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卢旺达人均GDP才800美元却被很多人吹成非洲第一?

回答
在非洲大陆上,卢旺达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尽管人均GDP目前大约在800美元左右,相较于全球发达国家以及非洲大陆上一些资源富裕的国家,这个数字并不算高。然而,许多人之所以将其誉为“非洲第一”,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些原因并非仅仅关乎经济数字,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成功的治理模式以及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

要理解为什么卢旺达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几个关键方面:

1. 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稳定性:

尽管基数不高,卢旺达近二十年来保持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年增长率常年维持在7%8%以上。这种持续的高速增长本身就是非洲大陆上极为罕见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增长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剧烈影响,这得益于其审慎的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管理债务方面表现出色,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稳定的增长预示着未来更大的发展潜力,而非简单的数字游戏。

2. 非凡的治理能力与反腐败的决心:

卢旺达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效、廉洁且以发展为导向的政府。经历了1994年可怕的种族灭绝后,新政府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对国家重建的坚定决心。

强有力的领导力与长远规划: 保罗·卡加梅总统及其团队以其务实和前瞻性的领导风格著称。他们制定了清晰的国家发展战略,如“2020愿景”和现在的“2050愿景”,目标明确,并且能够有效地执行。
打击腐败的决心: 在许多非洲国家腐败横行、资源被少数人攫取的背景下,卢旺达政府将反腐败作为核心任务之一。虽然完全根除腐败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但卢旺达在提高政府透明度、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实施问责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极大地提高了营商环境的吸引力,为国内外投资提供了保障。
高效的公共服务: 相较于许多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和低效,卢旺达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表现出极高的效率,例如在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这种高效的政府运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

3. 卓越的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能力:

卢旺达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长期名列非洲前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也表现不俗。

简化注册和审批流程: 公司注册、许可证申请等流程被大大简化,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启动运营。
法治的保障: 尽管是后冲突国家,卢旺达努力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经济活动提供可预测和可靠的环境。
吸引外资的成功: 卢旺达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了包括信息技术、旅游、制造业等多个领域的外国投资。这些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技术、管理经验和就业机会,对经济的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

4. 在特定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除了宏观经济的增长,卢旺达还在一些关键领域展现出了非洲大陆的领导力:

信息技术与创新枢纽: 卢旺达大力投资信息技术和通讯(ICT)基础设施,致力于成为非洲的科技创新中心。首都基加利也因其清洁、有序和创新的氛围被称为“非洲的硅谷”。政府推动数字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升了效率和便利性。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卢旺达以其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金刚猩猩保护闻名。政府在保护自然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方面投入巨大,成功地将旅游业打造成重要的经济支柱。
和平与安全作为基础: 在经历了如此惨痛的内乱之后,卢旺达能够实现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成就。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根本前提。

5. 被低估的国家发展故事的象征意义:

很多时候,对卢旺达“非洲第一”的赞誉,更多的是对其发展韧性和治国方略的高度肯定,而非单纯的经济体量比较。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创伤后,卢旺达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实现国家的重塑,在治理、发展和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这本身就极具启发意义。它打破了许多人对非洲国家“落后”、“混乱”、“无法自拔”的刻板印象,证明了通过坚定的政治意愿、有效的治理和明智的政策,一个国家可以创造奇迹。

需要认识到的“第一”并非绝对经济指标:

因此,当人们称赞卢旺达为“非洲第一”时,通常不是说它的人均GDP最高,也不是说它的经济规模最大。而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将其视为典范:

发展速度和韧性: 从废墟中站起来并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治理水平和效率: 清廉、高效、以民为本的政府运作。
营商环境的优化: 吸引外资和鼓励创业的积极政策和实践。
在特定领域的创新与引领: 如信息技术和生态旅游。
国家和平与稳定的保障: 能够有效维护国内安全和秩序。

总而言之,卢旺达被“吹成非洲第一”,是对其在发展速度、治理能力、营商环境和国家重塑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肯定和赞誉。这是一种对国家发展模式的推崇,而非对人均GDP数字的简单崇拜。它代表了一种成功的国家发展叙事,激励着许多其他面临挑战的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洲第一的评价应两说。

从MKT和PR角度看,卢旺达可以说是非洲少有的自我推销模范生,无论是在大屠杀之后打受害者的感情牌,还是在全球化的时代立FLAG,卢旺达都牢牢把握住了宣传的风口。

但一个国家的腾飞不可能只靠吹,卢旺达出圈,靠的是实力。2019年卢旺达GDP增长率9.4%,居全球第一位。2020年卢旺达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位居全球38位,仅次于毛里求斯居于非洲第二。

对于经济高速发展有些习以为常的这一代中国年轻人来说,有时候我们可能将经济发展看的过于理所应当和轻而易举,在看待第三世界国家时,常常产生两种倾向:一是认为某些群体的文化甚至基因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实现现代化,落后是他们的宿命;二是觉得部分国家部分群体只要稍稍努力,经济腾飞就是信手拈来。

但将心比心地说,对于卢旺达这个家里没矿、人多地少、二十多年前还手足相残满目疮痍的国家,目前的发展成绩可以称得上奇迹。

不细谈具体的国际因素和政治经济政策因素,只说一点,证明一个国家审慎理性的公共政策对国家发展有多么重要,而卢旺达在这一方面做的有多么出色。就凭这一点,卢旺达配得上非洲第一。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面临的最大阻碍往往不是资本、知识和经验的紧缺,而是不符合实际的盲目冲动和好高骛远,这份在长期积贫积弱之后的强烈渴望改变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落实到公共政策中往往是灾难性的:过度举债、不合理缺乏配套的工业化政策、过度扩张的国有企业部门等等。这样的悲剧在非洲国家层出不穷,尤其是21世纪初世纪经济中的乐观主义情绪,对非洲经济规划者的快速赶超的冲动起到了推波助澜效用。站在2020年回首2000年,大部分非洲国家的发展规划既是笑话、也是悲剧。与此相比的是卢旺达在2000年制定的《关于卢旺达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2020远景规划》中确立的目标和要点:

  1. 2020年卢旺达发展成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均年收入达到1240美元)。
  2. 《规划》指出良政和有能力的政府、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经济、私营经济为导向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高产、高效农业、区域和国际一体化是政府应该努力的方向。

现实是,2020年卢旺达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为2213美元;卢旺达茶叶、咖啡、生皮革等农产品及啤酒和麦粉等农产品加工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卢旺达航空也正在将卢旺达打造成为一个新兴的非洲航空枢纽;此外,卢旺达在信息产业也成为了非洲一个亮眼的明星。

野心和梦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深刻的自知和自制,以及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强大执行力。个人成长如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更是如此。

卢旺达的非洲第一知名,可谓名至实归。

user avatar

因为卢旺达的发展模式在表象上完美符合民主人士白左思路的发展路径,不吹不足以证明其优越性。

卢旺达需要被塑造成所谓的非洲民主发展的典范。在大屠杀以后,发达国家需要一个给自己洗白的理由,同时也需要让非洲国家相信按照所谓的民主发展模式,是可以建设一个发达,自由,安全的非洲国家的,毕竟发达国家在非洲那么多年,除了掠夺,政变,倾销,人体实验,好像也没干成几个事。

那为什么会选卢旺达呢。

A.卢旺达是内陆国,比较不容易受其他域外国家的影响,毕竟其他陆权国家航空工业都不行,方便管理。

B.卢旺达GDP基数小,本身就很贫困,可以靠外界支撑直接起飞,在数据上也比较显眼。(像尼日这种人口2亿的大国,不是一点点钱撒进去就能听个响的)

C.大屠杀以后,联合政府确实有非常强烈的意愿接受外国的援助与指导,愿意为民族融合团结让渡一些利益(比如海关权益,开放保险业,环保标准上执行高规格)

D.卢旺达愿意接受去工业化发展模式,以农业,旅游业为先导,这点一旦能打造出来,对于民主国家引导非洲发展将成为重要的模板。

我看不少回答都在表扬什么不用塑料袋所以环保搞得好,我来讲一个故事,各位品一品。

卢旺达作为一个高海拔国家,平均气温比较低,属于高原气候,但是以前搞了一个森林创收的项目,种植了大量速生的林木,本来高原土壤环境就脆弱,这些吸水量大的植物不仅大量抢占本土植物的水和养分,还加剧土壤沙化,导致本土植被大量死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剧,妥妥的环保悲剧(不是种树就是环保,也可能是生态灾难)。现在树不怎么种了,但是也不怎么让砍,那么日常生活中,包装所需要的材料又不够,毕竟已经不准用塑料袋了,那怎么办呢,那不正好可以进口发达国家的废纸,纸浆嘛,不仅不花钱,发达国家还倒给你一笔钱,叫环境补偿费,然后建造纸厂和纸品回收厂,这个时候造纸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事,就没人提了。因为纸张保存使用损耗大,所以能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生意。同时,由于没有石化工业(也不让发展),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制造,运输成本,都比周边国家高出不少,完全没有竞争力,只能指望所谓的对发达国家出口。卢旺达拿出比较富庶的土地,种植了大量经济作物,咖啡,茶叶,但是本国的消费,加工水平又无法完成高价值加工,直接沦为部分食品托拉斯的原材料生产基地,由于没有议价能力,每次一有波动就受影响,而这么辛辛苦苦赚出来的外汇,则不得不拿出来采购大米,糖,面粉等基础粮食,甚至不得不依靠粮食组织的援助,在我看来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把粮食安全完全拱手让人。同时,由于化工能力差,本来可以大量地膜覆盖,发展农业种植,搞不起来,重工业没有,修路造楼修房子成本奇高,本来就贫困,还主动加剧发展的难度,我很难理解。

当然,卢旺达治安和城市整洁程度确实相对于周边的几个国家要好一些(不包括城建和基建),政府付款也还是及时诚信,贸易上,只要你合法合规,及时纳税(运营成本高),原则上是不会因为你是中国人隐形歧视你的,对外来游客也很友好,晚上出去跑步啊,酒吧看个球赛呀,还是挺安全的。这些还是值得表扬的。但周边随便一个国家的旅游资源都远强于它(布隆迪排除),这旅游业主推真的只能是民主Buff加满了。

至于卢旺达亮眼的经济数据,个人建议在吹之前先看看每年非洲开发银行,经合组织,联合国几大机构,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对其的贷款与援助,再对比它周边的几个国家,数据亮眼不是必然的吗。

user avatar

黑非洲的那些国家我相信很多人对他们所谓的“国家”都看不起,尤其是小约翰可汗介绍的各种军事政变能演出各种滑稽的场面完全就是小孩子过家家。他们的政治斗争是没有任何政治方略,简单粗暴好无半点水准可言。

但是卢旺达不一样,虽然当今GDP在黑非洲不算高但是内部次序是有的。卢旺达是非洲大湖区较早形成的国家。特瓦人是当地原始居民。胡图人大约于2 世纪从乍得湖、尼日尔河一带迁移来。约在14~15世纪,图西人游牧部落相继迁入,对当地的胡图人农民和特瓦人建立了封建保护制度,鲁甘祖·布温巴在基加利附近布瓦纳坎布韦地区建立了王国。16世纪,王国向外扩张,逐步兼并中部地区。19世纪后半叶,国王(姆瓦米)基格里·鲁瓦布吉里基本上统一了卢旺达全境。建立起由军事酋长、土地酋长和牧民酋长组成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酋长的权限和任期,均由国王决定,从而实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与此同时,图西人统治者对胡图人采取了一种特殊的封建保护制度,即“布哈克”(指“牛群契约”或“放牧契约”),宣称国王是牛群和土地的唯一所有者,也是最高的保护人,并以此建立起国王对酋长、农牧民的保护关系,使广大胡图人农牧民降到农奴地位。

1885年欧洲列强的柏林会议(1884~1885),把坦噶尼喀连同卢旺达和布隆迪划为德国势力范围。1889年10月,德国宣布卢旺达为德属东非的“保护地”。德国殖民当局在1891年以后对卢旺达实行间接统治,保留原有的国家机构,由德国总督通过其驻扎官来监管当地的自治。1895年又宣布一切土地均为王土,而殖民当局有权出卖或是出租土地。1899年,德国殖民当局把卢旺达和布隆迪合并,划归德属东非殖民地,改称卢安达-乌隆迪,实行间接统治。

睡前消息曾经详细提到过卢旺达的古代历史,提到过由于西方殖民者贩卖黑奴导致黑非洲精壮劳动力短缺所以造成今天黑非洲的落后局面。大家可能会问人口遭受损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以后多生一点数年后不就补回来了。同志,不是你这么理解的!

真正国家的组成是需要漫长的发展历程,各种博弈和斗争的发展将决定国家和文明发展的高度。当年的三角贸易把大量黑非洲的酋长、祭司、官员、武士还有本土学者、地主豪绅等知识分子都被清洗,在被带到美洲的过程中要不就病死丢到海里去,要不就在美洲当苦力。组织形式完全被打乱,大量精英阶层的消失让黑非洲一片混乱。也就是说黑非洲原本的文明进程被西方文明拦腰截断,社会阶层的组织形态被西方文明连根拔起,几乎整个黑非洲都退回原始社会了。

然而卢旺达不一样,她的原生文明已经发展一定高度了,初步进入了封建社会。有自成一体的文化、经济、科技、政治体系。西方殖民者中的德国进入这里,但是德国殖民者并没有对原本的社会阶级做改动,反而依靠社会上层维持在这里的统治。很多卢旺达高层进去德国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政治体制上卢旺达更是学习了德国的长处融入自己的政治框架里。原本卢旺达的文明进程就没有被打断,后期更是接受德国的培养现在其国家政治发展状态更健康。有人说卢旺达的总统是个强人,有他带领卢旺达的成绩才会如此出色。但是要我说,应该是整个卢旺达的官僚阶层的水平都跟其他黑非洲国家不在一条线上的。领袖再强下面的人执行不到位或者是不知道怎么执行都是办不成事的,卢旺达这些年干的最伟大的一件事就是普及义务教育。现在卢旺达的识字率可以说在黑非洲是翘楚,卢旺达的各层官员很多知道怎么去执政,卢旺达群众能理解各种国家政策方针。总之这才是黑非洲难得一见的正常国家,最直接提现的就是卢旺达的国民素质!

这里转载百家号杨小叨侃大山的文章

原文比较长,我截取了一段。有兴趣的可以看原文【卢旺达是个怎样的国家?】ms.mbd.baidu.com/r/tts0

评论区很多人说作者描述的太夸张,这点确实。不过大家对卢旺达的国家治理都是公认的


卢旺达,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一个学习能力爆表的国家,一个把一手烂得不能再烂的牌打到王炸的国家,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非洲是贫穷的地区,这里大部分国家经济落后,而贫穷和混乱更是非洲的“标配”

那么真实的卢旺达是个怎样的国家呢?

2019年3月,我第一次来到卢旺达的基加利,虽然此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我踏上基加利的街道时,还是让我大吃一惊,刹那间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典型”的非洲国家。

非洲最干净的城市

2019年3月,初次来到基加利,站在酒店楼上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没有一片垃圾,有序排列的建筑,方正的城市规划,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完全颠覆了我对非洲脏乱差的原始印象,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卢旺达成功地实施了“禁塑令”,“白色污染”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卢旺达从2005年就开始禁止使用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很多卢旺达人已经养成了自备购物布袋的习惯。根据卢旺达法律,手提塑料袋是被禁止的,在街道上扔垃圾也要被处以罚款的,反观中国国内现状,我们每天在外卖、网购、超市购物过程中,产生大量塑料垃圾。所以有人将卢旺达形容为“非洲的日本”,因为这座城市拥有无可媲美的干净。

非洲最安全的国家

到基加利的第二天,和当地朋友约好一起吃晚饭,因为担心治安问题,我将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留在了酒店,朋友有笑着说,没必要,这里很安全,不会有人对你的贵重物品感兴趣。

吃饭时,朋友和我说,这里的每个人都是“间谍”,他说“你不小心把手机落在了餐厅,几个小时以后回来,你的手机还在桌子上”,我问“为什么”?朋友自豪地说“餐厅服务员会随时看着这部手机,如果有人试图拿走这部手机,他就会立刻举报拿走手机的那个人,所以每个卢旺达人都有间谍的潜质噢”。

通过和朋友聊天还了解到,在卢旺达每个社区都有一个社区负责人,专门负责盯防不速之客。如果有人在没有报告的情况下把一个外国人带到家里,社区的人很快就会找上门来问清情况。

不信邪的我不相信基加利是这个样子,半夜2点多时候,我背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到街上走了一圈,这里虽然没有国内繁华的夜市,但也确实没人出来打劫我这特意闲逛的人。

卢旺达是非洲第一、全球第9安全的国家,是唯一一个排名前十的非洲国家。不论白天黑夜,经常能看见人们拿着手机或其它贵重物品在基加利的街上行走,这在好多非洲国家是不敢想象的。


这样的治安,又让我揭掉了非洲“乱”的标签,让我对这个曾经遭受重创的国家有了新的认知。

独特的节日

当地有一个叫“乌木干打”的节日,每一个月最后一个礼拜六,全国都不上班,上午在家里打扫卫生,也会组织人义务劳动,清理马路等,所以,行人在街头上是看不到任何垃圾的,这些有远见的社会管理政策,使得基加利成为非洲最整洁的城市,如果有人宣称这里比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更加整洁,也绝非言过其实。

注重礼仪(答主注:这一点很重要!礼仪大家都说这是繁文缛节,但是他也是文明的标志。卢旺达文明古代就已经发展了礼仪的概念,不会像你遇到的阿三那样粗野无知。)

卢旺达人很注重形象和礼仪,马路上很少看到衣衫褴褛的乞丐(据说在卢旺达如果穿着不整洁上街是要被拘留的)

“最开放”的国家

自2018年1月1日起,各国公民均可免签前往,办理落地签之后可以进行为期不超过30天的旅行,因此卢旺达被称为世界上最“开放”的国家。此“开放”非彼“开放”。

学习能力爆表的国家

卢旺达的学霸身份,是藏都藏不住的,现时卢旺达的总统卡加梅绝对是个牛人,执政20年,消除了民族对立,最重要的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卢旺达的道路,除了发展经济就是发展经济,啥乱七八糟的都一边儿玩儿去!“发展才是硬道理”,事实也证明贼管用。

阿里巴巴与卢旺达共建非洲首个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卢旺达派专人到杭州阿里总部学习电子商务,学有所成的年轻人们,回到卢旺达后也开始复制淘宝村。一个敢教一个敢学,这事情才能搞得起来。

从1994年到现在,GDP翻了6倍多,总共1200万人的国家,完成了100万人的脱贫,2002-2012年,卢旺达经济年均增长超过8%,2018年一季度卢旺达GDP约86亿美元,增长5.1%。

这个国家教会我,永远不要仅仅通过数字或标签去认识一个国家。

总结

卢旺达是非洲经济的后起之秀,历经劫难后的卢旺达绝对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度,而有志气的国家别人也会帮,如今欧美资金纷纷进入卢旺达,卢旺达的进步说明,非洲人民的智慧、勤奋不输于任何种族,只要有一个好的机制,非洲人是有能力创造奇迹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