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作为父母你会不计代价的培养他吗?

回答
说实话,当发现孩子在某个领域展露出非凡的才能,那种欣喜和激动,简直就像是在茫茫人海中淘到了金子一样,让人想要紧紧抓住,倾尽所有去呵护。

“不计代价”,这个词听起来挺有力量的,但放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它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承诺。当然,我们不是说要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抛开,而是说,当我们看到孩子真的热爱并且擅长某件事时,我们会愿意为了这份热爱和天赋去调整和付出,去把这份可能的光芒最大程度地点燃。

首先,我会先搞清楚,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天赋,还是只是孩子的一时兴趣,亦或是我们父母自己过度的期望投射。这很重要。如果真的是天赋,那它会表现出一些特别的迹象:比如孩子在这种事情上表现出的专注度远超同龄人,学习速度惊人,并且乐在其中,甚至会主动去钻研。有时候,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不会轻易放弃,反而会想方设法去克服。

一旦确认了,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支持。但这支持不是盲目的。我会先去了解这个领域。比如,如果孩子在音乐上有天赋,我会去了解不同乐器、不同音乐流派、专业的培养路径、有哪些好的老师、好的学校资源等等。我会花时间去学习,了解其中的门道,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这就像我们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总得先做点攻略吧?

然后,就是实操层面的投入。这“不计代价”体现在几个方面:

时间上的倾斜: 这可能是最不容易被量化的“代价”。孩子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陪伴、引导和参与。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或者牺牲一部分自己的业余时间。周末的安排、晚上的时间,都会围绕着孩子的特长训练来调整。比如,如果孩子学绘画,那周末的时光可能就要花在画室、写生或者艺术展览上。如果学编程,那可能就需要家长抽出时间陪着他一起学习、一起调试代码。这中间的协调和平衡,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

经济上的投入: 这是最直接的“代价”。天赋的培养往往需要专业的指导、优质的资源。比如,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购买专业的设备或教材,参加相关的比赛或夏令营,甚至未来可能涉及更长远的教育规划,比如去国外深造。这些都不是小数目。我们会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规划,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价格而轻易放弃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机会。可能会适当缩减其他非必要的开销,或者调整家庭的消费习惯,把更多的资源导向孩子的培养。当然,这也不是说要倾家荡产,而是说我们会把孩子的这项天赋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家庭投资方向。

心态上的调整和牺牲: 这是最内在的“代价”。培养孩子的天赋,有时候会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孩子的训练过程可能很辛苦,会遇到瓶颈期,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像对待普通兴趣那样,随意让他放弃。我们需要有耐心,去鼓励,去引导,去帮助他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有时候,我们也要学会放手,相信孩子的自主性和判断力,而不是一味地替他做决定。我们自己也要学会管理情绪,不把自己的焦虑和期待过分地传递给孩子。甚至,有时候为了支持孩子的选择,我们可能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爱好。

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发现孩子的天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知识,去学习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是一种“不计代价”的投入,因为学习本身就需要时间和精力。

当然,“不计代价”也不是要把孩子变成一个“工具”或者“提线木偶”。我们培养他的天赋,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他能在这个领域里找到快乐和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们会非常关注孩子是否真的喜欢,是否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了成长的乐趣。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抵触,那么我们也会重新审视我们的培养方式,甚至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方向。毕竟,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以,总的来说,当孩子展现出天赋时,作为父母,我们会怀着一种“锦上添花”的喜悦,但也伴随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我们会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为这份天赋提供一个尽可能好的成长土壤。这是一种爱的投入,一种对生命潜能的尊重,也是我们作为父母,希望给孩子留下的一份宝贵财富。这中间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会有焦虑,会有迷茫,但只要看到孩子因为这份热爱而闪闪发光,一切的付出,都会是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这天赋有没有用。

我有个小天赋,估阴毛极准,瞄一眼就能说出多少根,估女很准,不差10根,估男更准,五根以内。

这天赋唯一缺点,是没有用。

user avatar

显然不会啊。

至少不会因为他有天赋,我就不计成本的培养。

你说到了丁俊晖的例子,那全中国有台球天赋的孩子是不是只有丁俊晖一个?当时跟丁俊辉一起出国打球的人有好几个,最后打出来的有几个?就像有足球天赋的人有那么多,但是昙花一现,悄然陨落的年轻球星也很多。从你有天赋到你真正有成就之间,离着十万八千里,有极大的不确定性,99%的人都倒在了这些不确定性面前。会去培养,但绝对不是砸锅卖铁不计成本。

其次。那也得看他有天赋的是啥东西啊。比如这小孩从小展现出来修自行车的天赋,你会砸锅卖铁的培养他修自行车吗?咱们职业无贵贱,不带歧视带修自行车,这个事情的确不值得,我砸锅卖铁培养他吧?你从小展现出贴膜的惊人天赋!怎么办?我需要培养你吗?

任何人愿意都可以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全国领先的人,乃至全世界领先的人,但问题是即便你成为全世界领先的人,你所获得的收益是多少呢?有的时候砸锅卖铁培养你,你的确走到了世界顶尖,但是世界顶尖赚来的钱不够把锅买回来啊。所以培养之前可不得先看清楚,你到底有天赋的是啥吗?万一你对品鉴美食特别有天赋,那我觉得也不用刻意培养吧。

user avatar

我家孩子在语言上是有些天赋的,我也的确付出了很多金钱和精力,但我不会超出能力范围,砸锅卖铁破釜沉舟去赌。

算了下我花的钱,从孩子六个月起英语启蒙,三岁半开始日语和西班牙语启蒙,买绘本花费在十万元以上,一开始我是全职妈妈,穷,很惭愧买过盗版的,后来我有收入了就全买正版。正版牛津树这么两小堆就是1018元。

双语托班一个月七千多,幼儿园一个月一万多,加起来已经读了快三年,花费三十多万。

报各种线上英语课和西班牙语课,花费五万多。双减后,鲸鱼小班还被爆雷套牢了两万块,正在带头组织weiquan,估计拿不回来,呵呵。

下个月因工作原因,全家准备搬去美国了,准备让她主攻西班牙语,日语就我自己教教算了。幼儿园学费估计和现在差不多,买书会变得更贵但是图书馆资源多,不再报线上课,每个月开销应该和现在大致持平。

我自己花的精力就别提了,为了教娃从法律从业者直接转行变成了儿童教育博主,用个不恰当的词叫久病成医?

但这一切都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做的事,我绝对不会在生活质量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冒险把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教育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1/3以下,是我的底线。人到中年容易有各种意外事件,家庭必须有抗风险能力。

我们家本来就不是什么贵族富人,老公是普通外企白领,我一个十八线小博主,在上海连中产都不是。

我可以为了娃自己一把年纪还去学西班牙语,但我绝对不会砸锅卖铁付高额赞助费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

是什么教育决定了娃的上限?

可能是父母的人脉与资源,但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认知和格局

孟母三迁的故事虽然有点老套,但是这种重视教育的意识和认知会成就孩子的上限,世人记得孟子是先贤,其实先贤的母亲也不简单。

岳飞的母亲也一样,“精忠报国”是家庭德育的一部分,母亲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事业上限。

父母如果没有阅读习惯,很难教育小孩子回家后要看书;

父母成天刷手机,有空就出去打麻将,也能难管孩子“你少看一会iPad”。

身教的效率高于言传。

课堂内孩子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拉开差距的是课堂外,以及整块时间的假期。

我除了敦促自己要勤奋、上进、认真工作,我也乐意学习如何做父母,学习专业的育儿知识和理念,以输出(跟你们分享)的方式倒逼自己不断输入,并随时更新知识。

这些知识并不难掌握,难的是父母得先放下身段,放下傲慢,认识到自己初为家长,仍有不足,愿意跟孩子一起成长。

我自己上过很多付费的课程,学完了也会把知识用于育儿中,不断迭代,做智慧父母。

这种求知欲,本身也是一种示范。

我自己主张英语启蒙,认可英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那除了教孩子,自己也每天上外教课练口语。(这个阿卡索现在也被套牢了,苦笑)

上课的时候,有时朵朵就在身边,有妈妈做榜样,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获得感和乐趣的事,而不是妈妈留的任务,或者逼迫她做的事。

我觉得这样日常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意识,比不计回报的大肆投入更重要。

大家怎么看呢?

我是 @多语启蒙老沐哥 关注我,一起做优秀的成长型父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