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言是非常怎么说呢,liberal的一个选择。
既然是liberal,那么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习方案是高度个人化的。
如果16岁的时候连自己未来十年的基本职业规划都搞不清楚,或者家庭没有条件帮你搞清楚,那就别选非常liberal的专业,这属于地命海心行为。
学这种liberal,你也可以叫它“博雅”,或者“通识”类专业,首先要求你有一个预判大趋势的能力。之所以要学这些基础类的四不像专业,恰恰是因为它四不像,所以才好定向分化。
包括抱怨什么ZC专业的,选专业之前连职业规划和自身兴趣都不了解,那能怪谁?作为一个干细胞,自己都没有分化的意愿,怎么对你进行诱导培养?
在选择俄语专业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外语专业本科+对应语言国留学经历(硕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让我在评正副高的时候免于参加外语水平等级测试,或者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第二,我不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热战风险(自小就是出了名的热战爱好者),一旦国际局势急转直下,中国能基本信任的就只有俄国。所以学文没问题,但起码要基本了解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军事史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基础,既不能是军盲也不能是科盲。
第三,苏联历史上有太多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答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第四,苏联学,俄罗斯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需要语言,社科和一点自然科学功底,为了综合比较各地材料,需要英语和俄语熟练。
第五,其实本身不难,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错。有所侧重就好了。俄语对于我既然是当学术语言用的,那我自然是阅读要求A等,学术写作B等,口语和听力可以再往后放一放,反正本专业是政治大类的。
你就拿这个想法和老师沟通,老师肯定就知道怎么给你安排资源,专门给你开小灶。如果你又不和老师说,老师就只能按照大纲和课程设计要求给你来大锅饭。我本科的时候就跟我们的课任老师说过,文学史这一课,帝俄时期的我看过不喜欢,苏俄革命文学凡是算有名的,小学毕业前全通读过(从比较冷门的骑兵军到烂大街的钢炼),文学史课我保证出勤,保证卷面分,但是课上会看其他专业的书。
那还怕时间不够用?
因为,你总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那种语言、那个文化、那方国度,结果往往根本不是。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普什图语,我觉得自己来自那里,后来一梦醒来,自己不过是王母娘娘在半路上掉过队的伺财金童而已。
小语种就是坑。语言类都是坑。因为语言的本质洞无一物。因为它没有内涵。
用别人学专业知识的四年去学人家说话。古人说得话,文以载道。语言什么都不是,只是信息的载体。语言从来都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很认真地在说,小语种就是坑,非常坑,语言类都是坑,学不到任何东西,也根本不能算是技术,也无法对个人整体起到提升。尤其是小语种,西语葡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语就这些发展过气的国家,了解它们的文化纯粹多余。只有村里人才会觉得它们占个发达国家名号就发达。这些地方很大程度上状态还不如北京上海。
话都说这了,怎么想是你的事。
市面上,“小语种专业好”这种论调一直都不少,不切实际。
忘了谁好像是埃隆马斯克说,语言类都没发展未来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再反驳那些“人工智能发展不了那么快”“人工智能有弊端”的人,这玩意是真的没用。小语种都不如英语,一读起来那种原始,不现代化,像未开化地区的,歪斜的土味调子,在键盘上打的时候很麻烦,注定会被信息时代淘汰的东西,多么明显。只听说过方言重的人练习普通话,听说过汉字简化,没听说过故意进行方言教学的,故意写繁体字的。你自己喜欢,没问题,我们姑且认为把它作为专业学的人除了喜欢更多地希望能学到知识。
“学什么都有出路”。让我想起了忘了在哪看到的一句话,“抱着算盘想考麻省理工”。我爸70年代生的人学会计当时还在教算盘,对呗,时代发展多慢呀,慢到现在最新出的苹果13,我爸才40多而已。小语种有用,也就是一点说出去的时候装逼的用了。毕竟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真知灼见的,也没有真正体验过。在这些人面前装逼还是很容易的。
我说的这些话,并不单单是从就业挣钱角度考虑的,还有你付出和精力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能否对整个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认识更深化,是否值得学习等等。你要是说就是认为还有人能靠小语种月薪三万,即使去非洲,即使跟时代发展相背,就是为了在某个阶段挣钱比别人稍微多一些(其余月薪一万也看你在哪个城市,也就是三线城市算比较多,而且能否长久,我看也不一定,没有内涵的东西能站的住脚多久,就算你死得再早也得活50年吧),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也是事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