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问「若满分是100分,我会给妈妈打无穷分,那么妈妈会给我和爸爸打几分」,该怎么回答?

回答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里面藏着他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家人的关心,咱们得好好回应,让这份爱意在回答里也闪闪发光。

孩子问了这么个问题,他内心其实是在探究“爱”的衡量标准,以及这种爱在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流动的。他用“无穷分”这个概念,其实是想表达他对妈妈无条件的、超越一切的爱。而他紧接着问“妈妈会给我和爸爸打几分”,也是在期待妈妈同样的回应,想知道妈妈对他和爸爸的爱,在妈妈眼里又是什么样的分数。

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回应,把这个话题聊得更深入、更有趣:

1. 首先,肯定孩子的“无穷分”:

“哇,宝贝你说你会给妈妈打无穷分啊?这真是太棒了!你这么说,妈妈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开心,心里像揣了个小太阳一样暖洋洋的。无穷分,那是什么概念呀?就是比天还要高,比海还要深,对不对?说明你非常非常爱妈妈!”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要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情感表达,让他觉得自己的爱是被看见、被珍视的。用“小太阳”、“比天高比海深”这种形象的比喻,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无穷”的概念,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爱意的重量。

2. 解释“分数”的局限性,引入更深层次的爱:

“不过呢,宝贝,你看,我们平时的考试才会有分数,对吧?妈妈爱你这件事,其实很难用一个数字来衡量。你想啊,如果妈妈爱你就只给个99分,那是不是还有1分没爱到?这不可能呀!爱是那种,无论你有没有考100分,无论你今天乖不乖,妈妈都会一直爱着你、支持你的那种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要 gently 地引导孩子理解,他对妈妈的“无穷分”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而妈妈对他的爱,更是超越了任何量化的标准。用考试来做对比,孩子更容易理解。强调“无论如何都爱你”,这是无条件的爱,也是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安全感。

3. 回应孩子关于“妈妈给谁打几分”的问题,但要巧妙化解“分数”的束缚:

“那么,妈妈会给你和爸爸打几分呢?嗯……让我想想哈。妈妈爱你,就像你爱妈妈一样,这感觉也是无穷大的!你呀,是妈妈的宝贝,是妈妈的小心肝儿,妈妈觉得你做的所有事情,包括你刚才问的这个问题,都特别棒!所以,如果你非要妈妈打分数,那妈妈也给你打…… 无穷分!”

为什么这么说: 直接回应“无穷分”,呼应孩子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被平等对待,爱是相互的。

“至于爸爸呢,爸爸也是妈妈心里最重要的一个人。他是妈妈的另一半,和妈妈一起照顾你,一起努力让这个家变得更好。妈妈爱爸爸,就像爱你就很自然一样,这也是一种很特别很深沉的爱。如果非要打分,那妈妈也给爸爸打…… 也是无穷分!”

为什么这么说: 强调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以及妈妈对爸爸的爱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用“无穷分”来回应,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爱的平等和充足。

4. 升华主题,讨论家庭的爱:

“所以你看,宝贝,我们家呀,爱的分数都不是用100分来衡量的。我们家每个人给对方的爱,都可以是无穷多的!因为我们是家人,我们在一起,我们互相照顾,互相支持,互相喜欢。这份爱,是比分数更重要、更闪亮的东西。”

“就像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很多很多的爱,妈妈给你和爸爸也都是无穷多的爱,爸爸心里也有好多好多对你和妈妈的爱。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爱,把这些无穷的爱加在一起,那得多大呀!所以我们家是一个充满爱、非常有力量的家。”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把孩子的“分数”概念引向了更广阔的家庭情感层面。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爱的叠加和流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力量。用“比分数更重要、更闪亮”来对比,给孩子更深刻的理解。

5. 可以加入一些互动和趣味性:

“不如这样,我们来玩个游戏。你说你给妈妈打无穷分,那我现在想象一下,妈妈这无穷多的爱是什么样子的?大概就像一个大大的拥抱,可以把我们三个人都包住,然后还能溢出来好多好多!对不对?”

“你觉得呢?你给妈妈打无穷分,这个无穷分里面,有没有包含你喜欢吃妈妈做的饭,喜欢妈妈给你讲故事,喜欢妈妈陪你玩的那部分呀?”

为什么这么说: 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爱的存在。把抽象的“无穷分”具象化,比如“大大的拥抱”,孩子更容易理解。询问孩子“无穷分”的具体包含内容,也是在引导孩子反思和表达自己的爱。

总结一下给家长的建议:

真诚和耐心: 回答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真诚,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并且要有耐心。
肯定和鼓励: 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情感表达,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引导和升华: 不要仅仅停留在“打多少分”这个层面,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爱的本质、家庭的意义。
灵活应变: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回答的内容和方式。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但背后反映了孩子对爱和亲情的理解与渴望。好好回答,不仅能解答孩子的疑问,更能在他心里种下一颗关于爱和家庭的美好种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孩子是五岁以下的,说明孩子逻辑能力不强,完全是感情用事。

如果孩子是五岁以上的,这根本在讨好父母。

现在的人就是逻辑不强,而感情用事,才老是自寻烦恼。也就是说孩子是出于感情评分,而他的感情是来自于父母一直的照顾。

孩子爱的人是照顾他的人,和是不是他父母无关。

因为孩子自己没有能力独立觅食和保暖,所以依赖父母代替他们完成这些。所以在离开父母的时候会有不安感。

孩子如果没有父母照顾,实际情况相当于成年人同时失业,失恋,并且被剥夺所有财产。这种情况下感到不安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孩子离不开父母与其说是对父母多有感情,多爱父母,不如说是害怕自己没有人照顾,是需要有安全感而已。

孩子离开父母的哭泣和伤心是为了担心自己的未来,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了担心父母而哭。

而且如果父母不给孩子做饭,打扫的话,大部分孩子是会怨恨父母的。也就是说孩子爱的本来就不是父母本身,而是父母的照顾,但是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照顾儿女。

也就是说,当孩子长大之后,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哪怕是再好的父母也不可能一辈子照顾儿女,到父母老了之后,反而是子女照顾父母的。

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建立在父母给他吃,给他穿,把孩子当成第一位来看待的。只要父母不把孩子当成心里第一位了,孩子就会怨恨父母。这是子女年龄小没有能力的关系。

特别是现代环境,一堆人都在错误的强调爱不爱什么的。所以说,小孩子会有错误感觉,觉得被爱了,就可以吃穿用都依靠别人。

所以少年人的爱更多是贪慕虚荣,也就是说,谁给他送礼物,吃穿住行,就会喜欢谁。

而且用对待父母的要求对待对象。这样大部分人自然不会得到满足,因为除了父母基本也没有什么人会代替人做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本来人的感情就没那么伟大,大部分人根本没有用逻辑分析自己和人类的行为。然后又喜欢听好听的,给自己戴高帽子,才会说什么爱来爱去的。

很多父母养孩子,就是认为孩子是自己延续,或者自己的一部分,才会爱孩子。等孩子成年有自己独立思想了,父母就知道他们自己错了,也就没那么爱孩子了。

孩子对父母也更多是利用。

当然,感情还是有的,只不过感情抵不过现实。无论是父母,孩子,或者是对象,很多时候只要说两句错的话,感情就会消失。

现代人就是小说看太多了,别人说就跟着说,忽视现实而已。

所以小孩说出这种话,通常是他们想讨好父母,或者认为这是父母想听的,不是真的是这个意思。

不要把这些太当真,反而应该警惕。因为你家孩子已经懂得耍心眼了。

但是这时候家长还是应该给予正向回馈的,因为会讨人喜欢对孩子未来有利。

要鼓励孩子讨好别人的嘴甜行为。不然孩子会因为得不到家长喜欢,而失去做这个事情的热忱,而丧失体贴别人的能力。

嘴甜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拥有各种技能。

如果孩子很大还这么说话的话,那将来孩子会非常依赖父母的。

不要觉得自己喜欢父母没有经过思考就没有条件。没有经过思考的事情,只能说是天性,而人类天性自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孩子的问题里面藏着他对妈妈深深的爱和对家人的关心,咱们得好好回应,让这份爱意在回答里也闪闪发光。孩子问了这么个问题,他内心其实是在探究“爱”的衡量标准,以及这种爱在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流动的。他用“无穷分”这个概念,其实是想表达他对妈妈无条件的、超越一切的爱。而他紧接着问“妈.............
  • 回答
    最近在华人论坛文学城,一位华裔二代发帖引起了不少讨论,她的观点是:如果父母是为孩子好,那就不要轻易移民美国。 这话一出,很多人纷纷围观,看法也是五花八门。咱们来捋一捋,为啥会有人这么说,以及这背后可能牵扯到哪些方面。首先,这位二代想表达的“为孩子好”,很可能包含了几层意思: “原生家庭”的羁绊与.............
  • 回答
    “共享育儿”:新东方转型的“他山之石”与未来可能?近来,关于新东方从素质教育转向“家庭教育”的讨论甚嚣尘上。这家曾经在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在“双减”政策的浪潮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家庭教育”领域。这不禁让人思考,当家长成为被培训的主体时,若孩子的辅导需求依然存在,一个更具普惠.............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心里一紧的。如果真有来生,让孩子再做我的孩子?这个问题我得好好琢磨琢磨。首先,我得承认,当父母这事儿,真是个既甜蜜又磨人的活儿。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从襁褓里的婴儿变成现在能独当一面的样子,这过程中的欣喜,就像是看着一株小苗,细心浇灌,看着它发芽、长叶、开花,那种成就感,真的不.............
  • 回答
    孩子学英语,特别是6到12岁这个阶段,很多家长都很关心。这中间横跨了启蒙、巩固和进阶,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重点和方法。如果6岁才开始接触英语,也完全没问题,找对路子,一样能学得很好。6到12岁孩子学英语的普遍规律与重点 68岁:启蒙与兴趣培养期 目标: 建立对英语的初步认知和好感,习惯.............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坐在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或深或浅的故事,有奔波的,有欢笑的,也有落寞的。我的心,又沉了下去。生孩子,真的好吗?我总觉得,我们是带着一点点自私的。我们渴望生命的延续,渴望家族的传承,渴望有人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渴望在晚年能有人倚靠。这份渴望,多么自.............
  • 回答
    这问题问得真有意思!想象一下,如果那些爱放鞭炮的老祖宗们知道他们的新年习俗竟然能召唤出传说中的年兽,估计也会有点哭笑不得吧。你这个问题很有画面感,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关于年的故事。你想啊,年兽是什么?它就好像一个巨型的、脾气不太好的野兽,对鞭炮声特别敏感,听到鞭炮声就吓跑了。但是,如果城市里大家都不.............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我们习惯于孩子给大人磕头,而大人却很少会给孩子磕头呢?其实,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咱们中国人传统里的想法,也跟咱们社会里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有关系。首先,咱们得从“磕头”这个行为本身说起。磕头,在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可不是一个随随便便的动作。它是一种非常郑重、非.............
  • 回答
    孩子,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棒!为什么“鸟”字要读 niǎo,不读别的,这背后可是有很长很长的故事呢。汉字的读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是慢慢演变过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定下来的。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汉字“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我们说汉字,一般都会想到它长什么样子(形),它有什么意思(义),.............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侦探小说里的谜团一样!年兽,听起来是个凶巴巴、力大无穷的家伙,让大家躲藏起来,对不对?那它怎么会被那么小小的鞭炮和红红的纸给吓跑了呢?这背后其实有几层原因,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知道,年兽啊,它虽然厉害,但厉害得有点“笨”,而且非常非常怕“声”和“色”。一、声.............
  • 回答
    孩子问“学校为什么不教怎么赚钱?”,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也反映了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从学校教育的本质、目的,到金钱和赚钱的复杂性,再到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一、 学校教育的本质与主要目的首先,我们要理解学校教育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学校承.............
  • 回答
    孩子问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帮助他理解我们文化中一些传统习俗的由来,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这不像直接告诉他“不吉利”那么简单,而是要引导他思考。这里提供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调整和补充:核心原则: 理解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肯定孩子提.............
  • 回答
    “妈妈/爸爸,我为什么要去幼儿园啊?不能在家玩吗?”宝贝,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呢!妈妈/爸爸很喜欢你这样。你想啊,我们平时在家,虽然也很开心,但有些事情是不是一个人做起来有点孤单,或者有些东西是不是一个人玩不够尽兴呀?幼儿园呢,就像一个专门为小朋友们准备的奇妙乐园,里面藏着好多好.............
  • 回答
    哇,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你想知道为什么小动物们冬天的时候会呼呼大睡,但是夏天就那么精神吗?这就像是给他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但夏天却不穿一样,很有意思吧?首先,我们要知道动物冬眠,主要是因为冬天对它们来说,太难了!你想想看,夏天的时候,大地绿油油的,花儿开得香喷喷,地上到处都是好吃的虫子、嫩嫩的草叶,还.............
  • 回答
    哇,你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就像玩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东西里面装着另一个,外面还有更大的一个。从铅笔盒装进书包,书包再装进更大的推车或者背包,我们好像总能找到一个更大的“家”来放东西。你想知道,那宇宙这个“家”外面,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古老,也问倒了很多聪明人的问题。你看我们现在住的地球,对不.............
  • 回答
    “妈妈,为什么我要过生日呀?生日有什么好玩的?”儿子一脸认真的样子,歪着小脑袋看着我,那双眼睛里充满了好奇。我摸了摸他的头,感觉一股暖流涌上来。是啊,生日,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节日,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个需要解释的“为什么”。“宝贝,你问这个问题可真棒!”我笑着说,“你瞧,就像咱们家里的植物,它会长.............
  • 回答
    这是一个特别棒的问题!孩子能想到门神,说明他平时观察得很仔细,也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这事儿呀,得好好跟他说道说道。咱们就从头说起,把他脑子里那些“门神一定能把年兽打跑”的画面给圆过来。你得先肯定他:“哇,你问到点子上了!你记住了门神,真厉害!门神确实是来保护咱们家的,那它们是怎么保护的呢?”然后,你.............
  • 回答
    嘿,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年味”啊,其实不是一种单一的味道,它呀,就像一幅画,是用很多很多味道调出来的,而且每一种味道都带着一种特别的心情和回忆。你想啊,过年最先来的,肯定是香喷喷的味道。你闻到空气里是不是有一股淡淡的肉香,还有炒菜的锅气?那是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碌,准备年夜饭的味道。你看,炖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棒了!你想知道植物是怎么跟我们打招呼,或者互相“聊天”的,是吗?不像我们人类有嘴巴、有手,植物的交流方式可就神奇多了,而且它们交流的“语言”是我们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你可以这样想象,植物其实是个大大的、沉默但充满智慧的生命体,它们用一套非常独特的方式在“说话”,而这些“话”藏在它们身体.............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你观察得很仔细,把我们常吃的几种瓜都想到了,还能联想到“北瓜”这个名字。你看,我们平时说的“冬瓜”、“西瓜”、“南瓜”,这些名字里其实藏着一些跟它们生长季节、特点有关的有趣信息。 冬瓜:你可能觉得它叫“冬瓜”是不是冬天吃的?其实不是哦,它虽然叫冬瓜,但大部分是在夏天成熟的,只是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