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在分香蕉的时候拿走了最差的一根,并说「我想让别人吃到更好的香蕉」,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愿意吗?

回答
如果我的孩子在分香蕉时拿走了最差的一根,并说“我想让别人吃到更好的香蕉”,我会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

首先,我会立刻对孩子表达我的赞赏和肯定。 我会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孩子的眼睛,温柔地对他说:“宝贝,你这样做真的让妈妈/爸爸感到很高兴,也很为你骄傲。你能够想到别人,愿意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品质。” 我会紧紧地拥抱他,让他感受到我的爱和认可。

接着,我会进一步引导和巩固他的这种行为。 我会问他:“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让他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无论他的理由是什么,我会认真倾听,并加以引导。

如果他确实是出于无私和利他: 我会进一步表扬他:“你真是个懂得分享、关心他人的好孩子。你知道吗,当我们把快乐和好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更快乐。这种善良的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我会借此机会和他聊聊“分享”、“同理心”和“利他行为”的意义,让他明白这些品质是如何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受欢迎和更受人喜爱的人。
如果他一开始可能只是有点犹豫或者不太确定哪个是最好的: 我会温和地解释:“我知道,有时候选择确实会让人有点纠结。但是你刚才做的决定非常棒,你选择了先考虑别人,这说明你很有同情心。” 我会确保他明白,即使有时候会觉得有些“吃亏”,但内心的满足和别人感激的眼神是无价的。
如果他有其他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希望通过这样做来获得赞扬或避免冲突: 我也会耐心倾听,并帮助他理解,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他人的评价,而在于内心的善良和正确的选择。我会告诉他:“宝贝,你不需要为了让别人喜欢你而这样做,因为你本身就是个很棒的孩子。但是,你选择这样做是因为你的心是好的,这是最重要的是。”

我还会考虑和这个行为背后的“分香蕉”场景结合起来,进行更广泛的教育。

分享的艺术: 这次分香蕉的经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讨论“如何公平地分享”或者“在分享中如何考虑到每个人的需求和感受”。比如,下次可以一起商量如何分,或者大家轮流选择。我会让他明白,分享不仅仅是给予,也包括沟通和协商。
不同角度的思考: 我可能会问他:“你觉得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根香蕉‘最差’呢?有没有可能别人反而会喜欢这根呢?” 这可以引导他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好”与“坏”是相对的,也提醒他不要轻易给事物下定义。
认识自我价值: 我会强调,即使拿到“最差”的香蕉,他自己也应该得到一份同样的香蕉,而且他的付出和善良同样重要。我不会让他觉得因为选择了“最差”的,他就应该被忽略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希望他明白,他的自我价值不取决于他拥有什么,而是他如何对待别人。

在实际行动上,我会:

自己也做同样的示范。 如果有其他水果或者零食,我也会在分发时,故意选择一个不是最完美的,并告诉孩子:“你看,妈妈/爸爸也和你一样,愿意把最好的留给你们。”
鼓励他继续保持这种善良的品质。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地捕捉和肯定他做过的类似的事情,让他知道这是值得鼓励和坚持的美德。
如果大家都有份,我也会确保他也分到一根香蕉。 我不会因为他选择了最差的,就剥夺他应得的份。这可以让他感受到公平,并且理解利他行为并不会让他失去应有的权益。

总而言之,我会非常乐意,并且会用一种积极、引导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行为。这不仅是对他当下善意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品格塑造的一次宝贵机会。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长为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爱心,懂得关怀他人的人。他选择“最差”的香蕉,恰恰证明了他拥有这种珍贵品质的潜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他主义是基因决定的。以及利他主义的基因让个体创造文明,成就社会。

我自己就是个利他主义者。所以,我对此没什么好诧异的。


user avatar

前几天我闺女读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我听完故事觉得不太对劲,就问她,如果让你来分,你会把大的留给自己,还是把小的留给自己呢?

我闺女说,小的。

我说,如果和妈妈一起分,你会给妈妈哪个?

我闺女立刻说,我会把好的给你。

我又问,如果和圆圆一起分,你会把好的给她吗?

圆圆经常欺负她,属于她最不喜欢最做不成朋友的那种小朋友。

我闺女不出声。

我说,你不想对不对?那就不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最喜欢的人和好朋友都很正常,但讨厌的人就不必了。

不要做烂好人。因为大多数烂好人不是好,而是蠢。

我的慷慨,只给我愿意给的人。我是不会勉强,也不会允许,我自己或者自己的小孩无条件的对别人好。我们的付出不一定要return,但一定要值得。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user avatar

我要是皇帝就让这孩子做太子。

我要是小商人我绝不会让这孩子继承家产

如果我就是个农民,工人,一个打工自由职业者。这孩子吃差的与吃好的,对他以后真没有啥关系

user avatar

如果我老师发香蕉时拿手机怼着我脸拍,我怕她给我发网上,我也拿最破的。

还能帮老师刷一波流量,以后她对我好点。

没准还能混个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啥的。

user avatar

我建议不要就事论事,那样会把孩子的眼界拉低。而是要往宏大叙事上引申,才能有效实现教育的目的。

比如你问孩子,如果有两根差香蕉,该怎么办?

那至少需要两个孩子高风亮节主动领取差香蕉。

如果有十根差香蕉,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碰巧有十个私德高尚的孩子。

如果只有一根好香蕉,剩下都是差香蕉,那又该怎么分呢?

这时你就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让分配更公平,让大多数同学不反对,甚至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

使孩子知道谦让的私德固然是好的,但更好的是建立一个更公平的分配制度。

把这个宏大叙事展现给孩子,让心怀天下取代孔融让梨,这不仅会提升孩子的眼界。更能转移目标,使孩子不再专注个人的谦让私德,一味地吃亏。而是更关注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使所有人,包括ta自己都能各得其所。

user avatar

当然愿意啊。


如果他是真心这么认为,那说明他很善良。不要担心太善良了未来会吃亏。人生还有很长,几乎所有人成长过程中,善良都会流失越来越多,所以善良是一个易耗品。而一般人智商区别并不大,对别人善良不善良迟早都能看出来。这种情况下,多一分善良的人反倒更容易得到更多朋友交往,更多他人赏识。这种人比起大部分恶毒的人,反倒活的更好。


如果他是有心机,故意这么说,那说明小小年纪就掌握了如何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密码:仅仅吃的香蕉差了一点点,就得到了没人可以反驳的政治正确和道德高地。这么一个心思缜密大智若愚的孩子,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user avatar

我就这么干过,小学一年级,自己主动拿了一个烂的苹果。老师问我为什么拿烂的,我说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同学们又推举我当班长,党教育我一定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好的留给大家,困难留给自己,我是党的事业接班人,一定要时刻不忘党的教育,争当优秀的少先队员!

“CUT”,组宣处处长满意的一挥手,大家鼓掌,拍得非常好。真不愧是X厅的儿子,非常自然,长的又帅,镜头感绝佳。这一期“童心向党”节目领导一定满意。

然后摄制组走了,老师一挥手,分苹果吧,我去,全班打破头,几个女孩子挤不过还哭起来。

我鄙视的看了一眼这群穷哔,出门顺手就把苹果扔垃圾桶了。老子最近吃释迦果,山猫榴莲,车厘子吃到上火,需要吃一点针叶樱桃调一调。什么破苹果,还国产的,天晓得放了啥农药防腐剂,老子才不吃呢。

user avatar

【我愿意,因为这样的人很有潜力。】

我并不认为孩子是出于自己心里面让渡利益给别人,而是,这点儿东西,他根本不在乎!

第二种可能性就是,这孩子真的就这么善良~!

不论是哪一个,我认为在当今社会,只要有点儿正常工作啊什么的,很容易起来。

原因是:

一、针对第一种:手握很多资源的人,喜欢跟追求更高事物的人来往;

二、针对第二种: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喜欢跟比较实在、善良的人,来往。

针对第一个举例:天使投资人之类的,喜欢投那种带着“梦想”或者“品牌情感”依赖劲儿的,已经比较魔怔的创业者。官场上,大人物选寒门充实自己的队伍,喜欢选那种有超大当官儿梦的年轻的智商在线公务员。原因就是,人家拿你资源发展的小伙儿,根本就看不上你手里的这点儿资源,人家只是把你资源当跳板或者说工具用。而他的跃升,和你资源增值的目的,如果是休戚共生的,那你为什么不投他呢?———————— 难道不是会很放心吗?

针对第二个举例:以我去年见过的一位地产商为例,他喜欢雇佣一帮特定人群在自己手底下干。我就好奇啊,跟中间介绍人嘀咕,这人咋都雇这帮特定人群?—————— 中间人解释:心眼实啊,不耍心眼儿,实在。

自己回想一下,似乎,好像,很多手握资源的人,确实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是比较心地善良好相处的。

换位思考一下,你作为一个有钱有势力的人,当然也肯定希望找个实在点儿的人经常伺候左右。毕竟,自己需要不断地跟对自己有所图谋的人去勾心斗角,那么,在身边工作人员上,当然希望选实在点儿的,这样就会减轻巨大的两个字:

心累。

——————————————————————————————————————

好,你可能会说:男孩儿女孩儿不一样。

我给你说,都一样。

男孩儿有事业的属性,女孩儿有家庭成员的属性。这种男孩儿在搞事业上可堪大用,女孩儿的话你作为媳妇儿、儿媳妇儿、弟媳妇儿什么的,是非常值得选择的。

当然,这种性格或者价值观念也有坏处,对于坏人来说,这种人,就跟金矿似的,一发现吧,坏人会感到十分惊喜:“嘿!这可让我掏着了。”—————— 不仅自己大加采掘,说不定还会跟同行儿分享:“这儿有老实人,一块儿来掏吧~!”

但是,你反过来想啊。坏人那里可以被作为金矿大家可以一起发财,好的强人眼里,难道不是精灵一般的存在吗?人家会听说:谁谁谁人挺好的,特别实在。哎?这要是圈子和阶层差不多,基本能交朋友,在此基础上,再寻求更大的进展,对象、事业伙伴、下属、单纯的朋友什么的。

如果非要从女性里面举出一个典型例子,我觉得,是王艳,就是《还珠格格》里面演晴格格的。21岁从北京舞蹈学院刚毕业,去文工团刚参加工作。他的老师就把她介绍给了澳大利亚籍富商王志才。

你想想,为什么偏偏介绍她给王志才?

如果是当老师的或者当小领导的,我觉得你应该有体验:下面儿的孩子,就算装的再像,其实你知道哪个孩子是真的心地善良,哪个是有点儿小坏的。我觉得这就是真正心地善良的好处吧。虽然,王艳可能婚后不是很幸福,但是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她得到了很多心地不善良的人,求之不得的。

【总结】:

这两天我总是被一个回答下,自己的评论得到点赞去提醒。这个问题是:你最意想不到的收入是怎么样的?

答主回答说:我在我亲戚家麻将馆儿帮着端茶倒水,就挣了很多钱。

我马上评论:“这些赌徒挺好的,只专心在赌上,对你这个小姑娘没分其他心。”

有网友回复我:“哈哈,人家答主那时候才初一,真有什么非分之想…三年起步,最高死刑啊”

我回复道:“看多了幼女有关的案件,就觉得这些赌徒真是好人。你说这是不是一种讽刺:看多了大恶的人,觉得小恶的人都好。”

你们告诉我,是不是真的这样?看多了登峰造极的丑恶,觉得偶有缺点的、小丑陋,也觉得可爱、实在。

在这个善良稀缺的年代,分香蕉先拿最坏的,让别人吃更好一些的。——————这种利他心,居然也会被拿出来讨论。

要知道,我们的父辈,年轻时生活的那个年代,还以善良无私作为高尚风尚啊。

然而过了这四五十年,就成为了这个样子。

还以至于……我们再想看一些伟大、热血、带有魔怔性质的满腔真诚,需要看小约翰的系列。在怪话逗话的娱乐吸引下得到享受,最后,小约翰升华一下主题,让作为受众的我们,在眼含热泪或者深切沉默叹息中结束观看。—————————— 这居然会被冠以“左”的帽子。

这个回答的开头我下了定义:这种孩子会非常有潜力。———————— 原因是可悲可笑的,这个年代纯度较高的善良,成为了稀缺品。一旦稀缺,价格就昂贵起来,有资源、有势力、有权力的人们,喜爱这种稀缺品,得以在这个年代成为给予善良者的奖励。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不复杂,就是个单纯的喜好问题。

假如我不喜欢吃香蕉,就会倾向于把好的香蕉给别人,这样,等到我喜欢吃的东西出现就可以更理直气壮的去抢更好的那个。

有句话说的好,你又不是rmb,怎么可能保证每个人都喜欢?同理,香蕉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所以,不喜欢香蕉的同学在分香蕉的时候会故意表现得大度一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当然了,就算是rmb,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爱,有的同学更爱power。他可能愿意通过牺牲一部分金钱来换取荣誉跟权力。那么你会觉得在分钱的时候宁可少拿钱的人傻吗?(马云只给自己分一块钱工资,但显然这不是傻)

如果是我的孩子,他做出这样的行为,我绝对不担心,因为他一定是基于策略:一样自己没兴趣争的食物,才会故意让出来显得大度。


报道中的那位同学可能是因为其它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决定,不过,最明白她具体是什么原因的只能是她自己父母。而我们大家,顾好自己孩子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因为我想让别人吃到更好的香蕉。”

我也不知道这孩子在第几层,看着也不像有心机的样子。

就当她第一层吧,社会现实太残酷,这样的孩子进了社会注定是被毒打的最惨的。

这种家庭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样的资源,都是需要自己去争,去抢的。

不会有人以为我这个不抢,就抢那个吧,没有那样的。

这可不像钟小艾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如果是钟这种家庭的孩子说出这种话,大概率也不是第一层。

有时候我在想,这个世界,是善良让你穷困呢,还是穷困让你善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