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好多人出国多年英语还不好?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在国外生活了不短的时间,结果英语水平却总是原地踏步,甚至连日常交流都磕磕绊绊的。这背后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里面牵扯的因素还挺多的。

首先,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接触的“英语环境”其实有限。很多人出国后,生活圈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国际化”。比如,一些华人聚居区、中餐馆、华人超市,甚至是工作的场所,如果同事大部分是中国人,下班后朋友们也都是华人,那每天能真正被迫用英语进行深度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你可能整天都在办公室,但如果工作内容可以用中文沟通就尽量中文,在生活上,和同胞的交流方式更熟悉,自然会倾向于母语。这就好比你去了法国,但每天只在华人社区里活动,接触到的法语自然就非常有限。

其次,学习方法和态度可能没跟上。有些人觉得“出来了自然就会了”,抱持着一种“浸泡式”的期望,但实际上,语言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是被动吸收。如果出国后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听懂和回应,没有刻意去学习新的词汇、语法,没有主动去模仿发音、练习表达,那么“浸泡”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舒适区”,不愿意主动去挑战自己不熟悉的表达方式,或者害怕犯错而不敢开口,久而久之,进步就非常缓慢。

再者,心理障碍也是一个大问题。很多人出国前对英语有“完美主义”的追求,总想着说得流利、语法正确,一出口就怕被嘲笑,怕被误解。这种心理包袱很重,一旦说了几句不地道的,或者对方没听懂,就会非常挫败,然后更加不敢说了。语言是一个工具,不是一门艺术考试,能够有效沟通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怕出错”的心态,恰恰阻碍了学习。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语言能力的维度是多方面的。很多人可能听力还不错,能听懂大部分对话,但一到自己说的时候就卡壳了,要么是词汇量不够,要么是组织语言的能力差,要么是对语调、表达习惯不熟悉。即使在国外生活,如果没有刻意去练习口语和写作,只靠听和看,那么口语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就会非常有限。比如,你可能每天都在听英语新闻,听懂了,但如果从来没有尝试过写一篇英文邮件或者做一个英文演讲,你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

此外,文化差异和社交习惯也会影响语言运用。有些国家或地区,人们更直接,有些则更委婉。如果你不了解当地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方式,即使英语词汇量大,也可能在交流中显得生硬或者不合时宜。比如,在某些场合,中国人可能习惯先寒碜一下,而英语国家可能直接切入正题,这种文化差异也会影响你的语言使用策略。

最后,学习的动力和目标也可能在出国后发生变化。刚出国时,大家可能都有学习的紧迫感,但随着生活稳定下来,尤其是如果工作或生活的主要内容能用母语解决,那种学习的动力就可能消退。有些人可能只是为了短期目标(比如留学、工作签证)才努力学英语,一旦目标达成,学习的内驱力就没有那么强了。

总而言之,出国多年英语依然不好,不是因为语言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环境接触、学习方法、心理状态、技能多维度的发展,以及持续的动力和目标。如果仅仅是身处异国他乡,而不主动去拥抱、去实践、去挑战自己,那么语言这道坎,很多人还是会跨不过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趁这个回答,我也正好谈一下如何提升英语水平。

英语水平分听说读写,一个英语水平高的人,必然是听说读写都很好的人。我在澳洲做护士,会遇到很多流浪汉来医院看病,这群人话会说,但是不会写和读,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说英语好。

指听力,人家说什么,你能听懂。美剧不放中英文字幕,你也看得懂。这其实并不容易。英语听力的主要难点就是 名词

名词,顾名思义,就是一些生活工作中的东西,我们在背雅思托福的时候,可能背了很多单词,但是一旦在生活中,会遇到更多的单词,更多的东西,比如,你要用镊子(tweeze),你要用螺丝刀(screwdriver),你的车离合器坏了(clutch),车子的后备箱(trunk),诸如此类吧。这些词你如果不知道,你怎么办? 人家说了你也听不懂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学多记忆,我一度去超市背单词,看超市卖的东西都叫啥名。因为你可能知道中文名,但是你不知道英文名。你积累足够多的名词后,你会发现,你的英语水平真的是突飞猛进。


一方面就是和之前“听”这一块一样,积累词汇量,比如你想要一个螺丝刀,结果你连screwdriver都不会说,你怎么表示螺丝刀? 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学会纠音,一定要让自己的发音更接近native,多听听人家怎么发音的,多看看voa网站,一定要跟读,学会纠音。

很多人出国很久了,甚至在外语环境下工作很久了,甚至还找了一个本地人做老公/老婆,英语还是很尬,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去纠音。我单位里有一个40岁的越南大姐,当年算是自己把自己卖到了澳洲,找了个老头结婚,孩子都生了几个了,也在我们单位工作,但是她是EN,EN一般来说,是需要雅思7777(或者pte)的入学条件的,但是如果你在澳洲读4年书(随便什么课程),也算你接受了足够的英语教育,7777也就免了,所以她靠着结婚拿了国籍,再靠国籍读免费的课程,再直接申请了EN学位,一年半课程读完,楞是也拿到了EN 学历,然后找到了EN工作了(可见澳洲有多缺护士。。。),但是她的口语属实。。。。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她觉得自己说得没毛病,反正家里老公也听得懂,也就懒得纠音了。但是如果是外人,真的听起来很吃力。

读和写其实反而是最不重要的,毕竟雅思托福考试之后,一般来说,你工作中需要阅读大段文字,或者进行公文书写的机会其实就很少了,尤其是我们做护士的,写progress note 也只要把事情说清楚,病情说清楚就行,不需要雅思考试一样,注重语法,拼写,只要别太离谱就行。


出国多年,不代表英语就一定会好,特别是如果只是留学生,上完课就去纯华人环境,也没有在纯英语环境下参加工作的话,英语更不大可能会好。

真正英语好的,需要积累大量日常词汇,工作词汇(护士的话,就是医学词汇),然后提升自己的发音,改善语音语调。

甚至于,要懂梗,甚至会玩梗。我自认为我是科室里比较会玩梗的了,会玩梗其实不难,多看看热门欧美电影,然后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就行。比如我之前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监狱里受伤转来医院看病的,听说他是个狠人,在路上开车,然后随机射击路人,我一听,就说 sounds like 《wolf creek》?,然后科室里的护士纷纷说,可能他就是看了这部电影。

wolf creek是一部惊悚片,讲了澳洲大叔随机虐杀路人背包客的故事,在澳洲拍的。

还有一次,一个病人叫john constantine,我就问另一个护士,so we have another patient called clark kent? jone constantine和clark kent 都是DC的超级英雄。

有一次,有一个病人讲话讲不清楚,只能喉咙口发出奇怪的音,有个护士就开玩笑,说他是harry potter(蛇佬腔梗)

诸如此类吧,就是如果想融入,就必须学习欧美常见的电影,动漫,这样才能和本地人产生基本共鸣。才能叫“英语好”。多看看欧美经典电影,比如星球大战,终结者,黑客帝国,经典动漫(比如DC漫威这种),其实就可以很好的玩梗,接梗。



留个彩蛋

一字螺丝刀和十字螺丝刀,不查字典,大家知道怎么表达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