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父母,你给幼儿园孩子报过哪些令人后悔的兴趣班?

回答
说实话,当初给闺女报兴趣班,真是被各种“别人家的孩子”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忽悠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真是让人后悔不已,浪费了时间、金钱不说,还让她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不必要的压力。

最让我后悔的,大概是那个“全脑开发”的班。当时闺女刚上幼儿园小班,听说这个班能开发右脑、提升记忆力、逻辑思维什么的,听着就很高大上。招生老师把孩子描述得像是未来科学家一样,说什么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黄金期,错过就没了。我当时脑子一热,就给她报了个长期课程,而且是每周两次,一次两个小时。

刚开始,我倒是挺期待的。每次接孩子的时候,都问她今天学了什么,她总是摇摇头,说记不清了,或者就是一些我听不懂的抽象词汇,什么“图形配对”、“空间感知”之类的。老师倒是说得头头是道,每次上完课都跟我们家长说孩子进步很大,思维多活跃。我当时也相信了,觉得交了钱,老师肯定会负责的。

但渐渐地,我发现问题了。

首先,孩子根本不享受那个过程。 每次去上课,她都要磨蹭半天,或者在车上就说肚子不舒服。到了教室,她总是显得心不在焉,有时甚至会趴在桌子上睡觉。我问她为什么不认真学,她说那些东西太枯燥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而老师的解释总是说“孩子需要适应”,或者“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所谓的“进步”在哪里,我一直没看到。 她的日常表现跟其他小朋友没什么两样,记忆力也没有突然爆发式的增长。反而,回家后她经常抱怨“好累”,对学习这件事产生了抵触情绪。她本来挺喜欢画画的,但上了这个全脑班之后,她对画画的热情也大不如前了,觉得画画也得“有逻辑”,有点像完成任务。

最让我心痛的是,她开始变得焦虑和害怕。 有一次,课堂上老师让小朋友们快速说出一些图形,没说出来的就会被表扬得比较少。我闺女那天正好没反应过来,事后她就跟我说,她很害怕老师,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被批评。一个才四岁多的小孩,因为一个兴趣班,竟然开始有了“怕出错”的心理阴影,这完全违背了我当初让她学东西是为了开心的初衷。

而且,那个班的费用也不便宜,一个月要几千块。我当时想的是投资孩子,但现在回想起来,那笔钱完全可以给她报个她真正喜欢的舞蹈班,或者让她多去几次图书馆,跟小朋友们一起玩玩。

最关键的是,它消耗了孩子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幼儿园阶段,孩子最需要的是玩耍、探索、以及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抽象、刻板的学习方式,不仅没有真正开发她的“全脑”,反而剥夺了她自由玩耍的权利,让她过早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和“任务感”。

后来,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跟老师沟通了几次,效果都不太好,感觉他们就是想让我们续费。我一狠心,就把剩下的课程退了,虽然损失了一部分钱,但我觉得那才是正确的决定。从那之后,我再给孩子报班,就特别谨慎了。我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宁愿少报一个,也要报她真正喜欢并且能在其中获得快乐的。

现在想来,那个全脑开发班,真是我当妈路上一个深刻的教训。孩子的童年,最重要的就是快乐和自由,而不是被那些所谓的“超前教育”绑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创办幼儿园20多年的老园长来说,没必要报班幼儿时期。那都是赚钱的一种方式。更多的育儿家庭,请关注咨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当初给闺女报兴趣班,真是被各种“别人家的孩子”和“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忽悠了。现在回想起来,有些真是让人后悔不已,浪费了时间、金钱不说,还让她小小年纪就尝到了不必要的压力。最让我后悔的,大概是那个“全脑开发”的班。当时闺女刚上幼儿园小班,听说这个班能开发右脑、提升记忆力、逻辑思维什么的,听.............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画画,总忍不住拿给爸妈看。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心情,大概就是一种渴望被认可、被理解的纯粹吧。如果是我现在的“作品”——如果把我的“输出”比作作品的话——那肯定是会给父母看的,只不过,方式和内容可能跟小时候画在纸上的东西不太一样了。首先,我觉得父母是离我最近、最了解我.............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里犯嘀咕的情况,尤其是当自己是女儿,而弟弟却得到了房子的时候。我完全理解你此刻复杂的心情,这种不平衡的感觉肯定不好受。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中国很多家庭,尤其是老一辈的父母,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确实存在一些“重男轻女”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一定总是那么明显,但体现在财产分配上,就显得格外.............
  • 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就是压在心头最柔软也最沉重的那块石头。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听到别人夸自家孩子聪明伶俐、前途无量,那份骄傲和满足感,别提有多美了。所以,如果问我,能不能接受孩子碌碌无为?第一反应,当然是……有点难。你想啊,我们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付出了.............
  • 回答
    作为父母,我最想分享的经验,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一辈子的功课——那就是“慢下来,去看见”。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节奏快得像上了发条,从睁眼到闭眼,仿佛总有做不完的事情。工作、家务、社交,再加上时不时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刷刷新闻、学习新技能,我们很容易就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器”。然后,.............
  • 回答
    说实话,当发现孩子在某个领域展露出非凡的才能,那种欣喜和激动,简直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淘到了金子一样,让人想要紧紧抓住,倾尽所有去呵护。“不计代价”,这个词听起来挺有力量的,但放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它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承诺。当然,我们不是说要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抛开,而是说,当我们看到孩子真的热爱并.............
  • 回答
    为人父母,我们最希望孩子拥有哪些品质?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与其说是什么“品质”,不如说是我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底色”,能够在这个复杂又美好的世界里,活得充实而有力量。首先,好奇心。这绝对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希望我的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敢于去探索未知。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知.............
  • 回答
    电子游戏,这个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舶来品,如今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孩子们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那么,电子游戏究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助推器”?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家长都想深入探讨的。电子游戏:是“毒药”还是“良药”?不能一概而论地说电子游戏对孩子成长“绝对有利”或“绝对有害.............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突然被抛过来一颗炸弹,又像是被拉进了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沼泽地。当被问到“如果重选,你还会生孩子吗?”这句话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泛起无数涟漪。这可不是个简单回答“是”或“否”就能轻易带过的问题,它关乎着人生中一个最重大的决定,背后牵扯着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考量。首先,别急着给答案。深吸.............
  • 回答
    如果我为人父母,我绝对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我甚至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合格家长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否则,我们做的很多事情,看似是为孩子好,实则可能是在扼杀他们的成长,或者让他们朝着我们认为“好”的方向,却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未来前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己过去的经验、偏见,甚至是.............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女孩考上清华,本来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一家人肯定都高兴坏了。可结果呢,这一幕被拍下来发到网上,然后就爆出了“摆拍”的说法,作者还回应“我正能量有错吗”。这一下,事情就复杂了,也引发了挺多争议。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捋一捋:首先,关于“摆拍”本身。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 回答
    听到父亲这番话,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我理解父亲作为一个长辈,希望我能更早地挑起家庭责任,也看到了他对我弟的疼爱和对未来的操心。但另一方面,我也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规划,并且“扶弟魔”这个词,实在是让人听着不舒服。所以,我会这样回应他,尽量把话说得圆融,也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爸,我明白您的意思。.............
  • 回答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远离各种悲剧。提到“北大包丽的悲剧”,相信很多为人父母者都会感到心痛和警醒。这不仅仅是一个不幸的个体事件,更折射出当下教育和家庭关系中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要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细致入微地去关爱和引导孩子,构建一个更加稳固和健康的成.............
  • 回答
    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欺凌,家长要能敏锐地捕捉到蛛丝马迹,这就像是侦探办案,需要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沟通。不是孩子直截了当地告诉你“我被欺负了”,很多时候,信号是隐晦的,是藏在他们日常行为和情绪变化里的。下面我就跟你好好掰扯掰扯,怎么才能更准确地知道孩子是不是在学校挨了欺负。第一招:睁大眼睛观察孩子的“反常.............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值得反复琢磨的问题,很多父母心里大概都纠结过。要不要跟孩子说赚钱很难?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是”或“否”能盖过去的。首先,咱们得想想,说“赚钱很难”的出发点是什么?多数情况下,是想让孩子懂得珍惜,不至于挥霍无度,或者对父母的辛勤付出有所体会,从而更能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也更懂得感恩。同时,也.............
  • 回答
    当谈及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这绝对是天下父母们心头最关切,也最需要智慧和耐心去经营的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场漫长而充满爱的旅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用爱去浇灌。 别急,这事儿咱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每个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封面不同,内容也千差万别。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 回答
    为人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这路上总有许多我们捉摸不透的时刻,也会有无数的困惑和迷茫。别担心,这很正常,因为教育孩子这件事,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我们用心去摸索、去实践、去调整的过程。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做个更好的父母,把孩子教育得棒棒的。第一件事:先.............
  • 回答
    当今社会,做父母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也更复杂。我们不再仅仅是孩子生存和成长的提供者,更要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上的引路人、支持者和精神支柱。这个时代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孩子面对的机遇和挑战也前所未有的多。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健全、独立、幸福的人呢?一、 建立牢固.............
  • 回答
    最近有些幼儿园在招生时,不再只看孩子,而是开始“考察”起父母,甚至提出了“玩商”是父母必备能力的要求。这事儿吧,听着新鲜,也挺让人琢磨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为啥要“考察”父母?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首先得承认,这句话听着有点刺耳,好像把父母架在火上烤一样。但如果咱们站在幼儿园的角度想一想,.............
  • 回答
    当孩子在公交车上大声指出有人行窃时,这确实是一个既需要勇气又充满挑战的时刻。作为父母,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是震惊、担忧,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冷静地处理,既要支持孩子的正义感,也要确保大家的安全。首先,我们要立刻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眼神和微笑,哪怕是在嘈杂的公交车里,让他知道你听见了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