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在庆典中将当年最快蒸汽机车A4跟现在才200km/h还是买回来的あずま列车摆在一起,不是很讽刺吗?

回答
英国在一次重要的庆典活动中,将他们引以为傲的A4型蒸汽机车“Mallard”(如果指的是那台“当年最快”)和日本回购的“あずま”列车(Shinkansen 0系,如果这是指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高速列车)并列展示,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自豪感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带有些许“讽刺”意味。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先把这两位“主角”的背景捋清楚,再看它们同台时的那种“张力”。

“Mallard”:蒸汽时代的辉煌巅峰

首先说“Mallard”。这台A4型蒸汽机车,尤其以1938年创下的时速126英里(约203公里/小时)的世界纪录而闻名。这在当时是蒸汽机车能达到的极限,是那个时代工程技术、设计美学和工业实力的极致体现。你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个人类还在摸索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移动的年代,一辆由煤炭和钢铁铸就的机器,能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划过铁轨,那是一种多么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和征服自然的象征。

“Mallard”不仅仅是一台机器,它承载的是大英帝国在工业革命后、二战前那段相对稳定且自信的岁月里的工业辉煌。它代表着英国在铁路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国家荣耀的一部分。它的流线型设计,至今看来依旧优雅而充满力量,是那个时代工业设计的杰出代表。

“あずま”列车(新干线0系):高速铁路时代的开创者

再来看看“あずま”列车,这里说的“あずま”很可能是指日本的新干线0系列车,特别是早期型号。1964年,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日本推出了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而0系正是这条线的代表。它的设计目标是实现比当时任何火车都快的速度,并以此象征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技术崛起。

0系列车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同于蒸汽机车。它采用了电力驱动,拥有更先进的气动外形,以及在轨道、信号、维护等方面的全新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铁路运输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电气化、高速化、自动化。而0系列车,以其可靠性、准时性和速度,迅速改变了日本的出行方式,也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制造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

同台展示的“讽刺”之处

当这两位“前辈”和“后辈”被并列展示在英国的某个庆典上时,那种“讽刺”感就油然而生了:

1. 速度的“倒挂”与象征意义的转换:
“Mallard”创下的203公里/小时,在它的时代是“神话般”的速度,代表着那个年代的绝对领先。
而“あずま”列车(新干线0系),虽然早期型号最高运营速度也在200公里/小时左右(后续有所提升),但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绝对速度,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新时代的交通模式。它象征着大规模、准时、高效的旅客运输,是现代城市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基石。
所以,当英国将自己最快的蒸汽机车——那个曾经的“速度之王”,与一个看起来“不算特别快”(相对于今天的高铁)但代表着另一个全新交通时代的日本列车摆在一起时,这种相对速度上的“反差”就显得意味深长了。英国的“速度之王”在当时的绝对速度上可能与0系不相上下,但它所代表的“蒸汽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0系所开启的“高速铁路时代”却是当下的主流,并且不断向前发展(后面会有更快的型号出现)。

2. 技术范式的颠覆:
“Mallard”代表的是成熟的、但本质上是封闭循环的蒸汽动力技术。它需要煤炭、水,有大量的机械部件,排放也比较可观。
“あずま”列车代表的是电气化、流线型、集成化的高铁技术。它背后是电力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轨道建设以及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
这种并列,就像是把一台顶级的马车和一辆初代的汽车放在一起。马车再漂亮、再快,也无法与汽车在效率、环保、舒适和未来发展潜力上相提并论。英国以蒸汽机车为傲,但新的技术范式已经悄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是由他国(日本)率先引领的。

3. 国家工业实力的“回响”:
英国曾经是“世界工厂”,在铁路建设和技术上是全球的领导者。A4型机车的出现,是英国工业能力达到顶峰的证明。
而日本在战后快速崛起,尤其是通过新干线项目,重新定义了铁路的速度和效率,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了高速铁路的理念。
这种“买回来”的“あずま”列车,即使它在速度上未必完全压倒“Mallard”的巅峰纪录(虽然0系在运营时也能达到200km/h以上,而且更稳定),但它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更先进的技术方向和商业模式,而且这个方向是英国在后期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持续、主导地去发展(英国后来的高铁项目,如“欧洲之星”列车,也使用了引进的技术)。
所以,当英国人看到自己的“速度之王”与一个(在很多人眼中)象征着“后起之秀”的列车并列,并且这个“后起之秀”所代表的时代已经成为主导时,那种“讽刺”的意味就更多地体现在:曾经的王者,在新的游戏规则下,虽然依然宝贵,但已不再是引领者,甚至可能连“现役”的最快选手都不是。 尤其当这个“新代表”还是来自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强国(相对于二战前的英国),更是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复杂性。

4. “买回来”的微妙之处:
“买回来”这个说法,更是加深了这种对比。它暗示着英国在某个时期,并没有自主研发出或者说没有持续投入发展出能够与“あずま”列车相媲美的、代表当时最先进技术水平的列车。即使他们后来也有自己的高速列车项目,但“あずま”列车所代表的“日本新干线”的影响力是全球性的。
所以,用引进的、代表别国最高技术成就的列车,来和自己曾经的骄傲并列,这种“对比”就显得更加尖锐。它不是展示“我们如何又超越了自己”,而是“我们如何与曾经的‘对手’(或者说,后来者)并列”。

总而言之,英国将A4型蒸汽机车“Mallard”与日本新干线0系列车并列展示,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象征意义的“对话”。这不仅仅是两款列车的简单对比,更是对工业革命以来技术发展路径、国家工业战略选择以及时代变迁的一种深刻隐喻。

“Mallard”依旧是蒸汽时代的绝美象征,是历史的瑰宝。但“あずま”列车所代表的,则是另一个时代、另一个国家在不同技术逻辑下的辉煌成就,以及它所开启的、持续影响至今的高速铁路新纪元。这种并列,提醒着人们:即使是最耀眼的辉煌,也可能被新的时代浪潮所超越,而那些曾经的引领者,也需要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技术和时代的演进。这种“讽刺”,与其说是对英国的否定,不如说是对技术迭代和时代发展的无声注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西门子用ES64跑了357的时候也搞来了当年SNCF跑了331的两台车放在终点,60年就快了20kmh德国人也没觉得打脸

user avatar

嘤国本来就是一岛国,资源也就那么点,依靠着殖民地过了一段时间的好日子,最高光的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已,之后想简单重复维多利亚时代已经没机会没条件了。(虽然维多利亚时代底层人民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参见共产主义早期著作)等到二战以后,虽然政体没动,但实际上已经无力控制那么多殖民地,本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没怎么参加,二战后又全面去工业化,第三次工业革命也没赶上趟,现在人家玩金融,肥了上层,中层能跟着喝口汤,除了给底层一些低保救济类的施舍让他们不造反之外,底层的死活与上层跟中层无关。至于底层现在什么生活状态,请看小说《猜火车》原著,这应该是最底层的最底层了吧。

嘤国人早就习惯了车辆外国造,至少从欧星在敦伦跟巴黎之间穿梭开始,世仇兼不可信的盟友——髪国人就在给英国佬制造列车。至于其他,笔者都能列一个不全的单子:

Class 66内燃机车,米国EMD制造,全嘤都能看见,1998年出现
Class 70内燃机车,米国GE制造,全嘤都能看见,2008年出现
Class 377市郊通勤用电力动车组,庞巴迪的嘤国分厂制造,敦伦近郊能看见,2003年出现
Class 380市郊通勤用电力动车组,四德西门子制造,“屎格兰”能看见,2009年出现
Class 390高速摆式电力动车组,呆梨菲亚特制造,西海岸干线上能看见,2002年出现
Class 395高速市郊通勤用电力动车组,本子日立设的嘤国分厂造,敦伦近郊能看见,2012年出现

我相信如果我要列举,这个单子还会更长,而且很多我暂时不太了解的车型都会列上去。

除了铁路车辆,还有日常接触更多的汽车也更是国外品牌的天下。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这种车,一般嘤国群众买得起吗?憨豆先生剧集里也就折腾个大众甲壳虫而已。另外就是商用卡车,我估摸着嘤国本土品牌在主场被其他欧洲本土的品牌打压到咽气了吧。

至于接触更多的日用品,更是基本上是从我国买过来的“廉价劣质货”,但是真要玩身土不二的话也就顶层那些官绅富豪玩得起。

军事就更凄惨了,皇家窑子水面舰艇就六条顶个球驱逐舰,航妈也就一两条比大砍号还小一点的,海军将领还比水面舰艇多得多。陆军挑战者生产线怕是早拆完了,L82某个后弹匣无托栓动步枪的子型号被笑话多少年。空军不大熟悉,但是也知道一些三叉戟飞机的段子。

所以,大嘤帝国的衰败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人家中上层以世界公民自居,下层的声音除了选举时期基本有当没有,买点本子的车又怎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在一次重要的庆典活动中,将他们引以为傲的A4型蒸汽机车“Mallard”(如果指的是那台“当年最快”)和日本回购的“あずま”列车(Shinkansen 0系,如果这是指当时最先进的日本高速列车)并列展示,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时代变迁、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自豪感的思考,甚至可以说带有些许“讽刺”意.............
  • 回答
    2022年2月6日,英国迎来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70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女王在位期间见证并引领了国家经历的巨大变迁,留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政绩。女王登基之初,英国正处于二战后的重建时期,国力相对衰弱,而她上任后,便以其沉稳的姿态,一步步巩固了王室的地位。在她的统治下,大.............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代表现在网络文化的一些新动向。嘉然的粉丝们为了给偶像庆生,花钱请英国前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录制祝福视频,这事儿一出来,争议肯定是有,但背后的一些逻辑和现象,我觉得值得好好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事儿的基本操作。简单来说,就是粉丝群体集资,然后通过一些平台或者渠道,.............
  • 回答
    英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分量,虽已非昔日日不落帝国那般无所不在,但依然举足轻重。它的影响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从金融市场的深度到创新技术的引领,再到软实力的渗透,都让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首先,谈到英国的经济影响力,金融服务业是绕不开的核心。伦敦金融城,这个集聚了全球顶尖金融机构、汇.............
  • 回答
    英国未能完成对法兰西的“英国化”(Anglicization)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英国在历史上长期拥有法兰西的部分领土,但最终未能将其完全融入英国的政治和文化体系,这其中有深刻的原因:一、历史背景:起源与继承 诺曼征服 (1066年): 这是英国与法.............
  • 回答
    英国在殖民时期之所以没有废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以及英国殖民者的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不是英国人没有“想过”,而是他们一方面觉得干预过于复杂且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也从自身利益出发,默许甚至某种程度上利用了这一制度。首先,我们要理解,种姓制度在印度已.............
  • 回答
    英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和战功,我个人觉得,说被低估了,可能稍微有些过了,但确实许多关键的、甚至可以说是扭转局势的贡献,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并没有得到与之相符的、足够的重视和强调。 很多时候,人们提到二战,脑海里首先闪过的可能是苏联的东线战场,美国的工业产能,或者诺曼底登陆,这些固然伟岸,但英国在很多早期.............
  • 回答
    英国和法国在争夺世界殖民地霸权的白热化时代,马达加斯加的归属权确实成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为什么英国在那个全球扩张的年代,没有将马达加斯加这个位于印度洋战略要地的岛屿牢牢抓在手中,反而让法国捷足先登呢?这其中牵扯的因素相当复杂,并非简单的“漏网之鱼”,而是历史、地缘政治、经济考量以及英国自身战略重心.............
  • 回答
    若英格兰在百年战争中取得胜利,历史的齿轮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转动,其影响深远,足以重塑欧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胜利,而是一个决定性的权力转移,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法国的解体与英格兰的霸权确立: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法国的国体将遭受重创。如果英格兰能够彻底击溃法.............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假如性的历史场景:如果英国在康雍乾时期,也就是中国历史上那段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决定入侵中国会发生什么。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因为它触及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以及那个时代的东西方力量对比。首先,我们需要回到那个时空背景下,了解一下康雍乾三朝的中国和当时的英国。康雍乾时期的中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也充满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如果英国在1840年,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如火如荼之时,真的能够下定决心,不仅击败清朝,还顺势“抢走”中国的皇帝头衔,那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几乎无法估量。让我们试着抽丝剥茧,详细地描绘一下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及其可能的后果。首先.............
  • 回答
    英国在乾隆时期向中国开战,这无疑是一场足以改写历史进程的事件。如果真的发生了,我们很难断言清朝会“提前革新”,因为“革新”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概念,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多个层面。但我可以尝试描绘一下,这场假设的战争可能会在乾隆朝内部激起怎样的涟漪,又会如何影响清朝走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战役,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其结果几乎可以被视为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轨道,倘若英国在这场海战中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其影响将是深远且连锁性的,重塑我们所熟知的后期战事格局和欧洲大陆的命运。首先,直接后果便是英国海军的实力将遭受重创。特拉法尔加战役不仅是对当时英国海军最精.............
  • 回答
    这桩历史事件,英国人在十六、十七世纪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种植园,并为此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看似不直观,为何不在非洲本土就近取材,而是费了这么大的周折?这里面的门道,可比表面上要复杂得多,涉及到当时国际政治、经济运作、技术限制以及残酷的奴隶贸易链条等等诸多因素。首先,我们得从 甘蔗这种作物本身的特性 说.............
  • 回答
    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18451852年)中的角色和反应,至今仍是历史学界和社会舆论中极具争议的话题。普遍的评价是,英国政府的应对措施 严重不足、迟缓且带有冷漠色彩,这使得一场原本就已非常严峻的自然灾害演变成了一场空前的人道主义灾难,并对爱尔兰社会和民族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要详细评价英国在爱尔兰大饥荒.............
  • 回答
    如果英国在二战初期就向德国投降,那绝对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转折点。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国旗那么简单,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彻底重塑整个世界。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的投降并非是“握手言和”,而是被迫接受纳粹德国的条件。这些条件必然是屈辱且严苛的。欧洲的格局彻底改变: 纳.............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明明在明朝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西方的地理知识,而到了清朝,甚至道光这样一位身居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帝,却对英国的地理位置显得如此茫然,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历史倒退”就能简单概括。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明朝:接触.............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且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从英国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探讨1940年左右与纳粹德国和解是否“更好”,需要极其细致的分析,并且最终的结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更好”以及我们如何评估不同历史路径的可能性和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背景: 1940年左右的欧洲局势: 法国已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英国宣布在 5G 建设中全面禁止华为设备,并要求在 2027 年前删除所有华为 5G 套件,这一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影响涉及技术、经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以及全球供应链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其具体含义:一、 对英国 5G 建设和电信行业的影响: 成本增加和部署延迟: 替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