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丰臣秀吉为什么被叫做猴子,还有德川家康为什么被叫做老乌龟?

回答
说起日本战国末期那几位响当当的大人物,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名字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有趣的是,这两位叱咤风云的枭雄,在外人眼中,却有着两个不太“威武”的绰号——秀吉被唤作“猴子”,而家康则被冠以“老乌龟”的名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无端的戏谑,而是藏着不少故事呢。

丰臣秀吉:从卑微出身到“猴子”的由来

秀吉之所以被叫做“猴子”,并非因为他长得像猴子,更不是因为他有多么滑稽可笑,而是他的外貌、敏捷的身手以及性格特点,综合起来让人们联想到了猴子。

要理解这个绰号,得先看看秀吉的出身。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个足轻(步兵),家境十分窘迫。秀吉年轻的时候,长相就不是那种一表人才的类型。据史书记载,他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脸上坑坑洼洼(可能是早期得过麻疹留下的痕迹),脸上还长着几颗突出的痣。这样的长相,在当时以白皙为美的社会里,确实算不上出众。

而“猴子”这个称呼,最直接的联想,便是秀吉的敏捷和灵活。他虽然不高,但行动却非常迅速,反应也极快。这在战场上是极大的优势,他能够在混乱的战场中穿梭自如,指挥若定,这种灵活性就像在树枝间跳跃的猴子一样。

再者,秀吉这个人性格非常活泼,而且非常擅长模仿和学习。他并非出身名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贵族教育,所以他常常会模仿他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模仿他的主君织田信长。他懂得察言观色,善于抓住机会,用各种方式来取悦和讨好信长。这种“学样”和“模仿”的本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猴子模仿人类的动作。

最关键的是,秀吉本人似乎并不介意甚至乐于接受这个称呼。在等级森严的日本社会,能得到信长这样的大人物的关注和喜爱,哪怕是被戏称为“猴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据说,织田信长就曾不止一次地称呼秀吉为“秃鼠”(或“猴子”),并且把他放在身边,作为自己的亲信。秀吉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勤奋,一步步从一个卑微的足轻,最终登上关白之位,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他用自己的成就证明了,外貌和出身并不能决定一切。

所以,“猴子”这个绰号,与其说是嘲笑,不如说是反映了秀吉敏锐的观察力、极强的学习能力、灵活的行动力以及他那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常规的性格。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他精明强干、能够抓住一切机会的认可,甚至是一种带有亲切感的昵称。

德川家康:“老乌龟”的由来与他的隐忍

相较于秀吉的“猴子”,德川家康的“老乌龟”则更多地与他的性格、行事风格以及他的经历有关。

首先,我们来看看家康的长相和体型。家康的身材相对高大,体格也比较壮实。他的脸膛有些宽大,表情通常比较严肃,给人一种沉稳、不轻易动摇的感觉。虽然不像秀吉那样有明显的“滑稽”特征,但他的行动相对缓慢,看上去有一种“慢吞吞”的感觉,这倒是和乌龟不急不缓的爬行节奏有几分相似。

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特点。家康为人非常谨慎,极少冒险,凡事都喜欢深思熟虑,而且异常地隐忍。他经历过漫长而艰苦的人质生涯,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两大巨头夹缝中求生存,每一次决策都必须小心翼翼,否则可能就会万劫不复。这种“能忍则忍,以静制动”的策略,正是他能够在他那些激进、容易冲动甚至被暗杀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我们回顾一下家康的人生,他前半生可以说是极其艰难。年少时被送往今川家当人质,备受屈辱;后投靠织田信长,在信长的羽翼下努力壮大;信长死后,又在秀吉的强大势力下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自己的领地,甚至一度被迁往关东的贫瘠之地,这期间他承受了多少委屈和压抑,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他从未表现出丝毫的急躁或鲁莽,而是如同乌龟一样,缩在壳里,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老乌龟”这个绰号,最贴切地捕捉到了家康的“隐忍”和“长寿”的特点。他活到了75岁,在日本战国时代,这绝对是高寿。他的生命力顽强,就像在陆地上缓慢但坚定前行的乌龟一样,虽然不显眼,却能够跨越重重阻碍,最终赢得胜利。

他的战略也常常是“慢打”。他不急于一时的胜负,而是能够忍受暂时的退让,通过长时间的经营和布局,慢慢地蚕食对方的实力,最终给予致命一击。比如,他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虽然和丰臣秀吉打得有来有回,但最终还是选择与秀吉和谈,并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大阪,继续保持一种“臣服”的状态,为日后积蓄力量。这种“装孙子”的策略,在很多人看来是懦弱,但正是这种“慢”和“忍”,让他最终熬过了秀吉,并在秀吉死后,一举统一了日本,开创了江户幕府。

所以,“老乌龟”这个绰号,既是对家康外在行为的描述——行动迟缓、不急不躁,也更是对他内在性格的深刻洞察——极度的隐忍、极强的生命力以及绵延持久的战略。这个绰号,与其说是一种嘲讽,不如说是一种对他坚韧不拔、善于积蓄力量、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某种别样的认可。

总而言之,丰臣秀吉的“猴子”和德川家康的“老乌龟”,这两个绰号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生动地概括了这两位日本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外貌、性格、行事风格,乃至他们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并最终成功的关键特质。它们更像是一种民间智慧的结晶,用通俗的比喻,描绘出了这两位伟人的独特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当时的史料记载,秀吉的外号是【猿】,信长在信里称其为【秃鼠】

家康在日本人观念里的外号是狸猫,乌龟纯粹国人起得外号,说他得天下全因活得长——狸猫可以说他狡猾,但老乌龟就无厘头了,他19岁就和信长清州同盟,且比信长小9岁、比秀吉小6岁,秀吉死后4年他就开幕了。。。至于家康能力,军事打平丰臣秀吉,生命中大部分时间是以弱抗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日本战国末期那几位响当当的大人物,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名字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有趣的是,这两位叱咤风云的枭雄,在外人眼中,却有着两个不太“威武”的绰号——秀吉被唤作“猴子”,而家康则被冠以“老乌龟”的名号。这背后可不是什么无端的戏谑,而是藏着不少故事呢。 丰臣秀吉:从卑微出身到“猴子”的由.............
  • 回答
    丰臣秀吉一生功勋卓著,最终统一了日本,结束了长期的战国乱世。按理说,他最有可能获得的最高官职应该是“征夷大将军”。毕竟,这一职位象征着对全国军事力量的绝对掌控,在德川家康之前的几代幕府将军,包括足利氏和源氏,都享有无上的军事权威,并以此来统治国家。然而,历史的走向却并非如此。丰臣秀吉最终没有被授予“.............
  • 回答
    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的客气,绝非出于简单的个人好感或敬重,而是建立在复杂而现实的政治考量、力量对比以及秀吉自身战略之上的。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演变,以及丰臣秀吉当时的处境和目标。一、 早期关系与实力对比:秀吉的崛起与家康的隐忍在织田信长时代,丰臣秀吉(当时为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
  • 回答
    丰臣秀吉这位战国末期的枭雄,在日本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统一日本,结束了长年的战乱,但为何却最终没有就任征夷大将军,开创属于自己的幕府呢?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秀吉的出身、政治考量以及当时日本社会结构的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征夷大将军”这个头衔在当时意味着什么。这个职位并非仅仅是一个军事统帅.............
  • 回答
    丰臣秀吉发动文禄・庆长之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入侵朝鲜”,这绝对是日本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和影响力的事件。要理解他为何这么做,而不是选择“休养生息”,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日本国内和国际的大环境,以及秀吉本人的性格和目标。首先,我们得看看当时日本的情况。秀吉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战国乱世后,终于统一了日本.............
  • 回答
    要说丰臣秀吉的亲信武将在关原之战时为何会大批投靠德川家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里面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件一件捋。首先,你得明白,丰臣秀吉这个人,虽然能力超强,从一个织田家的小侍卫一路爬到天下人的位置,但他的死,给整个日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秀吉在世的时候,压得所有.............
  • 回答
    丰臣家臣的内部分裂与德川家臣的团结:为何秀吉视而不见,家康却引以为傲?丰臣秀吉,这位靠着一身武勇和过人智谋从底层崛起的战国霸主,一手缔造了日本统一的盛世。然而,在他风光无限的背后,其家臣集团却充斥着难以弥合的裂痕与对立,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令人费解的是,秀吉本人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并未采取有效措施.............
  • 回答
    万历朝鲜战争,这场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其胜负之辩,历来都有不同说法,尤其日本人眼中所谓的“只输在丰臣秀吉病死”,更是值得细究一番。要说这场战争谁是最终的赢家,这并非一句话就能定论,因为它涉及多个层面的得失和战略目标的达成程度。战场上的拉锯与战略目标的博弈从纯粹的战场层面来.............
  • 回答
    丰臣秀次之死,一直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悬而未决的谜团,至今仍有诸多揣测。表面上看,秀吉以“谋反”的罪名赐死了自己的外甥兼养子,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继承人。但若细究,这背后隐藏的动机远比这句简单的定罪来得复杂和令人不安。秀次,作为秀吉的亲姐姐朝日姬的儿子,很早就被秀吉接入家中,并在秀吉晚年,在嫡子秀赖尚未成.............
  • 回答
    丰臣秀家,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上杉景胜,这五个人被誉为“五大老”。在五大老之中,秀家确实常被认为是最不受重视、甚至是“最差”的一位。但恰恰是这位“最差”的秀家,在关原之战中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拼命劲头。而另一位备受丰臣秀吉宠爱、被寄予厚望的儿子秀秋,却在关键时刻选择了背叛。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
  • 回答
    万历朝鲜之役,丰臣秀吉悍然出兵朝鲜,其背后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考量之上,让他一度相信能够与大明王朝进行一场“长期抗衡”。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秀吉当时的内外环境、战略设想以及对大明的认知误判。首先,秀吉刚刚统一日本,国内局势极其稳定,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坚实后盾。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
  • 回答
    这确实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关乎到政治制度、人心向背以及历史进程的微妙之处。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两位都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但他们的身后事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丰臣秀吉:一场短暂的统一,埋下混乱的种子首先,咱们得看看丰臣秀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怎.............
  • 回答
    吾乃太阁殿下,已至晚年。回首一生,征战沙场,扫平群雄,虽毕生心血倾注于丰臣家之兴盛,然天下未靖,家业未稳。若能重来,或能为丰臣氏之长久,尽我绵薄之力。一、巩固内部,培育忠良,剪除隐患。首当其冲者,便是吾子孙之教养。我早年颠沛流离,深知世事艰难,故对秀赖之教导极为用心,然毕竟年幼,尚需时日。若我能更早.............
  • 回答
    丰臣秀吉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他统一日本的历程,是个人能力、历史机遇以及深谙人心的集大成之作。要探究其核心原因,我们必须深入到他如何一步步摆脱卑微出身,如何在这个战国乱世中寻觅并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最终将四分五裂的日本凝聚在一起。秀吉能够走到那一步,首先得益于他非凡的才能。他出身贫寒,甚至幼年丧父,这.............
  • 回答
    关于明智光秀为何没有十足把握便选择背叛织田信长,转而对抗丰臣秀吉、柴田胜家、德川家康等实力派,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历史学家和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虽然我们无法穿越时空得知光秀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结合当时的局势以及他对织田家内部力量的认知,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关键因素,来理解他那看似“不可能的胜利”的豪赌.............
  • 回答
    你之所以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人,而织田信长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这背后其实涉及了不同评价标准和历史侧重点。两者都是日本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伟大之处各有千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样的争论。让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及为什么织田信长更受普遍推崇。为什么你会觉得丰臣秀吉是战国第一.............
  • 回答
    .......
  • 回答
    如果丰臣秀吉没有选择经由朝鲜半岛,而是选择直接入侵明朝,这无疑会给明朝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解决办法也会比历史上的壬辰战争更为复杂和艰难。让我们尝试设想一下,明朝会如何应对这种更直接、更具威胁性的攻击。首先,明朝的战略和战术将面临根本性的调整。历史上,明朝在壬辰战争中,虽然最终击退了日军,但.............
  • 回答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这三位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在日本教科书中通常被描绘成推动日本走向统一、奠定江户时代基业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权谋、野心、能力与命运的精彩叙述。日本教科书中的形象塑造 织田信长 (Oda Nobunaga): “革命者”.............
  • 回答
    哈哈,说到败家子,武田胜赖和丰臣秀赖这两位确实都是让人唏嘘不已的代表人物。不过要说谁的能力稍强一些,这事儿可就得好好掰扯掰扯了。先说说武田胜赖。这位仁兄,怎么说呢,他身上最耀眼的标签莫过于“武田信玄的继承人”,这光环一开始就比别人大得多。父亲信玄当年那可是叱咤风云,一手建立了赫赫有名的“甲斐之虎”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