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与美国农业粮食亩产量的对比是怎样的?

回答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粮食亩产量,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粗略地说,美国在多数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上,普遍高于中国。 然而,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数字。这中间涉及太多现实的土壤、气候、技术、政策和结构性差异。

一、 美国的高产量优势:几个关键因素

美国之所以能在粮食亩产上表现突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规模化与专业化种植: 这是美国农业最显著的特点。美国的农场规模普遍较大,动辄数百公顷甚至上千公顷,这使得机械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成为可能。种植玉米的农场可能只种玉米,小麦农场就只种小麦。这种高度的专业化让农民能更深入地研究某一作物在特定区域的最佳种植模式,从而优化生产流程。
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研发投入: 美国在农业科技研发上投入巨大,其农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世界领先。从育种(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机械化)、土壤改良、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智能灌溉,每一个环节都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并快速应用到生产中。转基因(GMO)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提升产量的一大推手,尤其是在玉米、大豆等作物上。
高水平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极高,从耕作、播种、施肥、喷药到收割,几乎所有环节都由大型、高效的机械完成。这些机械不仅效率高,而且能够实现非常精细的操作,比如精准播种和施肥,避免浪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和肥料的潜力。
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 美国拥有非常发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水运),能够将农产品从田间快速、高效地运往加工厂、仓储设施或港口。成熟的仓储系统也确保了农产品的储存损耗降到最低。
土地资源和地块特征: 美国有大量平坦、肥沃的土地,特别是一些州的黑土地带,其土壤肥力本身就非常优越,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也容易实现高产。虽然中国也有肥沃的土地,但平坦开阔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土地相对而言是稀缺资源。
相对宽松的化肥和农药使用政策(过去): 虽然近年来两国都在加强环保监管,但在历史上,美国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上相对更加大胆,以追求产量最大化。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当然,这背后也伴随着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二、 中国的情况与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生产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虽然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不断攀升,但亩产量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这主要源于:

小农户经营为主的结构性问题: 中国农村土地分布分散,小农户经营仍然是主体。虽然近年来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在发展,但整体上还未形成像美国那样的大规模、高度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小农户在技术引进、机械化应用和资金投入上往往存在局限性。
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应用差异: 尽管中国在农业科技研发上进步迅速,并且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但在技术的普及和农民的接受度上,仍然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在一些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化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机械化水平和技术装备的局限: 虽然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在快速提升,但许多农机具的设计更适应中国小地块、丘陵地形的特点,在大型化、高效化和自动化程度上,与美国仍有距离。
土地资源禀赋的差异: 中国土地资源相对紧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高,且分布不均,丘陵、山区和平原并存,这使得大型机械化作业受到一定限制。土壤肥力也存在区域性差异,部分地区土壤质量相对退化。
气候和自然灾害的挑战: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但也更容易受到旱涝、台风、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稳定高产构成挑战。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随着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中国在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以及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短期内可能对追求极致产量带来一些权衡。

三、 具体粮食作物产量对比示例(仅为举例,数据随年份和统计口径变化)

我们以一些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例,来感受一下这种差距。请注意,以下数据为平均参考值,具体数字会因年份、地区、统计方法而有差异。

玉米: 美国是全球玉米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单位面积产量通常在 79 吨/公顷(约 470600 斤/亩) 甚至更高。中国玉米的平均亩产大约在 400500 公斤/亩(约 67.5 吨/公顷),部分高产地区也能达到美国平均水平,但整体平均值略低。
小麦: 美国小麦的平均亩产通常在 300400 公斤/亩(约 4.56 吨/公顷)。中国的冬小麦和春小麦平均亩产大约在 200300 公斤/亩(约 34.5 吨/公顷),同样存在差距。
水稻: 在水稻方面,中国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稻作区,亩产可以非常高。一些高产示范田的亩产甚至可以达到 700800 公斤/亩(约 10.512 吨/公顷)。而美国的水稻产量也相当可观,平均亩产也在 500600 公斤/亩(约 7.59 吨/公顷) 左右,但中国在一些优势区域的峰值产量并不逊色,甚至更高。这是少数几个差距相对较小的领域。
大豆: 大豆是美国农业的重要作物,亩产量常在 200300 公斤/亩(约 34.5 吨/公顷)。中国的平均亩产相对较低,大致在 150200 公斤/亩(约 2.253 吨/公顷) 左右。这与中国种植习惯、品种以及对大豆的科研投入策略也有关系。

四、 数据来源与解读的注意事项

统计口径: 不同国家和机构的统计口径可能略有差异,例如是否包含杂粮、数据收集方法等。
平均值与最优值: 美国和中国的平均亩产数据,往往无法反映两国最顶尖的种植技术和示范田的产量。两国都有能够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高产农场或示范田。
作物结构: 中美两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类和种植结构有所不同,直接对比特定作物时更具参考意义。
地块特征: 美国的大规模、平坦地块与中国的小地块、复杂地形,决定了机械化和生产效率的天然差异。

总结来说,美国在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上普遍领先中国,这主要归功于其高度发达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和技术化农业体系,以及相对优越的土地资源。而中国农业虽然在产量和自给率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平均亩产上仍有提升空间,这与中国小农经济结构、土地碎片化、以及技术普及等因素有关。不过,在水稻等特定作物上,中国的高产水平已非常突出。 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国家在发展农业过程中面临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放眼全球,和中国相比,只有同纬度、人口数量级接近,且总耕地面积接近的美国有宏观上的参考价值。因此除了题目的亩产对比之外,顺便也将其它宏观指标对比情况赠送到本回答中。想直接看亩产对比的,请翻到第2部分的亩产对比表。


1.农业土地资源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USDA - NASS, Census of Agriculture - Publications - 2012

按上表,统计结果显示,2012年全美农场用地914,527,657英亩(约55.51亿亩),总耕地389,690,414英亩(约23.66亿亩),其中:

收获农田314,964,600英亩(约19.12亿亩);其它牧草和牧场可以用于农作物而不需要额外改良的农田12,802,847英亩(约0.78亿亩);闲置或用于覆盖作物或土壤改良,但不收获、不放牧或放牧的农田36,382,032英亩(约2.21亿亩);所有作物都失败或被遗弃的农田11,395,368英亩(约0.69亿亩);夏季休耕14,145,567英亩(约0.86亿亩)。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截至2016年底,全国31个省(区、市)主要地类面积数据如下:耕地20.24亿亩、园地2.14亿亩、林地37.94亿亩、牧草地32.90亿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7亿亩、交通运输用地0.57亿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90亿亩,另外为其他土地。
与2015年底相比,全国农用地面积净减少493.5万亩(其中耕地净减少115.3万亩),建设用地净增加751.1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809.0万亩),未利用地净减少257.6万亩。

——2016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主要数据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农产量和生产效率:

(上图中数据摘自美国国家农业统计局报告《2017年作物生产总结》。感谢 @鼻涕泡给你炸粗来 协助整理。)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情况:

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220千公顷(168329万亩),比2016年减少815千公顷(1222万亩),下降0.7%。其中谷物[1]播种面积92930千公顷(139395万亩),比2016年减少1464千公顷(2196万亩),下降1.6%。
二、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506公斤/公顷(367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54公斤/公顷(3.6公斤/亩),增长1.0%。其中谷物单位面积产量6075公斤/公顷(405公斤/亩),比2016年增加85公斤/公顷(5.7公斤/亩),增长1.4%。
三、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12358亿斤),比2016年增加166万吨(33亿斤),增长0.3%。其中谷物产量56455万吨(11291亿斤),比2016年减少83万吨(17亿斤),减少0.1%。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7年粮食产量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结合其它非官方统计:

高粱亩产0.269吨:

我国高粱种植面积居世界第10位,种植面积为74.3×104hm2,占世界高粱总面积的1.6%,单产4.03t/hm2,是世界平均单产的3倍,在高粱主产国中居第1位,总产量达到299.5×104t。列世界第6位。我国高粱的研究也处于世界前列。我国高粱的品种丰富,产品种类繁多,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但是,由于我国高粱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来源:中国高粱生产与前景展望,中国高粱网

大麦亩产0.263吨:

2016年我国大麦种植面积514万亩,同比下降21.2%,总产量135万吨,同比下降26.28%。主产区江苏、内蒙古、甘肃三省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2.26%、51.53%。
来源: 大麦2016年市场形势及2017年展望, 山东卓创资讯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以上数据汇总折算后可得到下表亩产量对比:

我们还可以参考此前数据较旧的其它相关统计: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与美国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主要特点是:粮食生产总成本高,粮食出售价格高,出售粮食获得的直接收益高。
以2014年为例,我国
小麦种植总成本为每亩965.13元,是美国的3.03倍;
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63.89元,比美国高53%;
大豆种植总成本为667.34元,比美国高39%。
上述三者平均总成本比美国高80%。我国粮食种植总成本明显高于美国,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大幅高于美国。经计算,2014年我国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33-44%,而美国粮食种植人工成本极少。我国种植小麦、玉米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大豆土地成本占总成本的37%,占比均与美国相当,但数值上要明显高于美国。例如,2014年我国大豆种植平均土地成本为每亩247.7元,其中黑龙江大豆土地成本295.18元,而美国大豆土地成本在160元左右。此外,美国燃料动力费(21.83元)、固定资产折旧(88.41元)高于我国水平。
受市场、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粮食出售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其中小麦、玉米、大豆出售价格分别比美国高66%、161%、87%,长绒棉出售价格是美国的3倍。
从种植效益上看,以2014年为例
美国小麦亩均亏损68.33元、我国小麦亩均收益87.83元;
美国玉米亩均亏损86.71元,我国玉米亩均收益81.82元;
美国大豆亩均亏损25.73元,我国大豆亩均收益22.43元。
——中美粮食差距有多大?中国成本高80%,单产低一半


3.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口。

美国农场数量:

农场规模分布:

农场营收分布:

美国有约211万个农场。其中,88%为小型家庭农场,97%为家庭农场。51.5%的农场占地小于50英亩,50.1%的农场年经营收入低于1万美元,80.2%低于10万美元。营收偏低的小型农场,其家庭收入往往是以农场经营以外的收入为主,如下:

美国农村与城市人口:

图表来源:联合国粮农署(FAO)

由于美国劳工部统计的农民只是农场主的数量,另有大量季节性务工劳动力被核算到工人里,我们这里选取FAO的农村人口作为城乡问题的宏观参考。按FAO嵌入图表的数据,2017年美国农村人口数量为5957.9万,城市人口数量为27068.3万。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美国农业部的农村定义:

Methods of designating the urban periphery range from the use of municipal boundaries to definitions based on counties. Definitions based on municipal boundaries may classify as rural much of what would typically be considered suburban. Definitions that delineate the urban periphery based on counties may include extensive segments of a county that many would consider rural.
——Rural Definitions,USDA-ERS

“美国农村”(rural America)指的是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中心区人口在50000人以上的城市及其郊区)之外的地区。除了作为农业生产和加工用地外,美国农村地区还承担着制造业园区和工业基地、矿产资源开采区、大都市郊区的外延地带、自然保护区及邻近的旅游度假区等多重角色。(美国农村地区面临多重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

实际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按季节峰值估算约在600万左右。


中国的情况: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1.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出生率为12.95‰;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09‰;自然增长率为5.86‰。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9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0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全国农民工总量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其中,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增长0.3%;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增长3.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女性14927万人。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6023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14848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10551万人。
2016年,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1289万人,其中女性609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72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751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266万人。
2016年,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1092万人,其中女性444万人,年龄35岁及以下的215万人,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668万人,年龄55岁及以上的209万人。

来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情况,国家统计局


综合以上资料,美中总耕地面积比23.66亿亩:20.24亿亩。粮食生产上,美国以玉米和小麦为主,收获面积分别为5.02亿亩和2.28亿亩,总产量分别为3.97亿吨和0.47亿吨;中国以玉米、小麦和稻谷为主,播种面积分别为5.32亿亩、4.53亿亩和3.60亿亩,总产量分别为2.16亿吨、2.09亿吨和1.30亿吨。生产效率上,除了小麦单产中国略胜一筹,其它主要粮食作物的指标均低于美国。

换言之,美国用中国1.9%的农业劳动力完成了中国117%耕地的生产劳动。主粮生产上,美国用中国36.1%的耕地生产了中国71.8%的粮食,而中国则是用66.5%的耕地生产了89.8%的粮食。


通过以上的宏观数据对比,可以大体上勾勒出美国发达农业的整体轮廓。但天顶星农业的背后存在的高能耗、高化肥农药用量、高土壤资源代价等等,都决定了中国无法简单照搬美国模式。此外中国耕地存在部分丘陵地带,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耕地破碎化与小农生产,都无疑加剧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困境。近年来无人机与自动驾驶技术突飞猛进,对于大面积操作精度要求不高的粮食耕种,灵活的无人化设备替代或许可以成为中国农业改革模式中的技术突破点之一。远期上看,农村人口将在本世纪内成为历史,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并不遥远。因此,通过简单的福利补贴,将农村人口困在土地上,并不是长久之计;同时由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的劳动附加值过低,在经济总体上福利代价过高,应当让所有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为此农村土地早晚都要打开自由流转的口子。当然,土地的自由流转可能会造成失地农户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但这是政策管理方面的问题。


关于美国农业中具体问题的剖析,以及中国农业改革的方向, @春过雪消 有过非常精彩的论述,推荐大家细读,放上传送门:

美国农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 春过雪消的回答 - zhihu.com/question/2849


最后,附送一则新闻:

2月4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地为美国的进口高粱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商务部掌握的初步证据表明,因受美国政府补贴,大量且低价高粱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国内的高粱产业造成了损害。

中国对美国高粱展开双反调查,2018中美贸易还会好吗?——华尔街见闻

user avatar

请注意复种指数!中国的耕地基本都是连作而非轮作,很多地区可以达到一年两季,华北有小麦-玉米复种,南方有稻-麦复种,双季稻等,海南有一年三熟,

一种作物的亩产,只能计算单季产量,因为一年内可以种植两种作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