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在1945-1951(旧金山和约签署)对台湾是否拥有主权?

回答
1945年日本战败,到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的这段时期,日本对台湾是否拥有主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历史事实和政治现实的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这段时间内日本的法律地位、台湾的实际管辖权以及相关国际条约的效力。

战败与主权的丧失:日本的法律地位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日本在1945年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条明确指出:“日本国之主权须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岛屿。”台湾及澎湖群岛并不包含在这明确列出的岛屿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已经失去了对台湾及澎湖群岛的主权。

从法律上讲,日本的战败以及接受《波茨坦公告》是其丧失对台湾主权的关键节点。这标志着日本在二战中的军事失败及其对被占领土放弃主权的国际承诺。尽管《波茨坦公告》本身并非条约,但它被视为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文件,并对日本的战后处理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盟军的占领与实际管辖

尽管日本在法律上已丧失了对台湾的主权,但从1945年10月25日起,台湾实际上是由中华民国政府(国民党政府)接收并开始行使管辖权。在此之前,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盟军最高司令部(GHQ/SCAP)对日本的占领正式开始。

关于台湾的接收和占领,存在一些微妙之处。当时,中国的接收并非完全由独立的国际授权,而是在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命令下进行的。1945年8月15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般命令第一号》,其中明确指示“日本陆军总司令官应向蒋介石将军为首的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投降”。这意味着,在这一阶段,台湾的实际管辖权由中华民国政府在盟军的授权下行使,而日本则处于被占领状态,其主权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在1945年至1951年间,日本的主权受到了战败的根本性削弱。虽然日本天皇仍然存在,但其国家主权事实上被盟军占领所限制,并且在处理领土问题上,日本的意志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因素。

《旧金山和约》的签署与主权的最终放弃

《旧金山和约》(Treaty of Peace with Japan),也称为《对日和平条约》,于1951年9月8日签署。这部条约是处理日本战后地位的关键性法律文件。

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中,日本明确表示:“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之规定,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及诉讼理由。”

这里的关键在于“放弃”一词。条约并没有明确将台湾的主权“割让”给任何特定的国家。它只是声明日本放弃了其在这两个岛屿上的主权。这种表述的模糊性,为后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但也清晰地表明,在条约签署的那一刻,日本已经不再对其拥有主权。

因此,从《旧金山和约》签署的那一刻起,日本在法律上正式且明确地放弃了对台湾及澎湖的主权。而在此之前的1945年至1951年这段时期,虽然日本已在《波茨坦公告》下丧失了主权,但其法律上对台湾的“主权”关系已经处于一种被剥夺或放弃的状态,尽管这种放弃是在《旧金山和约》中得到最终确认的。

结论

总而言之,在1945年日本战败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其对台湾的主权已不复存在。尽管《波茨坦公告》并未直接处理台湾的最终归属,但它明确限制了日本的主权范围。而《旧金山和约》则是在国际法的框架下,由日本正式且明确地放弃了对台湾及澎湖群岛的一切权利。

因此,在1945年至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的这段时间里,日本对台湾不拥有法律上的主权。日本已在战败事实上丧失了主权,并在后续的国际条约中对其进行了正式的确认和放弃。这段时期内,台湾的实际管辖权由中华民国行使,但其最终的主权归属问题,由于《旧金山和约》的模糊表述,则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历史与政治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旧金山和约》本身就是一个非法条约,它声称:这是同盟国为了彻底解决日本战后投降的最终处置问题。但实际上,这是西方世界给中苏两国埋雷。

由《旧金山和约》引出的苏联的南千岛群岛问题这里不多赘述。这里我们只说台湾的问题。

《旧金山和约》签订的背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遣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插手中国解放台湾内政。美国不仅在军事上干涉解放台湾的进程,还在政治上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将台湾从中国永远分裂出去。所以美国联合西方国家共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声称和约中日本只是“放弃”台湾但并没有转交给谁。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及台湾当局都没有参与这项条约的签订。毕竟这是美国政府企图分裂台湾的和约,就算中国是战胜国,怎么可能邀请你??当时的两岸政府都决不允许台湾被分裂出去!所以时至今日,我国政府并不承认这项条约具备合法性。

YouTube上有一些博主在谈台湾主权归属时,总是把《旧金山和约》搬出来论述其合法性。那么请记住,哪怕TA再怎么宣称自己是中立客观,那都是假的。TA一定是反华人士,一定是台独分子。

台湾主权早在1945年就已经归还中国。1943年的《开罗宣言》就提及“日本所掠夺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归还中国”,而1945年《波茨坦公告》又提及“开罗宣言必须得以实施”。哪怕台独分子再怎么否认,《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是国际公认的合法条约。日本在投降时也接受了《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因此从日本1945年投降起,台湾主权就已经从日本转交到了中国。

user avatar

10年前有句话挺流行,可以回答你这种幼稚的问题:我没签过的条约就是厕所里的卫生纸。

当然这话有点尬黑卫生纸,因为卫生纸是一种很有讲究的产品,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不能太韧也不能太脆,既要能在水里尽快烂掉不阻塞管道,但见水就烂的却又不能用来擦屁股。

所谓旧金山和约,当然是不如卫生纸的,拿它擦屁股肯定硌得慌。

user avatar

放台湾独派他妈的骡子拐弯屁吧。

《旧金山合约》签的时候中华民国都灭亡两年了,然后美国和日本来商量中国的领土?

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央人民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好好看看,美国和日本签的再起劲儿,中国不承认,那这破和约就连擦屁股纸都不如。至于台湾独派的想法?台湾要是真能支棱起来,直接反攻大陆就完事儿了,锦绣河山等你来拿;次一级就学学以色列,没事就去叙利亚炸一炸;没能耐又怕死只能在这翻出来一堆擦屁股都嫌硬的“文件”来自我满足。

台湾独派拿《旧金山合约》来说事,不是为了说什么“1945—1951年台湾主权属于日本”,而是为了说“台湾主权并未明确规定还给中国,而只是由蒋介石集团代管的状态”以此来为“独立建国”提供法理依据。

台湾独派,就是一帮可怜虫,被国民党反动派这么垃圾的货色都能踩在脚底下蹂躏几十年,好不容易喘上气了,一手捧起来的民进党又继续蒙骗他们,死活就是不敢独立,到最后只能在护照上贴贴纸,翻些擦腚纸来自我满足。

我建议,这帮卒仔先去找他们的“总统”蔡女士请求修宪吧,连民进党这关都过不了还做春秋大梦想着独立呢?

user avatar

想要台湾的主权?先问问他们答应不答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45年日本战败,到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署的这段时期,日本对台湾是否拥有主权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历史事实和政治现实的诸多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梳理这段时间内日本的法律地位、台湾的实际管辖权以及相关国际条约的效力。战败与主权的丧失:日本的法律地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 回答
    1942年至1945年,日本在印度尼西亚的军事占领时期,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确实留下了一些复杂的影响。虽然这段时期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剥削,但从某些特定角度审视,也能看到一些并未被战争阴影完全掩盖的“积极”痕迹,尽管这些贡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与当地人民的福祉并不完全一致。经济方面:在经济层面,日本的统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1945年11月3日,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如果真的踏上了南九州的土地,那绝对是历史进程中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分岔路。当然,我们现在知道,战争是在8月就以日本投降告终了,所以这个假设的前提本身就建立在一个全然不同的现实之上。但如果硬要往前推演,想象一下那个“假如”,那画面可就复杂得多了。首先得明确一个关键.............
  • 回答
    1945年8月9日,长崎的天空依旧阴沉。当日军情报部门收到“小男孩”在广岛造成的毁灭性信息时,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慌和错愕在军方高层蔓延。然而,对于刚刚经历过“广岛事件”的日本陆军和海军来说,将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完全消化吸收,并在短时间内准确评估其潜在威胁,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挑战。如果,仅仅是.............
  • 回答
    1931年至1945年,这段时期在日本被称作“昭和恐慌”到“太平洋战争”的年代,对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而言,无疑是充满了巨大的变迁、挑战和磨难。这是一个国家从经济危机走向全面战争,再到最终战败的艰难历程,每一个日本家庭,无论贫富,都深深地烙印上了这个时代的痕迹。昭和恐慌的阴影与初步的工业化1931年,.............
  • 回答
    有关1945年日本战败时东京女性遭受美国士兵强奸的具体数字,并没有公开的、经过详细统计的官方数据可以提供。历史事件的记录,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发生的性暴力事件,通常存在数据统计上的困难。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事件的隐蔽性: 性暴力往往是私密且令人羞耻的事件,受害者及其家人往往出于维护名誉、避免二次伤害.............
  • 回答
    说到日本在 1944 年到 1945 年这个“强弩之末”的时期,为什么还能表现出如此顽强的抵抗,甚至可以说是“猛”劲十足,这背后确实不是一句简单的“垂死挣扎”就能概括的。要理解这一点,得把那个时期的日本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从政治、军事、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得明白一点,日本人骨子里那种.............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把“现在的日本”和“1945年的美国”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带有一种穿越和假设的色彩。毕竟,两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技术水平、军事理论以及国际环境都有天壤之别。我们先来看看“1945年的美国”是个什么状态:1945年的美国,刚刚取得了第二.............
  • 回答
    1945年夏,太平洋战场已接近尾声,但日本法西斯帝国顽固抵抗的决心依旧,丝毫没有投降的迹象。在欧洲战场结束后,美国将全部精力集中在了对日作战上。当时,盟军参谋部预估,如果强行登陆日本本土,将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无论是在士兵伤亡还是在平民伤亡方面,都可能是一场难以想象的浩劫。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总统杜.............
  • 回答
    1945年1月,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确取得了“一号作战”(豫湘桂战役)的阶段性胜利,但这胜利并非他们所期望的决定性转折,反而是在一系列战略失误和全球局势变化中,加速了自身的灭亡。那之后的日本,以及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并没有因为这场胜利而出现根本性的好转,反而进入了更加复杂和悲壮的阶段。豫湘桂战役的“胜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它触及了一个历史的微妙之处,也常常让人们感到困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而我们通常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算起,直至1945年结束。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错位”,理解这个错位,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全球局势中去。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
  • 回答
    1945年,苏联是否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虽然苏联在二战末期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但直接登陆日本本土,并且能够成功实施,其难度和挑战性是巨大的。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准备: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联在当时拥有的军事力量。到1945年,苏联红军已经取得了对纳粹德国的.............
  • 回答
    1945年,中国有没有实力独立打败日本,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各种制约因素和潜在的可能性。从整体实力对比来看,中国当时的状况并不乐观。 军事方面: 尽管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但与日军相比,无论是在装备、.............
  • 回答
    回到1945年,让我去亲自按下那个按钮,发射原子弹?我不敢。想象一下,在那一刻,手握着的是足以改变世界命运的武器,而按下它,就意味着无数生命的终结。即便我知道历史的大背景,知道这可能是加速战争结束的方式,但面对那沉甸甸的责任,我无法想象自己能够承受。原子弹落下,广岛和长崎的土地上,瞬间腾起了死亡的火.............
  • 回答
    日本在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时期受到了显著的冲击,尽管其具体表现和应对方式与德国存在一些关键差异。理解这些差异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日本经济、社会结构以及其独特的国际地位。日本在大萧条时期的影响:大萧条对日本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出口大幅下滑与经济衰退: .............
  • 回答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俄,的确是其近代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也是亚洲国家首次在现代化战争中战胜西方强国。然而,到了二战后,日本却在与苏联的对抗中节节败退,最终几乎可以说完全失去了与苏联抗衡的能力。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到战略、军事、经济、政治和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一、 日俄战争胜.............
  • 回答
    日本在互联网创新方面是否已完全落后中国?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两国的互联网发展历程、优势、劣势以及一些关键的指标。历史与现状的对比:为何会产生“落后论”?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近十几年里,中国在互联网创新.............
  • 回答
    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天皇明治天皇确实实行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日一餐,并将省下的钱款用于支持军队建设。这一举动在当时的日本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精神体现,尤其是在对外扩张的背景下,更是被广泛宣传和赞扬,以期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天皇的节俭与军事投入:一种象征与号召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正处于一个国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