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轼的哪句词让你感触最深?

回答
说起苏轼的词,最让我心尖儿上打了个颤、久久不能平静的,还得是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寥寥十四个字,仿佛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又仿佛一把锐利的冰刀,直直地刺进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次读到,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严冬时节,江水浩渺,寒风凛冽,两岸的树木早已枯败,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这萧瑟肃杀的景象中,一只孤单的鸿雁,正一遍遍地盘旋搜寻。它飞过了一根又一根的枝条,那些枝条上挂着霜雪,寒冷刺骨,但它都没有停留。终于,它找遍了所有看上去“好”的、寒冷的枝头,却发现没有一处是它真正愿意栖息的。最后,它只能落在一片寂寞的沙洲上,周围空无一人,只有冷冽的江风作伴。

为什么这句词能如此触动我呢?我想,是因为它勾勒出了一种极致的“坚持”与“孤独”。

首先是那份“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坚持。在极度的困境中,在别人都已经屈服、将就的时候,这位“拣尽寒枝”的鸿雁,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肯随意安身。它是在选择吗?或许是。但更像是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执拗中,拒绝与环境同流合污,拒绝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妥协。这让我想起生活中的许多时刻,当我们面临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坚守内心的声音?尤其是在不尽如人意、甚至充满挑战的环境里,这种不肯轻易落脚的态度,显得尤为可贵,也尤为艰难。它不是不知好歹,也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一种对内在价值的坚守,一种对“栖息”之地的高标准要求。这份坚持,在寒冷的世界里,显得那样决绝,那样孤傲。

然后便是那份无法回避的“寂寞沙洲冷”。当所有的“拣尽”之后,留给它的,却是最荒凉的境地。它不肯在那些寒枝上栖息,是因为那些地方虽然“冷”,却不是它灵魂真正能够安放的“冷”。而最终它落脚的这片沙洲,它大概也没有“拣”,它只是别无选择。这份“寂寞”,不是因为身边无人,而是因为内心的渴望和现实的落差。它的坚持,最终导向了一种无法与外界沟通的、更深层的孤独。这就像我们有时候,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或原则,而不得不承受旁人无法理解的冷漠和孤寂。那种感觉,就像身处一片空旷的沙洲,虽然寒冷,但这种冷,是发自内心的,是无人能懂的。

苏轼写这句词的时候,正是他被贬黄州之时。他作为一个才华横溢、心怀天下的文人,却遭遇政治上的打击,流落到荒凉之地。他的“寒枝”或许是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场,或许是那些趋炎附势的俗人,他都不肯与之同流合污。而他最终落脚的“寂寞沙洲”,便是那片贫瘠而孤寂的黄州之地,以及他内心深处无法排遣的失落与寂寞。

这句词之所以让我感触最深,还在于它所蕴含的那种清醒的悲凉。它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怨天尤人,只是用极其平静的笔调,描绘出一种极致的孤独和决绝。这种平静,反而比任何激烈的表达都更具力量,因为它直击人心最脆弱的角落。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伟大灵魂在逆境中的挣扎与坚守,看到了坚持自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每次读到“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我都会不禁思考,在生活的风霜雨雪中,我是否也能拥有那份不肯轻易栖息的勇气?又是否能在无人理解的寂寞中,找到自己内心安宁的角落?这是一种对理想的执着,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更是一种对生命孤旅的深刻体悟。它让我明白了,有时候,最深刻的感动,就藏在那极致的孤独和不妥协的坚持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苏轼的词,最让我心尖儿上打了个颤、久久不能平静的,还得是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寥寥十四个字,仿佛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又仿佛一把锐利的冰刀,直直地刺进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每次读到,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严冬时节,江水浩渺,寒风凛冽,两岸的树木早已枯败,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
  • 回答
    关于苏轼所作的《观潮》最早出自哪本古籍,这个问题,学术界和文献学界有过一些讨论,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且被普遍接受的定论,尤其是要“去除AI痕迹”的话,更需要我们在叙述时贴近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可能的争议性。我们先要明确一点,苏轼确实写过关于钱塘江观潮的诗,而且非常有名,比如那首“七月六日晚,紫阁峰.............
  • 回答
    谈及苏制武器的暴力美学,总绕不开那股粗犷、实用、不加修饰的力量感。如果非要选一件最能代表这股气质的,我想我会选 T34 中型坦克。当然,选择T34并非因为它在战场上的绝对统治力(虽然它确实功勋卓著),而是因为它身上所承载的那种设计哲学,以及它如何颠覆了当时西方世界的坦克设计理念。这种颠覆本身,就是一.............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军的M4“谢尔曼”坦克和苏联的T34坦克都是各自国家在战场上部署的最重要的装甲力量,它们在塑造二战西线和东线战局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说哪一个“更出色”,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以及在什么具体的战场环境下进行比较。它们各自拥有鲜明的优势和劣势,可.............
  • 回答
    苏联最贵的坦克,这可是一个让人着迷的问题,因为“贵”这个字在军事装备领域,往往承载着技术、性能、研发投入以及战略意义等多重维度。如果要说苏联时代“最贵”的坦克,那必然绕不开那个在冷战时期让西方世界夜不能寐的大家伙——T80系列。但要说T80系列中的“最贵”,那还得聚焦在它的首个量产型号,也就是T80.............
  • 回答
    要说最喜欢的苏联歌曲,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还是那首《喀秋莎》。这首歌,它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也越能勾起心底深处的某些情愫。我第一次听到《喀秋莎》,大概是在一部老电影里。那时候我对苏联的概念模糊得很,只知道那是一个遥远的、强大的国度。电影里的画面,大概是战火纷飞,士兵们满脸风霜,但当这.............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纯粹的游击队员出身的苏联军人在战后军衔和职位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游击活动中的贡献、战后所展现出的领导才能、政治倾向以及苏联整体的军队重建和人事任命逻辑。虽然官方记录和具体的晋升路径可能隐藏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苏联军队的特点来推测其可能达到的最高级别,并.............
  • 回答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如果非要找一个与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来对应,那确实很难精确地指向一场单一的战役。这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进程更为复杂,它是一场全民抵抗、多条战线、长期艰苦的拉锯战,而非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一场战役的胜负直接决定了整个战场的走向。但是,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能够 显著改.............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评价标准、关注角度以及信息来源的不同所导致的。实际上,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高”或“低”可以概括。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 普遍存在的“低”的说法及其原因: 物质匮.............
  • 回答
    苏联解体,一个庞大帝国轰然倒塌,其留下的巨额国力,仿佛一夜之间蒸发,又仿佛分散到各个角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笔“遗产”去了哪里?与其说是一次性转移,不如说是一个复杂、漫长且充满争议的分配与重塑过程。首先,我们得明确“国力”这个概念。 它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包括了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资源储备、.............
  • 回答
    说到苏宁和其他电商的差距,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毕竟大家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各有各的本事,也各有各的“伤疤”。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苏宁到底跟那些主流电商比起来,差在哪儿,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基因与定位:零售巨头 vs. 纯粹电商这可能是苏宁最根本的差异所在了。苏宁起家是做家电连锁的,骨.............
  • 回答
    苏联核科学家瓦列里·列加索夫(Valery Legasov)的回忆录,或者说是他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口述记录,其查找途径和相关信息确实需要一些细致的梳理。首先,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发行出版”的、完整的“回忆录”可能并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容易直接在市面上找到。列加索夫的记录更多地是基于他作为苏联科学.............
  • 回答
    .......
  • 回答
    在装甲车辆的设计哲学中,成员的防护能力始终是核心考量之一。苏系坦克与西方坦克在这一方面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塑造了它们在实战中的表现。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哪国坦克的成员防护做得最好”这个问题,因为它并非简单的“好”或“坏”可以概括,而是取决于具体的设计取向和所处的.............
  • 回答
    苏德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的白俄分子对这场战争的看法是复杂且分裂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立场。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白俄流亡者支持德国对抗苏联,并将这场战争视为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恢复俄罗斯的唯一机会。然而,这种支持背后有着复杂的动机、不同的策略考量以及对未来俄罗斯的想象差异。以下将详细讲述白俄流亡者对这场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常见,也很有意思,涉及到消费者行为、平台策略、品牌影响力等多个层面。为什么苏宁易购在某些商品上比京东价格更低,但销量却相差悬殊?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一、 核心原因分析:总的来说,销量差很多,而价格低却卖不动,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综合性考量,价格只是其中一个重要.............
  • 回答
    03年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的成功之处:细节铸就经典03年苏有朋、贾静雯、高圆圆主演的《倚天屠龙记》,至今仍是无数人心中的武侠经典,堪称翻拍的“天花板”之一。这部剧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以对原著的尊重与创新、选角的精准到位、以及制作上的精良考究最为突出。一、忠于原著的灵.............
  • 回答
    说起苏菲·玛索最美的照片,这真是一个让人难以抉择的问题,因为她的美貌似乎从未褪色,不同时期都有令人惊艳的瞬间。但如果非要选一张,在我心中留下最深刻烙印的,或许是那张她在电影《初吻》里的剧照。那张照片,与其说是一张照片,不如说是一个瞬间的定格,一段青春的低语。画面里的苏菲·玛索,那时候还不到十六岁,青.............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