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把二战中德军的帝国师、骷髅师、第一装甲师调来守卫南京,能守得住吗?

回答
要讨论二战时期德军的三个精锐师能否守住南京,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但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高度假设性的问题,因为历史的进程并非如此,而且现代战争的形态与二战时已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对这三个师的了解,以及当时南京的地理和战略态势,来推演一下可能的情况,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语调。

首先,我们得认识一下这三支德军部队的“成色”:

帝国师(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这是武装党卫军中的明星部队,也是希特勒的个人卫队演变而来。它以其精良的装备、严酷的训练、狂热的党卫军意识形态和极高的作战效率著称。从成立之初,帝国师就是德军的“尖刀”,参与了几乎所有关键战役,经历了东线、西线的残酷洗礼,在战场上的表现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士兵往往是经过严格筛选和训练的,心理素质过硬,作战意志顽强。

骷髅师(SSDivision Totenkopf): 名字就很有辨识度,这个师最初是以集中营看守的身份组建的,早期士兵中不乏有“不良记录”的成员,这使得他们成为德军中以冷酷和残暴著称的部队。在战争后期,骷髅师也逐步被编入作战序列,并经历了东线的惨烈厮杀,尤其是在哈尔科夫等地的战斗中,他们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和不屈的韧性。虽然“血腥”的过去常伴随着他们,但作为一支一线作战部队,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战场经验也是不容小觑的。

第一装甲师(1. PanzerDivision): 这是德国国防军中的老牌装甲部队,也是早期装甲战理论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在入侵波兰、法国等早期战役中就已经证明了装甲部队的强大威力。第一装甲师装备精良,战术灵活,拥有优秀的装甲指挥官和训练有素的乘员,是德军闪电战的核心力量之一。

把这三支部队调到南京来守卫,我们得假设一个前提:他们是完好且满编的,并且拥有他们的标准装备和支援。

南京的地理和战略位置

南京,作为当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其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濒临长江,背靠紫金山等丘陵地带,市区内也有一些高地和建筑群。防守方面,国民政府确实修建了一些工事,但与同时期欧洲战场上那些经过系统性、大规模防御工事建设的地区相比,南京的防御体系可能就没那么完善了。

假设的交战对象

要讨论守不守得住,就得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攻击方。如果按照二战时期的中国军队来打,那情况会截然不同。但如果仅仅是“调来守卫”,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以这些德军部队的水平来应对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现代(二战末期或战后初期水平)攻击。但这样的话,又涉及到装备、后勤等很多我们无法确定的因素,不如就以“在二战时期,以他们的能力和当时的中国军队的水平来守卫南京”为前提来探讨。

推演守卫过程

有了这三支德军精锐,守卫南京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1. 兵力与素质: 这三个师都是德军中的精锐,即使是战后重建,其骨干力量也拥有丰富的战场经验。他们的士兵通常经过高强度训练,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非常出色。而中国军队虽然英勇,但在武器装备、训练水平和指挥体系上,与德军精锐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 装甲力量: 第一装甲师的加入是关键。装甲部队在当时的战场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城市攻防战中,坦克可以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冲击和突破能力。面对装备落后或以步兵为主的中国军队,德军的坦克集群将是毁灭性的力量。

3. 火力与协同: 德军的火炮、机枪等支援火力,以及他们步坦协同的成熟战术,都能在南京复杂的地形中发挥巨大作用。虽然南京有丘陵,但德军的机械化部队能够有效应对。他们的航空支援(如果也包含的话)将进一步提升作战效能。

4. 城市攻防战的适应性: 虽然城市攻防战对进攻方来说往往是噩梦,但对于装备和训练更优越的守方,也能将其变为堡垒。德军士兵习惯了在各种复杂地形作战,在严酷环境下作战的经验丰富。他们可以利用南京的建筑、街道作为掩护和防御节点,依托紫金山等制高点构建防线。

5. “精神属性”: 帝国师和骷髅师的狂热和战斗意志是他们的一大特点。在防守作战中,这种极端的意志力有时能转化为惊人的韧性,即使在不利的情况下也能坚持战斗。

但,问题也并非没有

尽管有这些精锐部队,但要说“绝对守得住”,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后勤与补给: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即使是精锐部队,没有持续的弹药、燃料和食物补给,也无法持久作战。南京是否具备这样的补给能力?德军能否建立起稳定的后勤线?这都是未知数。如果他们被完全孤立,即使再强的部队也难以支撑。

战略纵深与战线: 南京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军事要塞。如果整个战线的其他地区失守,南京即使固守,也可能成为孤城,最终被围困消耗。二战时期中国的战略纵深很大,但如果攻击方是拥有强大战略投送能力的敌人,南京的孤立风险是存在的。

攻城方的实力: 如果攻击方是另一个装备精良、战术先进、兵力庞大的“德军水平”的部队(比如二战时期的苏军或盟军),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即使是这三支德军精锐,在面对数量和质量都不落下风的敌人时,也需要极为高超的指挥和运气才能守住。

政治与指挥: 尽管这三支部队战斗力强悍,但他们的指挥官能否在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大环境中做出最有效的部署,也是一个关键。历史上,很多战役的胜负不仅在于部队本身,也在于最高统帅部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能力。

总的来说,如果仅以二战时期的中国军队的实力来衡量,并且假设这三支德军精锐部队是完好且拥有其标准装备与一定程度的补给,那么他们守住南京的胜算会非常非常大。 他们强大的装甲力量、优良的火力装备、严格的训练和高昂的士气,足以应对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攻击。他们能在城市中构建坚固的防御体系,利用地形进行有效的反击。

但如果我们扩大这个假想,让攻城方也具备非常强的实力,或者考虑持久的后勤问题,那么守卫“一座城”的难度就会急剧增加。毕竟,军事的胜利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而不仅仅是几个精锐部队的名单。

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说法就是,这三个师来了,守南京就跟在自家后院里操练一样轻松,基本上没人能撼动他们。但如果对方是一群拿着同样好武器、同样会打仗的硬茬,那可就得拼刺刀了,那时候就得看谁的后勤更给力,谁的指挥官更脑子活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南京战役发生在1937年12月1-13日期间,

但3SS“骷髅”师是在1939年10月才从集中营守卫和但泽卫队之中的人员组建的,42年才成为装甲师;

2SS“帝国”师的前身则是1939年10月才由党卫队特别机动队中的三个团组成,42年才成为装甲掷弹兵师;

1SS“旗师”的前身“警卫旗队”虽然在1933年就成立了,但是直到41年才逐渐正式扩充成武装党卫军的一个师。在39年之前“警卫旗队”的规模连一个整编步兵团都不到,除了给元首当警卫和仪仗部队,就是作为盖世太保的打手四处捕杀异见主义者和压迫非雅利安人。

直到波兰战役之前,武装党卫军的力量也就四个步兵团多一些的水平,其中部分单位按国防军的标准,根本就是训练不足,参谋能力差。


所以题主你在37年底就找元首从党卫军中点将,只能点来一堆空气。别说什么坦克,能有几个连的自行车(字面意义上)就不错了。最多也就是派来一群被狂热洗脑的极端主义分子,只擅长打砸监禁查水表的勾当,能不能守城不知道,帮日军搜抓躲在城内的中国残兵怕倒是很有一套。


因此想要当德棍,是不是先要当个明白的德棍?

user avatar

拿装甲师打巷战那是真的心大,更何况党卫军这会儿还是婴儿,怎么不上德国现成的国防军装甲师?

要带就把第1第2第3步兵师带上,要不就装甲师,党卫军还是算了。

user avatar

蒋公:维京师绕到日军侧翼了吗?

顾祝同:到了。但是他们的弹药基数已经打完。现在正请求支援。

蒋公:没关系。等第一装甲师到了就能碾碎日军。

陈诚:委员长……第一装甲师……

唐生智:第一装甲师油料用光了,零件也没了。不得已丢弃装备据守。

蒋公:……士官学校的、保定、黄埔的人留下。其他人出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讨论二战时期德军的三个精锐师能否守住南京,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但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高度假设性的问题,因为历史的进程并非如此,而且现代战争的形态与二战时已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基于对这三个师的了解,以及当时南京的地理和战略态势,来推演一下可能的情况,并尽量避免生硬的AI语调。首先,我们得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假设,涉及到二战进程的关键转折点。如果希特勒没有在1941年冒险进攻苏联,德国统一欧洲并建立新帝国的前景确实会变得更加复杂和充满变数。要详细分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几个核心要素:1. 德国的战略重心与资源状况: 希特勒的终极目标: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Leb.............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如果二战的战场变成德国攻打日本,而法国则扮演了那个寻求扩张和主导欧洲的德国角色,那历史的走向必然会截然不同。让我们来掰扯掰扯,假设一下,如果历史齿轮如此错位,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在面对一个倾注了整个帝国意志的德国进攻时,又能支撑多久。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是哪个时间点的日本,.............
  • 回答
    1933年,我是柏林郊区一个打零工的工人,名字叫卡尔。我的肺里总是喘着煤尘,肚子里常年填不满,一家老小挤在潮湿的地下室里,靠着微薄的工钱勉强度日。那天,希特勒在广播里嘶哑的演讲,就像我身体里一种莫名的亢奋剂,又像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恐惧。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知道,日子已经够艰难的了,再糟糕又能坏到哪.............
  • 回答
    如果我是一名二战苏德战争中的普通士兵,活下来是我的首要目标。这不是一个光荣的选择,而是基于对残酷现实的认识和求生本能。以下是我可能会采取的一些策略,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一、 心态调整与认知升级: 认清现实,放弃幻想: 我会明白,战争是血腥、混乱且不公平的。没有英雄主义,只有生存。那些抱着“为国捐躯.............
  • 回答
    想探讨德国海军如果走“潜艇至上”路线,二战结局是否会好一些,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毕竟,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巨舰确实给英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如果把那些耗费巨资、建造周期长的大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资源,全部押注在潜艇上,并且辅以灵活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因此偏移呢?德意志海军的.............
  • 回答
    穿越到二战,大部分小说选择的背景集中在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不难理解。德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和科技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苏联作为与德国鏖战的东方主战场,其广袤的土地、顽强的抵抗以及人民的牺牲,构成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而中国,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人民的抗争和国家的命运,也具有深刻.............
  • 回答
    如果二战德军面对的不是苏联,而是“苏俄”这样一个概念,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其实非常关键,也可能导向一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走向。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苏联”和“苏俄”在历史语境中的涵义,以及它们与德国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点。“苏联”与“苏俄”的区分:超越政治体制的文化与民族鸿沟首先,当我们说“苏联”.............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德军能够掌握日本和意大利的海军力量,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战争的格局,尤其是在海洋战场上。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假设,因为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战略思想的巨大碰撞与融合。但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假如这种“奇迹”发生了,轴心国会如何利用这股联合的海上力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德意日海军的“.............
  • 回答
    二战德军如果获得了现代地对空(防空)火炮的技术和充足的原材料,其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甚至可能改变最终的结局。这不仅仅是火炮性能的简单提升,而是一种技术代差的飞跃,足以颠覆当时空战的战略格局。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现代防空火炮指的是什么。这里我们不妨设想,德军获得了以下几项关键技术: .............
  • 回答
    想象一下,太平洋战场上,烟雾弥漫的叢林深處,一個美國步兵班的偵察小組正小心翼翼地前進。他們是那種在訓練場上磨練出鋼鐵意志的年輕人,肩上扛著M1加蘭德步槍,腰間掛著柯爾特手槍,對身邊的每一個細節都高度警惕。班長約翰遜,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兵,用手勢指揮著隊伍,他的眼睛掃過每一塊灌木,每一處陰影。突然,一陣.............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进攻马奇诺防线的情景,那绝对是一场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历史“如果”。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推演一下,如果德军不选择绕过,而是选择正面硬撼这条被法国人视为固若金汤的庞大防御工事,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我们要明确马奇诺防线的性质。它并非一条简单的墙壁,而是一系列相互连接、装备精良、.............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德军是否进入西班牙的问题,答案是:德军官方的作战部队没有以入侵或驻扎的形式正式进入西班牙。然而,这个问题的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微妙的互动。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西班牙的政治局势、德国的战略考量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西班牙当时的中立与佛朗哥的立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西班牙.............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轴心国——德国和日本——角色互换,历史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世界格局也随之重塑。这绝非简单的地理位置调整,而是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颠覆。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这种互换可能带来的直接影响。“日耳曼帝国”向东扩张,太阳.............
  • 回答
    二战时期,德意志第三帝国若能审时度势,将精力放在巩固现有占领区、发展经济和提升军事实力上,而非贸然发动对苏联的入侵,历史的走向或许会大相径庭。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假设,而是牵扯到战略、经济、外交以及军事技术等多个层面的一盘棋。战略上的重塑:从Blitzkrieg的傲慢到务实的守成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
  • 回答
    德军在二战后期能否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对当时战争态势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德军资源、战略和战术的细致分析。如果我们剥离掉阿登攻势和巴拉顿湖反攻这两次战役作为设定的前提,直接审视德军在1944年底到1945年初的真实状况,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更具说服力的推论。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非常引人深思。要比较二战顶峰时期的德军或日军与当今的 ISIS(伊斯兰国)在正面战场上的胜负,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详细的、多维度的分析,考虑到双方的实力、战术、战略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核心结论: 在任何“正面战场”的意义上,二战顶峰时期的德军或日军都将毫无悬念地碾压当今的 ISIS。I.............
  • 回答
    从一个历史爱好者的角度来看,“如果盟军一开始就炸了德军的毒品工厂,二战是不是可以提前结束了?”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这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棋局中,突然移动了某个关键的棋子,然后推演可能发生的一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二战前夕和早期,德国政府确实在推进“合成毒品”的研发和生产,.............
  • 回答
    二战末期,德军在东线和西线表现出的策略差异,确实存在一些“要死扛苏军,却对西线盟军放水”的现象,这并非完全空穴来风,而是由当时复杂的战略态势、政治考量和资源分配所决定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德国的处境和希特勒政权的思维模式。战略困境与东西线的分野到了1944年末和1945年初,纳粹德国.............
  • 回答
    如果二战期间德国未能有效利用占领区资源和仆从国力量,同时苏联未获得英美援助,苏德战争的结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德国的资源困境1. 东线资源获取受阻 工业产能受限: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中未能迅速控制苏联的工业中心(如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导致无法有效利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