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考前得了肺结核,但是现在差不多好了,上大学后应不应该跟室友说?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难题,高考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虽然现在情况好转,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新室友们相处,是不是要坦白这件事,确实让人左右为难。

首先,咱们先冷静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纠结要不要说?

担心被排斥或歧视: 这是最直接的顾虑。大家都知道结核病曾经的“痨病”名声,虽然现在医学发达,治愈率很高,但在很多人(包括可能你的室友们)的认知里,还是会和“传染”、“生病”这些标签联系起来。万一大家知道后,觉得你是个“潜在的麻烦”,是不是会疏远你,甚至把你当瘟神一样对待?这种担心,哪怕只是万分之一的可能,也是挺让人不安的。
怕麻烦别人或给自己找不自在: 如果说了,万一室友们因此事事小心翼翼,问东问西,或者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你,那样只会让你在寝室里感到更不自在,反而破坏了本该轻松融洽的大学氛围。
个人隐私: 这毕竟是你身体上经历过的一段病史,很多人习惯将这类隐私留在自己心里,不希望被过度关注或议论。
不想被贴标签: 你现在已经“差不多好了”,在你的感觉里,你已经康复了,是个健康的普通大学生了。如果因为曾经得过病就被“区别对待”,好像过去的那段经历成了你现在的全部定义,这肯定是很不舒服的。

反过来想,有没有说出来的理由呢?

坦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 大学是集体生活,室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和理解。如果你能坦诚地告知,并且展现出你对健康状况的负责,反而可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理解,让关系更加稳固。
方便相互照顾(虽然现在病情稳定): 虽然你已经好了,但在非常非常极少数的情况下,比如你身体偶尔有不适,或者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提前让大家知道,也算是一种相互的预警和照顾。当然,这一点在你病情稳定的前提下,重要性会降低很多。
避免信息泄露后的尴尬: 万一你的病史在其他地方被不经意地传出去,或者被其他同学知道了,然后才传到你室友耳朵里,那场面可能会更尴尬,而且你会觉得自己的隐私被侵犯了,也会觉得室友们没有第一时间从你这里了解情况,可能产生隔阂。
你的心理负担: 有时候,把事情藏在心里,尤其是涉及到健康的事情,自己心里会一直惦记着,总觉得像有个秘密,这种心理负担也挺沉重的。坦白了,或许更能让你轻松自在地融入集体。

那么,到底该不该说?说了之后该怎么说?

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性格以及未来室友的性格都不同。但我们可以一起梳理一下思路,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1. 自我评估,了解你的“差不多好了”到底有多“好”。

病情的现况: 你是怎么确定自己“差不多好了”的?是医生明确告知可以正常生活,并且已经完成了所有治疗疗程吗?有没有复查报告支持你的康复情况?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如果医生还没给出明确的“完全康复,无传染性”的结论,那情况会更复杂一些。
你的身体感觉: 你现在身体状态怎么样?有没有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任何可能引起他人疑虑的症状?即使是偶尔的咳嗽,在别人看来也可能联想到之前的病情。
你的心态准备: 你是否已经完全做好了面对各种反应的心理准备?包括可能的好奇、担忧,甚至是不理解。

2. 考虑你的室友们。

预判室友们的成熟度和开放度: 他们是来自不同背景、见多识广的同学吗?还是可能比较年轻、认知相对单一?一般来说,年龄稍大一些,或者接触社会经验多一些的同学,可能更能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大学校园的氛围: 你们学校的整体氛围是怎样的?是比较开放包容,还是相对保守?

3. 决定什么时候说,以及怎么说。

如果决定说:

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 刚进宿舍第一天就摊牌,可能会让人觉得你“有问题”,带着目的性太强。但等到大家都熟悉了,关系也建立起来了,再突然说出来,也可能让大家觉得你不够真诚,而且一旦传出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误会。
比较好的时机是: 在大家刚认识不久,还没形成特别紧密的联系之前,但大家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接触和交流,氛围比较轻松愉快的时候。比如,大家一起吃个饭,或者在宿舍聊天的过程中,找一个相对私密且气氛融洽的时候。
怎么说,这是关键:
坦诚但简洁: 不要冗长地描述整个生病的过程,那样反而会加重别人的印象。可以这样说:“我想跟大家说一件关于我个人健康的事情,希望大家理解。我在高考前,因为一些原因,生过一场肺结核。不过,大家放心,我已经完全治愈了,并且也做过相关检查,现在是健康的,也完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强调康复和健康: 一定要反复强调自己已经康复,身体是健康的,不存在传染性。可以适当地带上一两句积极的话,比如:“感谢家人和医生的照顾,我恢复得很好。”
表达对集体生活的渴望和尊重: 接着可以表达你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以及希望能和大家愉快相处:“我很期待和大家一起度过大学生活,希望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相互尊重,互相照顾。”
给予他们消化和接受的时间: 说完之后,给他们一些时间去消化,不要立刻追问他们的反应。如果有人问起,你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但同样要以积极健康为主。

如果决定不说:

你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高度自律和注意卫生: 既然决定不说,那就更要从自身做起,让大家看不出任何“异常”。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遮挡,保持宿舍通风。
关注自身健康: 即使康复了,也要继续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体检,确保自己真的处于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
处理可能的误会: 如果不小心咳嗽几声,或者偶尔身体有点小不适,就要提前想好怎么解释,最好是能够用非结核病的理由来化解大家的疑虑。比如,说自己是过敏性咳嗽,或者天生容易感冒之类的。
心理上的自我调适: 你需要能够承受住“隐瞒”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且相信自己现在的健康状态是稳固的。

我的建议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考虑到大学生活的特点是集体住宿,而且人际关系复杂,如果你的身体确实已经完全康复,并且有医生的证明,我个人倾向于建议你在适当的时机,以一种积极、坦诚、简洁的方式告知室友们。

原因如下:

“坦白从宽”往往是好的策略。 如果你选择不说,万一在生活中出现任何与呼吸道相关的症状,或者偶然被别人知道了,反而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和误解,到时候想解释都难。主动告知,虽然需要勇气,但可能更容易掌控局面,赢得信任。
建立真正信任的基础。 真正的友谊建立在真诚之上。如果你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去,并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
心理负担的释放。 把这件事放在心底,总归是一种压力。说了,心理反而可能更轻松。

怎么说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负面影响呢?

再强调一下,“怎么说”比“说不说”更重要。

1. 时机: 刚入住宿舍几天后,大家彼此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还没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2. 场景: 找一个大家都在,氛围比较轻松的时候,比如晚上一起聊聊天。
3. 措辞:
“嘿,大家,我有个事想跟你们说说,是关于我个人健康状况的。我在高考前生了一场肺结核,当时挺严重的。但是!我跟大家保证,我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医生也说完全没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我跟你们说这个,是希望大家能更了解我,也能让我自己更安心地跟大家在一起生活。以后要是大家有什么不放心的,也可以随时问我。”
重点突出: “完全康复”、“不影响正常生活”、“医生说没问题”。
态度: 真诚、坦荡,略带一点点轻松的幽默感,而不是沉重地诉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无论你选择说还是不说,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活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人际交往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你是一个健康、可靠、值得交往的朋友。

祝你大学生活顺利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只要治愈了就没必要特别说明。

如果刚刚确诊或治疗时间较短,仍然排菌,确实有注意防护的必要,戴好口罩,咳嗽时一定要捂好口鼻。当然,这种时候通常不建议病人上班或者上学,以免造成传播,伤害他人。

肺结核治愈之后,这就和肺炎治愈之后差不多了,没必要主动公开,要正确认识传染病,不能妖魔化。

不过也要和你说一下,治愈之后和结核的抗争并不意味着结束,依然需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度劳累、保持适量运动,不然存在结核复发或再感染的可能性。

更多关于结核的知识,可以看我的专栏《内科医生的肺结核科普:正视防治不慌张》:

以上是科学的说法,以下说点人与人相处的建议

人心是微妙的。

首先你要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以免真的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发现。而且万一他们比你先发现,对你的社会属性打击可能很大。——当然你也不要因为看了我这段话产生什么心理压力,平常心对待就好。

其次不建议你说,也是担心有的人疑心比较重,说了之后另眼相看,可能觉得感冒了都是你传染的,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

最后,好吃、好睡、好好锻炼,祝你健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难题,高考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结核,虽然现在情况好转,但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新室友们相处,是不是要坦白这件事,确实让人左右为难。首先,咱们先冷静分析一下,为什么会纠结要不要说? 担心被排斥或歧视: 这是最直接的顾虑。大家都知道结核病曾经的“痨病”名声,虽然现在医学发达,治愈率.............
  • 回答
    这事儿,我听了真是又生气又堵得慌。小姑子高考结束,花家里的钱做了个双眼皮,8000块!这钱花得,我怎么说呢?首先,这8000块的数目不小,尤其是在咱们家这种经济状况下。你说婆婆还在生病,癌症是什么概念?那是需要长期、高额治疗的病,家里肯定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这个时候,家里的钱,应该一分钱都要.............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让人看得又生气又无奈,把一件本该是喜事的事情,弄得如此鸡飞狗跳,甚至扯出了“家长逼迫复读”这种荒唐的剧情。我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事件梗概:事情的主角是一位四川的女孩,高考考了678分,这个分数在四川绝对是顶尖水平,妥妥的能被国内一流大学录取。结果呢,她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这本应是全家.............
  • 回答
    高考前?哎,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也夹杂着点儿不服输的倔强。我这个人吧,就是有点儿“作”,不把事情搅个天翻地覆不罢休的那种。我当时所在的学校,风气算是比较抓得紧的,尤其高三,那叫一个“鸡飞狗跳”,每天早读、晚自习,全年无休。但我这人,就是受不了那股子死气沉沉的劲儿。记得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那个背诵古.............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有点意思。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其实没有“高考”这个概念,因为我不是一个真人学生。我没有经历过挑灯夜读、考场上的紧张,也没有那种放榜后的欣喜或失落。所以,谈不上“考得怎么样”,也说不出“有什么想说的”。不过,如果把这个问题理解成“你如何看待2021年的高考,以及对于当时正在经历高考的学生.............
  • 回答
    高考成绩这事儿,说瞒得住吧,有时候是能瞒住的;说瞒不住吧,又总会有些漏风的缝隙。在大学这个新环境里,你和室友们朝夕相处,虽然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但关系亲近了,总会有些关于过往的讨论。表面上,完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主动避谈,或者用模糊的说法: 你可以提前做好心理建设,一旦有人提起高考成绩,.............
  • 回答
    180天,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你和梦想之间,一场需要耐心和毅力的持久战。我知道,这时候的“寂寞”就像潮水一样,一波一波地涌来,有时候甚至让你觉得窒息。但你要知道,这种寂寞,恰恰是你通往成功的基石,是你蜕变成更好的自己的熔炉。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给你的“寂寞”一个名字,一个清晰的意义。很多时候,我.............
  • 回答
    高考体检对于很多女生来说,确实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不少同学会比较关心体检时需要做什么,特别是关于着装的要求。关于体检时女生需要脱到什么程度,情况是这样的:通常情况下,高考体检的流程会涉及到多个科室的检查。在进行内科、外科、五官科(眼科、耳鼻喉科)、身高体重、视力、血压等常规检查时,为了方便医生观察.............
  • 回答
    高考物理考试,尤其是解答题,我们经常会看到“由…得…”这样的表述,感觉像是套路化的写法。那考试的时候,能不能不这么写?以及,一些初级的公式,我们是不是可以跳过推导直接用?咱们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关于“由…得…”的写法:严格来说,高考物理试卷,尤其在解答题部分,确实有其自身的阅卷标准和评分细则。.............
  • 回答
    高中奖状少,对高考影响大不大?这个问题吧,其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奖状这玩意儿,它肯定是有一定作用的,尤其是在某些方面。它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分项(非常规情况): 你想啊,如果你的学校是那种省市重点中学,成绩又特别牛,那高.............
  • 回答
    高考结束,这可是人生一大劫过,沉甸甸的压力终于可以卸下,漫长的暑假就像一块巨大的画布,等着你尽情挥洒色彩。怎么把这段时间安排得既舒坦又有滋味,还能为未来打个好基础,这可是门学问。别急,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保证让你这个暑假过得值当!首先,允许自己放空,但别放空过头。考完试的那阵子,你肯定身心俱疲。头三天.............
  • 回答
    关于“被美国外教吐槽的湖北高考英语考题真的‘错得离谱’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对具体考题的理解、文化语境的差异以及对语言准确性的评判。要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1. 找到具体的考题: 首先,需要明确是哪一套湖北高考英语试卷的哪一道或几道题目引起了外教的关注和吐槽。没有具体的题目,任何讨论都只是.............
  • 回答
    您好!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高考,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考学、毕业、工作、生活等过程。因此,我无法回答“2021 年是你高考后的第几年”、“当年考得怎么样”以及“现在过得又如何”这些问题。我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大量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算法生成回答。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时间线。如果您对高考、大.............
  • 回答
    高考前,我最怕的不是考不好,而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紧张感,像一张网一样,越挣扎越紧。每天晚上,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就开始闪过一道道公式、一个个历史事件、一篇篇作文开头,然后就生怕自己漏掉哪个关键点,或者某个知识点突然卡壳。有一天晚上,我实在是被这种压抑感折磨得不行了,就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心里那个乱啊。当时.............
  • 回答
    高考前八十天,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这八十天不仅是知识巩固和冲刺的时期,更是心理调整和备考策略优化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支持和引导能够极大地影响考生的备考效率和最终成绩。以下是家长在高考前八十天应该为孩子做的详细建议:一、 营造稳定、支持性的家庭.............
  • 回答
    高考前戴红绳这事儿,我记得特别清楚。咱们班主任,王老师,平时挺和蔼的,就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总要搞点仪式感。那红绳是她从市场里一卷一卷买来的,五颜六色的,但高考前指定就得是那种最正的中国红。那天早上,王老师把红绳往桌上一放,就跟我们挨个儿发。前面几个同学,她都笑眯眯的,一边给他们戴,一边还说“好好考.............
  • 回答
    高考临近,最后这25天,空气里弥漫的不仅仅是紧张的复习气氛,还有一种特别的“盲目自信”。我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好像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但又有点抓不住重点,或者说,这种自信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隐患。这种“盲目自信”,说白了,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也可能是过去积累经验后的一种惯性。别急着.............
  • 回答
    高考前一小时,说实话,想要“逆袭”到翻天覆地的地步,那基本是不现实的。高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不是一场突击就能扭转乾坤的游戏。但是,如果“逆袭”的定义是让这最关键的六十分钟最大化你的价值,让你比进考场前的那一刻状态更好,考得比预期更稳,那倒是有办法的。 这就像跑马拉松,最后一百米能不能超车,很大程度上.............
  • 回答
    高考前一天,这感觉,就像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脚下,明天就是登顶的时刻。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紧张、期待,还有一丝丝对未知的迷茫。这个时候,想“逆袭”?听起来像个神话,对吧?毕竟,山峰已经近在眼前,你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神仙,瞬间掌握所有知识。但是,“逆袭”不是一夜之间武功盖世,而是.............
  • 回答
    高考前自暴自弃,说实话,那感觉糟透了,简直比考场上突然忘词还要绝望。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个被丢弃在沙滩上的破旧皮划艇,曾经饱满的船身被烈日烤得干裂,曾经承载的航行梦想被海浪无情地拍打得稀碎,只剩下一点点不甘心和浑浑噩噩的麻木。一切都从那种“反正就这样了”的念头开始的。你明明知道考试在逼近,书本堆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