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幼儿园小朋友表演魔术时,一个小孩子突然说「魔术都是假的,是骗人的」,你会怎么办?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表演魔术,遇到“魔术都是假的”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孩子开始思考了。关键在于如何巧妙地引导,让这次“真相揭露”变成一次学习和乐趣的体验,而不是破坏气氛。

以下是我会采取的详细应对策略:

1. 保持微笑和耐心,绝不否定孩子的说法:

第一反应是肯定和理解: 小朋友说出这句话,可能并不是恶意,更多的是好奇和直接。我绝对不会板起脸或者呵斥孩子。我会立刻露出一个理解的、友善的微笑,看着那个孩子,表示我听到了他的话。
眼神交流: 保持温和的眼神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我不是在责怪他。

2. 将“假的”转化为“好玩的想象”和“神奇的秘密”:

这是核心的策略。我们要把孩子对“假”的认知,转化为对魔术“趣味性”和“创意性”的理解。

“你说得对,又不对哦!”(语气要非常轻快、神秘)
“小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大家看,刚才这个东西(比如消失的硬币)真的不是一下子就‘咻’地不见了,对不对?”(我会面向所有小朋友,把话语变得有互动性)
“但是呢,魔术师就像是一个……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他会用他的小机关、他的小动作,还有我们大家一起相信的神奇力量,来编织一个好玩的故事。”

引入“想象力”的概念:
“你们玩过过家家吗?过家家的时候,你拿一块积木,它变成了一个手机,对不对?那是不是真的手机呢?不是呀!但是我们玩得开心不开心?我们相信它是个手机,它就满足了我们的愿望,是不是很神奇?”
“魔术也是一样,魔术师用一些特别的小办法,让我们的眼睛和我们的想象力都跑进这个神奇的故事里去!它看起来是真的,让我们觉得很惊喜,很开心,对不对?”

引入“秘密”的概念:
“魔术师呢,也有他自己的小秘密哦!就像你们藏起来的糖果,谁也不知道,只有你知道,对不对?魔术师也有他的小秘密,这些秘密就是他能让东西变来变去的原因。”
“这些秘密啊,就像是小小的魔法棒,或者藏在袖子里的工具,还有一些是我们自己要配合着去看的眼睛。”

3. 邀请孩子参与,将“揭秘”变成“合作”:

如果那个孩子表现得比较积极,或者其他孩子也开始议论,我就会尝试将他拉到台前,让他参与进来。

邀请“小小侦探”:
“哇,这位小朋友真是个小小侦探!喜欢研究问题的根源!那这样吧,你愿不愿意上来帮我一起‘揭秘’呢?”
“来来来,请这位聪明的 XXX(小朋友的名字)小朋友上来!我们大家一起看看,这个魔术到底是怎么变的,好不好?”

在孩子参与时,我可以稍微“漏一点点”,但不是完全揭穿:
选择一个安全的道具: 比如一个空的杯子,我让小朋友检查一下。我不会让他检查我的手或者藏有道具的地方。
“你检查一下,这个杯子是不是空的呀?” 小朋友检查后,我会说:“嗯!你看!小朋友检查得很仔细!可是……奇怪了,我把一个东西放进去(做出动作),它怎么就变空了呢?”
“你有没有看到我藏了什么呀?” (如果他看得太清楚,我会说:“哇,你的眼睛真厉害!差点就被你发现了我的小秘密!不过没关系,这就是魔术师要做的,让你们猜不到!”)
“你看,这个手是不是空空的?但是我的另一只手呢,它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哦!” (此时可以非常轻微地晃一下藏有道具的手,但不要完全展示,让孩子觉得他“好像看到了”,又“好像没看到”。)

4. 强调魔术的目的:带来快乐和惊喜:

“魔术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让我们都开开心心,觉得世界真奇妙!就像现在这样,我们一起惊讶,一起笑!”
“就算我们知道里面有小小的技巧,我们还是会因为魔术师的表演,因为那些不可思议的瞬间而感到快乐和赞叹,对不对?”
“魔术就是用一些我们想不到的方法,让我们体验到惊喜和快乐。就像过生日收到礼物一样,你拆开礼物才知道是什么,这份期待和惊喜本身就很快乐!”

5. 用更具趣味性的魔术来吸引注意力:

切换到互动性更强的魔术: 如果之前的魔术比较“静态”,我可以立即切换到需要小朋友一起拍手、一起喊口令的魔术,用集体的快乐来稀释刚才的“揭秘”感。
“下一个魔术更厉害了!你们得帮我才能成功!”

6. 结束时的总结与升华: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魔术!魔术师用他们的智慧和一点点小小的‘假’,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和惊喜!以后大家看到了魔术,也可以像这位小小侦探一样,好奇地去思考,但更重要的是,去享受这个过程带来的快乐!”
“谁还想看魔术呀?!” (用热情的回应来结束)

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考虑:

语气和表情是关键: 我会全程保持一种轻松、有趣、略带神秘的语调和表情。不能有丝毫的慌张或者不耐烦。
观察孩子们的反应: 如果大部分孩子都因为那个孩子的说法而开始质疑,我会更倾向于邀请那个孩子上台,并用更普遍化的方式解释。如果只有一两个孩子,我会更侧重于和那个孩子一对一的互动。
永远不要“欺骗”: 我不是要“骗”孩子相信魔术是真的,而是要让他们理解魔术的本质是“创造惊喜和快乐的艺术”,是通过巧妙的伪装来达到这个目的的。
道具的选择: 要选择那些容易理解,并且可以稍微“暗示”但又不会轻易被破解的道具。避免过于复杂或容易被看穿的机关。
准备几个备用魔术: 以防万一,如果一个魔术被孩子看穿了,我需要立刻有下一个更有趣的魔术来转移注意力。

总而言之,当孩子说“魔术都是假的”时,我的目标是将这个“挑战”变成一个“机会”,借此机会向孩子们传达魔术的魅力,让他们在理解“虚构”的同时,也能学会欣赏其中的创意和带来的快乐。让魔术成为一个激发他们好奇心、想象力和思考能力的起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会叫把他叫过来,让他从1~10之间想一个数字。

他狡黠而调皮地说:我想好了。我问他这个数字是不是3。小朋友笑我说:哈哈,不是,你输了,笨蛋。我问他想的是多少。他说是7。

我笑了笑,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袋子。把里面的糖一颗一颗的拿出来,正好7颗糖。有的小朋友开始唏嘘,我做手势让他们不要出声。然后慢慢打开糖纸。其实里面不是糖,而是一个小纸团,打开纸团,上面写着一个数字:7。再接着打开了剩下每颗糖的小纸团,发现竟然全都是7。

很多小朋友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

我随手拿起一个小纸团,刹那间左手移位。那纸团说罢变成了一颗真的糖。我送给了他,悄悄在耳边告诉他:"你是最聪明的,但,请帮我保守这个秘密,这是我们的约定,好么"。

他看了看了我,眼里有光。

没有小孩不希望奇迹发生。



我默默窥探了评论区的人才,你们怎么这么优秀 :)

user avatar

掏出法杖。

把魔术帽一砸。

“这戏我就不演了!其实我就是萨卡兹和罗德岛双料特工,代号:甲山穿!”

然后把说这话的孩子变成会喷火的蟾蜍。

user avatar

叫小朋友过来,让他从魔术帽子里拿一样东西。他过来掏啊掏的,结果从里面掏出来一条皮带。这时你就可以问,小朋友呀皮带是不是真的?他会摸一下然后承认是真的。此时你就可以狞笑着说,我再变一个魔术,把你变成陀螺吧!小屁孩可能会不知所措,你就可以放出魔幻大招,操起皮带把小屁孩当场抽得如陀螺般旋转!

user avatar

就回答说「电影、动画、游戏同样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