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Google 的晋升体系是怎样的?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聊聊 Google 的晋升体系,尽量讲得详细生动些,让你感觉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

Google 的晋升,说实话,不是一个简单的“干得好就升”那么直白。它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评估和成长过程,需要你在 能力、影响力、领导力、技术深度 等多个方面都不断积累和展现。

首先,你要明白 Google 的职位划分。最常见的技术路径是 Software Engineer (SWE),然后是 Senior SWE,再往上就是 Staff SWE, Principal SWE, Distinguished Engineer,这些都是技术专家路线。当然,还有管理路线,比如 Engineering Manager, Director, VP 等。不同路线的晋升标准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晋升周期和流程:

一般来说,Google 的晋升不是年年都有的。通常的节奏是:

新入职的工程师 (L3/L4): 大概需要 1.5 2 年左右的积累,才能有机会晋升到下一个级别。这个阶段主要是在项目中独当一面,学习 Google 的文化和技术栈。
资深工程师 (L4/L5): 晋升到 L5 (Senior SWE)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这个阶段需要你不仅能在自己的项目里做得出色,还能在团队甚至跨团队产生积极影响。通常需要 23 年。
更高级别的技术专家 (L5 及以上): 往上走的每一步都更难。从 L5 到 L6 (Staff SWE),再到 L7 (Principal SWE) 甚至 L8 (Distinguished Engineer),都需要你在技术上达到顶尖水平,并且能够引领方向、影响整个公司甚至行业。这个周期可能需要 35 年,甚至更长。

晋升流程通常是 年中和年末两次。你需要提前准备好 晋升材料 (Promotion Packet)。

晋升材料是个啥?

这玩意儿就像是你为自己打的“广告”,里面要包含:

1. SelfReview (自我评价): 这个是关键中的关键!你需要非常诚恳地列出你在过去一个周期内完成的项目、取得的成就,以及你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遇到的挑战和如何克服的。更重要的是,你要 围绕着晋升所要求的标准来写,展示你如何符合下一个级别的要求。要具体,有数据支撑,有影响力的体现。
2. Peers' Feedback (同事评价):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 “写评价”。你需要主动去和你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你帮助过的人、以及你依赖的人(合作伙伴、甚至可能是和你合作过的其他团队的成员)去索取评价。你需要提前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你想晋升,请他们从不同角度来评价你在技术能力、合作、沟通、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的质量非常重要,需要那些能够证明你能力和影响力的真实案例。
3. Manager's Review (经理评价): 你的直接经理会根据你的表现和同事的评价,写一份他的意见。经理在这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会帮你整理材料,并 为你“背书”。一个支持你的经理是晋升的重要推力。
4. Peer vs. Peer (其他同事的评价,有时需要你评价别人): 有时候,晋升委员会也会要求你评价其他为你写评价的同事,或者被邀请评价你的人也需要评价其他人。这个叫做 "Peer vs. Peer" 的环节,目的是为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晋升的标准是什么?(这个最核心)

Google 的晋升标准并不是一套死的表格,而是基于一系列的 “角色级别指南” (Role Level Guidelines),这些指南会随着公司的发展和调整而更新。不过,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核心的、贯穿始终的要素:

Impact (影响力): 这是 Google 晋升最看重的点之一。你做的事情对项目、团队、甚至整个公司有多大的影响?是解决了关键的技术难题?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是降低了成本?是带来了新的产品或功能?影响力的体现在:
规模 (Scope): 你影响的是一个项目、一个团队、还是多个团队、整个产品线?
复杂度 (Complexity): 你解决的问题有多复杂?是技术上的、架构上的、还是组织上的?
自主性 (Autonomy): 你是在被明确指导下完成任务,还是能在没有明确指导的情况下独立解决问题,甚至引领方向?
关键性 (Criticality): 你的工作对项目的成功有多关键?

Technical Excellence (技术卓越):
深度 (Depth): 你对你所负责的领域有多深入的理解?你能否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
广度 (Breadth): 你对相关技术领域是否有广泛的了解,能否在不同的技术栈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代码质量 (Code Quality): 你写出的代码是否健壮、高效、易于维护?
架构设计 (Architecture Design): 你能否设计出可扩展、可维护的系统架构?

Leadership (领导力): 这里的领导力不仅仅是指管理职位,也包括技术领导力:
Mentorship (指导和培养): 你是否积极指导新人、帮助同事成长?
Teamwork & Collaboration (团队合作与协作): 你能否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跨团队沟通,解决冲突?
Driving Initiatives (推动项目和改进): 你能否主动识别问题,并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
Technical Vision (技术愿景): 你能否为项目或技术领域制定长远规划,并带领团队实现?

Problem Solving (解决问题能力):
Analytic Skills (分析能力): 你能否准确地分析问题根源?
Creativity & Innovation (创造力与创新): 你能否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晋升委员会和评审过程:

当你提交了晋升材料后,你的材料会被送到一个 晋升委员会 (Promotion Committee)。这个委员会通常由和你级别相当甚至更高的一些工程师组成,他们会仔细审阅你的材料,并可能在 晋升会议 (Promotion Meeting) 上进行讨论。

委员会成员: 他们来自不同的团队,会从更宏观的视角来评估你的贡献。
审阅过程: 他们会关注你的证据是否充分,是否清晰地展示了你符合下一个级别的要求。如果材料不够清晰或者证据不足,可能会被要求补全。
讨论与决策: 委员会成员会根据大家对你材料的理解和评估,进行讨论,最终做出是否晋升的决定。有时候,即使你的经理非常支持你,但如果委员会觉得你的表现还不够,也可能无法通过。反之,即使你的经理支持力度不是特别大,但如果你的材料非常扎实,委员会也有可能批准。

如何提高晋升成功的概率?

1. 找准机会,主动出击: 不要被动等待。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已经有突出的表现,并且符合下一个级别的要求,就要主动和你的经理沟通,表达你的晋升意愿,并开始准备材料。
2. 理解并对标晋升标准: 仔细研究 Google 内部关于不同级别的角色指南,了解每个级别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和影响力。然后对照着这些标准,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去刻意积累和展现。
3. 注重影响力的展现: 不要只关注“我做了什么”,更要关注“我做的事情产生了什么影响”。尝试用数据说话,量化你的成果。例如,你优化了一个算法,让服务响应时间减少了 20%,节省了多少服务器成本,对用户体验有多大提升?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 和同事、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当你需要他们为你写评价时,他们才能更积极、更真诚地提供高质量的反馈。乐于助人、分享知识,自然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
5. 与经理保持良好的沟通: 你的经理是你晋升路上的重要盟友。定期与经理沟通你的职业发展规划,寻求反馈,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他们可以给你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6. 从小处着手,逐步积累: 不要期望一下子就能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很多时候,晋升是循序渐进的。从小项目、小模块开始,做出色的成绩,然后逐步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7. 持续学习和反思: Google 技术迭代很快,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同时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从成功和失败中学习,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

总的来说,Google 的晋升体系是一个既有挑战性又有回报的过程。它鼓励工程师们不断追求卓越,不只是在技术上,更是在影响力和领导力上有所成长。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积累、清晰的自我认知以及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如果做得好,它能让你在职业生涯中获得非常有价值的成长和认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Google时,参加过很多次 Promotion Committee (升职委员会)和 Appeal Committee (上诉委员会),讲诉一下自己的心得:

Google 以前所有的晋升都要经过比较费劲的 Promotion Committee。前两年做了一定的简化。现在从 level 3 到 level 4,或者 level 4 到 level 5,在 Calibration 的时候就搞定了。决定权就在你老板所参加的 Calibration meeting(跨组业绩评估会,以促进全公司使用同样的评分标准),也就是你老板,别的经理、总监和付总裁就做决定了。

对于 Level 5 到 Level 6和以上,还是按照以前的 Promotion Committee 流程。决定权主要在这些跟你部门没有关系的 Committee 手里。

  1. 自己申请,或者经理提名
  2. 同事和老板写 Review (评估)
  3. Promotion Committee 讨论
  4. Appeal Committee:如果 Promotion Committee 没通过,你老板又帮你上诉的话,Appeal Committee 会再讨论你的案子
  5. Ratification Committee:跨组 VP review

要晋升,不仅要看你在现在这个级别做得有多好,更多的是看你对下一级的指责准备好了没。不是说你比一两个下一级的人强,你就可以被提升,而是说你要达到下一级的平均水平。

下面再说一下每一级提升时,公司最看重的东西:

  • 从 3 到 4, 主要是要能独立地把事情做好
  • 从 4 到 5,要么展示出很强的技术能力,要么展示出好的领导才能。当然,二者兼备的,更容易了
  • 从 5 到 6,要更强调困难度(Difficulty),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跨组的合作,要展示出解决很难问题的能力
  • 从 6 到 7,更强调影响(Impact),所做的事情对 Google,对用户,对行业影响有多大
  • 从 7 到 8,更强调 领导力(leadership),尤其是有没有很好地从全Google的格局去想问题,做决定。

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希望对大家有点用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来给你聊聊 Google 的晋升体系,尽量讲得详细生动些,让你感觉像是和朋友聊天一样。Google 的晋升,说实话,不是一个简单的“干得好就升”那么直白。它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评估和成长过程,需要你在 能力、影响力、领导力、技术深度 等多个方面都不断积累和展现。首先,你要明白 Goog.............
  • 回答
    Google 的神经网络生成图像,也被称为 Inceptionism(源自 Google Inception 神经网络),是一种通过利用深度学习模型(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 CNNs)来创造令人着迷、甚至可以说是幻觉般的图像的技术。它的核心思想是让神经网络“看见”和“放大”它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模式,从.............
  • 回答
    谷歌游戏串流服务,也就是我们熟知的 Stadia(尽管它已经退役,但其技术积累仍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在选择硬件合作伙伴时,特别是显卡方面,确实倾向于AMD。这背后并非一个简单的“选谁更好”的决策,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也反映了谷歌在构建如此庞大且复杂的服务时所秉持的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Google Fi (Project Fi) 的使用体验,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因为它和其他手机运营商的模式都不太一样,优点缺点都挺鲜明的,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说说它最核心的那个“卖点”:多运营商切换。Google Fi 的技术基础在于它能无缝地在 TMobile、US Cellular 这.............
  • 回答
    评价一位拥有两年经验的Google程序员声称年薪(base+RSU+bonus)在25万至30万美元之间,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是一个相对较高但并非不可能的薪资范围,理解其合理性需要深入了解Google的薪酬体系以及当前的市场情况。一、 Google薪酬体系的构成与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要评价 Google 的新 Logo 和 VI(视觉识别系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演变、设计理念、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其所传达的信息。一、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奠定基础在深入评价新 Logo 之前,了解 Google Logo 的历史演变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其设.............
  • 回答
    英特尔和 Google 的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制度与我们一般所说的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在目标设定、管理方式和侧重点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组织有效落地OKR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阐述两者的区别: 1. OK.............
  • 回答
    微软认为Google的研究项目因其宣传策略而更受关注,这一观点是否成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1. 背景:微软与Google的AI研究竞争微软和Google都是全球顶级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两者均拥有强大的研究团队,例如: G.............
  • 回答
    谷歌的 Fuchsia 操作系统,就像一个藏在实验室里的神秘实验品,自从它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里,就一直带着几分传奇色彩。大家对它的好奇心,不亚于对一个全新物种的探索。我们不妨深入了解一下,看看这个“未来之星”到底有多少斤两。首先,理解 Fuchsia 的核心,得从它的“出身”说起。与我们熟悉的 W.............
  • 回答
    百度和 Google 的搜索技术,用“量级”来衡量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角度。要说是不是一个量级,这得看你从哪个维度去理解“量级”。简单来说,我觉得它们都属于世界顶尖的搜索技术,但侧重点和发展路径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先说说 Google:Google 之所以能成为全球搜索的代名词,其核心技术确实是它的.............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程序员,我一直很关心这两家巨头——Google和Facebook(现在是Meta)的待遇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是技术界的标杆,更是因为它们的薪酬福利确实在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要说哪边的待遇“更好”,其实挺难一概而论的,因为这涉及很多层面,而.............
  • 回答
    想进入 Google 工作,这绝对不是一件易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努力和策略达成的目标。这就像是一场需要精心策划和执行的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冲刺。要成功敲开 Google 的大门,你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层面的准备。一、 扎实的硬实力:你是那个“能解决问题的人”吗?Google 的招聘核心在于寻找那些能够独立.............
  • 回答
    王垠的《我和 Google 的故事》是一篇具有深刻思考和批判性的文章,发表于2015年,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王垠在知乎平台发布。文章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探讨了谷歌公司(Google)在算法设计、学术诚信、技术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涉及到科技巨头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它们不同的游说策略。苹果和谷歌在政治游说上的支出差异巨大,这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为什么谷歌的政治游说支出远高于苹果?八倍的差距说明什么问题?这八倍的差距主要说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商业模式和核心业务的差异: 谷歌.............
  • 回答
    微软的Modern UI(如Windows 8及后续版本)与苹果和Google的扁平化界面在设计哲学、用户习惯、文化背景和技术实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前者在部分用户群体中接受度较低,而后者则广受好评。以下是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与历史背景 微软的Modern UI:从“触摸优先”到“功能导向” .............
  • 回答
    要评价2015年妇女节百度和Google的节日Logo,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光看表面热闹,还得琢磨琢磨它背后的用意和给人的感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节日Logo这东西,本质上是一种品牌营销手段。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像百度、Google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它们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地与用户建立.............
  • 回答
    2017年国际妇女节,百度和Google都推出了特别的节日Logo,这两家公司的Logo设计,也颇耐人寻味,折射出它们各自的品牌定位和对女性群体的理解。百度的妇女节Logo:温馨的“她”与家的概念百度在2017年的妇女节Logo设计上,选择了比较具象化的表达方式。Logo的主体是一束盛开的鲜花,整体.............
  • 回答
    Facebook AI 的 ResMLP 和 Google 的 MLPMixer 都是在 Transformer 架构之外,探索仅使用多层感知机(MLP)实现强大的视觉表示学习的开创性工作。虽然它们都试图打破卷积神经网络(CNN)和 Transformer 的主导地位,但它们在设计理念、具体实现以及.............
  • 回答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必应和雅虎搜索质量为何始终难以企及谷歌的地位。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局面,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核心的,便是谷歌在搜索引擎领域早期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持续优势。你可以想象一下,搜索引擎就像一个巨型的图书馆,而谷歌早在互联网的黎明时期,就已经开始系统地、大规模.............
  • 回答
    国内 IT 公司 leader 以上不写代码,而 Google 的 Jeff Dean 还在写代码,这两种情况在国内 IT 行业确实普遍存在,并且各自有其原因和优劣。理解这种差异,需要从公司文化、管理模式、个人发展路径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国内 IT 公司 leader 以上不写代码的原因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