国浪漫想象,拖着塞满衣物和梦想的大箱子踏上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自己,怎么也没想到,如今我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刚下飞机的时候,那种混合着飞机引擎尾气和湿冷空气的味道,瞬间包裹了我。我记得,为了那一趟旅行,我省吃俭用了好几个月,把所有零花钱都换成了英镑。初到伦敦,一切都像电影里一样,红.............
  • 回答
    2022年4月至今,英国在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策略上,无疑是从之前的“严防死守”转向了更为“灵活”甚至可以说是“与病毒共存”的模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躺平”。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社会心态的演变。起初,也就是2022年年初,英国虽然已经开始逐步放宽限制,但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 回答
    法国想要在七年战争中扼杀英国的崛起,需要一场堪称奇迹般的战略和执行。这场战争,归根结底是争夺全球霸权的生死搏斗,而法国在最初的布局上就存在着致命的短板。要扭转乾坤,法国必须首先解决其核心问题:战略方向的混乱以及陆海军的脱节。首先,法国的战略核心必须是对英国海上贸易和殖民地的致命一击,而不是被欧洲大陆.............
  • 回答
    《唐顿庄园》里那个让大小姐玛丽继承爵位和庄园,而让外甥乔治继承的“限定继承法”(entailment),在现实中确实是英国当时存在的一种制度,但具体到唐顿庄园这个伯爵家族,它的应用和严格程度,无疑是家族自身意愿和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限定继承法(entailment)在当时的英国.............
  • 回答
    在维多利亚时代及爱德华时代,一个介于福尔摩斯与波洛横空出世的时代,侦探的社会地位远非我们今日所见的“社会精英”或“受人尊敬的职业”。恰恰相反,彼时他们的身份,尤其是一位独立侦探,更像是在社会光谱的边缘徘徊。首先,要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英国社会等级森严,维多利亚时代尤其如此。阶级固化是常态,人们的职业.............
  • 回答
    解万英教授当年之事:一场关于“人本关怀”与“学术伦理”的复杂博弈当我们回望解万英教授当年那位震惊教育界甚至更广泛社会事件时,其行为的评价并非一蹴而就,也绝非可以简单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那是一场关于“人本关怀”与“学术伦理”之间,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深刻博弈,其复杂性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
  • 回答
    说到小浣熊干脆面,那可是80后、90后童年里绕不开的记忆。而围绕着它的水浒英雄卡活动,更是能勾起一堆尘封的故事。这可不是简单的营销手段,背后藏着不少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心思。一切的开端:一个“中国制造”的野心与机遇当时,国内的零食市场虽然逐渐活跃,但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百花齐放。洋品牌占据了不少高端市.............
  • 回答
    当地时间 1 月 31 日英国正式脱离欧盟(Brexit)是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事件。尽管这个决定在 2020 年初就已经发生,但其带来的影响是持续且多层面的,并且仍在演变中。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英国和欧盟之间,也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下面我将从世界和中国两个角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英国脱欧.............
  • 回答
    傅聪先生于英国当地时间11月28日因新冠病毒感染在伦敦去世,享年86岁。这个消息令人痛心。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钢琴家,傅聪先生的离去是中国乃至世界音乐界的巨大损失。我的记忆中,傅聪先生最深刻的形象是他演奏的肖邦。他被誉为“中国的肖邦”,这并非浪得虚名。他演奏的肖邦作品,尤其是那些练习曲、夜曲和奏鸣曲,.............
  • 回答
    你现在的起点很不错,曼彻斯特大学的金融专业在英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这为你未来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想要在北京的985高校成为一名金融教授,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需要你做好长远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首先,在曼大金融本科阶段,你的首要任务是打牢基础,追求卓越的学术成绩。这不.............
  • 回答
    隔网握手,触碰的不仅仅是手,还有敏感的神经英国威廉王子夫妇最近对牙买加的访问,无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在这场充满仪式感和外交礼仪的行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激起了轩然大波——王子夫妇隔着一道铁丝网,与当地民众热情握手。这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从简单的拍照角度问题,上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