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是1937年,但是二战是从1939年到1945年?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它触及了一个历史的微妙之处,也常常让人们感到困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而我们通常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算起,直至1945年结束。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错位”,理解这个错位,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全球局势中去。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战争的“爆发”和“全面爆发”是不同的。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并非始于1937年,也不是突然爆发的。从19世纪末开始,日本就一步步地蚕食中国主权,从甲午战争割占台湾,到一战后攫取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再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伪满洲国,这都是日本侵华的积累和扩张。

而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之所以被定性为“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因为这是日本方面正式撕毁了之前的种种约定,动用了大批兵力,企图在中国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军事征服。在那之前,日本的侵略更多的是局部性的、试探性的,虽然同样残酷,但其战略目标和实施规模与1937年后的全面战争有所区别。所以,从1937年起,中国的抗日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更为惨烈和规模化的阶段,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从1937年算起呢?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定义更多地是指一场全球性的、涉及主要世界大国之间的、以欧洲战场为核心的冲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世界”二字,强调的是其全球性。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虽然惨烈,但主要战场是在中国境内,虽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一定程度的同情甚至制裁,但并未立刻将欧洲主要大国卷入一场直接的、全面的军事对抗。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全球性爆发,通常被认为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这次入侵直接导致英法对德宣战,从而拉开了欧洲大规模战争的序幕。随后,战争迅速蔓延,德国闪击西欧各国,意大利参战,苏联卷入,最终随着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将战火烧遍太平洋,真正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格局。

可以这样理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性时间点。中国在这一天开始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的伟大斗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的时间点,标志着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战争开始。

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分?

1. 战争的地理范围和参与者: 二战的定义侧重于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全面冲突,以及随后太平洋战场等地的扩大。虽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二战最早的战场之一,但从全球范围和主要参战国的角度来看,1939年欧洲战场的爆发才更能体现“世界大战”的特点。
2. 历史叙事的惯例和国际认同: 国际史学界和大众普遍将1939年视为二战的开端,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历史叙事。这并不否定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和它对二战进程的贡献,而是对战争的定义和起点的侧重不同。
3. 战略和政治的联动性: 1937年,虽然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有所反应,但多数国家仍然采取“绥靖政策”,或者专注于各自国内和区域性事务。直到1939年,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才真正迫使各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出选择,形成新的国际对抗格局。

打个比方:

就好比一栋大楼着火了。可能最早是某个房间(中国)的灯短路引发了火苗,然后火势慢慢蔓延到走廊(欧洲局部冲突),最终蔓延到整栋大楼(全球战争)。1937年可以说是那场“大火”在中国真正点燃,但要说“整栋大楼”都烧起来,那得等到火势席卷了更多楼层,更关键的区域(欧洲和太平洋战场)才算。

所以,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是1937年,是强调中国人民为反抗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建立的伟大功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而说二战是从1939年算起,则是从一个更宏观的、全球性的视角来界定这场波及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的起点,它更多地是指以欧洲为主导的、卷入了绝大多数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全球力量的冲突。

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也能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英勇角色和付出的巨大代价。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实际上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的爆发和持续,极大地牵制了日本的军事力量,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中间少了两年没算?日本也是法西斯国家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它触及了一个历史的微妙之处,也常常让人们感到困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始于1937年,而我们通常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从1939年欧洲战场爆发算起,直至1945年结束。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错位”,理解这个错位,需要我们深入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全球局势中去。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
  • 回答
    1937年,日本为何走向全面侵华?“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与真相1937年7月,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会感到困惑:为何日本会在此时选择全面开战?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何他们会狂妄地宣称要在短短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日本国内局势、.............
  • 回答
    日本之所以不全用汉字,而是汉字、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并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与文化演变过程。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最早的文字传入讲起。文字的引进与初期的困境首先得明白,日本最早是没有自己文字的。他们接触到文字,主要是通过中国。大约在公元四五世纪左右,汉字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不同国家在能源战略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差异。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而中国比亚迪、宁德时代则侧重三元锂电池,这背后既有历史原因、资源禀赋,也有市场导向和技术成熟度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日本的氢能源情结:从“制造强国”到“氢能社会”的愿景日本对氢能源的投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一个颇为核心的矛盾。一边是日本在“汉方药”的名义下,将中医的智慧转化为现代化的、广受认可的药品,在全球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另一边,在中国本土,对中医的质疑声却依然此起彼伏,甚至不乏有人对其科学性、有效性表示怀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深入下去会发现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字输入,更牵扯到日本的文化习惯、历史演变以及技术发展。日本之所以还在广泛使用全角数字和半角假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历史的积淀与文字系统的融合日本的文字系统本来就非常复杂,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后来引入的罗马字组成。在这种多文字体系中,.............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这确实是日本动画行业一个非常独特的运作模式。日本动画之所以不像许多西方电视剧那样选择“全部制作完再播放”,而是采取“边做边播”(或称“同步制作”)的方式,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 市场需求、资金运作、内容创新、风险控制以及行业惯例 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释: 1..............
  • 回答
    日本对越南的人名、地名以及国名都使用片假名表记,这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日语的文字系统及其历史演变: 汉字(Kanji): 日本最初从中国引进汉字,用于书写和记录。汉字在日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表达词汇意义的主要功能,至今.............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在描绘鼻孔、牙齿和嘴唇时常常进行简化或风格化处理,而不是写实地画全,是因为这背后有多个层面和原因的综合考量,从艺术风格、视觉传达、观众接受度到制作效率都有影响。当这些元素被写实地画全时,往往会打破动漫原有的和谐感,产生“诡异”或“难看”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核心原因:.............
  • 回答
    关于日本是否“有意消耗中国自然资源”的说法,以及“日本的原木、稀土、煤矿全部从中国进口,丝毫不用本国的这些资源”这一前提,需要进行一番梳理和辨析。首先,我们来审视一下“日本的原木、稀土、煤矿全部从中国进口,丝毫不用本国的这些资源”这个说法。关于原木:日本并非“原木全部从中国进口”。日本国内拥有丰富的.............
  • 回答
    “亚洲第一”的水师,对上“一群拿香炉跳大神”的义和团,怎么就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还让日本人捡了个大便宜?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把时间捋一捋,从头好好说道说道。北洋水师的“亚洲第一”是怎么来的?话说在甲午战争之前,咱们的北洋水师确实是顶呱呱的。清政府当年花.............
  • 回答
    在日本这个神奇的国度,游戏市场的发展轨迹总是那么引人注目。一方面,它拥有全球手游氪金总量遥遥领先的惊人业绩,各种“福利卡池”、“限定角色”让玩家们乐此不疲地掏出钱包;另一方面,它却又是诞生了无数经典单机游戏,从早年的《勇者斗恶龙》、《最终幻想》系列,到近年的《塞尔达传说》、《鬼泣》系列,乃至独立游戏.............
  • 回答
    关于日本在二战期间选择同时开辟太平洋战场和继续在中国战场作战的战略决策,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绝非简单一句“以为中国是囊中之物”就能完全解释。事实上,日本的决策背后是其长期积累的野心、对自身实力的误判、以及一系列紧迫的外部压力交织的结果。一、 并非轻视中国,而是战略的误判与“速胜”.............
  • 回答
    日本,一个在许多人印象中以其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广泛的民众“愿意”放弃私家车出行的习惯而闻名的国家,却同时孕育着全球最令人称道的汽车文化之一。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反映了日本社会在个人出行选择、汽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的独特之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
  • 回答
    日本推理小说在全球文学界的确立地位,或许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没有像日本文学那样占据一个绝对性的、颠覆性的制高点,但它也绝非默默无闻的配角。它在特定领域内有着非常稳固且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忠实的读者和评论家。要说“不及”,这更多的是一个相对性的比较,尤其是在一个更广阔的、包罗万象的“全球文学”语境下。.............
  • 回答
    关于丰田凯美瑞(Camry)和本田雅阁(Accord)在全球市场可以说是响当当的常青树,尤其是在北美和中国这样的主要市场,它们凭借均衡的表现、可靠的品质和不错的燃油经济性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有趣的是,这两款在全球其他地方非常畅销的车型,在日本本土却显得相对“低调”,甚至可以说不如它们在海外.............
  • 回答
    三星Galaxy在日本遇冷:不止是口味差异那么简单三星Galaxy手机,这个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统治地位的品牌,在日本却似乎总是“水土不服”。尽管三星一直在努力,但Galaxy在日本的销量,与它在全球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仅仅是日本消费者偏爱本土品牌的.............
  • 回答
    美军在全球多地驻扎,涉及的地区和文化背景十分复杂。要解释为什么日本似乎是唯一一个频繁爆出美军强奸案等恶性新闻的地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这不仅仅是“美军在日本特别坏”这么简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区分“发生”和“被报道”。任何一个庞大的群体,无论其组成如何,都难免会出现个别成员.............
  • 回答
    中国动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表现出一种“全年龄段”的倾向,与日本动画普遍存在的明确分级制度形成鲜明对比。要详细解释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历史发展、文化背景、政策导向、市场考量以及行业现状等。一、 历史发展与文化土壤的差异 中国动画的早期发展与政治语境: 新中国成立初期,动画.............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