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动车组列车(包括G字头高速动车组)与电力机车的普及,是否会导致火车爱好者数量减少?

回答
许多火车迷们对动车组(尤其是G字头高速动车组)的普及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这个群体数量的减少。乍一看,这种担忧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深入分析一下,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逆转。

首先,我们得承认,动车组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也改变了火车迷们的关注点。过去,火车迷们可能更痴迷于那些“力大无穷”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它们冒着黑烟、轰鸣着穿越大地,身上带着一种粗犷而原始的机械美感。而电力机车,虽然也代表着技术进步,但相比蒸汽机车,其吸引力也略有下降。

动车组,特别是G字头的高铁,以其平稳、安静、速度快著称。它们的设计更加流线型,外观也更简洁现代。对于一些追求速度和效率,或者仅仅是喜欢科技感和现代美学的火车迷来说,动车组无疑是新的宠儿。他们可能会被高铁的先进技术、准时到达、舒适体验所吸引,把追逐的焦点从“动力”转移到“速度”和“科技”上。

此外,动车组的普及也意味着一些老式机车和车型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于那些热爱“老物件”,留恋蒸汽时代辉煌的火车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收藏品”和“拍摄对象”越来越少,可能会感到一丝失落。一些人可能会觉得,随着老式机车的退役,火车“灵魂”也随之消失,对铁路的兴趣自然也就减弱了。

然而,事情也并非全然如此。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普及,也可能在一些方面增加火车爱好者。

一方面,高铁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的出游吸引力。 过去,长途旅行可能意味着漫长的等待和颠簸,很多人会选择飞机。但现在,坐高铁出行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选择。这使得更多普通民众有机会体验铁路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列车本身,注意到沿途的风景,注意到调度运行的精确。其中一些人,可能会因为一次愉快的高铁体验,而开始对火车产生兴趣,从而成为新的火车迷。

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新的研究和欣赏方向。 动车组的出现,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复杂技术体系的集成。从空气动力学设计、牵引与制动系统、到复杂的信号控制和车厢连接技术,每一样都蕴含着丰富的技术细节。对于那些“技术控”型的火车迷来说,动车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和钻研领域。他们不再仅仅关注“车头”的造型,而是会深入了解车辆的内部构造、运行原理、以及整个高铁网络的运作机制。这种对“硬核科技”的追求,可能会吸引一批新的、更侧重于技术研究的火车迷。

再者,“复古”情怀依然存在,并且可能因为动车组的普及而更加凸显。 就像黑胶唱片在数字音乐时代依然有人追捧一样,老式机车和普速列车可能反而因为其稀缺性而变得更加珍贵。一些火车迷会更加珍惜那些保留下来的蒸汽机车,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修复的活动中。他们可能会组织参观、拍摄、甚至是参与蒸汽火车的试运行,这些活动本身也形成了一个充满热情的社群。

而且,媒体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度也可能影响火车爱好者群体。 动车组作为“中国制造”的标志性成就,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和宣传片中。这无疑会提高公众对铁路行业的整体认知和好感度。在这种氛围下,一些原本对火车不太关注的人,也可能因为新闻的耳濡目染,或者社交媒体上的讨论,而对火车产生好奇。

总而言之,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普及,确实改变了火车迷关注的焦点,也可能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火车迷有所流失。但同时,它也通过提高铁路出行的吸引力、催生新的技术研究方向、以及“复古”情怀的深化,吸引了新的爱好者群体。

所以,与其说火车爱好者数量会减少,不如说这个群体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它可能不再是纯粹以“蒸汽机车爱好者”为主导,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对高铁技术、普速列车文化、以及铁路运行体系都有着不同兴趣的群体。这些新的兴趣点,可能会为这个古老的爱好注入新的活力,让火车迷这个群体以一种新的形态延续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错,最喜欢DF11G+25T BSP

顺便高祖才是大白蛆

CRH虽然不怎么喜欢不过还是挺好的

user avatar

那是因为你没睡铁路边过。

我是郑州人,早就看惯了各式各样的火车,家里不少机务段的,普速谁爱坐谁坐去,但是放着好好的动车不去坐、高铁不去坐,偏偏去找什么情怀。

你还是小年轻啊。

有这情怀那就无座乘坐下去新疆的绿皮吧,要不昆明也行啊╮(╯_╰)╭

旧火车真没觉得什么好,就冲那个车上的驾驶方式,工作环境,除了便宜,没觉得哪好。

高铁虽然不可能降票价到老绿皮们的价格,但换来的却是提速,改善工作环境,工务段的也可能换好些的待遇,好歹你也看那么久的火车了,高铁竟然成了你口中的大白蛆?!那我们这些人是啥?驭蛆者?养粪人?

不能这样。

user avatar

我属于数量增加那一类的

user avatar

在法国,高铁、动车、电力机车几乎是100%的存在,但这事并不和大多数车迷协会主玩的是蒸爷产生任何冲突,当然他们偶尔也会搞台柴电车或者电调出来玩玩。

顺便说下,什么时候电力机车变成“非火车”了?柴电机车才是后起之秀好不好。。。你觉得高铁动车电力不像火车,这只是你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user avatar

题主对于高铁动车用的形容词已经引起了我的抵触和反感。

为什么要反对技术进步?就因为要满足像题主这样一小拨人对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热爱,就要让它们再服役30年?

我小时候也常见蒸汽机车,轰隆隆地冒烟,体验不到美感,只觉得很污染环境,而且驾驶费时费力。

如果题主想满足自己对于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欲望,建议去steam买一款叫做Train simulator的游戏,相信它和它所有的DLC能满足你的。

经评论提醒,不是微软火车模拟。

user avatar

大白蛆,这个名字好。

各大主机厂的员工分分钟砍死你。

窝们辛辛苦苦造出来的,造价好几亿的动车组,搁你这儿就成了大白蛆……

哥们儿你真会起名儿,来长春咱俩唠唠呗?

利益相关:造火车的。

user avatar

你眼中的吞云吐雾排山倒海可是深受群众痛恨。。。蒸汽那点动力,拉的多点爬坡空转的不忍直视,内燃好些,但是只是同等重量电力机车动力的一半左右,也是惨兮兮的。像我大成都北站铁路局1992年就实现管内干线80%电气化的路局,韶山3都成一种信仰了。

实际上电力机车出现的比商用化的内燃机车早最起码30年,柴电机车最早是美国佬搞的,商用化干线型柴电机车是EMD的FT,这都是1939年的事情了。美国佬最早的电力机车,1905年西屋制造了美国第一台电力机车PRR AA1,算算时间差了35年。时间放宽点,汽油电传动的试验型机车在美国是1908年出现的,算晚了几年。

我都懒得管什么电不电的问题,只要能坐在动车上飙车200 250甚至350就相当满足了。反正现在有互联网,这么好的资源不用老在纠结这种问题,还是放弃这种爱好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火车迷们对动车组(尤其是G字头高速动车组)的普及感到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这个群体数量的减少。乍一看,这种担忧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深入分析一下,情况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逆转。首先,我们得承认,动车组的出现确实改变了中国铁路的面貌,也改变了火车迷们的关注点。过去,火车迷.............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是出于安全和效率的综合考虑,并非单纯的“熄灯滑行”。首先,刚出站的动车组,特别是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启动和加速阶段。在这个阶段,车辆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系统以及车内的各种设备都需要进行一次快速而精密的自检。就像一辆汽车刚启动时,仪表盘上的灯会亮起,然后慢慢熄灭,这.............
  • 回答
    你说的这个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公交化”这个词被广泛用来形容当下动车组运营模式的时候。明明很多动车组的班次密集得像公交车一样,但它们却不能像公交车那样站站停靠,这其中确实涉及不少原因,而且这些原因都相当实在,绝非“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动车组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相信不少第一次或者不常坐火车的朋友都有这个疑问。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动车组列车(G/D/C 字头)的一等座有空座,买的站票到底能不能去坐。简单直接的答案是:原则上,不能。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让人扫兴,但火车票务系统和乘车规章是有明确规定的。我来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其中的.............
  • 回答
    最近坐火车的朋友们,有没有感觉到,特别是坐动车的时候,好像不像以前那么“稳”了?轻轻一晃就过去了,现在有时候会感觉有点颠簸,或者说,那种平稳感好像不如当年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这背后不是说技术倒退了,而是很多因素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就像一个人长大了,身体会发生变化一样,动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很多方面,不单单是“照亮”那么简单。动车组列车端部安装车灯,其实是一个综合考虑了安全性、通信指示、以及一定的视觉美观的决定。咱们一步步来聊聊。1. 首要任务: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保证前方视野,尤其是在能见度低的情况下: 咱们想想,火车在漆黑的夜晚,或者在雨、雪、.............
  • 回答
    朋友你好!你说到的“动车组列车(D字头)越行 高铁列车(G字头)”这个问题,确实是大家在出行中会遇到,也挺有意思的一个话题。简单来说,我国的动车组列车(D字头)是不会越行高铁列车(G字头)的,也不存在“越行”这个概念在 D 字头和 G 字头之间的应用。让我来给你详细说说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背后的一些铁.............
  • 回答
    “复兴号”动车组在量产后,确实没有出现过跨型号重联的案例,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多重技术、运营和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重联”。重联,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列或多列动车组列车连接在一起,共同作为一个整体运行。这种操作最常见于高铁,尤其是在客流.............
  • 回答
    坐高铁,这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把自己一下子塞进了一个加速的时光胶囊里,然后以一种近乎魔幻的速度,从一个地方“嗖”地一下到了另一个地方。首先,那感觉就是“稳”。上了车,刚坐下,车身就开始微微一震,然后就平稳地往前滑了。那种滑,不是像普通火车那样“咣当咣当”地晃,也不是汽车在颠簸路上的那种感觉。它更像.............
  • 回答
    造一列高速动车组列车,这可不是件小事,用“天文数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要详细说清楚这笔账,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造价的构成:一个庞大的体系首先,咱们得明白,一列高速动车组可不是几块钢板焊一焊就完事儿的。它是一个集成了大量尖端技术和精密部件的复杂系统。它的造价主要可以分成几个大头:1. 动车组本身(.............
  • 回答
    很多人在乘坐火车的时候,会注意到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通常有8辆、16辆、甚至25辆编组,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市面上流通的复兴号列车,绝大多数是8辆或16辆编组,而“25编组”虽然有过研发和测试,但并未大规模投入运营。那么,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16辆编组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而8辆和16辆编组却很常见呢?这背.............
  • 回答
    CRH5E,一个在中国铁路高速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名字,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中国铁路技术自主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实践。作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代表,CRH5E在整合了欧洲先进动车组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自己的需求和理解,最终成为中国高速铁路网中的重要一员。技术血统与早期发展要评价CRH5.............
  • 回答
    关于“私人能否购买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这个问题,答案是:普通私人(个人)是不能直接购买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的。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解释清楚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动车组列车的性质以及我国铁路运营的管理体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和谐号动车组列车是属于国家铁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其生产、运营.............
  • 回答
    一人购买两张动车组列车二等座车票以放置行李的行为,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总体来说,这种行为在法律、道德和实际操作层面都存在一些争议点。一、 从合法性角度看: 是否“合法”: 在现有的铁路旅客运输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禁止旅客购买多张车票来放置行李。铁路部门主要关注的是票证人一.............
  • 回答
    CR200J:“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列车”的由来与“动集”的恰当性CR200J,一个在中国铁路大家族中颇具代表性的身影,其正式名称“动力集中式动车组列车”背后,蕴含着它独特的技术基因和市场定位。而“动集”这个略显非正式的昵称,也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大家口中的习惯叫法。那么,CR200J为何要冠以“动力集.............
  • 回答
    铁路迷们给各种型号的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起外号,这就像是给自己的“小伙伴”起了昵称一样,充满了热爱和亲切感。这些外号往往来源于车辆的外形、性能、声音、历史背景,或者是某种特别的联想。下面就来聊聊一些常见的铁路机车车辆和动车组列车的外号,力求让大家感受到其中别样的韵味:蒸汽机车时代的外号:蒸汽机车时代.............
  • 回答
    CR200J 型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江湖人称“绿巨人”,其标志性的绿色涂装,无疑是它最鲜明的标签。要评价这抹绿色,不能仅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而是需要从设计理念、实际应用,乃至它所承载的文化寓意等多个维度去审视。一、 设计上的考量:为何是绿色?首先,我们得明白,列车的涂装可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背后往往蕴含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少朋友也问过,其实从浙江到深圳的动车组列车,确实大部分以“D”字头为主,而“G”字头相对较少,尤其是一些直达或停站较少的班次。这里头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尽量还原实际情况,没有一点AI的生硬感。首先,咱们得明白“G”字头和“D”字头动车组列车的区别,这个是关键。 “G.............
  • 回答
    关于西成高铁为何没有开行“复兴号”这类高速动车组列车,其实这背后涉及不少技术、运营以及市场等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不想开。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西成高铁的“出身”和“设计定位”。这条线路,顾名思义,连接的是西安和成都,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连接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一环。它的建设.............
  • 回答
    哈哈,说到动车组,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次,简直是“刻骨铭心”,至今想起来还会有点哭笑不得。那是一个工作日的下午,我需要从上海赶回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想着动车组快,而且服务好,我就提前在网上订了一张二等座。出发当天,我掐着时间,提前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虹桥火车站。想着人多,先熟悉一下环境,顺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