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上海,孩子被分到菜小是种什么体验?

回答
说实话,接到那个分配通知的那天,心里是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名校,也不是什么热门校,就是我们家附近那所,大家口中的“菜小”。

刚开始,是有点不甘心的。上海教育内卷大家都懂的,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进个“牛娃”的摇篮?朋友圈里晒娃的、谈论学区房的、组团报各种奥数的,感觉自己像个掉队的。特别是听说有些邻居的孩子进了什么实验学校,再看看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那“菜小”的标签就跟烙印一样,总觉得孩子起点就比别人低了一截。

不过,日子总得过,孩子总得送去上学。硬着头皮,开始接受这个现实。

初体验:跟想象的“菜”不太一样,但也不是“香”

第一天去学校,其实比我想象的要好。校园不算特别大,但干净整洁,绿化也还不错。老师们也都挺热情,特别是班主任,看起来是个很有耐心也很细致的老师。孩子的同学,也都是小区里的孩子,大家脸熟,感觉挺亲切的。

但“菜小”的痕迹还是有的。比如,教学楼可能稍微老旧一点,有些设施可能不如那些新建的学校那么高大上。课间操,可能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动作,就是最基本的广播体操。最明显的是,你很难听到那种“精英范儿”的讨论。家长群里,更多的是关于作业、考试,偶尔也会有家长提到“我家孩子在xx培训班学了这个”,但氛围不会那么剑拔弩张,更像是一种分享。

优点:反而成了“退卷”的出口

日子慢慢过,我发现,“菜小”也有“菜小”的好处。

压力没那么大: 这绝对是最大的优点!学校的节奏相对舒缓,作业量没有压得人喘不过气。老师也不会三天两头搞个考试排名,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对于一些学习能力相对慢一点,或者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我孩子以前在幼儿园,稍微有个什么“没达标”就会被催,来了小学,感觉他轻松了很多,学习的兴趣反而被激发出来了。
更注重孩子本身: 老师们好像对每个孩子都挺关照的,不是那种“重点培养”几个,而是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老师会主动找我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如今天有没有举手发言,有没有帮助同学,而不是只关注分数。这种被关注的感觉,让孩子觉得自己在学校是有价值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生产线上的“产品”。
人际关系简单: 孩子每天跟小区里的孩子们一起玩,放学后也能一起回家,这种邻里之间的关系,在现在这个社会挺难得的。家长之间也更容易建立一种互相帮助的氛围,不用担心孩子因为进了“好学校”而沾染上某些不好的攀比风气。我们小区有个阿姨,孩子也在我们这所学校,她家孩子数学不好,我们俩就会互相给建议,分享一些学习资料,挺温暖的。
发挥特长: 由于学校整体的“平均水平”没有那么高,反而是那些有特长、有兴趣的孩子更容易被发掘和鼓励。学校可能会组织一些小型的才艺展示,或者请家长来分享自己的经验。我的孩子喜欢画画,学校有个美术老师,特意留他下来多画了一会儿,还给了很多鼓励,这在一些“牛校”可能就很难得了。

挑战:确实存在,需要家长自己“补课”

当然,不能否认,“菜小”也确实有它现实的挑战。

教育资源相对有限: 这是最明显的一点。外教课、编程课、STEAM教育等等,这些在一些热门学校是标配,但在“菜小”可能就需要额外付费,或者干脆就没有。学校的硬件设施、图书馆藏书量,也可能不如那些资源雄厚的学校。
师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 毕竟是“菜小”,老师的流动性可能也会大一些,遇到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可能需要点运气。有些老师的教学方法可能比较传统,需要家长自己去引导孩子。
攀比心需要家长自己调节: 虽然学校的氛围不那么“卷”,但家长内心深处的攀比还是存在的。听到别人家的孩子参加了什么国际比赛,拿了什么奖,自己心里总会有一点点动摇。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自己强大内心,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被外界的声音干扰。
需要家长付出更多: 既然学校的“附加值”不高,那么很多东西就需要家长自己来弥补。比如,你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就得自己去找资源,报名兴趣班,或者自己在家教。这实际上是对家长精力和财力的一种考验。

我的心态调整:从“被迫接受”到“主动适应”

刚开始,我带着点“被安排”的心态,总觉得是在“将就”。但后来我意识到,学校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全部。我们无法选择学校,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成长。

与其纠结于“菜”与“不菜”,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本身。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在学校的快乐程度、学习的兴趣,以及他的品德和习惯的养成。我跟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然后根据学校的教学内容,在家进行一些补充和拓展。

比如,学校教了生字,我会在家带着他玩一些认字游戏;学校讲了某个历史故事,我会在家找相关的绘本给他看。我也会鼓励他参加学校的活动,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因为我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种锻炼和自信的建立。

总结来说,被分到“菜小”,体验就像是在一条不算宽阔但足够平坦的河流里游泳。 你看不到惊涛骇浪,也看不到壮丽的景色,但你可以安心地划水,享受过程。关键在于,你是选择在岸边抱怨水不够深,还是跳进水里,去感受水的温度,去探索岸边的风景。

上海的教育资源确实紧张,很多家长都在为学区房、名校焦头烂额。但如果孩子被分到了我们这样的“菜小”,我想说,这并不是世界末日。相反,它可能提供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兴趣,去建立更纯粹的人际关系。重要的是家长的引导和付出,用我们自己的“营养”去浇灌,也许也能长出意想不到的“果实”。

这几年下来,我发现我的孩子挺快乐的,学习也跟得上,品德也挺好。他没有被过度催促,也没有被过度的竞争压垮。看着他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放学回家能跟我分享学校里的趣事,这对我来说,就是最珍贵的“收获”。“菜小”而已,又怎样呢?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切,这还给我折叠了?那我假装正经回答一下:孩子进菜小读书,应该感到菜小的老师很伟大。他们接收着最差的生源,管着你们这些家长自己都搞不定的熊孩子,但是要求的考分标准却并不低。


菜小也是正儿八经的的公办小学,菜小的老师们也是教育局正规招聘进来的师资。

这个题主身为来沪的外地人,然后自己却从内心看不起外地人子女就读的菜小。在这上海究竟是谁在歧视外地人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接到那个分配通知的那天,心里是五味杂陈。不是什么名校,也不是什么热门校,就是我们家附近那所,大家口中的“菜小”。刚开始,是有点不甘心的。上海教育内卷大家都懂的,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家孩子能进个“牛娃”的摇篮?朋友圈里晒娃的、谈论学区房的、组团报各种奥数的,感觉自己像个掉队的。特别是听说有些邻居的.............
  • 回答
    北京地铁上孩子哺乳被拍、被曝光、被抨击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它不是个孤立事件,而是折射出咱们社会在很多观念上的碰撞和不成熟。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件事,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平时说话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件事最早是怎么火起来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乘客,可能觉得不合适,拍了照片发到了微博上,.............
  • 回答
    凌晨两点还在写作业,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疼。孩子上中学,学业压力本就大,晚上还要被罚抄五百遍,天都快亮了人还在埋头苦写,这种情景,用“教育暴力”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首先,时间点就够吓人了。凌晨两点,对一个正在长身体、学习关键期的孩子来说,是绝对的休息时间。成人熬夜一宿可能都觉.............
  • 回答
    真是倒霉透了!地铁上被一岁多的孩子尿一身,这种感觉太让人崩溃了。别急,先深呼吸,我跟你讲讲我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希望能帮到你。首先,评估一下你身上被尿到的程度和位置。 情况一:只是沾到一点点,或者集中在局部。 比如袖子、裤腿的某个地方。 情况二:全身都有点湿,甚至衣服比较厚重,吸水性强。然.............
  • 回答
    听到老师这样说,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也很担心,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一切都好,得到老师的肯定。首先,别太自责。一年级孩子才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和逻辑比.............
  • 回答
    孩子三年级就进了省队,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孩子在游泳方面非常有天赋和潜力!至于以后能不能走体育这条路,以及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孩子以后能否走体育这条路?答案是:很有可能,但需要系统规划和持续努力。三年级就进省队,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通常来说,这个年龄段进入省队,意味着孩.............
  • 回答
    当孩子们踏上求学之路,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讨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其实,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如同两块基石,共同支撑起孩子成长的殿堂。家庭,是孩子最初的世界,也是塑造他们价值观和品格的摇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比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来得生动。孩子观察父母如何处.............
  • 回答
    这观点挺有意思的,也触碰到不少家庭的现实。关于“婚姻问题上,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战争,赢的永远是孩子,父母只有妥协”,我倒不是完全赞同,但确实能看到其中的道理。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为啥会说“孩子赢,父母妥协”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我个人觉得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1. 情感上的“绑架”.............
  • 回答
    关于父母在饭局上是否应该“维护”孩子,这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问题。毕竟,“维护”这个词本身就有很多层意思,而且饭局的场合也千差万别。咱们就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该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想清楚,“维护”到底指的是啥。如果说的是,当孩子犯了错,或者说了不合适的话,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护着,甚至去责怪.............
  • 回答
    “狼爸”的逻辑:教育的极端化与人性的疏离关于《中国“狼爸”: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不需要朋友》这篇报道,我个人的看法是,它揭示了一种在中国教育环境中愈发普遍的极端化倾向,并且这种倾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往往以牺牲孩子更深层次的人性发展为代价。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狼爸”这个标签所代表的核心观点:“孩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让家长们困惑的问题。明明在家里,孩子对着绘本如鱼得水,指着图画能滔滔不绝讲上老半天,可一到了学校,面对那些只有文字的课本,就好像突然“失灵”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我们一点点来拆解一下。首先,绘本阅读和独立识字阅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门槛。想象一下,绘本就像一个精心包装的礼物盒,外.............
  • 回答
    80后父母,这个群体,他们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代人,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同时也背负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当他们为人父母,成为“80后父母”时,一种近乎本能的、甚至是有些极致的付出,让他们赚的钱,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孩子身上,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观念的变迁,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你很有经济头脑和进取心。在初三这个阶段,想要在课余时间挣到1万5到2万,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智慧,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适合你的能力、时间和兴趣的项目,并认真执行。以下是一些比较有希望的途径,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解,并分析其中的关键点:核心原则: 技能变现: 你的任何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家庭关系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核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经济不平等,这在大多数家庭中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孩子是否有权利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平等和尊重,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得明白“权利”这个词的含义。在亲子关系里,我们谈论的“权利”并非法律上的权利,更.............
  • 回答
    一位父亲,我们姑且称他为“虎爸”,对尚在上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施加着令人咋舌的教育压力。他坚信超前教育的力量,要求孩子们在稚嫩的年纪便涉猎高等数学和晦涩的文言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超前教育有时伴随着粗暴的手段——殴打。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场童年乃至人生潜在的危机。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
  • 回答
    哎呀,说到祝融号登陆火星,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个红彤彤的星球,然后就像小时候在自家院子里一样,开始琢磨能在那里种点啥。火星上的“新绿”:我想种点什么?说实话,真要在火星上种点啥,我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而是那种最朴实、最顽强的小生命。 第一梯队:根系的生命力——土豆和红薯! .............
  • 回答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乍一听非常有道理,仿佛是一句振聋发聩的警示,提醒着家长们要未雨绸缪,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然而,深入剖析这句话,我们会发现它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心理、教育理念以及潜在的弊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道理何在?这句话之所以能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契合了许多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心的。你听到有人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什么这样简单粗暴的论断,其实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穷”这个字,它不仅仅是钱少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限制。 资源匮乏是第一道门槛。 想象一下,一个家庭.............
  • 回答
    您好!孩子从国际幼儿园转到公立小学,关于国际幼儿园受到的教育是否有意义,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我非常理解您会有这样的疑问,毕竟两种教育模式差异很大,很容易让人思考其中的价值所在。答案是:有!而且意义重大,只是表现形式可能和您预期的不太一样。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国际幼.............
  • 回答
    生孩子,这个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体验,确实会在女性的外形上留下一些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变化并非全然是负面的,很多时候它们是母性光辉的一部分,是经历孕育和分娩后,身体自然而然的蝶变。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就当是姐妹俩聊聊体己话,绝对没有那种生硬的AI腔调。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腹部。怀孕期间,子宫会像吹气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