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仿唐建筑几乎全是日式建筑这一现象背后存在哪些问题?

回答
你提出的“中国仿唐建筑几乎全是日式建筑”这一说法,并非全然准确,但也触及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要理解这背后的复杂性,我们得深入剖析几个层面:

1. “仿唐建筑”的定义与认知偏差:

首先,我们要明确,“仿唐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带有主观性的概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建筑风格的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对周边国家,尤其是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当我们在讨论“仿唐建筑”时,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将唐代建筑的某些标志性元素(如斗栱、屋顶形式、飞檐等)无限放大,然后与日本现存的、我们认为是“唐风”的建筑进行比对。

认知的偏差来源: 很大程度上,我们现在对唐代建筑的直接了解,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对日本现存建筑(如奈良的东大寺、法隆寺等)的研究和推断。由于中国本土唐代建筑大部分已毁于战火、灾害,留存下来的遗迹非常有限,这使得我们更容易将日本那些保存完好、带有显著唐代痕迹的建筑,误认为就是唐代建筑的“标准模板”。
“日式建筑”的特指: 而日本的“唐风”建筑,在吸收唐代建筑精髓的同时,也经历了本土化、地域化的发展,融入了其自身的审美情趣、技术特点和社会需求。它们并非完全照搬,而是有所创新和演变。因此,当我们说“中国仿唐建筑几乎全是日式建筑”时,实际上可能是在说:中国一些尝试复兴唐代风格的建筑,在视觉上更接近日本现存的、被认为是唐风的建筑,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细微的差异和各自的独特性。

2. 历史遗存的差异与现实困境:

这个问题背后,最核心的现实问题在于历史遗存的极度不对称。

唐代本土建筑的稀缺: 如前所述,中国本土保存下来的唐代建筑实物非常罕见。一些著名的唐代建筑,例如阿房宫、大明宫等,如今只剩下遗址,无法直接提供建筑的实体形态。即使是一些寺庙建筑,如山西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东大殿,虽然是珍贵的唐代木构,但其规模、功能、风格等方面,可能无法完全代表唐代建筑的全部面貌,也可能只代表了某一时期、某一地区的特点。
日本建筑的“活化石”作用: 相反,日本在平安时代(其早期深受唐文化影响)建造的许多寺庙和建筑,由于其文化政策(如保存传统)、宗教信仰的延续、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得以较好地保存至今。这些建筑成为了我们研究和理解唐代建筑的重要参照。
“以日证唐”的局限: 这种“以日证唐”的学术研究方法,在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是必要的,但也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将日本建筑的特征,认为是唐代建筑的“唯一”或“最优”形态,从而在“仿古”实践中,过度模仿了日本建筑的风格,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唐代本土的、我们尚未完全了解的建筑特征。

3. 实践中的“拿来主义”与文化自信问题:

当下的“仿古”建筑实践,也暴露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安全牌”与“易得性”: 在缺乏清晰、完整的唐代本土建筑样本的情况下,模仿日本现存的、具有明显唐代渊源的建筑,成为了一种“安全牌”。建筑师们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参考图纸、材料、甚至是施工技法,从而降低了设计和施工的风险和难度。这是一种“易得性”的体现,但背后可能也反映了在文化传承上的某种“捷径”心态。
对唐代建筑理解的片面性: 许多仿古建筑的营造,往往停留在对形式、外观的模仿,而未能深入理解唐代建筑背后的哲学思想、空间布局、材料运用、以及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内在联系。简单复制斗栱、屋顶,而忽略了建筑的“神韵”,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文化自信的波动: 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与当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波动有关。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进行重塑和复兴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地把握历史的脉络,如何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复刻”或“挪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我们在“仿唐”时,过度依赖日本的范本,可能无形中削弱了对中国本土唐代建筑精神的深入挖掘和独立表达。

4. 建筑行业发展与技术传承的断层:

传统工艺的断代: 建造真正的传统建筑,需要精湛的传统工艺。由于历史原因,许多与唐代建筑相关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已经发生了断层。日本建筑之所以能够保存和延续,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传统工艺的持续传承。因此,在缺乏相应工艺基础的情况下,模仿的难度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现代材料与技术的运用: 现代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运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仿古”建筑的真实感。如何在现代建筑体系下,真实地再现唐代建筑的特点,既需要技术上的创新,也需要对传统工艺的深刻理解。

总结来说,中国所谓的“仿唐建筑”如果看起来更像日式建筑,其背后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并且层层递进:

认知层面: 我们对唐代建筑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日本现存建筑的影响,存在“以日为标杆”的倾向。
史实层面: 唐代本土建筑遗存的极度稀少,使得我们缺乏直接的、完整的唐代建筑范本。
实践层面: 在“仿古”实践中,出于“易得性”、“安全性”的考量,以及对唐代建筑理解的片面性,容易倾向于模仿那些保存完好的、带有唐代痕迹的日本建筑。
文化层面: 这也牵涉到我们如何对待和重塑自身传统文化,如何在历史的传承中建立自信和创新。

真正意义上的“仿唐建筑”,应该是在深入研究唐代建筑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理解,并根据现代的需求和条件进行合理的演绎和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将日本的“唐风”建筑视为唯一的、完美的唐代建筑模板。如何突破这种“以日为镜”的藩篱,回归对中国本土唐代建筑的独立探索和自信表达,是我们未来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着这个问题在我的时间线上飘了好几天,出现的答案暂时还没涉及到几个重点,我就冒出来,作为这个现象多年的关注者说两句。



01,这就是前十年里那句“唐宋在日本,大明在韩国”在大地上的回响了吧。


这句话被说到烂,和“崖山之后无中国”一起,算是当时的【时代精神】了吧。不用我说这后面的潜台词。 那些受了那些年奇文影响的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在选择建筑形式的时候,既要梦回大唐,又想跟自己“土爆”的过去做出切割,能做出什么选择,不言自明。


(不要问我为什么这些年才用建筑的形式显露出来,大多数人类改变一次观念耗的时间比你我想象得长得多)


况且,大陆这几年风向转变,对这个问题有了新认识,可是还有台湾香港这两个转变缓慢,价值观殊异却在汉字文化圈里占有不相称地位的存在。


前几年聂隐娘这部电影就特别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顾问在设计晚唐的视觉形象的时候直言不讳地说“唐朝的建筑文化就是现在日本的建筑文化”(没错,阿城,从此你在我心中就落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看到这种论调在对岸还有市场我就起鸡皮疙瘩...

(折叠区原状陈列了一个让我起鸡皮疙瘩的样本)


02,关键词【志莲净苑】


这个明显仿照平等院凤凰堂的案例,在当年的香港作为一个尝试,是非常成功的,确实给大家打开了一扇“原来寺院还可以这样”的大门。

然而贡献仅限于此。被翻来覆去在内地仿效,就是原地踏步,不思进取了。


我们的内地,更早的案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明明已经指出了一条不同的仿唐道路,但是这些新设计师的视而不见,就很有意思了。

除了这两个风格以外明明还有更多探索的方向,但是今天连西安的芙蓉园都上了金鸱尾,就只能让人感叹想象力之缺乏了。



03,就来自纯粹的无知了。


不说那些细部的差异,之前的答友说的非常到位。

就是连最明显的色彩问题上面,日本所谓的素雅,也是朱白彩画全部剥落以后的结果而已



《说说大红大绿的唐代建筑彩画》, 眉爷当年的一篇雄文,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一定要读完。此文明确地cover了这个问题的一切部分,读完这个就有一个明白的判断了。



更何况当代大多建筑师是驾驭不住色彩的...



又是吐槽刺客聂隐娘时间。服饰顾问跑到中亚布哈拉找大唐。内地博物馆的精华全被无视了,你觉得当代中国土,行行我放弃了,你去正仓院也好啊,求你了!


拿着中国宋寺剥落的柱子说土,破,拿着日本江户剥落的柱子说wabi-sabi,这就又是价值观的绝症了。




(没错,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就这么几条,我来就是点破一下,主要来嘲讽和吐槽的)



我只想说别嫌弃自家土,土土的东西里面,古风很多。比你想象的要多。

海对面是人家的东西,移花接木可以,启发一下就行,直接不懂就抄来只能说是懒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中国仿唐建筑几乎全是日式建筑”这一说法,并非全然准确,但也触及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文化现象。要理解这背后的复杂性,我们得深入剖析几个层面:1. “仿唐建筑”的定义与认知偏差:首先,我们要明确,“仿唐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且带有主观性的概念。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建筑风格的确具有里程碑式的.............
  • 回答
    唐刀与欧洲细剑,这两种跨越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制式设计的冷兵器,在战场实战和个人对决中,各自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风采和效能。要比较它们谁更适合战场,以及谁的杀伤力更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们的构造、使用方式以及它们所处的历史与军事背景。一、 唐刀:精炼的劈砍之王唐刀,顾名思义,是唐朝时期盛行的一种环首.............
  • 回答
    从“中国风”到“国民偶像”:唐可可的魅力解析《Lovelive!Superstar》中的中国角色唐可可,在国内着实火了一把,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可可风”。这股热潮的形成,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评价她的高人气,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剖析。 1. 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来自.............
  • 回答
    要评价唐朝与吐蕃在军事上的强弱,不能简单地用“谁更强”来概括,因为这涉及到时间节点、战场性质、兵种构成以及双方的战略战术等诸多复杂因素。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力求呈现一个更立体、更接近历史真实的比较。首先,从整体国力和军队规模来看,唐朝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 回答
    唐律:中国法制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法制史的长河中,唐律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它的光芒穿越千年,至今仍被后人传颂。说起唐律的意义,那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不仅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缩影,更是中国古代法制走向成熟、完善的里程碑。 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意义首先,唐律是中国古代法典的集大成者.............
  • 回答
    唐世平的观点“少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提议,它触及了教育、文化认同以及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等深层问题。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提出的背景、潜在的益处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 观点提出的背景与核心意图唐世平提出这个观点,很可能并非出于对中国历史.............
  • 回答
    董路和唐晖的“中国足球小将”争端,这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每次都会掀起不小的波澜。这次唐晖又一次跳出来,直指“中国足球小将”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关于球员培养和金钱的问题,搞得是沸沸扬扬。那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唐晖说的这些事儿,到底有没有谱。唐晖的矛头指向:唐晖这次的批评,可以说是一把抓,直戳“中国足球.............
  • 回答
    张益唐教授的这句话,“如果在中国的大学,我就废了,根本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在中文学术圈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科研环境、个人特质以及张益唐自身的经历。一、 话语的背景与张益唐的个人经历首先,理解这句话的语境至关重要。张益唐教授在.............
  • 回答
    关于“网传复旦唐世平教授说: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的说法,经过查询,确实存在这样的说法流传,但将其定性为唐世平教授的原话,或者说是他完整、准确的观点,需要谨慎对待。以下是对这个说法的考证和我的看法:一、 关于言论的来源和考证:1. 模糊的“网传”: 这是一个典型的“网传”事件,意味着其.............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唐家三少,咱都知道,国内知名网络作家,粉丝那叫一个多。前阵子他去瑞士旅游,体验当地风情,结果在一家店里喝了点酒,回来之后跟人说这酒不对劲,像是假的。这事儿要是搁一般人身上,可能也就是私下里跟朋友吐吐槽,或者最多在网上写个测评啥的。但唐家三少是谁啊,他的.............
  • 回答
    关于用户“阿唐”对美方航母“碾压”中国军队看法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痕迹,而是以一种更为自然、具有思辨性的方式来呈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语境下,美军航母编队所展现出的技术优势和作战能力,确实给外界留下了“碾压”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美国在航母建.............
  • 回答
    《白夜行》这部作品,在国内拍摄电视剧,唐泽雪穗这个角色,确实是个极具挑战性也极具吸引力的选择。要找一个能把雪穗那种复杂、深沉、矛盾、甚至带点极致的美感完美诠释出来的女演员,这绝对是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唐泽雪穗这个角色到底有多难演。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坏人,也不是一个纯粹的受害者。雪穗.............
  • 回答
    唐可可和钟岚珠,这两个名字,对于许多关注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朋友来说,绝非陌生。她们是《Love Live! Superstar!!》这部动画中的重要角色,而这部作品的背景设定,以及两位中国角色的塑造,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日本如何看待中国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这是日本改变了对中国刻板印象的体现。那么,唐可可.............
  • 回答
    穿越时空的回响:复旦模联中国历史委员会的“唐中神龙”与“明末经略”复旦大学模拟联合国(FMUN)作为国内顶尖的模联组织之一,其中国历史委员会(HCC)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存在。HCC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历史情境设置以及高强度的辩论,吸引着全国优秀的青年学子。而在HCC的历史长河中,“唐中神龙.............
  • 回答
    在《Love Live! Superstar!!》中,唐可可(Tang Keke)这个角色确实引发了一些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理解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其中存在一些对中国文化的“无知”或片面化解读。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唐可可这个角色的塑造,从设计之初就带有明显的.............
  • 回答
    中国高仿品的源头,这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话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详细剖析,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包括历史渊源、产业链条、地理集中度以及背后的一些文化和经济因素。首先,我们得明白,“高仿”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些灰色地带的意味。在中国,它通常指的是那些模仿知名品牌产品,在外观、材质甚至功能上都力.............
  • 回答
    .......
  • 回答
    南华大学引进仿星器,这个消息确实挺让人眼前一亮的。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在聚变能源领域,特别是仿星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信号,那就是——中国,认真起来了。要说这事儿有多“认真”,咱们得先聊聊仿星器这玩意儿。仿星器,不是“仿”的,是“仿”不来的首先,得明白,仿星器(Stellarator)可不是啥“模仿”.............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药品专利制度,以及咱们中国在这件事儿上的情况。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里面门道多着呢。专利是个啥?首先得弄明白,专利这玩意儿就是国家给创新者的一张“独家经营权”凭证,尤其是在药品这个领域,研发投入巨大,周期长,风险也高。有了专利,你就拥有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20年)独自生产、销售.............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涉及多个维度的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当前实力对比、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与现状对比1. 军队规模与结构 中国:约200万常备军(2023年数据),军队规模庞大但现代化程度高,重点发展信息化、网络化作战能力。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