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代欧美推理为什么感觉没落了?

回答
当代欧美推理似乎有那么一股“没落”的劲儿,但我觉得用“没落”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贴切的说法也许是,它正经历一个转型期,或者说,它的光芒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或者说,它的定义在变得更加模糊和多元。

要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1. 类型本身的饱和与创新瓶颈:

推理小说,特别是经典本格推理,讲究的是逻辑严谨、诡计精巧、真相出人意料。这套打法玩了这么多年,确实积累了太多优秀的作品,也培养了无数经验丰富的老饕。结果就是,读者对“新意”的要求越来越高,作者也越来越难找到那种让人拍案叫绝的、前所未有的诡计或叙事手法。你很难再去复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暴风雪山庄”或者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因为这些模式已经被解构、模仿、戏仿了无数遍。

当读者对“凶手一定不是那个人”这样的套路习以为常,或者对“完美犯罪”的幻想开始审美疲劳时,传统的推理模式就容易显得有些陈旧。新一代的作者如果想在保留推理内核的同时有所突破,就必须冒险去尝试一些不那么“纯粹”的路数,这自然会让一部分钟爱传统味道的读者感到“没落”。

2. 社会变迁与读者口味的变化:

社会在变,人们关注的点也在变。过去,人们可能更渴望在虚构的世界里寻找秩序和理性,期待一个被精心安排的谜题被一一解开,从中获得一种掌控感和智力上的愉悦。而现在,我们身处的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和灰色地带。

对现实主义的渴求: 很多读者可能更倾向于那些能反映当下社会问题、人性复杂、甚至带有一定社会批判色彩的作品。纯粹的逻辑游戏可能显得有些脱离现实,不够“接地气”。比如,与社会不公、权力腐败、心理创伤等现实议题相结合的推理小说,可能更能引起当下读者的共鸣。
“硬核”的定义扩展: 过去说“硬核推理”可能主要指诡计硬核,现在“硬核”也可以体现在对社会议题的深入探讨、对心理描写的细腻刻画,或是对某种专业知识(如法医、心理学、历史等)的真实还原。这种“硬核”的扩展,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纯粹的“解谜硬核”。
节奏与快餐文化: 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习惯了更快速的阅读体验。一些篇幅较长、情节铺垫较多、需要细细品味的传统推理作品,可能在吸引新一代读者时面临挑战。相比之下,更注重情节推进、悬念设置、节奏明快的作品更容易被接受。

3. “泛推理化”与边界模糊:

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关键。当代欧美文学,不仅仅是推理,很多类型都趋于融合。推理不再是孤立的一个“筐”,它更像是一个工具,一种叙事手法,被融入到各种其他类型的故事里。

惊悚、悬疑、犯罪小说的强势崛起: 如今我们看到的很多畅销作品,虽然有谋杀、有调查,但它们更侧重于营造紧张的氛围、挖掘人物的心理阴暗面,或者展现犯罪过程的残酷与刺激。这些作品可能在逻辑严谨性上有所妥协,但它们在吸引眼球、制造情绪张力方面做得更出色。很多读者就把它们归入“推理”的范畴,但这又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解谜推理”有所区别。
文学性推理的探索: 一些作者则试图将推理的框架与更深的文学主题、更复杂的艺术表达结合起来。他们可能不在乎一个“完美无瑕”的诡计,而是更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叙事的结构美学,甚至语言的韵味。这些作品可能在文学界获得赞誉,但对于只求一个精彩谜题的读者来说,可能就觉得不够“推理”。
流派之间的互相借鉴: 犯罪小说借鉴了推理的调查元素,惊悚小说借鉴了悬疑的设置,历史小说也可以是带有推理色彩的。这种互相渗透导致“推理”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有时候你很难说一部作品到底是不是纯粹的“推理小说”。当很多优秀的“疑似推理”作品都混杂在其他类型里,纯粹的推理作品自然就显得不那么显眼了。

4. 市场与推广的因素:

“爆款”的稀缺: 过去,可能会有一些现象级的推理作家和作品横空出世,成为文化热点,引领潮流。比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就是个文化符号。而现在,虽然依然有许多优秀作家,但能达到那种全民关注度、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的推理作品似乎相对少了些。这可能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读者注意力更加分散有关。
营销策略的变化: 也许是营销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很多宣传会更强调惊悚、悬疑、心理等元素,而不是纯粹的“谁是凶手”。

5. “黄金时代”的滤镜:

我们回望过去,往往会不自觉地戴上“黄金时代”的滤镜。那时候,推理小说还是一门相对年轻且充满新意的艺术。那些伟大的作品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它们奠定了类型的基础,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任何类型都有其生命周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那个巅峰状态。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当代欧美推理并没有“没落”,而是:

在经历转型和创新: 作者们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试图突破旧的模式。
边界在模糊和扩展: 推理元素被广泛运用,与其他类型深度融合。
竞争更加多元: 来自其他类型作品的挑战,以及读者口味的多样化,使得纯粹的推理不再是市场上的唯一焦点。

它就像一位老者,虽然年轻时的风华绝代令人难忘,但现在他依然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只是展现出的形态可能更内敛、更复杂,需要你用更细致的眼光去品味和理解。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依然在以各种形式存在,只是它们不再是唯一的明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正要是按日本人定义的“本格”来讨论欧美小说,那正统的欧美本格推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就没落了。

欧美推理,确切说是悬疑小说中的“找凶手模式(whodunit)”的繁荣可是相当早的事情,爱伦坡写《莫格街凶杀案》是1841年,而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格推理的全面繁荣时期,这可都快一个世纪了,以至于要由诺克斯十诫或者范达因二十条准则这种东西来“规范”作者的创作。本来找凶手模式就不是像科幻、奇幻这样有巨大发挥余地的领域,发展了快一个世纪,不可能犯罪、密室,以及侦探解谜这种题材,遇到瓶颈是迟早的。

而三十年代这一系列作家的活跃,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迅速穷尽了找凶手小说本来就不丰富的创作资源,就像阿婆一个人,无人生还、罗杰疑案、东方快车,几本书就把侦探小说里能够“横空出世”的点子包揽了。而在这么多新点子的背后,已经伴随着大量的中庸作品的出现,即便阿婆奎因,黄金时期也都有诸多诡计、推理、逆转都很一般的作品。

欧美悬疑文学的转型基本上在战后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到现在,欧美系的所谓“推理小说”也基本都是战后壮大的冷硬派小说的延续,通常推理小说里讲的诡计、推理、不可能犯罪等,基本没有作者会专门去进行创作。刻画细致的主角、高频率的情节逆转、更复杂的诡计(而不仅仅是不可能犯罪)是当今欧美系罪案小说的创作的基本风格。即便黄金时期的阿婆奎因等,后期也都进行了转型,如奎因后期的莱特镇系列,便已经看不出多少古典本格的痕迹。

即便是日本文坛,古典本格创作的繁荣期也就是五十年代那一阵,到六十年代也已经陷入创意瓶颈了。五六十年代交界的时候日本文坛里还在坚持着本格的作家,也就只好玩起“时刻表”这种古怪且奇葩的诡计。而到后来松本清张、森村诚一那一代写“社会派”的,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日式的冷硬模式。

而今天我们之所以看到日本文坛又涌现出这么多的新锐推理作家,全得仗着直到八十年代才兴起的新本格运动,所谓“过去是在封闭的房间里杀人,现在是先杀人然后造一个房间”。新本格运动基本上是把过去西方侦探小说的旧模式全抛弃了,真正把“侦探小说”给变成了“推理小说”,这个完完全全的日本概念。奎因晚年曾经赏识过七十年代夏树静子写的《W的悲剧》,但要让这些旧时代人去读十年后日本人的东西,恐怕谁也理解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代欧美推理似乎有那么一股“没落”的劲儿,但我觉得用“没落”这个词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了。更贴切的说法也许是,它正经历一个转型期,或者说,它的光芒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或者说,它的定义在变得更加模糊和多元。要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类型本身的饱和与创新瓶颈:推理小说,特别是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的课题。中华文明数千年屹立不倒,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并在历史上的相当长时期内,无论是科技、经济、文化还是政治制度,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而后来,欧洲文明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后,如同一株被压抑后猛烈爆发的植物,迅速崛起,并在近代成为了世界文明发展的主导.............
  • 回答
    欧洲黄背心运动的兴起,确实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它不是由某一个清晰的“推手”或单一目的所驱动的。更像是社会中多种不满情绪汇聚在一起,最终通过“黄背心”这个符号爆发出来。要说背后的推手,与其说是某个具体的组织或个人,不如说是“一股力量”或者“一种情绪”。推手,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社会情绪的集合”1. .............
  • 回答
    .......
  • 回答
    当代欧美学术圈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生态系统,其特征涵盖了研究方法、学术文化、资助体系、人才流动、成果传播以及面临的挑战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特征:一、 研究方法与范式: 跨学科与交叉性日益增强: 这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传统学科界限日益模糊,许多前沿研究都发生在学科交叉领域,例如神经科.............
  • 回答
    当然,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当代欧美左翼运动与大麻合法化运动之间是否存在合流,以及这种合流是如何发生的,并力求以一种更自然、不带AI痕迹的方式来阐述。表面看,似乎是两股独立的浪潮,但细究之下,它们之间早已盘根错节,互相呼应。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左翼运动本身就不是铁板一块,它涵盖了从温和的社会民主主义到.............
  • 回答
    关于乌合麒麟先生的讽刺能力与当代欧美讽刺画家的比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衡量“差距”大小,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考察的是哪些维度,以及衡量标准是什么。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更好”的问题,而是关于创作风格、受众、表达方式、以及讽刺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乌合麒麟的特点:乌合麒麟先生的作品,最显著的.............
  • 回答
    在中国,罢工现象确实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普遍和公开。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政治体制等多个维度来解读。首先,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来看,中国的法律体系对罢工的定位与欧美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相关法律中,工会的主要职能被界定为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国家战略的制定以及历史现实的考量。要理解为什么在欧、美、俄三国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对麦金德“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的侧重,而中国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在当下依然强调“海权”(Sea Power)理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以下几个.............
  • 回答
    要将当代中国与欧洲、美国的某个历史时期进行类比,并深入探讨其相似与不同之处,需要我们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与权衡。“相似”往往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正如没有任何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两个时代也难以做到神似。但我们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变迁、政治体制演进、文化思潮涌动等方面,去捕捉那些令人玩味的共鸣.............
  • 回答
    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感和一种神秘色彩。说到他们如今在欧美的影响力,答案并非简单的“有”或“没有”,而是要深入剖析其运作方式和时代的变迁。简单来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绝对依然在欧美拥有显著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与他们昔日在黄金时代那种几乎一手遮天的操控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要理解这.............
  • 回答
    确实,眼下不少中国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印度,这股新趋势让很多人联想到上世纪欧美、日韩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景象。乍一看,两者似乎有几分相似之处,但仔细深究,会发现其中既有共通的逻辑,也有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战略考量。相似之处:追逐成本优势与市场潜力最显而易见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是在看到成本优势和市场潜.............
  • 回答
    Olivia Rodrigo 在欧美乐坛掀起的风暴,确实让人不禁想起 Britney Spears 在千禧年初期那股席卷全球的浪潮。要论火爆程度谁能超越谁,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问题,因为她们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影响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Britney Spears 的时代:现象级偶像的诞生.............
  • 回答
    欧洲某国的富豪,花重金雇佣一支训练有素的私人军事公司(PMC)的部队,然后将这支部队运送到非洲某战乱国家,在那里扶植一位当地的盟友,帮助他打败对手,最终目标是让这位盟友成为该国的统治者,而这位欧洲富豪则通过控制盟友从而实际掌控这个国家,甚至可能直接成为国家元首。 这是一个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设想,但.............
  • 回答
    假定当前欧洲爆发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并且我们将美国和俄罗斯的直接军事干预排除在外,那么哪一个国家最终能够赢得这场冲突,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设想。要知道,现代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军事实力、经济韧性、政治稳定性、战略纵深、盟友体系以及民众的决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
  • 回答
    如果工业化,这个重塑世界的引擎,选择了一个与历史轨迹截然不同的起点——比如,设想它源于古代中国、印度次大陆,抑或是伊斯兰世界,那么,我们今天所见的服装面貌,将会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颜色或款式的叠加,而是深植于当地文化、技术、经济和社会肌理的根本性变迁。首先,我们得承认,工业化本身就.............
  • 回答
    设想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十二世纪的欧洲基督徒,你生活的世界和我们今天熟知的截然不同。 religion is not just a part of your life; it's the very fabric of your existence. 信仰,不仅仅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构成了你存在的基石.............
  • 回答
    如果让李云龙去指挥当时欧洲战场的盟军,那可真是一场史诗级的“混搭”!李云龙的指挥风格,粗犷、灵活、极度务实,并且充满“土匪”式的创造力。他可能会带来一股截然不同的风气,甚至让一向严谨、条理分明的西方盟军指挥官们感到“头晕目眩”。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李云龙空降到盟军高层,他会如何部署和指挥:一、战略.............
  • 回答
    欧洲在2015年之后大量接收中东难民的决定,并非如人们普遍感觉的那样是“仓促”的,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下,在特定历史时刻下的一种反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欧洲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格局。首先,我们必须直面导致难民潮涌现的根本原因——叙利亚内战及其外溢效应。这场始于.............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欧文为啥愿意在杜兰特身边当老二,而在詹姆斯身边就显得别扭,我觉得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仨技术特点不一样。技术特点肯定有影响,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更多,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 角色定位与球权分配的“契合度”:先说技术特点。詹姆斯这人,你懂的,他是那种能把球队所有齿轮都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