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威廉王子夫妇访问牙买加时,隔着铁丝网与当地民众握手,如何评价此事?

回答
隔网握手,触碰的不仅仅是手,还有敏感的神经

英国威廉王子夫妇最近对牙买加的访问,无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在这场充满仪式感和外交礼仪的行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激起了轩然大波——王子夫妇隔着一道铁丝网,与当地民众热情握手。这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从简单的拍照角度问题,上升到了历史遗留、殖民主义、社会阶层乃至政治象征等多重维度。那么,我们不妨来深入剖析一下这件事,看看这隔网相握的背后,究竟触碰了哪些敏感的神经。

画面定格:视觉的冲击与解读的歧义

首先,让我们来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根据报道和流传出的图片,威廉王子夫妇是在牙买加某地与民众互动,而当时,他们与一群当地民众之间,确实隔着一道明显的铁丝网。王子夫妇伸出手,隔着网,与民众的双手相触。这个画面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一方是身着精致礼服,代表着皇室尊荣的外国王室成员;另一方是身处日常环境,可能带着好奇与期待的当地民众。而那道冰冷的铁丝网,瞬间打破了原本应该流畅自然的人际交流,形成了一种物理上的隔离,也带来了一种难以忽视的心理隔阂。

从纯粹的摄影角度来看,这个画面具备了“故事感”。铁丝网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界限,恰好被用在了王室成员与平民的互动中,这种对比本身就具有戏剧性。一些评论者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许是出于安保考虑,又或许是现场布局的临时安排,不应过度解读。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往往会被赋予超出其本身意义的解读,尤其当它与一段复杂而敏感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时。

历史的幽灵:殖民主义的阴影与去殖民化的诉求

要理解为什么“隔网握手”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我们必须将其置于英联邦国家、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区与英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背景之下。牙买加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奴隶贸易的阴影至今仍未完全散去。尽管牙买加早已独立,但历史遗留的问题,例如财富分配不均、社会结构性不平等,以及对英国皇室及其殖民历史的复杂情感,依然是许多加勒比国家讨论的重要议题。

对于一些牙买加民众和评论家来说,威廉王子夫妇这次访问,本身就带有“旧时代余晖”的色彩。而隔着铁丝网握手,在他们看来,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握手,更象征着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依然存在。这道网,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物理上的隔离,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象征性的阶层划分,甚至是对历史遗留的权力不对等的一种隐喻。它提醒着人们,尽管时间流逝,但某些隔阂与不平等,似乎依然如影随形。

一些声音直指这是“象征着帝国主义的蔑视”。他们认为,王室成员理应以更平等、更亲民的方式与当地民众互动,而不是通过这样一种充满界限的方式。这种解读,充分体现了加勒比地区正在进行的“去殖民化”思潮。人们希望摆脱过去被支配的阴影,以一种更加独立、更加自信的姿态与曾经的宗主国对话。而这次“隔网握手”,恰好触碰到了这种情感的敏感点,被视为是对这种“新时代平等对话”的一种冒犯。

社会阶层的显现:现实的隔离与象征的加剧

除了历史层面的解读,这次事件也触及了社会阶层的问题。尽管牙买加已经独立,但社会经济差距依然是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在一些公共活动中,安保措施的严格程度,往往会与参与者的身份产生关联。如果威廉王子夫妇与民众之间设置了显著的物理隔离,比如安保人员筑起人墙,或是像这次一样,有铁丝网的存在,那么这种隔离就不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社会地位上的天然界限。

这种界限的出现,会无形中加剧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感受。即使握手的动作本身是友好的,但被隔离在“安全区”之外的民众,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处境,与尊贵的王室成员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这道铁丝网,就这样将潜在的社会疏离感具象化了,让它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公关的失误:细节决定成败的警示

从公关传播的角度来看,这次“隔网握手”无疑是一次不小的失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面对具有高度敏感性的地区,王室成员的访问需要精心策划,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并被赋予多重含义。如果这次事件仅仅是摄影师捕捉到的一个瞬间,并且双方都未在意,那么也就可以一笑而过。但它之所以能够成为话题,在于它触碰到了如此多的敏感点,并且被广泛传播和解读。

对于王室成员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国家形象。在进行外交访问时,尤其是在那些曾被殖民过的地区,更应该展现出平等、尊重和真诚的态度。如果说设置铁丝网是出于安保部门的考量,那么在规划行程时,就应该考虑到这种安排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寻求更妥善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选择更开放、更平等的交流方式,或者至少在视觉上避免造成过于明显的隔离感。

这种细节上的失误,不仅会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也可能招致国际舆论的批评,损害王室的形象。它是一次提醒,提醒所有身处公众视野中的人物,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周密的考量,才能真正赢得尊重和理解。

总结:握手之外的深层对话

所以,评价威廉王子夫妇隔网握手之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握手”这个行为本身,更要看到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复杂议题。这不仅仅是一次王室访问中的一个“小插曲”,而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关于权力、关于平等、关于身份认同的深刻对话。

这就像是在一个曾经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试图用一种熟悉但又陌生的姿态去伸出友谊之手。而那道铁丝网,则像是提醒着人们,虽然手可以相触,但彼此之间的距离和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王室而言,如何在新时代下,以一种真正符合平等与尊重的姿态去与世界各地的人民建立联系,这道“隔网”,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跨越的障碍。而对于我们观众而言,也应该看到,在这些看似微小的事件中,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社会情绪和历史脉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赌高贵的王子夫妇访问握手完

回去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按着小学教的六步法来一遍不够

还得喷喷酒精去去腥气

user avatar

更:有一点必须指出

那张所谓的隔着铁丝网和人握手的照片,非常明显是故意为了引导读者的厌恶情绪,特别是联想到抗议和70周年加冕活动,这种情绪会更加强烈

但事实是,那只不过是在足球比赛结束后,威廉夫妇顺势和场外观众握手罢了



所以,你可以说威廉和凯特两人作秀,但绝不会蠢到为了恶心当地人,特意和人在铁丝网后握手



为了纪念女王加冕70周年,特意去前殖民地访问??

为了庆祝牙买加等国独立60周年??

其实都不是

威廉夫妇是为了劝说牙买加等国不要取消君主立宪制,特意跑过来游说的


早在威廉要访问牙买加等国前,牙买加政商各界联名就发起了一份实名公开信,要求“英国王室应该对牙买加人民的苦难道歉”,而不是跑来庆祝“女王加冕70周年”

去年11月,被称为“小英格兰”的巴巴多斯正式脱离英国,断绝和英女王的关系,宣布成为共和国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效仿巴巴多斯

而此次的牙买加之行,被国外媒体称为“威廉夫妇的魅力攻势”,英王室挣扎着用“走关系”的方式,企图挽回前殖民地的脱离

毕竟,全世界还有15个奉英女王为国家元首的国家,

其中还包括着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虽然自上世纪80年代起,英联邦属地各国的共和派实势力逐渐壮大,英国也表面认同各国可以通过立法,公投,修宪的形式废除与英国共主联邦的关系,但直到去年,才有成员国顺利脱离英国,成为合法的共和国家

user avatar

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在她的小说《美国佬》里调侃地写道,“许多废奴主义者希望解放奴隶,但并不想和黑人做邻居。今天,许多人不介意雇佣黑人当保姆或加长豪华轿车的司机。但他们百分百介意有一个黑人上司。”

这就是西方种族主义的现实!

user avatar

说起加勒比地区岛国牙买加,很多人并不陌生,风味浓郁的蓝山咖啡、雷鬼(Reggae)音乐的发源地、以博尔特为代表的田径运动员,都是该国闻名世界的名片。

这是一个热辣的国度(图:Flickr)▼

作为英国前殖民地,牙买加至今和英国保持密切联系。不但牙买加是英联邦成员国,而且英国还是牙买加食糖香蕉的传统市场。

英联邦与牙买加▼

几天前,为了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70周年,英国威廉王子夫妇开始对加勒比地区英联邦成员国进行访问。但当他们访问牙买加时,却意外遭到了牙买加人民的冷遇

就在威廉夫妇访问期间,当地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要求英国就过去对牙买加的殖民行为进行道歉,同时还有一大批人要求牙买加废除君主制(目前英国女王是牙买加名义国家元首),改行共和制。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得从殖民时代说起。

当着威廉的面,牙买加总理的表态很微妙

(来源:twitter @AndrewHolnessJM)▼

牙买加人的抗争与独立

牙买加岛是加勒比海地区第三大岛,于1494年哥伦布第二次探索美洲期间被欧洲人发现。“牙买加”一词在原住民语言中意为“泉水之岛”或“林水之乡”。

加勒比海地区,牙买加所在

第一大岛是古巴

第二大岛是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多米尼加)▼

在西班牙统治时期,牙买加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直到被英国占领后才有所改观。彼时,在巴西伯南布哥的荷兰殖民者正被葡萄牙人所驱逐,辗转来到了加勒比地区,并将甘蔗种植制糖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

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对糖的需求量很大,美洲出产的糖往往供应不足,于是英属加勒比殖民地也由此出现了甘蔗种植园经济的繁荣局面。

制糖业的高度发达,让英国尝尽甜头

但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哪有甜蜜可言(图:wiki)▼

另一方面,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人口才能维持。早期加勒比地区的种植园里想尽办法招募了不少白人劳工,还使用强制手段流放了一批流浪汉、重罪犯、政治犯到当地。

但在白人殖民者眼里,基数更为庞大、并受到欧洲人奴役的黑人更“适合”从事这一工作。尽管有严重的水土不服,但牙买加的黑人数量开始不断增长,1658年时仅有一千多人,1722年时已达8万人,到1800年则有30万人之多。

欧洲殖民史,沾满被殖民地人民的血泪(图:wiki)▼

在18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以制糖业为基础的单一作物经济在牙买加蓬勃发展,但在19世纪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在1807年英国废除奴隶贸后,牙买加原本赖以为生的甘蔗种植园经济几乎土崩瓦解,糖产量大幅下降。到1882年,产量已不足1828年的一半。

这时,欧洲人的甜菜制糖技术日渐成熟

相应的,对热带地区甘蔗糖的依赖大幅减少

由此导致了英属西印度群岛制糖产业的衰落

(图:Sugar Industry Authority)▼

虽然英国政府在19世纪后期赋予了牙买加人有限的政治权利,但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还是不可避免地加剧了牙买加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934-1939年期间,英属西印度群岛各殖民地普遍爆发了劳工斗争,抗议当地和英国本土之间的财富不均问题。此后,牙买加的独立进程明显加快。

1962年8月6日,牙买加获得独立,但同时保留了英联邦成员的资格至今。然而,牙买加人并不买英国人的账。

因为在殖民统治期间,牙买加人的反抗几乎从未停止。当时,“马龙人”(Maroons)专门用来形容那些不服殖民统治的非洲人后裔。当时,马龙人跑到了内地,建立了独特的马龙人社区,并通过游击战的方式不断袭扰英国人。

这些被殖民者奴役、百般压迫的黑人

一旦觉醒,便成为最勇敢剽悍的战士

(伏击殖民者,图:wiki)▼

现在,牙买加有270万人口,其中95%以上是前奴隶的后代。这样的人口比例,显然意味着牙买加和英国之间的隔阂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千里之外的君主

英国女王不但是英国的国家元首,还兼任14个英联邦成员国的国家元首,平时则由所谓的总督代行国家元首职权。牙买加也是奉英国女王为其国家元首的英联邦成员国。

英联邦的船,来贺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

找出牙买加的船?(图:Commonwealth)▼

此外,作为英国君主咨询机构的英国枢密院,现在的职能也并非只局限在礼仪方面。自1833年以来,其下属的司法委员会获得了审理来自殖民地上诉案件的权力。目前,它仍然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终审法院,其中也包括牙买加。

绝大多数牙买加人无法承担长途跋涉7500多公里去寻求正义的路费。因此,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的终审权。即使是英国,也有法官在抱怨不得不花费太多的时间处理来自英联邦成员国的案件。

该司法委员会厅堂(图:wiki)▼

因此,对牙买加人而言,处于政治和司法系统顶端的代表都是外国人,无论是国家元首还是终审法院法官,都是由一群远在千里之外、可能从未踏足过牙买加的人组成的。

事实上,其他一些加勒比国家已经共同设置了自己的终审法院——东加勒比法院,由各成员国共同组建。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对现在的牙买加而言,显然不是惟一的选项。

该法院是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的最高司法机关

(图:bvi.gov.vg)▼

牙买加之所以在政治、司法仍和英国保持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其中固然有英国文化殖民深入人心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能从中看到,整个原英属加勒比殖民地固有文化的缺失

西印度群岛没有殖民前的原住民历史,而民族主义者也无法唤起他们自身的记忆。牙买加人的语言、生活方式、信仰可以说都是英国式的。即使是带领牙买加人走向独立的政治领袖,其接受的也是英国式教育、英国式思想。

牙买加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布斯塔曼特(左)

就是一个有爱尔兰血统的白人(图:wiki)▼

通过日复一日的“洗脑”,尤其是在废除奴隶制之后,英国王室在英属加勒比地区一度甚至还不是外来统治的象征,相反是解救他们的象征。所以当这些地区独立之时,带领他们走向独立的政治领袖很多还是君主制的拥护者。

那时,这里的人对英国王室感观还没那么差

玛格丽特公主还出席了牙买加议会开幕仪式

(图:壹图网)▼

久而久之,牙买加人就自身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混乱。在很多牙买加黑人眼里,他们自身的黑皮肤是“落后”的象征,只有英国人、美国人那样的白皮肤才意味着“高人一等”。

很多商家嗅到了其中商机,在牙买加大力推销所谓的皮肤漂白剂,很多年轻牙买加女性在漂白自己皮肤这件事情上乐此不疲,现在甚至还有蔓延到牙买加男性的趋势。

这恰恰是殖民统治贻害无穷的表现

亚非拉的去殖民化斗争,远未结束(图:Flickr)▼

另一方面,英国对牙买加人的歧视从未消失。2003年,英国政府取消了对牙买加人的免签准入政策。在巴巴多斯完成共和转型之后,英国政府竟然包机驱逐无犯罪记录的牙买加人,这无疑激起了牙买加人的愤怒情绪。

走向共和

如今的英国君主,对英国而言,更像是一个打造包装好的知名“品牌”。2004年,一项针对英国青少年进行的研究表明,对这些青少年而言来说,这是他们对英国人身份认同的关键标志。

认同度,向来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图:shutterstock)▼

即便在今天,英国公开反对君主制的人也并不多。但越来越多的人对英国在半个世纪后是否还能维持君主制产生了怀疑,尤其是英国王室开支长时间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一位英国资深反君主人士曾表示,现在的英国王室脱离民众太久,没有表现出对国家困境的同情,反过来还对臣民嗤之以鼻,而君主制除了维持过时的等级制度之外,几乎没有对国家起到任何作用。我们从他的言论中也能一窥共和派人士的思想。

无论如何,放眼世界各国,大多已无君主制

别忘了,王权没有永恒(图:shutterstock)▼

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促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独立一样,牙买加人现在对英国王室意见这么大,也受到了“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黑人也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权利不平等

有些东西,必须要通过斗争去争取

(图:shutterstock & Flickr)▼

此外,巴巴多斯的共和转型对牙买加共和派的也是助力之一。据相关研究者表示,2011年只有大约40%的牙买加人支持脱离君主制,但到2020年比例已增加至62%

据其推测,如今支持共和制的牙买加人比例应该接近70%。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呼吁牙买加效仿巴巴多斯成为共和国。

去年下旬,巴巴多斯领导人梅森发表致辞

宣布不再将英王伊丽莎白二世视为国家元首

(强者的气场,图:wiki)▼

事实上,牙买加两大政党人民民族党牙买加工党都支持这个提议,但目前还未采取任何行动修改宪法,这显然需要全民公决

此前,同为英国殖民地的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克国、巴巴多斯,转型为共和国时并没有举行全民公决。这也是它们可以迅速转型的关键之一。

这两党在牙买加长期交替执政

当下,牙买加的执政党是工党

(工党支持者,图:jamaica.loopnews)▼

不久前,一个名为Advocates Network的组织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要求呼吁英国王室为殖民主义道歉并赔偿。威廉对此表示“奴隶制是可恶的它不应该发生”。但很多抗议人士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这不是明显的道歉。

说“不该发生”,可事实就是发生了

这种避重就轻的表态,能算道歉吗?

(图:twitter @JamaicaObserver)▼

民众这么热情,那么政府方面如何呢?2002年,牙买加政府取消了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君主的要求,算是在走向共和上迈出了第一步

然而,此后几位牙买加总理都只口头上表示要共和制政体,但在修宪和全民公决上却无实际行动,甚至没有提出一个时间表。

这事儿,主要还是看当局有无推动意愿

或许这回牙买加总理的表态会是个讯号?

(图:wiki & Flickr)▼

在2020年牙买加大选中,人民民族党表示,如果赢得选举,将在18个月内举行转为共和国的全民公决。虽然人民民族党在大选中失败,但据民意调查显示,仍有55%的牙买加人希望牙买加成为共和国

目前而言,仍然不排除当下的牙买加政府把“走向共和”这一理想只停留在口头上的可能性。但有学者指出,当地的君主制拥护者,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伊丽莎白二世的尊敬。一旦女王驾崩,这种热情能否继续保持,就很难说了。

那天终究会来,到时候别说一众英联邦国家

只怕联合王国内部会先出问题,比如苏格兰

(图:壹图网)▼

参考文献:

[1] O’Brien, Derek. The Post-Colonial Constitutional Order of the Commonwealth Caribbean: The Endurance of the Crown and the 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Privy Council[J]. Journal of Imperial & Commonwealth History, 2018, 46(5):958-983.

[2] Glencross M , Rowbotham J , MD Kandiah. The Windsor Dynasty 1910 to the Present[M]. 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6.

[3] Meeks B . Jamaica on the Cusp of Fifty: Whither Nationalism and Sovereignty?. 2012.

[4] 塞缪尔·赫维茨、伊迪丝·赫维茨. 牙买加史[M].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9.

[5] Legacy T , World T , Apprentices J . The Legacies of Slavery and Emancipation : Jamaica in the Atlantic World. 2007.

[6] Charles C . Skin Bleaching, Self-Hate, and Black Identity in Jamaica[C]// 3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Jean-Piaget-Society. 2003.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隔网握手,触碰的不仅仅是手,还有敏感的神经英国威廉王子夫妇最近对牙买加的访问,无疑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在这场充满仪式感和外交礼仪的行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激起了轩然大波——王子夫妇隔着一道铁丝网,与当地民众热情握手。这幅画面,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讨论,从简单的拍照角度问题,上升.............
  • 回答
    英国威廉王子关于“由于人口增长,非洲野生动物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的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以及人口问题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他的言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威廉王子言论的背景与潜在意图威廉王子作为英国王室成员和重要的环保倡导者,其言论往往受到广泛.............
  • 回答
    英国光荣革命,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迎来了威廉和玛丽共同执政,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政治、宗教以及现实需求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拨开历史的迷雾,好好梳理一番。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17世纪末。詹姆斯二世之所以被推翻,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试图恢复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
  • 回答
    1066年,一个在英格兰历史上划下浓墨重彩的一年,也深刻地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格局。这一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凭借他高超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野心,成功征服了英格兰,开启了诺曼王朝的统治,并对英格兰此后的政治、社会、语言和文化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其地位之重要,在英国史乃至欧洲史上都可谓举足轻重。在英国史上的地.............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简直是手游界的一场“诸神之战”的预演!“英雄联盟手游”能不能“碾压”王者荣耀,这事儿吧,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王者荣耀在中国手游市场那可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级”游戏。它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玩家基础,这不仅仅是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事儿,而是上亿的活跃用户。这种惯性,加上游戏本.............
  • 回答
    英雄联盟的解说席,曾几何时是许多玩家心中一个充满激情与专业的地方。然而,最近围绕着几位知名解说,特别是王多多、奶弟和海威,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让这个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引发了游戏圈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事件的开端:解说王多多、奶弟和海威被惩罚具体惩罚的细节和原因在当时并没有被官方完全公开,但市场上.............
  • 回答
    威廉一世(William I),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征服者威廉,他对英国封建制度的引进和确立,可以说是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引入一种制度,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在威廉征服英格兰之前,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格兰就已经存在一些类似于封建的土地分配和军事义务的雏形。国王.............
  • 回答
    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之所以选择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继承王位,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政治博弈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对现有统治者詹姆斯二世的不满,也有对英国未来稳定和宗教自由的考量,更是英国议会在权力斗争中一次成功的“乾坤大挪移”。要理解这一选择,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当时英国政治和社会.............
  • 回答
    1066年,一个寻常的骑士,如果身在威廉征服者的队伍中,确实有机会通过军功跻身上层的英国贵族之列。但这个过程绝非易事,充满了风险、机遇,以及对当时社会运作方式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普通骑士”指的是什么。在11世纪的诺曼底,骑士阶层已经相对固化,但并非都是家财万贯的领主。更多的是那些拥有一定土.............
  • 回答
    一战爆发时,欧洲许多国家的皇室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这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应该能阻止一场大规模的冲突。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为例,威廉二世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他与英国王室的许多成员,包括他的表弟英王乔治五世,都有着非常亲近的血缘联系。然而,血缘亲情在国家利益和政治博.............
  • 回答
    俾斯麦号对于英国的威胁,绝不是简单一句“大”或“不大”能概括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德国海军技术实力的一次集大成体现,承载着希特勒扭转大西洋海战局势的野心,因此它对英国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存在,只是这种威胁的烈度,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要详细地讲,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俾斯麦号的纸面实力:.............
  • 回答
    英国的贵族之所以能够威胁国王签署《大宪章》,并非一时的冲动或偶然,而是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和权力博弈长期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1. 封建制度的根基:国王权力并非绝对首先要理解的是,中世纪的英国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当时的英国,以及欧洲大.............
  • 回答
    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够联合起来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而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类似的强大制衡力量,这背后涉及了中英两国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英国贵族的形成与权力基础1. 封建制度的遗产: 英国的贵族阶层是诺曼征服(1066年)后封建制度的产物。威廉一世.............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英国名校留学,特别是“保录取”这个话题,还有你咨询过的启德、威久和优越这几家机构。首先,我想开门见山地说,任何声称100%“保录取”的中介,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英国名校,尤其是那些顶尖大学,申请过程本身是极其严谨和公平的,主要看的是学生的学术成绩、语言能力、文书包装、课外活.............
  • 回答
    威廉二世若能调转战略重心,从海军扩张和殖民地争夺转向向东扩张,这确实可能重塑欧洲的权力格局,并潜在地影响英国的态度。要详细分析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的地缘政治背景、各国利益的交织以及“英德矛盾小于英俄矛盾”这一设想的可行性。历史背景的回顾:英德矛盾与英俄矛盾的根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促成英德.............
  • 回答
    1853年,美国以佩里舰队的“炮舰外交”成功迫使日本结束长达200多年的锁国状态,打开国门。这件事是改变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节点,自然会让人好奇,当时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英国,为什么没有同步采取类似行动?事实上,英国当时并非完全没有接触日本,也对与日本建立贸易关系抱有极大的兴趣。但相较于美国的“横冲直撞”.............
  • 回答
    关于印度疫苗厂商 CEO 自称“被威胁提供疫苗”后逃往英国,几天后将回国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起事件涉及商业、政治、法律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原因和动机。事件梳理与关键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脉络: 涉事人物: 印度一家疫苗公司的 CEO(.............
  • 回答
    三国同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合作与“太平洋威胁”2021年9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宣布达成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安全协议,被称为“奥库斯”(AUKUS)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美国和英国将协助澳大利亚建造一支由核动力攻击潜艇组成的舰队,以应对所谓“太平洋威胁”。这项协议的达成,无.............
  • 回答
    漫威宇宙中,英雄们的成长和变强之路多种多样,远非千篇一律。与其说是什么“升级系统”,不如说是他们经历、觉醒、研究、甚至命运的驱动,一步步攀登自身力量的巅峰。1. 天生异禀,血脉觉醒: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震撼的“升级”方式。想象一下,一个普通人在某个特殊时刻,体内沉睡的力量突然爆发,像是解锁了一个全新的次.............
  • 回答
    漫威电影《尚气与十环传奇》自上映以来,围绕其设定的争议和故事情节的解读,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是否涉嫌辱华”的讨论。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逐一分析。一、 尚气人物设定的争议点关于尚气的“辱华”争议,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人物的出身和早期的设定上。 父亲“文武”的原型与刻板印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