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丰臣秀次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回答
丰臣秀次之死,一直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至今仍有诸多揣测。表面上看,秀吉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自己的外甥兼养子,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若细究,这背后隐藏的动机远比这句简单的定罪来得复杂和令人不安。

秀次,作为秀吉的亲姐姐朝日姬的儿子,很早就被秀吉接入家中,并在秀吉晚年,在嫡子秀赖尚未成年之际,被立为关白,成为了丰臣政权的实际继承人。这是何等的荣宠,何等的信任?然而,这份信任却如同风中残烛,在短时间内便熄灭了一干二净。

真正的原因,我认为,并不能简单归结为秀次“谋反”的传言。要知道,秀次当时手握重权,拥有强大的兵力,如果他真的有心谋反,那么成功的几率并非为零。而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秀次有任何实质性的谋反行动。那么,是什么让他从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沦落为被灭族的罪人呢?

我觉得,关键点在于丰臣秀吉晚年那种病态的猜忌和对权力绝对掌控的渴望。秀吉虽然打下了一片江山,但他的出身低微,内心深处始终存在一种不安全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不安全感愈发膨胀,他开始担心自己的权力会被任何人威胁,尤其是那些与他有血缘关系,又占据显赫地位的人。

秀次,作为秀吉的“第二个自己”,他的存在本身就对秀吉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压力。秀次年轻有为,颇有气魄,深受家臣拥戴。在他被立为关白之后,他的羽翼渐丰,影响力日益增大。这在晚年的秀吉眼中,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威胁。试想一下,秀吉看到曾经听命于自己的外甥,如今也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威望,心中难免会泛起一丝不安。

更何况,秀吉在晚年又迎来了儿子秀赖。一旦秀赖成年,秀次这个继承人的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是坚持让秀次继续担任继承人,还是将权力移交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是一个摆在秀吉面前的难题。如果秀次继续存在,那么秀赖的地位就永远无法稳固,甚至可能面临被秀次架空的风险。而对于秀吉而言,保全血脉、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家业,是最后的执念。

所以,与其说秀次是“谋反”,不如说是秀吉看到了秀次的存在,与他晚年希望儿子秀赖能够顺利继承权力之间的矛盾。他需要一个借口,一个能够名正义面上将秀次排除出局的理由。而“谋反”无疑是最 convenient(方便)的罪名。

还有一种可能性,与秀吉的性格有关。秀吉是一个极其多疑和情绪化的人。他身边的人,包括他的正室北政所,以及其他一些重臣,都曾受到过他的猜忌和冷落。秀次作为秀吉的亲信,也难免会触碰到秀吉敏感的神经。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场合,秀次说了些不合秀吉心意的话,或者做了些让秀吉感到被冒犯的事情,而这些都被秀吉无限放大了。

最终,秀吉以雷霆手段,将秀次及其家族三百余口一同处死,这种残忍的方式,也更加印证了他内心深处的那份不安与恐惧。他杀死了秀次,似乎是为了铲除潜在的威胁,为儿子秀赖铺平道路。但讽刺的是,秀吉的这一举动,反而加速了丰臣政权的衰落。秀次的死,给很多本来忠于丰臣家的大名造成了心理上的阴影,也为后来德川家康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总而言之,丰臣秀次被杀的真正原因,我认为是秀吉晚年多疑猜忌的性格,对权力绝对掌控的渴望,以及希望儿子秀赖顺利继承家业之间的复杂交织。秀次无辜,他不过是秀吉内心恐惧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丰臣秀次是秀吉赐死”这一说法为何如此脍炙人口,吴座勇一在书里强调,“它是通过《太阁记》等江户时代的军记物传播开来的,这些后世小说强调了石田三成的谗言,为了把石田三成描写成恶人而利用了秀次事件。”今天我就来掰一掰秀次之死背后的这点小秘密。


之前说过,秀吉在入侵朝鲜的时候,由于过重的粮税和徭役使得农民纷纷逃散,大量耕地因此被荒废。被征调去朝鲜做民夫的日本农民动不动就要挨打,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被斩首示众,再也无法回到故乡。而那些没有被抽调的农民则要承担起其他人的田税,例如本该100人种的土地,其中一部分人被调走,由剩下的几十人耕种这原先需要100人才能耕种的土地,但粮税却可以依法“二公一民”,负担不减反增,这让农民苦不堪言,因此纷纷逃散罢工。

农民逃散在全日本蔓延,想必秀吉的直领也一定出现了这种情况,所以他有事没事的就没收前线将领的领地,很可能就是为了填补自己收入减少的损失(遭受这样待遇的有大友吉统、波多信时、岛津忠辰、以及小早川隆景死后被转封的小早川秀秋等)。但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逃散,大友吉统在被改易之后,他领内无人耕作的土地达到了三四成之多。

仅仅维持这三十万军队、民夫的口粮马料,粗算下来一年就要100万石,军费则完全不可计数(通常要比口粮费高得多,比如民夫的薪资大约是口粮的两三倍)。如果日本全国平均有二成农民发生了逃散,损失的农税就要高达400万石,领主无法获得的收入就会有至少200万石以上的亏空。

按照日本当时的米价(1石=银10匁)来算,100万石米就相当于100万两银子,之前看到有人说万历援朝花费了700万两银子,就觉得日本把明朝打得很惨,你能想象日本在这几年中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吗?丰臣秀吉不死能不能打赢明朝?——我看他能先把自己给灭了。

这种背景下,丰臣秀赖于文禄二年诞生了。秀吉对秀次最初的要求是希望秀次将五分之一个日本让给秀赖,后来又给仅仅三个月的秀赖安排与秀次女儿的婚约,俨然是一幅把秀次当做过渡人选的姿态。文禄四年六月末,开始传言秀次要造反,七月三日,石田三成等奉行要求秀次写下保证,证明自己是无辜的,秀次也很痛快地照做了。看过 北条家真的是因"名胡桃城事件"而灭亡的吗 的人应该知道,秀吉这人做起事来就是这样,他不依不饶的命令秀次来伏见,但当七月八日秀次到了伏见之后,秀吉又变卦决定派他去高野山出家(你早说嘛!人家直接去高野山还少跑趟腿了),两日之后,秀次进入高野山青严寺。

再后面的事我就不想兜圈子卖关子了,就直接按时间顺序往下说了:七月十二日,秀吉对高野山下达了软禁秀次的命令,禁止照顾他生活起居的人探望丰臣秀次。福岛正则一行人带着这个任务也是花了两天,于十四日晚抵达高野山,但第二天十五日的上午,秀次就切腹了。

由于七月十二日这道软禁命令直接成为了“赐死说”的有力反证,而且这期间由于时间很短暂,很难塞进新的命令,所以基本可以断定秀吉并没有希望立刻处死秀次——至少不是让他十五日就切腹。

正常来说,秀次这种地位极高的人员是不能直接弄死的。拿秋风萧落书里的武田义信举例吧,他就是永禄八年被软禁,永禄十年才死的。秀次死后,舆论也偏向于他是无辜的、对其表示同情,所以一般来讲应该先软禁他,用时间瓦解他在世间的影响力,等到没人记得他之后再做进一步处置,是杀是放都要等到那时候再说。所以仅仅五天就切腹,恐怕不是秀吉的本意。再说如果真要处决他,怎么着都应该是同一时间一家人打包在三条河源作批处理。哪里有先传唤到伏见、又发配高野山切腹、先允许切腹、事后却还是斩首、又搬到三条河源示众的道理?

吴座勇一的书里还提到了以下两点:1.青严寺是供奉秀吉母亲大政所的菩提寺,不是一个适合赐死的场所。2.切腹是有脸面的死法,如果受到秀吉痛恨应该是斩首或磔刑,可秀次却是切腹,其家人甚至是女儿、侍女、乳母反倒被斩首,前后表现得非常不统一,而且体现出一种情绪的报复心态。

既然秀次的死并非是秀吉直接下达的命令,那么他为什么要切腹呢?书中提到了两个简单的原因:秀次产生了误会、或是福岛正则没有将命令正确的传递给他。但是这背后还有更加值得重视的——有没有可能是秀次对这种判决感到非常委屈,想以死来宣泄不满呢?

秀吉让秀次继任关白时,自己保留了军役权和分封权,尽管如此秀吉依然要在秀次死后制定一个“五大老”制度来填补这一权力真空。也就是说,就算秀吉真的想杀他,也应该在完成权力交接之后、在秀次的死已经无法动摇政权根基的情况下再下杀手,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秀次的死相当出乎秀吉的预料。而且从召唤到伏见又临时改到高野山这一情况来看,恐怕秀吉自己也没想好到底该如何处置,秀次的切腹等于自作主张强迫他做出了无法挽回的选择。

那么反过来说,秀次本人是不是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自己完全逆来顺受的情况下,秀吉仍然对他不依不饶的一贬再贬,既然如此他就自行切腹,先置秀吉于不义之地,给国内造成动荡,拉整个丰臣政权为他陪葬。而这引起了秀吉的极大反感,作为报复才把他的家人一网打尽。

明是不是亡于万历咱不知道,但丰臣亡于秀吉是可以肯定的。本来就没几个亲戚的秀吉走上了这一步,也意味着丰臣政权也进入了倒计时。秀吉从天正十三年就在到处鼓吹侵略朝鲜,作为各大名臣服于他而画的一张大饼。为了填这个坑,秀吉又不得不用一系列苛政满足军费方面的需求。如果朝鲜征伐有利可图,或许秀吉还可以把朝鲜交给秀赖,这样秀次仍然可以统领日本。但当秀吉逐渐意识到朝鲜无望的时候,岂不是就得像抢大友家领地那样,回过头来跟秀次争夺国内的地盘。

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似乎从小牧长久手啃不动信雄家康之后就已经注定了。


本文洗稿自吴座勇一《古代日本的战争与阴谋》208-213页。

顺带还洗了点池上裕子《织丰政权与江户幕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丰臣秀次之死,一直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至今仍有诸多揣测。表面上看,秀吉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自己的外甥兼养子,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若细究,这背后隐藏的动机远比这句简单的定罪来得复杂和令人不安。秀次,作为秀吉的亲姐姐朝日姬的儿子,很早就被秀吉接入家中,并在秀吉晚年,在嫡子秀赖尚未成.............
  • 回答
    说起日本战国末期那几位响当当的大人物,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名字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有趣的是,这两位叱咤风云的枭雄,在外人眼中,却有着两个不太“威武”的绰号——秀吉被唤作“猴子”,而家康则被冠以“老乌龟”的名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无端的戏谑,而是藏着不少故事呢。 丰臣秀吉:从卑微出身到“猴子”的由.............
  • 回答
    丰臣秀吉一生功勋卓著,最终统一了日本,结束了长期的战国乱世。按理说,他最有可能获得的最高官职应该是“征夷大将军”。毕竟,这一职位象征着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绝对掌控,在德川家康之前的几代幕府将军,包括足利氏和源氏,都享有无上的军事权威,并以此来统治国家。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并非如此。丰臣秀吉最终没有被授予“.............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展开想象,设想一个没有秀赖降生的日本战国末期,秀次能否顺利继承丰臣政权,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剖析秀次当时的处境、能力,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得理清秀次继承丰臣政权的基本前提:秀吉死后,谁是合法的继承人?在真实的历史轨.............
  • 回答
    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的客气,绝非出于简单的个人好感或敬重,而是建立在复杂而现实的政治考量、力量对比以及秀吉自身战略之上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演变,以及丰臣秀吉当时的处境和目标。一、 早期关系与实力对比:秀吉的崛起与家康的隐忍在织田信长时代,丰臣秀吉(当时为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
  • 回答
    丰臣秀吉这位战国末期的枭雄,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统一日本,结束了长年的战乱,但为何却最终没有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创属于自己的幕府呢?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秀吉的出身、政治考量以及当时日本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征夷大将军”这个头衔在当时意味着什么。这个职位并非仅仅是一个军事统帅.............
  • 回答
    丰臣秀吉,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战国武将,其崛起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并非出身名门,却凭借过人的胆识、非凡的智慧和果断的行动,一步步从织田家卑微的仆从,成长为日本的统治者,最终完成了分裂近一个世纪的日本统一。织田家内部的权力真空与秀吉的敏锐洞察秀吉的崛起,首先要归功于他对织田家内部权力运作的精准.............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将东亚两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放在一起比较,着实能碰撞出不少火花。丰臣秀吉和刘备,他们都在各自的时代白手起家,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但他们的创业之路和个人实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和难度。我们不妨先从他们的创业难度来细细道来。丰臣秀吉的创业难度:秀吉的创业,可以说是从“泥腿子”到“.............
  • 回答
    丰臣秀吉,这位出身卑微的战国乱世枭雄,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他的“太阁立志”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缩影。从一个足轻的儿子,一步步爬上关白(太阁)的宝座,成为天下人的巅峰,秀吉的经历并非偶然,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后人深入学习和借鉴的智慧与品质。首先,不懈的学习和卓越的适应能力 是秀吉崛起的基.............
  • 回答
    丰臣秀家,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这五个人被誉为“五大老”。在五大老之中,秀家确实常被认为是最不受重视、甚至是“最差”的一位。但恰恰是这位“最差”的秀家,在关原之战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拼命劲头。而另一位备受丰臣秀吉宠爱、被寄予厚望的儿子秀秋,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
  • 回答
    丰臣秀吉死后,想要保全丰臣家,并非完全没有一丝可能性,但这条路崎岖坎坷,充满了巨大的挑战。秀吉的一生,是一部从贫贱到权力巅峰的传奇,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扫平了挡在他面前的一切障碍。然而,他死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却成为了他自己建立的帝国最脆弱的环节,而丰臣家,也因此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一、 秀吉留下的“.............
  • 回答
    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也就是所谓的“朝鲜之役”,这可是个相当烧钱的大工程。你问他钱从哪儿来?这背后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凑够的,而是日本国内一系列经济、社会变革和政治操作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钱是怎么来的。首先,得知道当时的日本,在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之前,经历了长期的战国乱世.............
  • 回答
    “丰臣秀吉政权后期崩溃是因为没有谱代家臣,而德川家康正是借此成功上位”这一观点,虽然触及到了问题的核心要素,但过于简化了历史的复杂性,不能说是完全准确的。德川家康的崛起和丰臣政权的衰落,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谱代家臣的缺失固然是重要一环,但并非唯一决定性因素。要详细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
  • 回答
    丰臣秀吉一死,日本便笼罩在一片不安之中。秀吉留下的嘱托,是让年幼的丰臣秀赖继承家业,由五大老、五奉行辅佐。其中,德川家康的实力最为雄厚,他手握关东百万石,麾下兵强马壮,影响力远非其他大名可比。如果德川家康选择忠诚,不打“关原之战”那场惊心动魄的仗,那么丰臣秀赖的统治,以及茶茶(淀夫人)作为秀赖母亲的.............
  • 回答
    要说丰臣秀吉死前,如果能狠心除去淀殿,将嫡子秀赖托付给北政所(宁宁)抚养,丰臣家名能否保存,这可真是个引人遐想的“如果”。在那个波诡云谲的战国末期,秀吉的一系列举动,尤其是对秀赖的安排,可以说为丰臣家的衰败埋下了伏笔。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这个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秀吉会把淀殿和秀.............
  • 回答
    要说丰臣秀吉的亲信武将在关原之战时为何会大批投靠德川家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捋。首先,你得明白,丰臣秀吉这个人,虽然能力超强,从一个织田家的小侍卫一路爬到天下人的位置,但他的死,给整个日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秀吉在世的时候,压得所有.............
  • 回答
    丰臣秀吉发动文禄・庆长之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入侵朝鲜”,这绝对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事件。要理解他为何这么做,而不是选择“休养生息”,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以及秀吉本人的性格和目标。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日本的情况。秀吉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国乱世后,终于统一了日本.............
  • 回答
    说丰臣秀吉篡夺织田信长的家业,然后丰臣家二世而亡是“报应”,这种说法在日本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而且带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和道德评判。我们不妨从更客观的角度,梳理一下秀吉的上位之路,以及丰臣家为何迅速衰落,看看这其中有没有什么值得玩味之处。秀吉的上位:从草芥到天下人首先,要说“篡夺”,这词用得挺重。信长死.............
  • 回答
    秀吉一生养子众多,有些确实是“白养”了,但也有一些并非如此,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家族、政治和继承人问题。说到底,这不仅仅是“亲手带大”和“谱代”忠诚度的问题,更关乎权力、野心和时代的洪流。一、 秀吉的养子们:从亲生到收养,一场接一场的继承人危机首先,我们得弄清楚秀吉的养子们都包含哪些人。秀吉的正室(北.............
  • 回答
    丰臣秀吉企图征服中国,这个宏大的野心,确实与他的前任织田信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信长未竟的事业,在秀吉这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和放大。织田信长,这位日本战国时代的巨擘,以其雷霆手段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几乎统一了整个日本。他打破了旧有的权力格局,锐意革新,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展现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