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佬命,得了大佬病。
录用率的确低。如果SCI 论文数量不够,也没有几篇引用因子高的文章。这时发一篇 S/N,你就翻身了。你为啥觉得美国没人关心呢?一般的教授,吭哧吭哧,做到中年,SCI 论文的目录,能写满一张 A4 纸。附在履历后头,教职随便找的。他并不需要通过 Science / Nature 翻身。
看了一圈答案,忽然觉得有一点幸运。
我的专业相对小众,nature没有合适的子刊。上正刊的也是少之又少,大家在nature上几乎看不到对自己有帮助的本领域内容,就更不会去投稿了。所以nature在我们心目中就是一个很牛却和我们没什么关系的刊物。
作为代替,我们有数量不少的一区二区期刊(中科院分区),他们的接收难度低于nature,同时行业内也认为那些期刊已经足够份量了。如果一篇二区文章值得让一位教授高看一眼,一篇一区文章值得让一位教授在作报告的时候特别强调,那么没有nature的文章问题并不大。
我的一些朋友就苦一些了,做基因分子细胞的那种。大佬太多,nature每一期接近一半的内容都是和他们的领域有关的。所以nature发文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是学术生涯必过的一道坎,不过永远就矮人一头。我亲口听他说的,没有nature文章的老师学校不是看不起,是看不见。只有发了nature,学校才会露出笑脸,一切好商量。在这种氛围下,一区二区只是为了填充背景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