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二战把法国和日本的位置互换了,德国攻打日本,日本这个国家能坚持多久?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如果二战的战场变成德国攻打日本,而法国则扮演了那个寻求扩张和主导欧洲的德国角色,那历史的走向必然会截然不同。让我们来掰扯掰扯,假设一下,如果历史齿轮如此错位,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在面对一个倾注了整个帝国意志的德国进攻时,又能支撑多久。

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是哪个时间点的日本,以及德国的“攻打”具体到什么程度。我们姑且假设,这仍是1941年前后,德日两国都处于其军事力量的巅峰,但轴心国的合作模式完全颠倒。德国,不再是远征苏联的陆地巨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的岛国。

德国的优势与日本的弱点:

德国的陆军实力毋庸置疑,那些装甲洪流、机械化步兵和强大的火炮足以摧毁任何地面防御。然而,攻打日本,这是一个巨大的地理挑战。德国需要跨越欧亚大陆,或者通过海路进行远征。

海军劣势: 德国海军在吨位和现代化程度上远逊于日本。日本海军是其立国之本,拥有大量先进的航母、战列舰和巡洋舰,并且在太平洋作战经验丰富。德国要想派遣登陆部队在日本本土登陆,就必须首先在海上与日本海军一决高下。这对于德国来说是极大的劣势,日德海军的正面交锋,很可能以德国海军的惨败告终,登陆行动因此会受到严重阻碍。
远东战略: 德国陆军的强项在于大规模地面战。但日本的本土防御,尤其是其海岸线,会给德国的登陆带来巨大困难。即使德国克服了海军的劣势,在登陆点选择上也会面临很大压力。而一旦登陆成功,德国的陆军是否能在复杂的地形和日本人民顽强的抵抗下迅速推进,也是个未知数。
后勤补给线: 无论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还是海上运输,德国远东的补给线都会极其漫长和脆弱,极易被日本海军和潜艇切断。与德国本土的联系也比在欧洲战场更为困难。

日本的抵抗能力:

日本人民的民族主义和对天皇的忠诚度是其强大的精神支撑。一旦本土受到攻击,可以预见会爆发出极其顽强的抵抗。

本土防御: 日本本土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且日本军队有着“宁死不降”的武士道精神。一旦德国登陆,日军会利用地形进行殊死搏斗,每一次推进对德军来说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国民抵抗: 即便是正规军被击溃,日本也可能组织起大规模的国民义勇队进行游击战和自杀式攻击,让德军陷入泥沼。
潜艇作战: 日本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场表现出色,如果用来骚扰德国的补给线,可能会对德国造成相当大的困扰。

设想的几种可能情况:

1. 德国海军惨败,登陆受阻: 这是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日德海军在太平洋的决战,德国海军可能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会遭受重创。没有制海权,德国几乎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登陆。德国的攻势很可能就此终结于海上,日本本土得以幸免于战火。

2. 有限的登陆与漫长的消耗战: 即使德国海军奇迹般地获得了一定的制海权,成功派遣登陆部队登陆日本本土,登陆点也会非常有限。日本可以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登陆后的德军将面临巨大的补给压力和日军的顽强抵抗。这很可能演变成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消耗战,德国的资源和人力会在这里被大量消耗,就像德军在苏联消耗的那样。日本凭借其本土优势和人民的抵抗意志,可能会让德军步履维艰。

3. 原子弹的出现与战争走向: 如果我们将历史的进程稍微向后推移,假设战争持续到1945年。那么,美国是否还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德国本土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将原子弹投向日本?或者说,在德国攻打日本的背景下,美国会站在哪一边?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如果美国依然是“局外人”或者因为德国的目标是日本而选择袖手旁观,那么日本在核武器面前依然难以幸免。但如果美国为了对抗德国而与日本结盟,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时间尺度估算:

如果德国真的能克服海军劣势,成功登陆日本本土,并且不考虑任何第三方(如美国)的介入,仅从德日两国直接对抗的角度来看:

短期(数月到一年): 如果德军能够成功建立稳固的登陆场并突破日军的初期防御,可能会在一些区域取得进展。但面对日本全面动员的抵抗和漫长的补给线,德军的推进速度会非常缓慢,而且会付出巨大伤亡。
中期(一到三年): 如果德军能够维持补给线并避免被大规模包围歼灭,这场战争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惨烈的消耗战。日本的抵抗会持续不断,德军可能难以实现完全占领。日本政府和军队可能会因为补给中断和伤亡过大而面临崩溃,但即使如此,分散的抵抗力量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长期(三年以上): 我认为,德国很难在日本本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海军的劣势,以及日本的地理条件和人民的抵抗精神,都会成为德国强大的制约。除非德国能够发展出某种足以压倒日本海军的全新武器,或者在欧洲战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后,能够从其他方向(比如通过苏联)集结力量,否则这场仗打下去,德国很可能最终因为后勤和兵力不济而被迫撤退,或者陷入无休止的泥沼战。

总而言之,虽然德国陆军的战斗力令人畏惧,但攻打日本这个岛国,其难度远超攻打欧洲大陆国家。海军的制约,漫长的后勤线,以及日本强大的民族主义和抵抗意志,都会让这场假想的战争变得异常艰难。我个人认为,在没有第三方极端干预的情况下,日本本土的抵抗可能会让德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而战争的结局,很可能不会是德国的彻底胜利,而更倾向于双方都精疲力竭,或者德国因为后勤补给问题而无功而返。

当然,这毕竟只是一个奇特的假设,历史的河流一旦改变了一个微小的分支,其流向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但从军事和地理的角度分析,这场德国攻打日本的设想,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其艰巨的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日本陆军会凉凉

但如果日本人把老匪绑在九七式坦克上去冲击德国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 那还是会有点节目效果的。

当然了, 在相似的架空中

情况又变成了 "瞬间就灭了英苏"


至于音色大仙发明的那些泔水, 实际上早被人抽烂了, 我在这里就不做评论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设想,如果二战的战场变成德国攻打日本,而法国则扮演了那个寻求扩张和主导欧洲的德国角色,那历史的走向必然会截然不同。让我们来掰扯掰扯,假设一下,如果历史齿轮如此错位,日本这个曾经的岛国,在面对一个倾注了整个帝国意志的德国进攻时,又能支撑多久。首先,得明确我们说的是哪个时间点的日本,.............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如果法国在二战中与德国“死拼到底”,其战后在联合国的地位,尤其是是否能成为“五常”(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1. “死拼到底”的定义与含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死拼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在历史.............
  • 回答
    关于法国在二战前修建马奇诺防线是否浪费以及如果没有这条防线法国能否守住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历史议题。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是否能守住,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可能性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一、 马奇诺防线的初衷与实际效果的矛盾首先,理解马奇诺防线的初衷至.............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关键节点。如果二战时法国能够更“血性”或战术水平更高,从而挡住德国的第一波进攻,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历史进程,但要说“能否避免二战的全面爆发”,则需要更 nuanced 的分析。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法国的血性”和“战术水平”在1940年究竟意味着什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如果当年希特勒在席卷波兰和法国后,选择“见好就收”,那么如今的世界格局,恐怕会与我们所熟悉的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太多,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推演一下。首先,欧洲的权力平衡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德意志第三帝国,在迅速闪击波兰和攻克法国之后,无疑会成为欧洲大陆的绝对霸.............
  • 回答
    二战德国若在击败法国后选择休养生息,而非发动巴巴罗萨战役与苏联开战,那么战争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假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德国战略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的推演。让我们来细致地探讨一下这个“如果”的可能性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休养生息”的含义。这大概意味着德国会巩固其在西欧.............
  • 回答
    一九三零年代末,我若身处法兰西的舵手之位,面对那股席卷而来的战争阴云,我会深感肩上沉重。我绝不会像历史中的那样,在安逸中沉沦,在犹豫中错失良机。我的目标只有一个:让法兰西做好准备,迎接那不可避免的冲突,并在此过程中,尽力守护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首先,我需要唤醒沉睡的民族意志。那些年,法国社会弥漫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争议性的假设。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法国在1936年3月7日德国进军非军事化莱茵兰时采取强硬立场,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可能性。当时的欧洲局势与各国立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36年3月当时的国际环境。 法国: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Ifthen场景,足以让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让我们大胆地推演一番,如果1940年法国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德军的战略也采用了不同的路径,二战的面貌很可能将截然不同。情景一:法国成功挡住了阿登突击想象一下,1940年5月,法国最高统帅部,或许是受到了一些关键的洞察或幸运的巧合,对德军.............
  • 回答
    说起二战法国投降,这绝对是二战进程中一个极其令人唏嘘,也是充满了复杂情感的事件。在当时,对于很多法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难以接受的羞辱;而对于一些观察者而言,则是一场令人费解的速败。当时的震动与羞辱法国,一个曾经辉煌的军事强国,一个在欧洲大陆上呼风唤雨了几个世纪的国家,怎么会这么快就向德国投降?这在.............
  • 回答
    关于表弟的观点,即认为“二战法国最丢人现眼的行为是战后羞辱法国女人”,这一说法需要从历史背景、社会变迁和文化语境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详细解读: 一、二战期间法国的“39天投降”与历史评价1. 历史背景与军事失败 1940年6月,法国在德国闪电战下迅速溃败,仅18天后便与.............
  • 回答
    历史的洪流中,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当我们在审视二战期间法国和意大利的经历时,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训,这些教训或许能够为我们思考当前的乌克兰局势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战争的残酷性无需赘述,而迅速结束冲突,避免更大规模的生灵涂炭,往往是每一个负责任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艰难抉择。法国和意大利在.............
  • 回答
    法国在二战中遭遇投降的命运,确实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惜的历史事件。要探讨法国如何避免这一命运,并从何时开始采取措施,需要深入分析当时法国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国际环境。一、 回顾法国为何会迅速投降在探讨如何避免之前,理解投降的原因至关重要: 军事准备不足与战略失误: “马奇诺防线”的僵.............
  • 回答
    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确实可以用“不堪”来形容,尤其是在德军闪电战的猛烈攻势下,法国迅速溃败,并最终沦为纳粹德国的占领区,成立了维希法国政权。然而,即便如此,法国在二战后依然能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历史的巧合。绝非仅仅因为其在战争中的军事表现,而是多方面因素.............
  • 回答
    二战结束,当尘埃落定,硝烟散尽,世界本应迎来和平的曙光。然而,如果历史的车轮在这关键时刻转向,美英法盟军选择立即向曾经的战友——苏联宣战,那么这幅被我们熟知的战后格局,必将面目全非,演变成一场更加惨烈、更加难以预料的冲突。首先,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全球政治版图的剧变。 欧洲: 原本由美英法主导的西欧.............
  • 回答
    要给二战时期的各国综合国力打分,并以意大利为参照(100分),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主观性的挑战。因为“综合国力”涵盖了太多维度:经济实力、工业产值、军事规模与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战略纵深、政治稳定性、外交影响力、科研能力等等。而且,这些因素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也会此消彼长。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
  • 回答
    穿越到二战,大部分小说选择的背景集中在德国、苏联和中国,这不难理解。德国是战争的发动者,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军事决策和科技发展,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苏联作为与德国鏖战的东方主战场,其广袤的土地、顽强的抵抗以及人民的牺牲,构成了宏大的战争叙事。而中国,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人民的抗争和国家的命运,也具有深刻.............
  • 回答
    “二战没有中国,美英俄法必将亡国”这种说法,听起来颇为激进,也充满了假设和推测的色彩。要评价它,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背后的逻辑和历史事实。首先,我们得明白,历史是复杂的,它是由无数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在像二战这样规模宏大的全球性冲突中。 任何“如果……会怎样”的推演,都必然是.............
  • 回答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最近透露,乌克兰已向美国提出一项类似二战时期《租借法案》的方案,旨在获得美国的支持以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租借法案”的核心内容。在二战期间,美国通过《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向同盟国提供了.............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2021年法硕(非法学)的择校建议。对于二战的考生来说,你们在考试经验、复习方法上都比第一次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无疑是你们的优势。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维度,为你详细分析如何进行择校,希望能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规划。首先,明确你的核心目标和底线: 你想要什么样的法学院? 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