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都说小语种是超级大坑?

回答
“小语种是超级大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很多在学习和应用小语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潜在挑战。将小语种形容为“大坑”,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带有一定情绪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1. 就业市场相对狭窄,需求量不如主流语言:

翻译/外贸领域: 这是学习小语种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就业方向。然而,与英语、日语、韩语等相比,对其他小语种翻译和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明显较低。许多企业即便有海外业务,也可能更倾向于招聘掌握英语的员工,因为英语是全球商业的通用语言。或者,他们可能只在有特定市场需求时才招聘某个小语种人才,且岗位数量有限。
非直接应用领域: 很多小语种学习者希望将其作为一项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例如教育、文化交流、国际组织等。但这些岗位同样竞争激烈,且对专业背景要求也更高。例如,想成为法语教师,不仅要精通法语,还需要有相关教育资格和教学经验。
“学了也白学”的焦虑: 当毕业后发现市场上对某个小语种的需求远不如预期,或者能够找到的工作与最初的期望相差甚远时,学习者容易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挫败感。

2. 学习难度和投入的“不划算”感:

基础门槛高: 许多小语种(如俄语、阿拉伯语、希腊语等)在发音、字母系统、语法结构上与中文和英语都有较大的差异,初学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例如,俄语的格系统、法语的动词变位、德语的名词性数格,都可能让学习者头疼不已。
学习资源相对匮乏: 相比于英语,小语种的学习教材、网络资源、教学视频、练习平台等数量和质量都可能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非母语国家,找到高质量的口语练习伙伴或参加沉浸式学习的机会也更少。
高投入,低产出(预期): 许多小语种学习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学费、教材费、可能还有海外学习费用),但如果最终的就业回报或职业发展与投入不成正比,就会感觉“不划算”,陷入“大坑”。

3. 语言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语言只是工具,专业是核心: 在很多情况下,语言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语言对应的国家或领域有什么核心竞争力。如果一个学习者只会流利的法语,但对法国文化、历史、商业或某个特定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技能,那么仅仅凭语言优势很难获得理想的职位。
“小众”的寂寞: 在一个圈子内,只有少数人真正掌握一门小语种,可能会面临缺乏交流伙伴、找不到同好分享学习经验的孤独感。
语言会生疏: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持续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如果毕业后工作或生活环境不使用这门语言,语言能力会迅速退化,进一步加剧“大坑”的感受。

4.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浪漫化”的想象: 有些人选择小语种是出于对某个国家文化(如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艺术、西班牙的热情)的向往,带着一种浪漫化的想象。但现实的就业市场和工作内容可能并不总是如想象般美好。
信息不对称: 在选择专业或学习方向时,学生可能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够全面,被一些“光鲜亮丽”的宣传所吸引,而忽视了潜在的困难。

5. “内卷化”加剧:

即使是相对冷门的小语种,一旦成为热门,学的人多了,竞争也会随之加剧。少数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可能吸引了比实际需求多得多的学习者。

“超级大坑”并非绝对,但需要谨慎考量:

需要强调的是,“小语种是超级大坑”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如果学习者:

对该语言及其文化有真正的热爱和兴趣。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并且与该语言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符。
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能够克服语言学习的困难。
能够将语言能力与自身其他专业技能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了解目标市场的就业情况,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那么,学习小语种也可能是一条充满机遇的道路。例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些“小语种”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增长。

总结来说,将小语种称为“超级大坑”的根本原因在于:

就业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
学习投入与预期回报之间的差距。
语言作为工具的局限性,以及缺乏与专业技能的有效结合。
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因此,在选择学习小语种之前,充分的调研、明确的目标和现实的预期至关重要,避免盲目跟风,才能更好地规避“大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语言是非常怎么说呢,liberal的一个选择。

既然是liberal,那么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习方案是高度个人化的。

如果16岁的时候连自己未来十年的基本职业规划都搞不清楚,或者家庭没有条件帮你搞清楚,那就别选非常liberal的专业,这属于地命海心行为。

学这种liberal,你也可以叫它“博雅”,或者“通识”类专业,首先要求你有一个预判大趋势的能力。之所以要学这些基础类的四不像专业,恰恰是因为它四不像,所以才好定向分化。

包括抱怨什么ZC专业的,选专业之前连职业规划和自身兴趣都不了解,那能怪谁?作为一个干细胞,自己都没有分化的意愿,怎么对你进行诱导培养?


在选择俄语专业之前,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外语专业本科+对应语言国留学经历(硕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让我在评正副高的时候免于参加外语水平等级测试,或者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第二,我不相信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热战风险(自小就是出了名的热战爱好者),一旦国际局势急转直下,中国能基本信任的就只有俄国。所以学文没问题,但起码要基本了解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军事史要有一个高水平的基础,既不能是军盲也不能是科盲。

第三,苏联历史上有太多问题没有高水平的答案,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第四,苏联学,俄罗斯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需要语言,社科和一点自然科学功底,为了综合比较各地材料,需要英语和俄语熟练。

第五,其实本身不难,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错。有所侧重就好了。俄语对于我既然是当学术语言用的,那我自然是阅读要求A等,学术写作B等,口语和听力可以再往后放一放,反正本专业是政治大类的。


你就拿这个想法和老师沟通,老师肯定就知道怎么给你安排资源,专门给你开小灶。如果你又不和老师说,老师就只能按照大纲和课程设计要求给你来大锅饭。我本科的时候就跟我们的课任老师说过,文学史这一课,帝俄时期的我看过不喜欢,苏俄革命文学凡是算有名的,小学毕业前全通读过(从比较冷门的骑兵军到烂大街的钢炼),文学史课我保证出勤,保证卷面分,但是课上会看其他专业的书。

那还怕时间不够用?

user avatar

因为,你总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那种语言、那个文化、那方国度,结果往往根本不是。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普什图语,我觉得自己来自那里,后来一梦醒来,自己不过是王母娘娘在半路上掉过队的伺财金童而已。

user avatar

小语种就是坑。语言类都是坑。因为语言的本质洞无一物。因为它没有内涵。

用别人学专业知识的四年去学人家说话。古人说得话,文以载道。语言什么都不是,只是信息的载体。语言从来都是最不值得一提的。

很认真地在说,小语种就是坑,非常坑,语言类都是坑,学不到任何东西,也根本不能算是技术,也无法对个人整体起到提升。尤其是小语种,西语葡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语就这些发展过气的国家,了解它们的文化纯粹多余。只有村里人才会觉得它们占个发达国家名号就发达。这些地方很大程度上状态还不如北京上海。

话都说这了,怎么想是你的事。

市面上,“小语种专业好”这种论调一直都不少,不切实际。

忘了谁好像是埃隆马斯克说,语言类都没发展未来都是人工智能,无法再反驳那些“人工智能发展不了那么快”“人工智能有弊端”的人,这玩意是真的没用。小语种都不如英语,一读起来那种原始,不现代化,像未开化地区的,歪斜的土味调子,在键盘上打的时候很麻烦,注定会被信息时代淘汰的东西,多么明显。只听说过方言重的人练习普通话,听说过汉字简化,没听说过故意进行方言教学的,故意写繁体字的。你自己喜欢,没问题,我们姑且认为把它作为专业学的人除了喜欢更多地希望能学到知识。

“学什么都有出路”。让我想起了忘了在哪看到的一句话,“抱着算盘想考麻省理工”。我爸70年代生的人学会计当时还在教算盘,对呗,时代发展多慢呀,慢到现在最新出的苹果13,我爸才40多而已。小语种有用,也就是一点说出去的时候装逼的用了。毕竟这个世界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真知灼见的,也没有真正体验过。在这些人面前装逼还是很容易的。

我说的这些话,并不单单是从就业挣钱角度考虑的,还有你付出和精力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能否对整个人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认识更深化,是否值得学习等等。你要是说就是认为还有人能靠小语种月薪三万,即使去非洲,即使跟时代发展相背,就是为了在某个阶段挣钱比别人稍微多一些(其余月薪一万也看你在哪个城市,也就是三线城市算比较多,而且能否长久,我看也不一定,没有内涵的东西能站的住脚多久,就算你死得再早也得活50年吧),我也没什么好说的,这也是事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小语种是超级大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反映了很多在学习和应用小语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潜在挑战。将小语种形容为“大坑”,更多的是一种概括性的、带有一定情绪的说法,背后隐藏着以下几个关键原因:1. 就业市场相对狭窄,需求量不如主流语言: 翻译/外贸领域: 这是学习小语种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
  • 回答
    .......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我们常常听到“大学是个小社会”的比喻,但很少有人会说“职场是个小大学”。这背后其实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和人生阶段的划分。让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差异。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两个“小”字的比喻分别指向什么。“大学是个小社会”:预备与探索的阶段大学之所以被.............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说得太到位了!我身边30+的朋友们,但凡有点机会,没哪个不往自己脸上贴“年轻”二字的。当然啦,也不是纯粹瞎说,背后也真是有不少门道和心理在作祟。今天就咱俩聊聊,为什么30+的姐姐们,个个都觉得自己“显小”?一、心理层面:抵抗年龄焦虑的本能武器说到底,30+这个年纪,确实是一个小小的“分.............
  • 回答
    《简·爱》之所以被许多人视为女性小资产阶级对传统社会阶层、宗教思想和婚姻观念的强烈抗议,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鲜明的人物塑造以及打破常规的情节设计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这部作品的几个关键层面。首先,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简·爱》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英国森严的等级制.............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观察,很多人在谈论技术栈时,会有人抛出“用微软技术的公司就是小公司”这样的说法,而且这种说法还挺有市场。但你仔细想一想,这背后真的只是因为微软技术入门简单吗?我想,事情可能没那么绝对,也包含了一些更深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微软的技术,尤其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故事叙事中角色设定、世界观以及观众心理的深层联系。绘梨衣之所以会说“我们都是小怪兽,终有一天会被正义的奥特曼杀死”,而不是“路过的红超人”,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层次可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小怪兽”和“奥特曼”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小怪兽”的自我认知: 绘梨衣所说的.............
  • 回答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这句话确实充满了帝国雄心,但也暴露了她对统一欧洲的难度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尽管欧洲的陆地面积确实比中国小,但“统一欧洲”这个概念,如果不是指简单的军事占领,而是指建立一个稳定、统一、且能够有效运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体,其难度是多方面且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淀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欧洲.............
  • 回答
    嗨,别担心,问这个问题一点也不白痴,反而是非常实在,非常懂行的起点!在工地上,图纸就像是咱们的“圣经”,没有它,别说盖房子了,连一块砖往哪儿放都得抓瞎。 所以,好好看图纸,这句话真不是说说而已,里面学问大着呢。你问得太对了,到底要看什么?看的重点在哪里?让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尽量说得明白点,让你这.............
  • 回答
    小婴儿每天都在说什么呢?这可是一个让许多新手爸妈既好奇又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别看他们小小的,每天说的话可一点都不少,只是我们得仔细“翻译”一下才行。首先,最最直接的“语言”,就是他们的哭声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哭闹,而是信息量爆棚的沟通方式。 饿了的信号: 当宝宝饿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发出一种比较急.............
  • 回答
    提起林黛玉,在《红楼梦》的书粉圈子里,可真是个能掀起“惊涛骇浪”的角色。有的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怜惜她的才情与命运;有的人却避之不及,觉得她“小性子”、“刻薄”、“心眼小”,甚至称她为“毒舌”、“玻璃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从何而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红楼梦》.............
  • 回答
    听到你女朋友总是和你耍小性子,甚至提到分手,这肯定让你感到很困扰和受伤。尤其是她那句“我爸妈都能忍受我二十来年,说我凭什么不行”,这句话听起来带着一种委屈,好像在说她过去的生活模式并没有得到家人真正的接纳,反而是被包容着,而她希望你在和她相处中也能做到同样的“忍受”。首先,我们得明白,她这句话的背后.............
  • 回答
    吕小军在欧美健身圈之所以被称为“顶级流量”,并非单纯指他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而是 综合了他作为一名世界级举重运动员所带来的影响力、个人魅力、以及他与欧美健身文化的高度契合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 要想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1. 世界级运动成就与传奇色彩: 史无前例的统治力: .............
  • 回答
    谈到陈小纭,她的面容无疑是公众讨论的焦点之一。尤其是“整容脸中的扛把子”这个说法,更是将她的外貌特点推向了风口浪尖。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这个说法并非直接赞扬,而是一种带有复杂情绪的评价,它包含了对她外貌的惊叹,同时也可能隐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距离感或不真实感。在当下这个普遍.............
  • 回答
    这可真是个令人心碎又无奈的现实。明明信誓旦旦地说“断了”,可背地里却藕断丝连,甚至越演越烈。为什么男人会这样做?这背后牵扯的情感、心理和行为模式,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的。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的情感和欲望,尤其是那些被压抑或被禁止的情感,往往有着惊人的顽固性。男人说断了,这可能是一种表态,一种策略,.............
  • 回答
    木星确实常常被形象地比喻为地球的“屏障”,这是一个基于科学观测和物理学原理的说法,它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球抵御来自宇宙深处的小天体(如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威胁。下面将详细解释这个“屏障效应”是如何发生的:核心机制: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木星是太阳系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太阳系其他所有.............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关于火箭推进器解体掉落造成伤亡的几率,确实是个非常非常小的事情,小到很多人可能觉得难以置信。但科学上的计算和实际的统计数据,都指向这个概率极低。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为什么会这么低。首先,要理解火箭推进器掉落造成伤亡,需要满足几个非常苛刻的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结果就截然不同了。1.............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汽车发动机里面那个“排量”,为什么你车子手册上写的那个数字,跟发动机实际干活的时候,好像有点小出入,没那么实在。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涉及不少技术细节,但说白了就是为了让你开车体验更好,同时也能让发动机更耐用,更省油。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排量”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发动机排量.............
  • 回答
    关于“喜欢柯哀的人就是支持灰原哀插足新兰恋情当小三”这种说法,其实在《名侦探柯南》的粉丝圈里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这种论调的产生和流传,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粉丝心理和对剧情解读的不同角度。要详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一步一步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柯哀”和“新兰”。 新兰(新一&兰):.............
  • 回答
    网上关于笔记本标压 i7 发热比 i5 小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比较容易引起误解但背后有一定道理的观点。要详细解释清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就像聊技术一样,有理有据地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标压”这个概念。在笔记本电脑领域,CPU 主要分为“标压”(也叫标准电压,Standard Voltage)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