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多浪费资源?

回答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且触目惊心,这背后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高消费水平、便利性驱动、文化习惯以及基础设施等。以下我将从多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具体表现:

一、食物浪费 (Food Waste):

这是美国最显著的资源浪费之一。

家庭层面:
过度购买和储存: 美国人经常在超市一次性购买大量食物,但由于计划不周、储存不当或临时的饮食习惯改变,导致很多食物在过期前就变质。尤其是新鲜蔬果,容易腐烂。
烹饪过量和剩菜: 很多家庭习惯烹饪远超实际食用的份量,或者一次性准备大量食物。吃不完的剩菜如果没有妥善保存或在合理时间内吃完,最终也会被丢弃。
对食物外观要求过高: 超市对水果蔬菜的品相要求严格,许多稍微有点瑕疵(如形状不规则、有斑点)的食物在销售前就被淘汰,即使它们在营养和口感上完全没问题。
“过期”标签的误解: 美国食品标签上的“Best By”(最佳食用日期)通常指的是食物的品质最佳日期,而非食品安全日期(Use By)。但许多消费者会因此过早丢弃食物。
剩菜的处理方式: 即使有剩菜,有时人们也因为懒惰、储存不便或认为不卫生而直接丢弃,而不是将其二次利用。

餐馆和食品服务业:
份量过大: 许多美国餐馆提供异常大的份量,导致顾客常常吃不完,打包的剩菜有时也会被遗忘或丢弃。
食材处理的浪费: 备餐过程中,很多部分被认为不可食用(如蔬菜的根茎、果皮),但实际上很多可以被用于烹饪或加工。
Buffet(自助餐)的浪费: 自助餐鼓励人们“吃回本”,导致人们会拿远超自己食量的食物,最终很多食物被丢弃。

生产和运输环节:
过度包装和损耗: 从农场到餐桌,食物在包装、运输、储存过程中都会有损耗。为了防止损坏或吸引顾客,食物经常被过度包装。

二、水资源浪费 (Water Waste):

尽管美国大部分地区不缺水,但有些地方的用水习惯依然不尽人意。

庭院浇灌: 在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会长时间、频繁地浇灌草坪,即使在不需要的时候,甚至在大雨过后也会继续浇水。这消耗了大量的饮用水和处理过的水。
洗澡和洗衣: 美国人的平均淋浴时间较长,并且倾向于使用全尺寸的洗衣机和洗碗机,即使衣物或餐具数量不多,也满负荷运行。
冲马桶: 许多老式马桶用水量大,而一些人可能不注意维护,导致漏水。
汽车清洗: 定期在家中或洗车场大规模清洗汽车,通常会消耗大量水。

三、能源浪费 (Energy Waste):

这是另一项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寒冷或炎热的地区。

供暖和制冷:
过度的温度设定: 在冬季,室内温度常常被设定得很高(例如 7072°F 或 2122°C),即使人们穿着短袖。在夏季,空调温度也常常设定得很低。
空置房间的供暖/制冷: 很多人不关闭不使用的房间的空调或暖气,导致能源白白消耗。
隔热不良的建筑: 老旧建筑或一些新建建筑的隔热效果可能不佳,导致室内外温度交换频繁,需要更多能源来维持舒适温度。
24小时开放的商业场所: 许多商店、餐厅或办公室即使在非营业时间或人少的时候也保持照明和空调/暖气全开。

照明:
长时间开灯: 不随手关灯是普遍现象,尤其是在家中。
使用低效照明: 尽管LED照明越来越普及,但白炽灯和荧光灯依然在很多地方使用,这些灯效率较低,产生更多热量。

电子产品待机: 许多电子设备(电视、电脑、充电器等)即使在关闭状态下,仍然消耗少量电力(待机功耗),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能源浪费。

四、一次性用品的广泛使用 (Overuse of SingleUse Products):

便利性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导致了大量一次性用品的消耗。

塑料制品:
一次性餐具和包装: 餐厅、咖啡馆、外卖服务以及超市里充斥着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餐具、打包盒、保鲜膜等。
塑料袋: 购物袋、垃圾袋、食品包装袋等都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
瓶装水和饮料: 瓶装水消费量巨大,尽管自来水通常是安全的。

纸制品:
纸巾和厨房用纸: 相较于可重复使用的抹布,纸巾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纸杯和餐具: 在办公室、野餐、咖啡馆等场景大量使用。
打印浪费: 为了“万无一失”,很多人会打印文档进行阅读,而不是直接在电子设备上阅读,并且打印后可能很快就被丢弃。

五、交通和出行方式 (Transportation and Mobility):

私家车依赖: 尽管有公共交通,但美国很多人高度依赖私家车出行,即使是短距离出行也倾向于开车。这导致大量的燃料消耗和交通拥堵。
燃油效率不高的车辆: 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和大型皮卡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它们的燃油效率通常低于小型轿车。
短途飞行: 在一些连接便利的城市之间,人们有时会选择乘坐短途航班,这比火车或汽车消耗更多能源。
单人出行: 绝大多数情况下,私家车里只有司机一人,这是一种低效的资源利用方式。

六、消费主义和过度包装 (Consumerism and Excessive Packaging):

周期性购买和丢弃: 尤其是在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居用品方面,很多人倾向于频繁更新换代,即使旧物尚可使用。
过度包装的商品: 电子产品、玩具、化妆品等商品往往包装层层叠叠,很多包装材料(塑料、纸板、泡沫塑料)在商品使用前就被丢弃。
促销和打折的刺激: 商家通过促销活动刺激消费,导致人们购买超出需求的商品。

七、电子垃圾 (Electronic Waste Ewaste):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

手机、电脑、平板电脑: 新型号的推出,使得旧型号在几年内就可能被淘汰,但很多旧电子产品并未得到妥善回收,而是被直接丢弃或闲置。
电池和小型电子设备: 这些物品的回收率普遍不高。

总结来说,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收入和消费能力: 整体较高的生活水平使得购买和使用商品更为容易,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便利性至上: 许多浪费行为都源于对便利性的追求,例如一次性用品、短途开车等。
“用完即弃”的文化: 很多商品设计和使用习惯都倾向于一次性使用,缺乏对可回收性和耐用性的考量。
信息和意识的不足: 尽管环保意识在提高,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资源的有限性认识不足,或对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缺乏敏感度。
基础设施和政策的制约: 尽管有回收机制,但回收率和分类处理的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一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如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道)可能不足以支持低资源消耗的生活方式。

这些浪费行为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共同导致了美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本问题,必须答一发。

我在美国和德国都生活过相当一段时间,感觉两个国家在“节约”这个方面,似乎处于世界的两极。简要说说我的生活体验,我不评价孰优孰劣。

空调: 目测美国的拥有率超过90%,并且工作场所、交通工具上基本上一年四季全开,而德国低于10%,除了较高级的火车,公交轻轨上也没有。

(德国的夏天也有酷热的时候,我们采用先进的 liquid cooling, 比如往火车上淋水,老板员工学生等白天一起到单位附近的湖里野浴。)

烘干机: 上面答案说了,家家都有,大多禁止公开晾衣。 德国罕见,超市里晾衣架晾衣绳很畅销。因为阳光宝贵,天晴时大肆晾衣晒被。

交通工具: 上面也提了,美国人平均每天开车xx小时,而自行车用作通勤的情况罕见。 德国这边,我单位有至少1/3的人骑自行车上下班,到处有大量的自行车棚,城镇里大多数马路有专用的自行车道,我的自行车是2手,原车主和我一起贡献的里程超过7000公里。

食物: 美国的食堂和超市的情况,高票答案讲的很全面。 德国我们单位的食堂,提供传说中的“斐波那契”菜,也就是周3的某菜=周1+周2;周4的某菜=周2+3 ... ; 至于镇上的超市,在周日(关闭)和节假日前,很多货架宁可放空,也不浪费。

猪肉: 肉类,美国和德国分别是以牛肉和猪肉为主导的国家。 如上面答案所说,生产单位重量牛肉消耗的资源大约是猪肉的10倍。

(鉴于德国当下的形势,我个人觉得在世俗生活中坚持猪肉的领导地位,也是很重要滴)

电费: 德国当地的电费刚好是美国我原来生活过的地方的4倍。 去掉冬季(因为取暖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方式,难以比较),我在这两个国家每个月交的电费差不多一样多。

取暖:美国在一个大的 house 里面经常采取一个开关,中央空调/供暖。 (也有能够分屋调节的,但我见过的这类住房相对少一点)。在德国的暖气不仅可以每一扇都能调节,而且在夜间睡前会自动地给一大暖,然后进入微温的夜间模式。

垃圾: 我在美国居住的地方,垃圾分类有的小区刚刚开展,但不全面;有的小区没有。 大体上,我平均每天产生大约一个加仑(4升)那么大袋的垃圾。 在德国,执行无比严格的垃圾分类,盒子标签归纸张,塑料壳归塑料,订书钉归金属,果皮归有机......Trump的归Trump,Hillary归Hillary. 不可回收的垃圾,我大约平均每月产生同样这么大一袋。

一日一袋 vs 一月一袋, 这是在两国生活中,最震撼我的一个区别。

user avatar
草坪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作物” 对美国水资源造成压力
美国的草坪覆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任何一种灌溉作物的3倍。根据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科学家与西部山区(是指西部的八个州,也被叫做“Mountain States”,观察者网译注)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目前美国草坪的面积预计已经达到了163812平方公里(接近10个北京。观察者网注),或者说超过了63000平方英里。

维持一片精心修剪的草坪会每人每天用掉超过900升的水,而肥料造成的排放与割草器械造成的污染会降低35%固定二氧化碳的效率。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整片草坪表面都依照通常建议的时间表,进行完整的灌溉,那就会……对美国的水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因为灌溉用水大多都是取用自食用水源。在我们撰写报告的时候,大部分地区的室外灌溉用水都已经占到了居民用水总量的50%到75%。”



对了,上面的草坪面积换算成亩是2.5亿亩,中国和印度目前各有9亿多亩灌溉耕地。即美国的草地面积超过中印两国水浇地的四分之一,耗水可能还要超过。

水利部:2020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
“截至2013年底,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9.52亿亩,其中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3%,喷灌、微灌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1%。”水利部农水司副司长倪文进表示

印度将扩大耕地灌溉面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2013年)印度农业总产值占GDP的14.1%,农业主要依赖旱地农业生产,灌溉农地只有6200万公顷。(9.3亿亩)
user avatar

为了给大家看真实的浪费情况,我还去翻了垃圾桶。

我去翻垃圾桶给你们看看!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9401359241777152

user avatar

有关停止标志(Stop sign)那一段是我论证不严谨,已经删除,原文中也声明了是我个人的感觉的观点而已,并没有非常多有力的证据支撑。也谢谢大家的讨论。 --------------------------------------------------------------------------------------------------------------------------------

美国确实是非常浪费的国家,这和他们能源价格的过度低廉有关。 以加州为例,加州的居民用电平均电费是15.34¢/kWh,折成人民币差不多才一元上下一度电,夜间谷峰电价就更低,家里不管白天黑夜照明和一些家电常年不关确实是当地人生活的常态。如此大的能源浪费也催生了巨大的节能市场,像Nest这样小小的家庭能源管理公司就被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 不关灯只是能源浪费的一隅,我们可以通过美国人的日常生活,透视出背后因为低廉的能源价格形成的整套高能耗生产体系。

在旧金山硅谷一带,随处可见大片绿化:

门罗帕克(Menlo Park):

图片来源:connectedwarriors.org/p

帕罗奥图(Palo Alto):

图片来源:To the Silicon Valley, Stanford, and San Francisco

但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了,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年平均降雨量才4.49英寸,而耐热耐旱的棕榈树也是加州的一大标志性景观,怎么会随处可见这么多热带的宽叶植物?

答案当然不是这些植物自己长出来的,而是大量的喷淋系统每天不断地对这些植物进行喷淋的结果。从这张在棕榈大道对斯坦福的俯拍我们可以看到,进入斯坦福校园的棕榈大道周边到斯坦福的校园内部都是拥有非常好的绿化,但斯坦福背后的山上却像沙漠一样,零零星星长一点矮小的灌木。其实后面,才是旧金山无人打理的自然景观的常态:

图片来源:About the Center

加州是极度缺水的一个州,甚至有一首歌的歌名就叫“It Never Rains in Southern California”,加州需要从周边的州(比如内华达州)购买大量水,通过水渠运输过来。 但加州的气候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加州有充裕的阳光,稳定的气候,只是缺水。得益于加州的气候,洛杉矶的亨廷顿图书馆、艺术廊和植物园(The Huntington Library, Art Collections and Botanical Gardens)就拥有极其大量的奇花异草,其中山茶花就有超过1200种,而里面也有各种不同风格的人造园林,当然都是依赖人工灌溉。其中一个沙漠植物园林就在室外放着也打理得很好,可见洛杉矶自身的气候其实是很适合沙漠植物生长的。

从其他州引来的水这些水除了日常居民用水、绿化灌溉以外,还有一大用途——农业。加州的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是世界一大粮食产地之一,加州有充裕的阳光,稳定的气候,非常适合粮食生产,但是就是没有水。于是加州在1945年建成了一个超级水坝——沙斯塔坝(Shasta dam ),沙斯塔坝的蓄水顺着萨拉门托河(Sacramento river),连接20多个水坝、水库和数条水渠,硬生生地将水输送到了这片4200平方英里的中央山谷,形成了一个人造的大粮仓。

其中一条水渠:Los Angeles Aqueduct

图片来源:Where does California get its water?

中央山谷农场:


图片来源:California, Central Valley, Lettuce fields


图片来源:nytimes.com 的页面

美国的农业生产是十分工业化的,从中央山谷的农业可以一睹,大量的农业机械应用在农业生产里。大量片的土地和高效的工业化作业让这片土地每年产出大量粮食。而番茄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作物。但这样的生产模式是极其耗费能源的,需要完全通过人工来引水灌溉、施工业肥、利用飞机进行农药喷洒等。但由于工业化的规模化生产和低廉的能源价格,但如此大费周章生产出来的农作物其实值不了几个钱,在商场里面里面也可以看到农产品的价格其实非常低,且分量很大。也常常会发现牛奶的价格常常低于同体积的饮用水价格。边上的内华达州的Reno市就会每年举办番茄大战(La Tomatina),这些番茄都来自中央山谷农场,而我之前的一篇回答里面则推荐了一部纪录片叫《透视美国》American Revealed,这部纪录片就以中央山谷为其中一个例子,讲述了美国的农业。

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纪录片? - Henry-航的回答

B站视频链接:【PBS】透视美国【4集全·中英字幕·720P】

图片来源:gabelandgabel.blogspot.co.uk

工业化的规模化生产和低廉的能源价格让美国的商品经济极其发达。如此丰富的粮食产量也让严重粮食浪费成为了美国的常态。大家对美国最大的线下零售商沃尔玛的购物模式——仓储式商场购物模式应该不陌生。美国的超市几乎都是清一色是仓储式商场,一个沃尔玛Neighborhood Markets里面就有超过29万种品类的商品,而最小规模的Wal-Mart Discount Stores 也有超过12万种品类的商品在里面(数据来源:Our Retail Divisions)。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曾经在他的书《我们的选择》( Our choice-a plan to solve the climate crisis)里面抱怨过这件事,他认为美国超市的商品品类已经到多了一种荒唐的地步。

这些商场中大量商品都是保质期不超过三天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极其便宜,沃尔玛是拿极少甚至是不拿利润的。因为便宜的食物是客户的刚需,这些食物会引来大量客流,沃尔玛则通过客户对其他品类商品的购买实现盈利。而这些食物在过期之后会被严格处理掉。在奥兰多的迪士尼乐园甚至有更严格的规定规定:食物在完成加工后温度下降到一定度数,或者超过了一定时间,不管顾客有没有吃完,都要换新的。不难想象上个世纪叶利钦访问美国,没有被美国的高楼大厦和自由女神像所震撼,却因为参观了一个小小的超市而抱头痛哭。

工业化生产和低廉的能源价格让美国的食品价格定价非常畸形。这也是美国大量浪费食物和肥胖的原因。在美国可以看到最便宜的食品几乎都是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比如Pizza、炸鸡、汉堡、甜点等但我们知道生产出同样重量的肉类从能量角度上来说是需要消耗6到10倍的植物,生产一磅(0.9斤)的牛肉则需要1669升的水和20磅的谷物。极度依赖肉类的饮食结构其实是一种非常浪费的消费方式,美国畸形的定价模式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浪费。在美国甚至可以通过身材大致区分出一个人所在的阶级。不少身材极度肥胖的人多半是穷人,因为垃圾食品是最便宜的。而有机蔬菜贵,富人也会更常去健身房锻炼,所以身材好的一般经济状况都不会太差。

另一个导致美国人均能耗高的原因来自于美国的居住环境。美国地广人稀,很对地方没有汽车相当于是半个残疾。上个世纪美国利用高速公路打通各大城市之后成功实现了又一次经济腾飞,而美国的人均通勤距离也比其他国家长很多。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非常低的车辆价格和汽油价格让汽车成了美国家庭的标配。一个美国家庭常常会拥有2台或以上的车,因为美国人出门常常不和别人一起和乘坐一台汽车。 洛杉矶拥有非常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很宽的马路,但洛杉矶的高速公路却常年拥堵,因为人均汽车保有量实在太高,而且大部分人是一人开一辆。导致上路的机动车辆非常惊人,当然也带来了很高的个人能耗。Uber模式在美国也有很高的环保意义。

洛杉矶堵车

图片来源:Traffic Jam in the U.S.A 这篇报道把洛杉矶定为美国最堵的城市,紧随其后的是旧金山和纽约。

美国的机动车油耗和马力也往往很大,除了美国人喜欢开卡车(Truck)这种非常耗油的车辆以外。评论中@谢苇 对美国人为什么喜欢开大车总结得很到位:

美国人喜欢开大排量的车因为本身爱开大车(装载力强,方便大宗购物),爱开重车(更安全),爱开高车(视野好)…说白了就是,因为一辆车的排量大,除了油耗是缺点其他基本都是优点。而美帝油便宜,绝大部分人买车都不怎么考虑大排量的负面效果——中国的油要是价格降一半,买大排量的也会多很多。

因为地广人稀,所以大车在购物上会很有优势。另外美国人也喜欢出游,大车方便拖挂其他物件,比如房车、小船、野餐工具等。因此大车有很高的普及率,当然作为居民把大车用来装载物品的时候是少数,平时能用大车来通勤也和他们油价低有关,加上一般喜欢一人开一辆,这也是美国人均能耗很高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些小细节:在加州会发现即使拥有充裕的阳光,还是没有人会晾晒自己的衣物,而是家家户户都使用烘干机。一方面是由于习惯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晾晒衣物是犯法的。在美国的许多地方,有一种没有正式立法的禁令,叫做“晒衣绳禁令”(听说加州已经在干预这条禁令)。由于晾晒衣物会影响美观,导致房地产商没办法把房子卖个好价钱,不少社区禁止居民晾晒衣物,这个事情也引起了环保人士的抗议。

美国人的浪费主要来源于便宜的能源和成熟的工业化生产(当然也包括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廉价产品),工业化产品的价格都很便宜(包括汽车、电子产品),导致浪费现象严重。但由于人力成本很高,所以只要涉及到人工的都会有很高的价格。Uber大力发展无人驾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司机支出占成本中的比重太大。而家里水管坏了,替换的零部件是很便宜的,但水管工过来帮你诊断什么问题,即使最后水管工修不好,也要收取一笔远高于零部件的人力费用。这也是工业自动化程度变高的一个结果:工业产品价格低廉,定制产品价格昂贵。

但即使不少美国人过着能耗很高的生活,也不能直接给全美国人贴上这个标签。美国大部分人是住在房屋(House)里面,拥有很丰富的屋顶太阳能资源。曾经和一个康奈尔的教授在伊萨卡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住的社区家家户户都在屋顶铺设的太阳能板,光伏用于发电,光热用于供暖。整个社区可以能源自给自足,发电高峰时还能卖电回电网。由于那个教授是研究环境的,所以厕所还装了粪便回收系统用于制作农业肥料。旁边的房子甚至还装有室内外热交换系统,保持房屋冬暖夏凉,降低能耗。而小小的社区边上就是大面积光伏板,而车库中也偶尔能见到Model S的身影。

整个社区也一起外包了附近的农场给一个公司运营,公司每天会打理好农场然后将当天的时令蔬菜采摘好放到一个小房子里,社区的人每个人当天去领回自己当天的那一份,领多少全凭信用。各个户主会和公司签订合约,以年或季度以固定价格售卖蔬菜。这样的生产方式极大减去了生产的运输和能耗成本,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耗毫无疑问是非常低的。但这样的方式也决定了社区的人们的蔬菜供应很依赖气候和时令,自家菜谱也要根据时令制定。但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反而觉得这样自然健康。而和教授一起住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素食比例很大,我特意询问了是大部分人的饮食习惯都这样吗?他们说不是的,只有这个社区注重环保的人才会有这么高的素食比例。

总体来说,美国还是一个浪费的国家。但要澄清的是浪费是一个度的问题,这里指的浪费是指过度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具有很低甚至不具有边际收益了(比如加州番茄多到只能烂掉或者拿来玩)。为了“节约”而降低生活品质是不实际也不是我所提倡的。

但美国也是一个极度分化的国家,美国的科技水平足够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有能力构建起极为高效、环保、甚至具有经济盈利能力的生产系统(比如之前提到的社区),但由于没有迫切需要,这种系统只存在于部分有社会责任感或者生活富足人士的家园中。大部分人不关心,也没必要去考虑是否浪费,而整个社会定价系统也是不鼓励,甚至是打压节约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同时看到资源的大量挥霍,和全球最前沿的环保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

user avatar

一直听到一种说法——美国拥有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着世界35%的资源。这句话里的两个数字有着各种版本,反正后者是前者的很多倍就是了。直到在美国住了下来,我才知道这句话有着确凿的事实依据。美国人实在是太浪费了。这种浪费根植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当中,难以改变。


哗 哗 流 淌 的 水 龙 头


就从前阵子暴热的水龙头说起。有一次,我在儿子的幼儿园里看到老师当着小朋友的面哗哗地开着水龙头放水。这是一位其他方面无可指摘的老师。他的理由也许很充分,之前有孩子在那个水龙头洗了手,水是热的,但他想紧接着想放杯凉水喝,所以必须把水管里积累的热水放掉……但我却看了很心疼。




老师的行为会影响孩子。在他们班上,小朋友在接洗手液的时候水龙头永远是开着的。等他们尽情玩够了手上的泡泡,已经不知道流走多少水了。我从小生长在一个中等经济条件的家庭。不需要为钱发愁,但也绝不会浪费任何东西,从小看着外婆在细成一根线的水流下洗菜。现如今看到这种凭空哗哗放水的场景我只能心中默念罪过罪过。同样是性情奔放爱自由的国家,澳大利亚倡导国民每次冲淋少于五分钟,巴西国家电视台还拍摄了淋浴时请顺便小便的宣传片。


没 有 抹 布 的 生 活


和其他方面相比,浪费水真的只能算是小事情。继续以洗手为例。我亲眼看到儿子在幼儿园洗完手抽了三四张擦手纸,草草擦完后一股脑扔进了垃圾桶。我严肃地跟他说,每次只能用一张不能浪费。其实这也难为他了,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一抽好几张的。



擦手纸在幼儿园的功能很多,它还可以用来擦桌子,擦地板。是的,根本没有抹布和拖把这两样东西。桌子脏了,老师会用喷壶喷湿桌子用擦手纸擦掉。地上倒翻饮料了,老师会先扔无数擦手纸上去吸干再一起擦去扔掉,好像害怕沾湿手指一样。很抱歉破坏了美国幼师的形象。这是一种群体习惯,也不完全是他们个人的错。


洗手费水费纸只是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最大的浪费来自一次性餐具。小朋友每天的餐具全部都是一次性的。水池旁边放着很多小尺寸的一次性杯子,小朋友每次喝水都会拿一个。我算了一下,按照正常的饮水量每个小朋友每天至少要取用五个以上。全班一共有二十个小朋友……这还不包括每天的两次正餐和两次点心用掉的餐杯和餐盘。整个幼儿园没有人洗碗,全部都是一次性的餐具,小朋友吃完自己去扔掉。插一句题外话,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师对小朋友说:“每个人都有爱吃的东西和不爱吃的东西,你们不爱吃就扔掉吧。”教室里的三个大垃圾箱永远是满的,里面是各种食物和白色垃圾。这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幼儿园采取的都是这种形式。作为家长我无力改变什么,只能默默地给儿子每天带一个水壶去幼儿园。




有一次去上烹饪课,给我们作演示的厨师妹子每尝一口味道都要扔掉一个一次性塑料小勺。一道菜扔掉了三个勺子。我很想知道她平时在餐厅料理食物的时候一天会扔掉几个、一年会扔掉几个……


少数比较随意、不讲究生活品质的人在家都用一次性餐具的,吃完直接扔就不用洗碗了。桌子脏了,就用厨房纸巾用来代替抹布。还有一种自带洗洁精的厨房纸巾,可以用来清洗锅子之类的用品,洗完也是随手扔掉。如果家里铺的是地板,那么他们会在平拖把下面夹一张一次性地板清洁纸。如果家里铺的是地毯,那么他们会在吸尘之后用厨房纸巾和去污喷壶来做进一步清洁。一个不需要搓抹布和拖把的社会是建立在巨大浪费之上的。


“ 傲 慢 ” 的 垃 圾 工


刚刚搬到美国的时候,我因为拆箱布置新家需要扔掉很多废纸箱。大部分纸箱子完全可以再利用,我就打了回收电话让人来收。对方告诉我,需要我把这些纸箱裁成固定尺寸,否则他不好搬。我强忍心疼,把明明可以再继续用的纸箱子裁成了一块一块的,但是因为不太熟悉英制单位出现了一些误差。晚上到家的时候发现那些纸箱子还在门口,上面留了张纸条“很抱歉。因为你没有按照规定裁好,所以我们搬不走。”拜托,我一米六都能抱起来你们不能?正是因为这样的严苛规定,所以我在附近的普通垃圾桶里看到了很多明明可以回收的物件。



垃圾工人的“傲慢”还表现在日常垃圾的清理上。我们租住过两个的小区,每天晚上都会有垃圾工人来把我们放在门口的垃圾装走。如果垃圾没有装在固定尺寸的垃圾袋里,或者垃圾袋没有扎好留出可以拎的把手,他们就会轻轻掠过只当没看到。这就意味着,我不能用超市的购物塑料袋装垃圾,只能去额外购买符合尺寸的带把手的垃圾袋。(想到垃圾袋生来就是为了进垃圾箱的,真是替它们感到有些悲哀。)而那些把崭新的垃圾袋装回家的超市塑料袋,很快就又会被放进垃圾袋里扔掉。


说到垃圾袋顺便说说食品袋。美国超市常见的食品袋都是很优质的硬质封口塑料袋。很多人用它来装午餐三明治等等,用过一次就随手扔掉。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这种食品袋还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料理碗的功能。比如腌鸡翅的时候,只需要把鸡翅和酱料放到食品袋里,抖抖捏捏放冰箱就可以了。正式烹煮前拿出来,鸡翅进烤箱食品袋就直接扔掉了。这样就不用多洗一个碗了...据说现在国内也已经开始出现这种与环保为敌的食品袋了。




海 量 浪 费 的 超 市


超市塑料袋当然是免费的,限塑令这件事在美国人眼里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买完东西,收银员会熟练地替顾客按照商品分类装好塑料袋或者纸袋,有时还会热心地套完一层又一层。如果你自己带着环保袋过去,大多数收银员会愣一下。


我不太了解美国超市的货物循环流程,但有个细节能让我感受到可能存在的巨大浪费。美国每年的十月底是万圣节,十一月底是感恩节,十二月底是圣诞节。季节性的产品往往前一天还堆满了货架,第二天就换成了应景的新产品。比如海量没卖完的万圣节主题包装的糖果会在万圣节结束后瞬间撤柜,马上换成新主题的糖果。撤掉的商品肯定不能留着第二年继续卖,应该是只能销毁了。糖果只是一个例子。在美国,大量产品被尽可能地做成应景的包装,又在过季后被无情抛弃。美国超市的体量惊人,五千平米的店面都是很常见的,而顾客又远远少于中国。大量产品在被顾客带回家之前就已经浪费在超市里了。有数据说,美国人一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50亿美元,其实浪费的又何止是食物……




无 需 换 季 的 衣 橱


出国前接触过几个美国人,感觉他们普遍比中国人娇气一些,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来了之后才知道,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他们的生存温度在60华氏度到80华氏度之间(15摄氏度到27摄氏度之间),也就是说低于15度要开暖气,高于26度要开冷气。住在我楼下的邻居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去年冬天,我家暖气坏了。感谢他们家开到25度的暖气,我们才没有在零下十几度的天气里冻死。而在我们感恩春天终于到来的时候,他们家的空调又开始吹冷气了。


家里冬暖夏凉,出门开车,公司/学校又是四季如春——美国人的衣柜是不用换季的。反正冬天也是可以穿短袖的。别说me more cool这种反人类的衣物,就连羊毛衫也完全可以舍弃(拗造型另算)。厚外套搭配短打是雪地里见怪不怪的风景。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还有停车不熄火、中央空调设温度不分区域等各种奢侈的生活习惯。在经历了以上种种,我终于更加了解了为什么美国拥有世界6%的人口却消耗着世界35%的资源。生活固然省力了,但真的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且是不必要的浪费。


我不是环保主义者,只是希望能在生活中尽量减少浪费。还是这句老话,只有一个地球,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要尽量环保。我曾就浪费的问题和当地的美国人聊过,发现其实他们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一清二楚,但是习惯了就不愿意再改了……也是任性。政府不愿意政策性地干预这些问题,环保主义者也最多只能管住自己。


中国老祖宗说:“精打细算,油盐不断”、“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这些话固然是诞生在的物质不甚丰富的古代,但其中的道理放到提倡环保的今天依然适用。更重要的是,滥用和挥霍是会消耗人的精神和运势的。就像《孟子·辞过》中提到的:“节约则昌,淫佚则亡。”



关注微信公众号“薇观印象”。

user avatar

2014年去美国

美国是真的,最不环保,最浪费的国家,没有之一。

而且他们浪费的冠冕堂皇,没有一点羞耻,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根本不知道资源是有限的,随便的,打着我是美国人的旗号,任意浪费:)

美国弗罗里达州

所有室内。

空调24小时全开。

即使家里没人都是全开的。

而且全都是开到那种瑟瑟发抖的温度。

我有时候都要穿着件外套,因为太冷了。


突然想到我国内大学的外教,也是空调24小时全开

然后他上课还和我们说:我因为24小时全开空调被人(邻居)抱怨了,他们觉得24小时开空调太浪费了,我就觉得很奇怪,因为我是美国人,我根本不在乎那点钱:)

他就是这么说的

而且那句,骄傲的 'I'm American, I don't care', 说了至少三遍,

眼神里也全是,我tmd是美国人,和你们这些贫民国的人不一样,我就能随便浪费,劳资我就是不差钱:)

而且,说来也许不信,他是博士,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white trash, 而且是有两个博士头衔的,在美国还自己拥有牙科诊所的博士

都这个德行。。。


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打工。

大超市,超级大的那种,卖盆栽,自行车,汽油啥的都卖那种。

有一段时间在烤鸡房负责烤鸡。

好吧,浪费到什么程度?!

烤完的鸡,摆到货架上,两个小时之后,两个小时之后!!没卖掉的全部扔掉!!全部扔掉!

然后我就是那个负责扔的人:)

第一次听到让我把这些还热的鸡全扔的时候, 我以为自己聋了,又让对方重复了一遍,然后对方说没错,全扔。 我傻乎乎的问:为什么(why?!), 对方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我说:因为坏了啊,不热了就是坏了。。。。对。。。不热了。。。就。。是。。。坏,,坏。。。了。。了。。。。。

你猜我扔的时候有没有‘偷吃’:)

不过我偷吃,真的不是想占便宜,真的,就看着那完好的没一点问题的还微温的鸡肉,而且还是我调味烤的,我是真的真的真的不舍得就这么扔了。。。。

况且她说的不热,只是没有出炉时候那么‘烫’,因为卖的时候是摆在那种有加热灯的货架子上,两个小时后拿下来,很多还热的,最凉的都是温热的。

总之,我每次都至少扔两桶,觉得卖的还没有扔的多,我呵了个大马猴的呵呵:)


过了几天又去水果房切水果,超市不是都有那种切好的水果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卖的么。就是那种。

然后我除了切水果还要检查货架上水果的好坏。

一大盒草莓,坏了一个就要整盒全扔,对的整盒!!!

一串香蕉,坏了一个整串全扔!!对的全串!!

我和负责人说:这样太浪费了不能整盒全扔

你猜猜负责人说啥:)

他说:这不是给美国人吃的:) (This is not for American)

我呵呵!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所以美国人是上帝么?!

是上帝么???!!!!!那些非洲连饭都吃不上的孩子就该死把,呵呵呵

记得美国人经常在国际上指责中国人浪费地球的粮食,真的是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要脸!

就是不!要!脸!


然后一堆明星,什么小李子啥啥的,奥斯卡得奖了,还大谈特谈环境保护,我呵呵呵!!我真的是!!哈哈哈!

一年365天,24小时生活在空调房里的人,吃着刚做好的烤鸡,一颗颗完好无损晶莹剔透的草莓的人,和我们讲再不保护环保地球就完了?!

我想骂人:有你们我球才完的!好么?!

因缺思婷,

----------------------------------------

有人说扔的时候应该多留一些,自己回家吃或者给流浪汉啥的,

事实是,

我是真的在’吃,

我扔之前被告知,不能吃,就是要扔的,更不可能拿走,我是趁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偷偷往嘴里塞的几个。

而且流浪汉也捡不到,因为不是把垃圾袋直接放在露天的外面,而是装在一个大的,密封的回收车里,然后运到很远的垃圾场集体销毁。

还有对于那些,人家是发达国家,有钱人家花关你屁事的人,为了资本不顾我球,看来你是真的有自信活不到我球自炸的那一天,

:(

user avatar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在2012年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有超过40%的食物在美国是被扔掉,而不是吃掉的。

(链接:nrdc.org/sites/default/

该研究统计到,有38%的谷物,50%的水产,52%的蔬菜水果,22%的肉类,20%的乳制品被直接扔掉。

这里的“扔掉”不限于被消费者扔进垃圾箱,也包括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损耗。作者举了个例子:有人发现,超过70%的胡萝卜因为尺寸不符合统一包装的要求而在分拣时就被扔掉。因此,作者提出建议,直接将大胡萝卜削成下图那样大小一致的“小胡萝卜”,从而避免浪费:

然而,这难道不也意味着胡萝卜有很大一部分被直接削掉不要了吗?在美国,这种削足适履的处理方式,在对标准化程度要求极高的行业习惯下却是避免浪费所必须。在美国的朋友去cub foods之类的生鲜超市看看,会发现里面的胡萝卜,芹菜,土豆,洋葱等常见蔬菜都像是一个模子扣出来的一样,放在统一的包装里。对标准化的严格要求意味着各种歪瓜裂枣在分销过程中就被淘汰掉,根本没有登上货架的机会。

而在零售阶段,根据P. Beswick等人的研究,有七分之一的生鲜货物最终被超市直接扔掉。销售人员发现,当货架堆得满满当当的时候,顾客更容易产生购买的冲动,于是在浪费和利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确保过度囤货所带来的额外收益能够弥补浪费造成的损失。

在餐饮行业,有19%的食材根本没有机会走上餐桌就被餐馆扔进垃圾桶。记得有一次我在金拱门点了个墨西哥卷(这边叫做burrito, 里面有鸡蛋、芝士和牛肉,和国内的墨西哥鸡肉卷不一样),店员拿起一个,自言自语了一声“这个都凉了”,就把这一批的墨西哥卷全部扔掉。诚然,及时处理掉不新鲜的食品是一种对顾客负责的诚信经营行为,但仅仅是因为放凉了就整个整批整批地扔掉,仍然让我看的暗暗心疼。

另外,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研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在1982至2002年间,餐厅里平均每份披萨饼的卡路里含量增加了70%。该研究认为,随着食物生产成本的降低,餐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来给顾客留下份大量足不欺客的印象,促使每份食物的分量越来越大,而在这一过程中,有55%的剩菜没有被打包带走。

而在一般家庭生活中,美国农业部(USDA)在2011年的研究指出美国家庭平均每年扔掉价值约1600美元的食物。万圣节刚刚过去,我对此有一点很直观的体会:很大一部分南瓜不是拿来吃的,而是像下图这样纯粹作为装饰品摆在门口当摆设。

--

也许有人会说,管得着吗?餐厅想要取悦消费者,爱扔多少扔多少,爱给多大的分量给多大,这是市场经济,只要能最大化经济收益就是合理的;消费者想获得满足感,爱怎么花钱是自己的事情,你说南瓜是用来吃的,我就爱摆着看一晚上第二天扔掉,这是我的个人自由。

然而,粮食蔬菜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是要用化石燃料驱动农机具收获上来,再运到超市和餐桌上的。在美国,根据Michael Webber 的研究,每年全美国有10%的能源被用于生产和运输农作物。而用于农业生产的用水,占到了全世界水资源消耗的约65%。

您当然可以说,自然资源也是可以用钱买到的,消费自然资源也是一种很正常的消费。

没错,不过这种消费啊,最终的供给量是多少,你我说了可都不算。

--

最后,美国人这么过日子,不代表这种过法就是正确的,不代表这就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还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

有些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回去了--比如去年的室友,坚持买用不会误伤海豚的方式捕捞的金枪鱼,会特意提醒我们地球一小时的事情,也会建议房东在洗衣房改用定时关闭的电灯,但仍然不知道在夏天的时候关空调,切菜切肉的时候照样会咔咔两刀把难处理的边角直接切掉不要。不是说他不知道“环保”,而是他对于“节约”的认识仅仅来自于有限几种广受宣传的形式,而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浪费。

user avatar

大家好! 我叫郝贺连,是一个密西西比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我看来,美国有很多浪费。美国不但有资源浪费,而且饮食浪费。首先,美国人特别喜欢买奢侈品。一个例子是在我们的校园是大部分的学生开很贵的车,尤其是美国南方的学生。如果你有很贵的车你会让别人觉得你的家庭背景很丰富,但是你开很贵的车对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有很大的影响。牛津也是小城,所以我们没有很多公共交通。其次,饮食浪费在美国学校里是有待解决。美国人很喜欢吃快菜,但是做饭的时候会浪费很多。比如说,我们去很贵饭馆儿选择吃山珍海味。我们想让我们的朋友觉得我们有很多钱,不要丢面子,但是不会吃完了我们的菜。这个例子可能跟中国饮食文化一样。 总的来说,美国人不会放注意力在饮食上。其实,我们美国大学生在乎世界所有的事情。我觉得我们在乎保护环境和稀有动物因为是很重要的世界问题。原来我觉大部分的得美国人很自私,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多美国人在乎对世界影响的问题。我对我们美国总统很没脸,希望他可以用理性来采取合适的政策帮我们的国家。

我希望我可以很快会去中国,更了解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如果我写错了,欢迎你们给我介绍写的错误。

user avatar

日常用品这都是小事

最大的浪费在这里→→→→→→→→→

沙特用石油淡化海水,灌溉农业 所谓粮食自给

美国,巴西 用粮食酿造燃料 所谓 能源自给

中国污染自己国土 出口光伏设备 所谓 科技引领经济发展

德国,日本把自己的核电厂关了 进口中国光伏 把环保提到极致 丢个垃圾袋都上纲上线 所谓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沙尘暴吹到东京了)


怎么评价呢? 产业政策就是一群傻逼想出来的傻逼玩意儿 @林毅夫

user avatar

你看美国的科幻片科幻小说当中的废土/末日类型,故事设定里可以缺水、可以寸草不生、可以退回旧文明,但是怎样都少不了能源、车、电、燃油、火药……说明啥,说明美国人从来没有设想过“生活也可能没有能源”啊!有空气就有能源,就有我们现在的车、枪、暖气。

【注:看过的科幻作品不多,欢迎举反例】

user avatar

我跟一帮美国同学去第三世界国家希腊玩,当他们发现希腊的宾馆要插卡取电的时候是震惊的

user avatar

说个小细节————

很多美剧里:主妇晾晒衣服这个镜头,

表现的其实是他们是低收入家庭,住在老旧郊区或者小镇;

或者说家庭已经从繁华区搬到小镇,

或者说从中产阶级变成小镇低收入家庭!!

或者说回到农场,诸如此类;

不是表现主妇勤劳和阳光庭院的

user avatar

美国人确实很浪费,各位都说的很全面了。但其实有的浪费有必要甚至是必须的,我就从这个角度来洗一洗:)

1. 空调 24x7 地开

我搬到一个新的公寓,入住当天,物业的人特意嘱咐我:不管冬天夏天,家里有人没人,都要把空调开着,怕费电的话就适当调节一下温度。我非常不理解,问为什么。他说:“夏天开空调主要是为了防止mold build up (空气潮湿,不换气的话卫生间厨房就容易发霉),冬天开空调是为了防止水管结冰炸裂。

这样一说就有道理了,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美国没有集中供暖,大多数人家又是独栋,因为家里没人就不开空调的话,水管很容易冻炸,到时候造成的财产损失,清理起来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真的不是那点电费能比的。我之前住过的一个公寓冬天水管炸过一次,整个公寓停了一天水不说,一层的地毯全泡了,最后不得不重新换,墙也要重新上漆。

2. 商店/写字楼没有人也通宵开灯

这个纯粹是出于治安的考虑,通宵开灯可以帮助监控录像拍到行窃/闯入者的清晰图像。美国的治安不比国内,你停车时候把包落在车座上就有很大概率被人把车窗砸了把包拿走,更不要提一个半夜无人值守的商店了。美国绝大部分地方地广人稀,而且住宅和商业区一般是分离的,半夜砸个商店橱窗抢点东西请不要指望有目击者,更不用指望警察及时赶到抓人了。。

当然,没有防盗顾虑还不随手关灯的当然是值得批评的浪费行为!

3. 每人一辆车,到哪都开车的生活模式

虽然没有数据,但我觉得这个对美国人均能源消耗高居全球第一功不可没。不过也实在没办法啊,美国99%的地方公共交通就是辣鸡。开车15分的路,坐公交要40分钟,错过这一班的话不好意思下一班要再等半小时,而且很多地方还不通公交你怎么办?总不能天天uber吧。。

4. 食物宁可扔掉也不送人

前面有很多提到这一点,BI有一篇文章 (

businessinsider.com/why

)就讨论了商家为什么把食物扔掉也不用来接济穷人。 要点如下: 1. 商家有liability的考虑 (比如怕有人吃了捐赠的食物中毒来告他),但其实国会有保护食物捐赠人不受起诉的法律。 2. 储存这些过期食物也是要成本的(库存空间,冷藏等),从商人盈利的角度考虑,与其等人来一点点取走,不如直接扔掉。


最后还有一些其他答案提到的但我觉得并不在点子上的。比如不用抹布,抹布确实很不卫生啊,除非你每次用完都洗干净,但这样也费时又费水啊,相比之下用厨房纸就省心多了。比如烘干机,用起来就是很方便卫生啊,尤其是在气候潮湿的地区,穿上烘干的衣服那一刻都是幸福的。。

所以嘛也不要矫枉过正了,人类发明的各种新科技新产品就是为了方便生活的,只要使用合理我觉得就不算浪费。比如你只有两件衬衫就要单独用去洗一桶再烘干,这当然是浪费;你攒了满满一桶脏衣服去洗再烘干,我觉得这就不算浪费,如果你喜欢阳关晒出的衣服,那当然更好。再比如明明开车15分钟能到的地方,非得坐40分钟公交过去才算不浪费么? 真想一点也不浪费,美国倒是也有很好的例子啊:去体验一下Amish人的生活可好?绝对比在座刷知乎的每一位都环保多了。

当然,其他答主说的维护草坪,浪费粮食,浪费水的例子,我是完全赞同的,只是想通过此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一点见解。

user avatar

大家都说了资源的浪费。我来扯一个食物的浪费吧,大学时期在学校餐厅打过两年工。对美国大学食堂的浪费感到触目惊心。

我在餐厅的工作很简单,别人带一个上午就能上岗。就是给学生做黑暗料理,我这种国内菜刀都没摸过的人,来美国居然第一份兼职是给全校师生做菜。手动滑稽,美国人基本把流程简化到极致,基本用油把所有学生选的食材炒一下算是最高难度了。其他基本就是拌沙拉,做pizza,做汉堡,炸薯条和鸡翅这种简单的活。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每次餐厅关门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处理今天还剩下的食材。怎么处理呢,很简单液体如酱和汤直接倒掉,剩下的绞碎再冲进下水道。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还好,但实际上我们处理的量是惊人的,有次搅拌机坏了,我们不得不倒在垃圾桶里,于是我们一次性倒掉了超过五百加仑的食物,我们用掉了十个超大的垃圾袋,一个垃圾袋我目测是50加仑的容积,但我也不确定,只能更大不可能小。

你可能会说可能学生多吧,错,预备好一天的食材亦为开门前的准备工作之一,我两年观察下来学生每天最多消费我们准备的三分之二,一般都是消费一半左右。剩下的基本都浪费了。你知道一个从小在中国接受粒粒皆辛苦教育的学生,到了美国整天把一箱箱冷冻鸡翅,一只只烤全鸡还有大把牛肉,新鲜蔬菜和鸡蛋扔进搅拌机里绞碎是什么感觉吗?而且这些食材都是未处理或者简单处理过的,完全可以保存到第二天。不像中国是烹饪过的,保存可能会坏或者变味。

更加浪费的是牛奶,因为美国的牛奶一般不添加防腐剂,所以放冰箱也是两周之后就坏了。但同时美国的牛奶价格又非常低,和矿泉水基本一个价。所以没多少学生从餐厅里买,但我们得备着啊。于是每两周我们就得从冷库里搬出三四箱牛奶,然后直接倒掉,直接倒掉,倒掉。

我后来实在忍不了了,问Manager为什么不把价格调低然后把食物都卖出去。Manager无奈的和我讲:你知道为什么公司要求你每次都要把剩下的食物绞碎吗?因为这样外面的流浪汉就没办法从垃圾箱里翻出新鲜食物带回家了,他们连流浪汉都不想给,还会给学生降价?

啥叫万恶的资本主义,算是有了一个切身的体会。PS:这个回答底下好多赵姓网友啊,真是生怕我们的资本家们受到一点委屈,多担一点成本。千解释万理由不就一句话嘛,一切的一切必须要为资本的利润服务,说出来有这么难吗?为了利润,道德可以不在考虑范围内,法律,如果违法成本不高,亦可不考虑就这么简单。站在圈子里固然听上去合理,为了节约成本,这样做会增加开支云云。跳出圈子看,一边是资本家再拼命销毁产品,一边是人民穷的买不起产品。每一次经济危机不都是一出出活脱脱的魔幻现实主义闹剧么,简直是大写的嘲讽。

更新:我完全没有要说要拿过期食品给流浪汉的意思,把过期食品给别人吃,这是大规模投毒谢谢。不知道各位是怎么理解出这层意思的,国外对食品安全问题容忍度极低,所以公司采购的都是新鲜的食材,我每天处理也都是当天的蔬菜和肉类居多,具体有保质期的食物自会有仓管负责。其实就是公司不想负担保存食物的成本,一来仓库面积有限,二来蔬菜无法冷藏要使用专门的低温加湿保鲜柜,想保存需要添购新设备增加成本。三肉类冷藏后会导致使用前增加解冻的工序,会极大增加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而公司并不想承担这些成本就这么简单,还不如倒掉。


二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回答赞又多了起来,关于为什么不减少采购的月经问题在这里统一答复:食堂不是学校管理,学校只出地,食堂是由外面的食品公司承包经营的。他们的利润来源于食堂食物和食材的消耗量。通俗点讲就是消耗的越多公司利润最大,但这个利润的上限是学校从学生手里收取meal plan的总额减去采购成本以及食堂管理费用。所以浪费有助于提高食品公司的利润并使其无限接近于这个上限。

user avatar

06年在一个外语学校做兼职,帮会计统计过一下教师宿舍的水电费

中国的教师,一家三四口,两三百搞定,没有超过五百的

美国外教,一个人住,没有低于一千五的

user avatar

很想对某个答案说一句,人还是要点儿脸的……


我承认,我做不到什么完全不浪费,每次吃饭都把盘子舔干净什么的。但是有人跟我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是没有脸皮去大义凛然的说,我剩点儿饭提高了我就餐的效率,而我的单位时间可以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怎么能说是浪费;反倒是你种田的水平落后,滥用化肥农药污染水资源,焚烧秸秆污染空气,搞得整个地球乌烟瘴气,你还好意思说我……


诚然,没有人可以反驳说我提高就餐效率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虽然是不是真的提高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更没有人可以反驳我关于农业污染的言论。但是说出这种话的人,我只能说:哔————

我不这么说,是因为我要脸而不是因为我不知道……



这个答案让我对马克思的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这么个阶级剥削的世界,其实剥削阶级是完全不能对被剥削阶级感同身受的……

当然,还有一句话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


当然,你可以说我也在剥削别人,没错,但至少,你看,我还是要脸的……

user avatar

discovery演过,他们从海里捉到好大好大的螃蟹。

然后黑人大妈熟练的用专门的刀一下挖了出来螃蟹最下面那个腿连接的身体部位的最大的一块螃蟹肉。

然后熟练的把剩余的螃蟹包括腿给扔了。

我艹,还有好多肉呢啊。

简直就是吃鸡只吃鸡胸然后鸡腿鸡翅鸡头鸡脖鸡架都扔


170510补充:

挖蟹肉大妈是在岸上的加工厂

综合大家的回答,我觉得美国人是有个极低的标准,然后大家都能遵守之。中国是有个极高的标准,然后总有违反者。

通常中国的违反者也比美国的遵守者更节俭

user avatar

没人说amazon吗?每次收到的包裹都是箱中箱中箱中箱中箱中箱....
拳头大的东西却拿个超大的箱子装着寄来。
每每看到家里堆积成山的箱子,我都想着这要是在国内,靠卖纸皮我都发了。
就更别提塑料袋随便扯,超级多的一次性用品,商铺写字楼永远不灭灯。

以前在国内时,觉得说环保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倡的,是挺时髦先进的事情。
来了美国以后,麻痹原来这些环保口号都是说给我们这些第三方发展国家听的,自己来挥霍无度。

真是实在的资本主义国家。

user avatar

美国真的是太浪费了……以前就有个大致的印象看完这个帖子才算真认识到有多么的浪费啊……

同属发达国家美国和欧洲的观点和生活方式真的是完全不一样,难怪欧洲人都不怎么喜欢美国人。

正好昨天才碰上三个法国人,开玩笑聊到法国男人标配之一是围巾,一个法国人说是啊,他的围巾是他奶奶给他的,他已经戴了十多年了;然后另一个说起他自行车的问题,那辆他从法国运到中国的,已经骑了十多年的自行车;这时候我跟另外一个法国人吐槽我还从来没有过用了十年以上的东西呢,他就告诉我他的笔记本电脑就用了10年了……

更不要提两个严格素食主义,一帮素食主义者的朋友,每天都在宣传人类如何虐待动物,破坏环境,呼吁我们都要开始吃素了……

下次要告诉他们美国这才叫浪费,鼓励他们去美国宣传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且触目惊心,这背后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高消费水平、便利性驱动、文化习惯以及基础设施等。以下我将从多个方面尽可能详细地描述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浪费资源的具体表现:一、食物浪费 (Food Waste):这是美国最显著的资源浪费之一。 家庭层面: .............
  • 回答
    在美国的抗议活动中,确实出现过抢劫的现象,这常常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需要强调的是,抢劫行为并不代表所有抗议者,绝大多数参与抗议的人是以和平、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的。 将少数人的不当行为泛化到整个群体是不准确的。然而,为什么在一些抗议活动中会出现抢劫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这背后往往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将历史事件和虚构的场景结合在一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1. “光头”是谁? 在中国近代史的语境中,“光头”通常指的是国民党领袖蒋中正(蒋介石),他的昵称之一便是“委员长”,而“光头”也常用来代指他。因此,我们可以假设您指的是蒋中正。2. .............
  • 回答
    疫情期间,美国一些民众表现出的“反智”行为,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和担忧。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更深入地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归咎于“不聪明”。这背后涉及复杂的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心理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强化的。首先,我们得承认,信息爆炸时代,真假难辨。疫情爆发之初,关.............
  • 回答
    最近,社交媒体上涌现出不少美国民众的帖子,他们回忆起自己在新冠疫情爆发前,甚至在官方公布的首例确诊病例之前,就出现了类似新冠的症状。这股“早期感染自述”的潮流,让人们对美国早期病例的出现时间产生了新的审视,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回忆杀”背后的信号:个人经验的价值与局限这些帖子内容五花八门,但核心都指.............
  • 回答
    您提到的“日本人吃美国人”的情况,在历史上并没有普遍发生,也不是二战中日美关系的主流。二战期间,日美两国是残酷的敌对国家,在战场上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在极为罕见的个别极端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些非常规的行为,但将“日本人吃美国人”视为普遍现象,并且由此推论“美国人一点不记仇”,这与历史事实并不相符。.............
  • 回答
    在中国境内,如果一个人实施了针对美国人的网络诈骗,这其中牵涉到复杂的法律管辖和执法合作问题。情况会比较棘手,但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可能面临的惩罚:一、 中国国内法律的适用首先,如果诈骗行为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中国的法律是首要适用的。在中国,网络诈骗属于犯罪行为,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 回答
    理解为什么一些美国人对安东尼·福奇博士(Dr. Anthony Fauci)感到不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这其中包含了科学、政治、媒体、个人经历以及社会情绪等多种复杂因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COVID19疫情初期的应对策略和信息沟通: 前后矛盾的信息: 在疫情早期,关于口.............
  • 回答
    说“美国人没有出现在奥运会举重赛场”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历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你会发现,美国确实有举重选手参加,而且并非全然没有竞争力。不过,相较于美国在许多其他奥运项目上的统治级表现,举重项目上的身影似乎确实没那么耀眼,这背后是有一些复杂的原因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奥运会的.............
  • 回答
    在美国人在中国街头被打,如果选择还击,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不能一概而论。中国法律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核心在于“正当防卫”的界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原则:在中国,打人是违法的。无论是谁,在中国境内实施殴打他人的行为,都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回答
    2007年,如果我预感到一场经济危机即将来临,我会像一个准备过冬的松鼠一样,开始仔细地规划我的每一步。当时的市场似乎一片繁荣,但一些迹象——比如房地产泡沫的膨胀、金融机构的杠杆操作、以及信用违约掉期(CDS)的盛行——都让我感到不安。我不会像一些人那样因为暂时的繁荣而冲昏头脑,而是会选择更审慎、更保.............
  • 回答
    关于“从未听说有美国人在中国贩毒被判死刑”的疑问,这背后涉及的是中国对毒品犯罪的严厉打击政策、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社会对死刑的态度和相关信息传播的复杂情况。虽然您提到从未听过,但事实上,中国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对外国人,包括美国公民,判处死刑的情况是存在的。不过,这类案件的公开报道相对较少,原因也比较复杂.............
  • 回答
    关于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这确实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而且视角非常多元,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答案。要详细聊,得从不同国家、不同群体、不同时代,甚至是不同个体去看。普遍的认知,往往是基于媒体、文化输出、以及直接的接触和交流。一、 经济发展的“奇迹”与勤劳的国民:这是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最直观的印象之一。改革.............
  • 回答
    拍一部叫得响的科幻电影,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很多,也解释了为什么这片子市场里,美国人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其他国家的身影则相对少见。首先,我们得说钱。科幻电影,尤其是那些能让人拍案叫绝的,通常都需要巨额的预算。为啥?想象一下,你需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有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有颠覆想象.............
  • 回答
    是的,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中投入了远超一万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字不仅仅包括了军事开销,还涵盖了重建、人道援助、外交活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以下是对美国在阿富汗投入资金的详细 breakdown 和解释:核心数字:超过一万亿美元根据多项独立研究和官方报告(如布朗大学的“战争成本项目”——Costs of .............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非常友好”来概括。实际上,对于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看法,日本人内部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观点,而且这种态度也随着时间和时代的发展而演变。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可能表现出相对友好的态度,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事.............
  • 回答
    美 FDA 前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关于“1 亿美国人可能在年底前感染新冠病毒”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但同时也需要审慎解读的预测。要评估这个数字是否“经得起推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局限性。一、 戈特利布的说法及背景分析.............
  • 回答
    2022年美国加息股市暴跌,这并非什么难以预测的“黑天鹅”,而更像是一场早有预兆的“风暴”。面对加息这个明确的信号,你说美国人难道不知道吗?美国人当然知道,而且知道得非常清楚,因为加息的决策者正是他们自己——美联储。预兆与认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美联储加息的动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抑制失控的通货膨胀.............
  • 回答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源于历史、文化、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价值观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些不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差异: 一、 individualism vs. Community/Tradition (个人主义 vs. 集体主.............
  • 回答
    美国人选择在早晨洗澡的原因多种多样,这反映了美国文化、生活方式、个人偏好以及对效率的追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几个主要方面:1. 提神醒脑,为一天做好准备 (The "WakeUp" Effect):这是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早晨的洗澡,尤其是冷水或温水浴,能够: 刺激感官: 水的触感和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