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英国政权为什么能在长期保持理性?

回答
英国政权能够长期保持理性,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涉及历史、制度、文化、社会和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的相互作用。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深厚的历史传承与制度演进的韧性:

漫长的议会制发展: 英国的议会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演进。从大宪章(Magna Carta)限制君权,到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再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对权力制衡和理性协商的探索。这种循序渐进的改革,避免了剧烈的革命性颠覆,使得制度能够不断自我修正和适应,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君主立宪制的智慧: 君主在英国政权中的象征性角色,虽然保留了传统,但权力已被严格限制,成为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象征。这使得政治斗争主要集中在议会内部,而非颠覆国家元首,从而减少了极端化的可能性。君主作为超然于党派之上的存在,能够为国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精神支柱。
判例法与“不成文宪法”的灵活性: 英国没有一部统一的成文宪法,其宪法体系建立在议会法案、普通法判例以及宪法惯例之上。这种“不成文”的特性,赋予了英国政治制度极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和政治需求,通过议会立法和司法判例来调整和完善,而无需进行大规模的修宪过程。这使得制度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保持“理性”的运行轨迹。

2. 权力制衡与问责机制的成熟:

议会主权原则的实践: 尽管存在君主立宪制,但议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其主权原则是英国政治的核心。议会通过立法、质询、辩论等方式,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要求政府(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政府失去议会的信任(例如通过不信任动议),就必须辞职或进行改组。这种机制迫使政府在决策时必须考虑议会的意见和民意,从而避免了专断和非理性行为。
独立的司法体系: 英国拥有一个高度独立且备受尊敬的司法体系,能够依据法律进行判决,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法官的独立性保障了法律的公正实施,也为政治决策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约束。
制衡的文化: 除了制度层面的制衡,英国政治文化中也存在一种天然的制衡倾向。例如,主要的政党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也普遍认同基本的政治原则和制度框架,避免将竞争推向极端。

3. 务实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协商精神:

“英式妥协”的传统: 英国政治历来以“英式妥协”(English compromise)著称。在面对重大分歧时,各方倾向于寻求共同点,通过协商和让步来达成一致,而不是坚持己见、走向对抗。这种务实的政治风格,有助于避免激进和非理性的政策出台。
经验主义与渐进主义: 英国的政治思想深受经验主义影响,强调从实际经验中学习,并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方式。这与一些强调抽象原则和激进变革的政治哲学有所不同,使得英国的政治决策更加谨慎和务实。
重视程序与规范: 英国政治高度重视程序和规范,无论是议会辩论的规则,还是政府运作的流程,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对程序的遵守,本身就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能够引导政治行为朝着有序和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4. 社会的稳定与多元化的整合:

强大的公民社会与舆论监督: 英国拥有活跃的公民社会组织、独立的媒体和强大的公众舆论。这些力量能够对政府施加压力,揭露不当行为,促使政府保持透明和负责,从而引导其行为趋于理性。
相对较低的社会分裂度: 尽管英国也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但在历史上,其社会分裂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极端的意识形态对立。这使得社会更容易接受中庸和理性的政治解决方案。
开放的移民与文化融合: 英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移民国家,其社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包容性和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整合过程,虽然也伴随着挑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不同观点之间的理解和协商,有助于形成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共识。

5. 教育体系与精英素质的培养:

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 英国的传统精英教育,例如牛津、剑桥等大学,在培养政治家和领导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教育体系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公共服务意识,有助于塑造出受过良好教育、具备理性判断能力的政治精英。
公务员体系的专业性: 英国拥有一个庞大且高度专业的公务员体系,这些公务员通常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能够为政府提供专业、客观的政策建议,不受政治党派的直接影响。这种专业性有助于保障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理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保持理性”并不意味着英国政权从未出现过非理性或错误的决策。 历史上有许多英国政治事件也曾充满争议、甚至导致混乱。但其强大的制度韧性、深厚的协商文化以及不断自我修正的能力,使得其整体上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逐渐回归到相对理性的轨道。

总结来说,英国政权之所以能在长期保持理性,是其历史传承、制度设计、文化特质和社会结构的综合作用结果。 议会制、责任内阁制、权力制衡、务实主义的政治文化以及成熟的公民社会,共同构建了一个能够有效约束权力、促进协商和追求理性的政治生态系统。这种“理性”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有英吉利海峡……

因为有英吉利海峡,所以英国所有的对外政策容错率都很高。即便英国采取了沦为外交史笑柄的绥靖政策,也只有法国和苏联替他扛下希特勒的钢铁洪流,它舰队往海峡一横,希特勒只能望洋兴叹干瞪眼。即便低估了大革命后空前壮大的法国,在反法同盟被法国教做人,莫斯科马德里维也纳柏林罗马米兰阿姆斯特丹都被拿破仑大军踏过一遍之后,伦敦依然歌舞升平。

没有英吉利海峡,不列颠早就成了法国的一个省了。恐怕会在中世纪就和诺曼底,安茹,阿基坦尼一样,被腓力奥古斯都及其继业者收到法王名下。

英吉利海峡给了伦敦的国王,贵族,绅士和大商人们一种大陆国家无法想象的从容——最差最差不过是退守海岛分海峡而治嘛。没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风险,自然不用面临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而进行军事冒险。大规模的陆上战争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很多时候都没有强大的常备军,那么除了内战年代,自然也不需要牺牲自由来换取军事强人和专制君主的铁腕保护。陆军不大,又不和欧陆列强接壤,自然不会与欧陆列强有太多核心利益的冲突,可以选择的盟友自然就多,因此可以在各方之间游走并权衡损益。在这种情况下,外交政策也自然会显得“理性”了。

user avatar

谢邀,实际上不存在什么“英国人的政策长期保持理性”一事


毫无疑问英国在近代很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统治了海洋几个世纪,也将英语连同英国人的一整套现代化体系输出到了整个世界,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世界历史。

但是,与其说这是他们的政治家比别人高明了多少理性了多少,倒不如说这是来自于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丰富的煤铁资源以及岛国的优越地理位置

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这个不用说了,英国的科技在近代一直都是领先国家,工业革命的许多重大发明都是由英国人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国力的重大提升,也使得很长一段时间英国政府物力财力远超过各个大陆国家(虽然人力上略有不及)。

丰富的煤铁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英国相比煤铁资源贫乏的法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工业化的初期即可以以最大的速度发展生产力,拉大和别国的差距。

岛国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英国在近代以后从未被外敌入侵过,也让政治家们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折冲,抵消错误决策的后果。

这绝不是说英国政治家在近代没有犯过错误——他们在法荷战争当中支持路易十四的法国入侵尼德兰,他们采取了错误的政策以至于丢失了美国,他们错误地坐视德意志帝国称霸欧洲。

其错误的登峰造极之处,就是一战后张伯伦内阁的绥靖政策,英国政治家们当时幻想可以靠安抚来湮灭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甚至为了满足希特勒而有意牺牲别国的领土,造就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绥靖政策的结果就是英法联军被希特勒打得大败,几乎输掉了欧洲战争,仅仅是因为英吉利海峡的保护,英国才没有和法国一样沦亡。

凡此种种的错误,每次都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挑战,虽然每次都度过去了,但是这并不是依靠政治家的智商,而且靠其他的东西。而其他欧洲大陆的大国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它们也犯过错误,而且一犯就会遭遇到其他强国的围攻(西班牙、奥地利、法国、俄国、德意志帝国都是如此)。

也就是说,相比欧洲大陆的邻国,英国人在政治外交的智商上并没有高明几个档次,它的优势在于只要保持住一支强大的海军,它就可以摆脱被入侵的风险,所以它的政策容错性高于别国


总体来说,在不列颠帝国时代,英国人确实创造了无比的辉煌,并且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之所以卓尔不凡,是源于英国人对发明创造以及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尊重、对工业化的率先发扬以及岛国的地理位置,而不是大英帝国的绅士政治家们“长期保持理性”。

是发明家和海峡保佑了大英帝国,而不是议会和内阁的绅士们。

”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政权“最后的崩溃,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家开始不理性了,而是它的优势在别国强大起来之后,变得不复存在了。

德国和后来的美苏,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在英国引以为优势的方面迎头赶上,这时英国国小人少的劣势就会被放大,——“长期保持理性”的政治家们依旧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无可奈何地看到帝国分崩离析。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说,政治家们大多数是历史进程的奴仆,是被历史的浪潮推着前进的,只有极少数的才在改写着历史,显然英国人当中这种人的比例也并不比其他民族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英国政权能够长期保持理性,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它涉及历史、制度、文化、社会和政治哲学等多个维度的相互作用。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详细阐述:1. 深厚的历史传承与制度演进的韧性: 漫长的议会制发展: 英国的议会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漫长演进。从大宪章(.............
  • 回答
    英国之所以未能将其政治中心转移到区位和环境都“更好”的土地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更好”来衡量,因为“更好”本身是相对的,并且历史的惯性是极其强大的。首先,要明白一点:日不落帝国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权力概念.............
  • 回答
    岛内对于“一例一休”和“前瞻计划”的反对声浪确实不小,要说蔡英文政府为何还要力推,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政治考量、执政理念,以及对台湾未来发展的判断。我们不妨来细细梳理一下。一例一休:为何坚持?“一例一休”最核心的目标是落实週休二日,将原本的“一例一休”改为“一例一休”。反对的声音主要集中在: 对劳.............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知识分享社区,关于蔡英文执政能力和新南向政策的讨论,确实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唱衰”倾向,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可以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两岸关系、经济发展以及政策执行等多个维度来理解。首先,从台湾岛内政治的角度来看,蔡英文及其领导的民进党政府,在政治光谱上属于偏“独”的阵营。这使得她在.............
  • 回答
    晚清时期,英国在东亚的政策确实显得颇为复杂,尤其是在海军建设方面,他们既帮助清政府,又扶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这种行为乍一看似乎与“保持东亚永远弱势”的设想背道而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格局、英国的战略利益以及其务实的国家利益考量。英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贸易与殖民在19世纪,英.............
  • 回答
    二战前期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充满考量的决策过程,绝非简单的“姑息纵容”。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后世的道德审判,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看看英国领导者们是如何思考的。一、吸取一战惨痛教训,对战争的极度厌恶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伤痕。这场战争对英国来说.............
  • 回答
    在《一拳超人》的世界里,城市的安全之所以主要由“英雄协会”而非传统的政府与军队来维护,这背后有着深刻且多层次的原因,涉及到世界观的设定、怪人出现的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与其说政府和军队“不作为”,不如说英雄协会的出现和运作模式,更能有效地应对这个世界的独特危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世界最核心的.............
  • 回答
    清朝政府同意英国使臣不行跪拜礼,这件事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考量,绝非一拍脑袋就能做出的决定,而是在当时特殊的国际背景和清廷内部的辩论下,权衡利弊后的一种“妥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线拉回到乾隆年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大背景下。背景:乾隆盛世的“天朝上国”心态与外部世界的变化乾隆时期,.............
  • 回答
    英国的政治制度,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不断演进的特点,为世人所熟知。它并非完美无缺,但其独特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在许多方面展现出显著的优势,也因此在全球政治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借鉴角色。首先,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优势之一。这意味着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力,不受任何其他机构或法律的约束。这种权力集.............
  • 回答
    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公开表态中,并未像英国和欧盟那样,毫不含糊地将缅甸的局势定性为“军事政变”。这种表态上的微妙差异,背后涉及了多层复杂的考量和战略算计。首先,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原则来看,其在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蔡英文在近几年竞选时提出的主要政策,我会尽量说得详细些,并且像一个熟悉台湾政情的人那样来讲述,避免AI那种刻板的语调。蔡英文这几年的竞选,特别是2020年连任的那一次,可以说是在她第一个任期执政基础之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她的核心施政方向。你可以从几个大方向来理解她的政策主张,这些都.............
  • 回答
    在国外英文新闻网站中,政治党派和立场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动态的话题。几乎没有哪个大型主流新闻机构能被所有人认为是完全客观中立的,因为新闻报道本身就涉及选择、聚焦和叙述角度。然而,确实存在一些网站以其相对客观和努力保持中立而著称,它们通常会采用更严谨的事实核查和多元化的报道方式。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详细阐述.............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senseless violence”的翻译理解,以及关于恐怖袭击的不同英文官方表述背后的政治意义。 “Senseless Violence” 的翻译理解“Senseless violence” 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的词语,其翻译和理解需要结合语境和传达的意图。核心.............
  • 回答
    英国政府首次将养老院和社区的新冠病毒死亡病例纳入官方死亡总人数统计,这标志着英国在新冠疫情数据统计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意味着多方面的深层影响和意义。首先,这是对疫情真实情况的一次更全面、更准确的反映。过去,英国官方统计的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医院内的新冠确诊死亡病例。然而,疫情爆发初期,许多老年人,尤.............
  • 回答
    英国政府即将发布的“与新冠共存计划”,允许确诊新冠的人士在一定条件下自由进出商店、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这无疑是政府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迈出的一大步,其潜在影响将是多方面的,且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1. 公共卫生与传播风险: 感染风险的增加: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确诊者在公共场所的活.............
  • 回答
    对于英国政客将巴巴多斯退出英联邦归咎于中国施压的说法,这是一种非常值得玩味的论调,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信息传递策略。要理解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我们得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在做出重大外交决策时,其动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会是单一原因可以完全解释。巴巴多斯选择成为共和国,脱离.............
  • 回答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和卫生大臣感染新冠病毒,无疑给本已风雨飘摇的英国政坛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不仅仅是两位重要人物的健康危机,更是对整个国家应对疫情能力的严峻考验,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影响英国的政治走向。首先,鲍里斯·约翰逊作为首相,他的感染直接导致了政府领导层的真空。虽然他确诊后表示将.............
  • 回答
    2015 年英国大选后的政治走向,确实是一段值得细细解读的时期,它不仅深刻改变了英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也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2015 年大选后的英国政治格局:风起云涌,分歧渐显2015 年大选,保守党在戴维·卡梅伦的领导下意外地赢得了议会多数席位,这打破了此前联合执政的局面,.............
  • 回答
    在看待英国右翼政客反对使用“变异毒株源自英国”这种说法,同时又被揭露曾支持使用“中国病毒”这种带有地域歧视色彩的称谓时,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其中涉及到政治策略、双重标准、信息传播以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复杂因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反对和支持行为背后的政治考量。右翼政客,尤其是那些奉行民族主义.............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MarxistLeninist),简称CPGBML)。这可不是一个大家熟知的名字,很多英国政治爱好者可能都没听过。但他们确实是英国左翼光谱里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首先,要说清楚“马克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