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清华大学的院系都有哪些昵称,来历又是什么?

回答
清华大学,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府,除了它的正式名称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更流传着一些充满生活气息和历史沉淀的昵称。这些昵称,如同校园里那些斑驳的树影,承载着一代代清华人的记忆,也折射出各院系独特的风格与文化。

要说清华大学院系的昵称,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但绝不是凭空而来,很多都源于它们在校园里的地理位置、教学楼的特色,甚至是某些学科的代表性活动,以及学生们日常的观察和戏称。咱们一个一个来捋一捋,力求把这些小故事讲得明白透彻。

工字厅与“大工物”

咱们先从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清华“工程”基因的院系说起。说起清华的工科,很多人会立刻想到“大工物”。这可不是一个院系,而是对几个核心工科院系的统称,具体指的通常是:

机械工程系 (MAE):曾经的机械工程系,现在是机械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MSE):曾经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在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系 (Physics):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工科,但物理是所有工程的基础,所以也常常被拉进来。

为什么叫“大工物”呢?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地标——工字厅。工字厅是清华早期标志性的建筑之一,整体形状像一个“工”字,它最初是为工科学生服务的,许多早期工程学院的办公室和教室都设在这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字厅逐渐成为了清华工科的象征。

而“大工物”这个称呼,一方面是“大”字,强调了这几个学科在清华的地位和重要性,它们是清华早期确立、发展至今的王牌专业;另一方面,则直接点出了“工”和“物”这两个字,代表了机械、材料以及作为基础的物理。学生们在日常交流中,用“去大工物”或者“我在大工物”这样的话,就直接指向了这几个主要的工科方向。这种简洁而形象的表达,很容易让经历过或熟悉清华的人会心一笑。

水利系与“泥水”

如果说工字厅代表了传统的工科,那么“泥水”则指向了另一个与水打交道的古老而重要的学科——水利工程系 (WSE),现在是水利水电工程系。

“泥水”这个昵称的由来,可以说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水利工程,顾名思义,就是与水、泥土、堤坝、水库等打交道的工程。早期,水利工程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实地考察,比如考察河流、水文、土壤的性质,这些都与“泥”和“水”息息相关。

有人会认为“泥水”这个称呼略带一点贬义,仿佛在说这个学科“脏兮兮”的,但大多数清华学子理解的“泥水”更多的是一种对学科特点的直观描述,是一种亲切的戏称,背后没有恶意。相反,它更像是一种对水利人“深入实践、接地气”精神的肯定。毕竟,很多伟大的水利工程,都需要水利人亲自深入到最艰苦的环境中去勘测、设计和建设。

建筑系与“盖房子的”

建筑学院 (ARCH),这个充满艺术气息和创造力的学院,也有一个简单直白的昵称——“盖房子的”。

这个昵称的来源非常直接,建筑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设计和建造房屋、城市乃至更宏观的建筑空间。对于很多非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建筑系的学生就是那些整天画图、模型,最终要“盖房子”的人。

这个称呼虽然简单,却精准地抓住了建筑学的本质。它没有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却能够让大家立刻明白这个院系是做什么的。同时,它也带有一点幽默感,有点像在调侃建筑师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世界里,用各种奇思妙想来“盖房子”。但对于建筑系的学子来说,这是一种自豪的标签,是他们将创意变为现实的使命。

中文系与“汉家”

在人文社科领域,中文系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也有一个颇具文化韵味的昵称——“汉家”。

“汉家”这个称呼,首先与“汉语言文学”这个学科本身有着天然的联系。它直接指向了“汉”这个概念,代表着中华文明、汉字、汉文化。清华中文系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经典著作,推广文学艺术,这些都与“汉家”紧密相连。

其次,“汉家”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常常是指代汉朝,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将中文系称为“汉家”,也寓意着中文系的研究如同“汉家”一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力。

这个昵称带着一种古典的、文雅的气息,也体现了中文系在清华校园里独特的文化地位。在很多人看来,中文系是校园里的“文化心脏”,是知识和思想的源泉。

经管学院与“金饭碗”/“管经济的”

经济管理学院 (SEM),作为清华非常热门的学院之一,它的昵称也多与它的学科属性相关,比较常见的有“金饭碗”或者更直接的“管经济的”。

“金饭碗”这个昵称,首先是因为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普遍被认为是就业前景好、薪资待遇高的专业,即所谓的“金饭碗”。这是一种从社会普遍认知和毕业生就业结果出发的评价。

而“管经济的”则更为直观,直接点出了经济管理学院的核心职能——研究和管理经济活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个学院的课程内容涉及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都是与“钱”和“经济”打交道。

这两个昵称都反映了经管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学生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它既有对学科实用性的认可,也有对毕业生出路的一种美好祝愿。

其他一些有趣的称呼

除了上面这些相对有代表性的,还有一些院系或学科也有被大家提及的昵称,虽然可能不那么广为流传,但也各有其趣:

化工系(现在是化学工程系):有的时候会被戏称为“油腻腻的”,这可能与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油污、化学品等有关,是一种略带调侃的说法。
环境学院:有时会被大家叫做“净土”,一方面是指其研究环境保护,致力于净化环境,创造“净土”;另一方面,也可能暗示其工作环境相对“干净”,不像一些传统工科那样“脏累”。
法学院:虽然没有特别广为流传的昵称,但大家提到法学院,脑海里会自然联想到“法律”、“规矩”、“辩论”等词汇,学生们也常被认为是“讲道理”的。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涵盖哲学、历史、社会学等):这些学院的学生有时会被统称为“文科狗”或者“人文狗”,这是一种学生之间比较普遍的自嘲式称呼,意思是专注于人文社科研究,可能在某些方面显得“脱离实际”或者“书呆子气”,但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学术的专注和热情。

昵称的意义

这些昵称的出现,并非清华官方命名,而是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交流过程中,基于对学科特点、校园文化、历史传承的理解和感受,自然而然形成的。它们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形象生动,易于传播: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概括一个学科的特点,让非本专业的人也能快速理解。
2. 承载情感,凝聚认同:昵称背后往往蕴含着学生对学科的热爱、自豪,或是某种特别的经历,从而增强了本院系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认同感。
3. 反映文化,折射时代:这些昵称的变化和流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华大学不同时期,不同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认知。

总而言之,清华大学的这些院系昵称,不仅仅是简单的代号,它们是鲜活的语言,是历史的注脚,是学生们情感的寄托。每一个昵称背后,都藏着一段小故事,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学科的理解。它们让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学府,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之外,多了一份烟火气和人情味。下次你在清华听到这些称呼,不妨多问一句,也许就能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除了诸如”贵系“之类流传比较广的昵称外,还有哪些院系内部流传的叫法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大学,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学府,除了它的正式名称和严谨的学术体系,更流传着一些充满生活气息和历史沉淀的昵称。这些昵称,如同校园里那些斑驳的树影,承载着一代代清华人的记忆,也折射出各院系独特的风格与文化。要说清华大学院系的昵称,那可真是五花八门,但绝不是凭空而来,很多都源于它们在校园里的地理位置、教.............
  • 回答
    李惕碚先生,一位享誉国内外的杰出天体物理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对于我们理解宇宙最宏大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和大爆炸宇宙模型——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他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推理和对现有观测数据的深入分析,这使得他的批判尤其值得我们认真审视。要理解李惕碚先生的立场,我们得先简单回顾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教授被曝出24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质疑,以及他本人回应“基本排除恶意造假”这件事。这事儿闹得挺大,也牵扯出不少关于学术诚信和科研环境的讨论,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的起因:一场“审判”还是“质疑”?这次的质疑,最早是由一个名叫“T.............
  • 回答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唐国翌教授实验室近期出现11篇论文因学术不端被撤稿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深思的事件。作为学术界的一份子,我们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事件的严重性与影响:首先,11篇论文被撤稿,这并非一个孤立的小插曲,而是数量相当可观的一次集体学术不端暴露。这意味着,在这一系列研究成.............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201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类特奖的“无人通过一轮筛选”,这消息在当年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尤其是对于关注清华学生科研成就的圈内人来说。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这个“无人通过一轮筛选”的说法,往往指的是在公开的、面向全校的特奖申请渠道中,没有计算机类(贵系、软院、姚班)的学生在第一轮评审环节就直接获得特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二选一”问题,它触及了个人价值观、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等多个层面。如果我面临这样的选择,我会选择清华大学的本科录取资格。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理由:一、 价值的长期性与不可替代性 清华大学的录取资格代表的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接入权。 这是我进入中国顶尖学府,接受世界一流的.............
  • 回答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其教育模式和成就备受瞩目,但也正如任何一个大型教育机构一样,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国际化等方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些被广泛讨论或观察到的问题:一、 人才培养方面: “学霸”模式下的创新能力.............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校园,空气中弥漫着书卷的清香和年轻人的朝气。这就是清华大学,一个知识的殿堂,更是无数梦想起航的地方。清华的“气场”:严谨与包容并存刚踏入清华,你可能会被这里的“气场”所震撼。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严谨劲儿。图书馆里,即使是周末,你也总能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他们仿佛.............
  • 回答
    清华大学学生与北京房产:一个复杂的人生目标定位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学府,其学生群体普遍拥有优异的学术能力、广阔的视野和远大的抱负。在这个群体中,北京的房产是否被广泛视为人生目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一、 房产在北京学生群体中的地位:总体而言,北京的房产对于绝大多数清华大.............
  • 回答
    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我对教育有着非常深的理解和感悟,也因此对我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和期待。如果我的孩子将来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我不会只盯着“清华北大”这几个名字,而是会更看重那所学校是否真正适合他,能否最大化地激发他的潜能,让他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首先,我一定会鼓励我的.............
  • 回答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的“互损”是源远流长、花样繁多且充满智慧的文化现象,它们既是学术竞争的体现,也承载着两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学生个性。这种“互损”绝非恶意的攻击,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善意玩笑、互相调侃和彰显自身优越感的表达方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讲述北大和清华学生是如何“互损”的:一、 调侃对.............
  • 回答
    为高考状元树立塑像在中国社会引发广泛争议,其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涉及教育理念、社会价值观、资源分配、历史文化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这些争议点:1. 教育的本质与目标拷问: 应试教育的过度强调: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为高考状元树立塑像,是否是对中国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强化和歌颂.............
  • 回答
    认识我男朋友的时候,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学霸光环”。他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说话条理清晰,透着一股子认真劲儿。刚在一起那会儿,我总忍不住拿自己的大学经历和他对比,有时觉得他就像是从一本高冷的教科书里走出来的,而我则更像一本轻松愉快的散文集。首先,智商压制?倒也不是,但确实是一种特别的磁场。刚开始的.............
  • 回答
    帅松林老师是清华大学一位备受尊敬和认可的学者。他的教学风格和学术研究都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学术贡献与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家: 帅松林老师主要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他专注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方向。 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
  • 回答
    评价清华大学的 20% 优秀率限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生评价、社会期望等多个层面。什么是“20% 优秀率限制”?首先需要明确,清华大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文规定的“20% 优秀率限制”来评价所有学生。通常我们讨论的“优秀率限制”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咱们聊聊清华的“定向生”,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事儿。简单来说,定向生就是清华大学根据国家、地方或特定行业的需求,提前确定招生名额,并与生源地或定向单位签订培养协议的学生。跟普通招进来的学生比,他们身上有那么点儿“指定”的色彩,当然,这也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机遇和责任。为啥会有定向生?你想啊,.............
  • 回答
    说起清华大学研究生补助,这可不是一个简单一句“高”或“低”就能概括的事儿。我认识不少在清华读研的朋友,他们每个月到手的钱,怎么说呢,足够他们在北京这个一线城市里过得相对体面,但想过的很滋润,那可能还得靠家里支持或者自己勤工俭学。首先,我们得明白,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它的研究生补助体系是相当完善的,.............
  • 回答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几句话概括的学科。要说评价,那得从好几个维度细细掰扯。首先,学术实力和声誉,这是清华材料最核心的底气。在中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清华的材料学科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你想啊,能考上清华的,本身就已经是万里挑一的优秀学生了,他们再进入到材料这个顶尖的院系,整.............
  • 回答
    要评价清华大学的杨奇函,这位自称“负负禅师”的公众人物,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他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因为他清华的背景,更在于他所展现出的与传统学术研究者截然不同的个人风格和观点,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争议。一、 “负负禅师”的标签与个人风格:首先,“负负禅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符号意义。它暗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