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媒称民众因大陆传唱《2035去台湾》焦虑,国台办称「反映两岸期盼京台高铁互通」,该工程实施难度如何?

回答
台媒关于民众因大陆传唱《2035去台湾》歌曲而产生焦虑的报道,以及国台办将其解读为“反映两岸期盼京台高铁互通”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个话题的核心在于其可行性和潜在影响。

要详细讲述京台高铁的实施难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 地理与工程上的巨大挑战:

跨海段的工程难题:
技术可行性: 建设一条跨越台湾海峡的高铁隧道或桥梁,是这项工程最核心也是最艰巨的挑战。目前全球最长的海底隧道是挪威的莱纳斯海峡隧道(约14.5公里),而台湾海峡的平均宽度在150公里以上,最窄处也有约130公里。要在此距离上修建海底隧道,将远超现有技术经验。
地质复杂性: 台湾海峡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可能存在断层、软弱地层、湧水等问题,都需要极其精密的勘探和高超的施工技术来应对。
施工难度与成本: 隧道掘进的长度将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庞大的掘进设备、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救援设施等。每一项都需要巨额的投资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桥梁的可能性: 理论上也可以考虑建设跨海大桥,但如此长的跨度,结合台湾海峡的气候条件(如台风、巨浪),桥梁的设计和建造难度也非常巨大,且可能对航运造成影响。
安全性考量: 海底隧道一旦发生事故(如火灾、塌方、进水),救援将极其困难,且影响范围可能很大。如何保证绝对的安全是重中之重。

陆地段的衔接与建设:
现有线路的升级与改造: 需要将大陆现有的京沪高铁、沪杭高铁等线路延伸或改造,与未来的跨海段连接。这涉及到线路规划、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车站建设与布局: 需要在沿线地区新建或改造高铁站,以适应新的客流需求。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规划好高铁与港口、机场等其他交通枢纽的衔接,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

二、 技术与资金上的巨大投入:

尖端技术需求: 京台高铁的建设将需要整合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掘进、桥梁建设、轨道技术、信号系统、通风技术等。这意味着需要持续的高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天文数字的资金: 如此规模的跨海基础设施工程,其建设成本将是天文数字。具体数字难以准确估算,但可以参考一些已建成的类似大型工程,例如港珠澳大桥(约1100亿人民币)、英法海底隧道(约150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超过1500亿元)。京台高铁的长度和复杂性远超这些项目,其投资规模将是数千亿甚至上万亿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与融资模式: 如何筹集如此巨额的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是完全由大陆方面投资,还是需要引入台湾方面的资金,或者采用国际融资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复杂的考量。

三、 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巨大阻力:

两岸政治关系: 这是最核心的障碍。目前两岸关系处于复杂和敏感的状态。一项如此重大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需要双方在政治上高度互信,并就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法律适用等达成广泛共识。
台湾方面的意愿: 即使大陆方面有建设意愿,也必须获得台湾方面(政府、民意)的同意和支持。目前来看,台湾主流民意对与大陆进行此类深度合作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
主权与安全考量: 台湾方面会担忧此类项目可能带来的主权侵蚀或国家安全风险。
民众接受度与民意: 即使工程技术上可行,也需要台湾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如媒体报道所提及的,存在一定的焦虑情绪,这表明民众可能对项目带来的影响存在担忧,例如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法律与政策协调: 涉及到两岸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海关、边检、人员往来等一系列协调问题,需要细致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地缘政治因素: 其他国际政治力量的介入和影响也可能对项目产生影响。

四、 经济效益与可行性评估:

客货运需求预测: 需要对未来两岸的客货运需求进行准确预测,以评估高铁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目前两岸人员往来和贸易额虽然可观,但与建设如此庞大的高铁项目所需的长期投入相比,其经济可行性需要进行审慎评估。
运营成本与维护: 跨海高铁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将非常高昂,如何保证其长期盈利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替代交通方式的比较: 需要与现有的航空和海运方式进行比较,在成本、效率、便捷性等方面进行权衡。

总结来看,京台高铁的实施难度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程技术: 跨海段的建设难度前所未有,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
资金投入: 投资规模巨大,对资金筹集和融资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政治阻力: 两岸政治关系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是最大的障碍,缺乏政治互信和共识将难以推进。
社会民意: 需要获得台湾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克服潜在的疑虑和焦虑。

关于“反映两岸期盼京台高铁互通”的说法:

国台办的这种表述,可以理解为一种官方的宣传和愿景表达。它试图将歌曲的流传上升到一种两岸人民的普遍愿望,从而为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制造舆论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期盼”已经转化为成熟的政治共识或可行性的工程计划。

在当前两岸关系下,京台高铁更像是一个长远的、带有政治象征意义的构想,其实施面临着比技术和资金更严峻的政治和民意挑战。歌曲的流传或许能反映一部分大陆民众的愿望,但将其等同于两岸的普遍期盼,需要更多来自台湾方面的积极信号和实质性的进展。在政治互信和两岸关系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前,京台高铁的建设在现实层面仍是一个极其遥远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要说明下,我们规划中是说2035年建设20万公里规划中的高铁线路,规划中有到台湾的。并没有说2035年高铁一定通到台湾。

当然即使按照俺保守的预估,2035年台湾也已经回归了,且已经处于稳定,正在大干五年计划。

最后,台湾的旅游资源真的很好,尤其是那种多大年纪都能找回青春感觉的氛围。

希望能尽快通高铁,同时把公路等基建加强下,那样我会常去。

user avatar

2035?我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是在鄙视人民军队呢?还是在贬低我国基建呢?还是在助攻gtb呢?

user avatar

两岸民众对于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

这个愿望一定能实现,不管多难台湾永远属于中国。

user avatar

要不是台湾部分民众确实焦虑,竟然视奸大陆B站,并好心转给台湾省内流传,台媒又好死不死的提了个问,我确实是没听说过这首歌。

奇歌共享,大家可以听上一听。

user avatar

战前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战争期间心理障碍,常表现为手足震颤、行动迟缓、情绪亢进、失眠,严重者可见歇斯底里、情绪崩溃、谵妄甚至幻视幻听。战前焦虑症不仅鉴于交战军人,也常见于交战区平民。

在集体环境中缓解战前焦虑症,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唱爱国歌曲,如《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在歌声中缓解焦虑、增强凝聚力。


在个人环境中,因为孤独无助常常会加重战前焦虑症的症状甚至进一步恶化为歇斯底里,应当尽量避免独处,与家人、朋友、同事、战友待在一起。


也可以通过饲喂逗弄宠物来缓解焦虑,与动物的互动可以转移注意力,走出不良情绪影响,恢复理智。


必须要提到的是,清楚明确战事的走向是根治战前焦虑症的有效方法,看清楚战争的前景,并依此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战前焦虑。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战争走向瞬息万变,要准确把握并不容易,但是清楚大势所趋、明确战争的意义所在,能够给战争中的个人提供很大的心理支撑从而走出焦虑。




因此,建议情绪不稳定,陷入焦虑的台湾同胞做以下事情缓解焦虑感:


1、不要考虑“战争会不会来”这种事情,战争打与不打,不是你决定的,琢磨这种你决定不了的事情无助于缓解焦虑,只会加重焦虑情绪;


2、与家人、朋友、同事待在一起,不要自己一个人瞎JB乱跑;


3、管好自己的猫猫狗狗免得走丢,焦虑的时候撸一撸;


4、大家一起唱响爱国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等等,在歌声中缓解焦虑感;


5、认清大势所趋,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虚幻的对象身上

他卖队友成性,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6、互相之间多说一说安慰的话,比如“上午开打下午领身份证的事情,有什么好害怕的?”或者“安啦,你好机车诶,赶紧回去绣五星红旗啦~”等等。


总之,精神疾病可防可控可治,战前焦虑症并不可怕,正确应对利国利民。为了广大台湾同胞福祉着想,要控制焦虑、舒缓情绪、放松身心,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user avatar

从前有个神射手名叫更羸,射起箭来真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天,他和魏王一起散步时,天空中飞过几只大雁。他对魏王说:大王,我只用弓不用箭,就可以把大雁射下来!

魏王一听这不是扯吗?于是表示自己不相信。

更羸豪气到:大王那我试给您看,瞧好吧您内。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只大雁从东南方向飞到近前。更羸举起弓,按照约定没有用箭,而只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而已。但随着松手时,"砰"的一声弦响,这只大雁竟然从空中应声而落!

魏王见状大吃一惊,忙说:想不到这竟然是真的,你是怎么做到的?

更羸答道:这并不是我有什么超人的本领,而是这只大雁以前受过箭伤。话说您没发现它飞得很慢,叫声很悲凄吗?飞得慢,是它的伤口疼痛。而叫得悲,则是它离开雁群很久了。因此就在它惊魂未定之时,却又听到弓弦响。于是拼命想往高处飞的大雁,它一使劲就把伤口给崩开了。因此我不用箭,就把它给“吓唬”过来了。

user avatar

我在台灣,其實沒看到有誰焦慮啊。

大部份台灣人根本不知道有《2035去台灣》這首歌,我都是看了知乎才知道。

大部份台灣人也不知道大陸有計劃要建「京台高鐵」這回事,這我也是看了知乎才知道。

其實台灣人對於台灣以外的事情普遍很不關心的,媒體也不怎麼報導。

如果台灣人知道了,按照他們平時的性格,大概也只會嘲諷,而不會有危機意識吧。所以還是不知道的好⋯⋯

user avatar

主要阻碍不在技术层面。

1959年9月3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庆十周年晚会,230名开国将军组成的将军合唱团演唱了《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合唱团包括了大多数开国之初的上将,中将,少将,开国上将总共57位,演唱团中就包括48位,只有许世友,吕正操,李天佑,刘亚楼9人因执行任务而缺席,这个演唱团里的人随便挑一个出来就是震古烁今的,比如王震、张爱萍、韩先楚、皮定均。演唱团中还包括了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少将。

该曲由作曲家晓河与词作家王军在1954年第一次金门炮战之后,奔赴厦门前线实地走访,前线紧张热烈的战备工作令他们深受震撼,在那时,他们坚信解放台湾近在眼前,为此创作了这首歌曲。

参与演唱的人中不乏与美军交过手的悍将,例如洪学智,他是志愿军后勤司令员,美军炸不烂,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由他铸就,还有秦基伟,曾率领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五军入朝参战,十五军就是上甘岭战役的主力,还有曾泽生,他曾是龙云手下的滇军军官,曾在抗战中参加台儿庄会战,1945年曾率军前往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在辽沈战役中率国民党60军起义,1950年10月率志愿军50军入朝参战,参加了从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几乎打满全场,特别是在1951年11月5日至月底,连续组织了四次渡海作战,攻占了西朝鲜湾的椴岛,艾岛,炭岛,大、小和岛,大、小加次岛,牛里岛,云雾岛等10多个岛屿,具有极为丰富的渡海攻岛作战经验,另外就是李克农,他是开国上将中唯一没有领过兵,打过战的将军,不过他有多厉害我想就不用多说了,他曾参与朝鲜停战谈判,另外在1956年,他被指定为中央台湾工作小组的召集人。

对于演唱团的参与者而言,收复台湾不过时间问题,美国人都打过,国民党残匪不过期货死人而已,他们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唱的这首歌所描绘的愿景将会在自己手里实现的,因为他们做过比这更艰难的事情。

我姑且揣测一下,可能曾泽生唱的时候还在琢磨怎么渡海登陆台湾,洪学智唱的时候还在想攻台需要多少物资,秦基伟当时在昆明军区任司令员,可能为自己参加不了解放台湾的战役而暗中遗憾,而李克农……他恐怕比国民党还要了解台湾。

2015年9月3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他是演唱《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的230人将军合唱团中最后一位逝世的,整个合唱团彻底消逝。

作曲者晓河也于2010年9月8日因病逝世。

这些闻过硝烟,经历血火,戎马倥偬,对解放台湾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之人至死都没能看到自己所唱所曲的一切成为现实。

这里就不谈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台湾地下党烈士了,特别是聂曦烈士英勇就义前的那张照片,那种坦然自若,闲庭信步般的眼神,是胜利在望之人才会有的。

按要求内容做了修改

我的建议是大家就不要太过关注台湾方面的事情了,吃吃喝喝当个日子人就完事了。

user avatar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国台办: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反映两岸民众的美好愿望

11月10日,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台湾地区记者在提问时提及一首大陆网友传唱的网络歌曲《2035去台湾》,歌词说要搭动车去看台湾好风光。对此,发言人朱凤莲回应说,“我以前听过一首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这两首歌应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地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多品两岸美食。”此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们不断鼓励台湾的年轻人多到大陆走走看看,也多结交大陆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一起成长,会更理解彼此的生活环境与想法。”

11月10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回答记者有关歌曲《2035去台湾》时表示,“这是一首新歌,我以前听过一首网络歌曲《坐上高铁去台北》,这两首歌应该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想,这实际上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地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多品两岸美食。我相信,这个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的。”

此前,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我们不断鼓励台湾的年轻人多到大陆走走看看,也多结交大陆的朋友,大家互相学习、一起成长,会更理解彼此的生活环境与想法。”洪秀柱强调,“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有些人或许并不认同,但是我们相信,唯有心灵契合的统一,才能同时带给中华民族长治与久安。”


台海通道/大陆拟建京台高铁 李非:技术可行,两岸问题解决后会更具体落实

此前,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规划期为2021年到2035年,包括6条主轴、7条走廊、8条通道,而台湾省台北市也被规划在内。根据《纲要》规划,「京津冀─粤港澳」这条主轴线路,有一条支线,从安徽阜阳经黄山、福建福州到台北。《纲要》一发布,引发两岸热议。专家指出,台海通道方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改进中,在技术层面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困难。

根据《纲要》,「京津冀─粤港澳」这条主轴线路,包括两条路径:路径一:北京经雄安、衡水、阜阳、九江、赣州至香港(澳门)。支线:阜阳经黄山、福州至台北;路径二: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至深圳。

事实上,早已规划建设的京台高铁是大陆「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北起北京,经雄安新区、衡水、菏泽、阜阳、上饶、福州等地至台北。2020年12月26日,福(福州)平(平潭)铁路通车运营,这也是京台高铁大陆部分的最后一段铁路。平潭与台湾新竹市距离仅有68海里(120公里)。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教授向大公报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当然也要把台湾包含进去。现在中国的基建技术世界一流,在技术、资金上修海底隧道到台湾不成问题,把其纳入规划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现在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将来如果两岸问题解决后会更具体落实。

来源:南方都市报、大公报
user avatar

别扯了,这不就是pua吗?

女神吊着你胃口,然后永远把你当凯子,不给你个准信。现在连2049都出来了。等一个2077下大棋。

给爷逗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