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7岁的孩子教高数。
说明这个孩子的数学基础已经能够学高数了。
这是什么概念?
孩子幼儿园应该已经学会了小学数学的中学数学的知识。
否则你没法教高数。
虽然这个结果是学到深夜和辱骂孩子甚至动手得来的。
也太离谱了。
能学到这个程度的孩子,不是靠打能打出来的,学习天赋应该不错,正常学习也应该很强。
这个博士爹肯定是尝试几年,有成果才能坚持,怎么打都不会的孩子,打也没用。
所以这个爹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打骂教学方法有效。
妻子反对,外部介入下,还坚决执行。
说实话,这个过分了。
孩子学的再早,要正常成长还是得走正规教育。
提前学,12岁能高考考上985,2111。真去上大学。心理生理差异,也会让孩子不舒服。
孩子有天赋,适当教育,让孩子在同龄人中学习成绩有碾压优势。上学期间一直有好学生的优待就够了。
没必要超前太多,更不用为了超前去打骂孩子。
先抛开这个爸爸的博士身份不讲,就说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既然有勇气给不到8岁的小孩讲高数,那就要有勇气接受孩子根本就听不懂。
这是虎不虎爸的问题吗?这是犯法。教孩子学什么还在其次,重点是这个爸爸教的方式:逼迫、不让孩子睡觉、言语上羞辱责骂,甚至还殴打?!家庭教育是法外之地,高学历的法盲也是法盲。
很难想象这位妈妈到底多绝望。
但凡有沟通的余地,或者是这位爸爸能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荒诞,都不至于去申请“人身保护令”。
若不是被逼无奈,谁又想跟家人对簿公堂?
案情中有两个细节让人担心:
1、这个爸爸在已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仍不觉得自己有错,甚至认为民警、妇联、学校老师是在插手他的家务事。
正因如此妈妈才迫不得已申请了“人身安全保护令”。
知识点补充: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行。
其中第五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2、报道中提到,这对夫妻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两个孩子,一个5岁,跟朵朵一边大,一个7岁,刚刚上小学。
他们在承受自己心理和身体上受到的伤害;
他们要面对一个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有问题的父亲;
他们还得应对父母关系恶化;
而且不知道舆论发酵后,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会不会承受压力。
这处境属实艰难,可他们又做错什么了呢?
希望能有专业人士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否则很可能又是一例“我用一生治愈不幸童年”的悲剧。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不止一次说过:
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就像一个人经过了艰苦的学习,最终成为一名脑科医生一样,父母也要经过这样的学习。
显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合格,而且我不觉得“没经验”是个有说服力的借口。
因为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实践出真知”,还有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认知。
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只是看家长是否愿意学习。
态度决定一切。
那些近乎病态在追求“望子成龙”的家长,说到底还是没有把孩子当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错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
进而想调整、规划、设计他们……
稍有对自己意志的偏离便气急败坏,郁闷焦虑,并以爱之名进行绑架。
说来很有趣,中国是个很讲“中庸之道”的国家,自古也有“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的道理。
但一碰到教育问题,总爱困于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要么“动辄打骂”。
正是基于这样的家庭教育痛点,《正面管教》自2009年出版后,这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中间路线”被无数中国家长认可,并开始正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家阿德勒以及其追随者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
正面管教育儿法主张的态度是和善与坚定并行。
这无疑给焦虑迷茫的父母建立了一个行为坐标。
横轴是和善,即平等友好地相处,跟孩子温柔地讲话;
纵轴是坚定,即明确态度,坚持立场,不会任由孩子为所欲为;
而两者的共同前提是互相尊重。
我们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除此之外,我们完全平等。
如果我们打内心里尊重孩子,便不会对他们大吼大叫,口不择言说出羞辱他们的话,也不会视他们为无能的弱者,铺平道路,剥夺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机会。
还是那句话:
“真正的爱是尊重的,是无条件的,不评判的,不伤害的,是鼓励的,是支持的。如果有人说爱我,却没有以上这些元素,我不稀罕。”
——简·尼尔森
我自己也是正面管教的实践者。
也正因为我的这一坚持,才能培养出朵朵这样性格开朗、有安全感、善于社交的孩子。
我当然也希望她未来可以有出息,我想那位“博士虎爸”跟我有一样的初心。但是他的方法只是解释了四个字:适得其反。
孩子除了受到了心理上的伤害,还可能从此讨厌数学和文言文,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而我知道,只有正面的管教,才有正向的结果。
所以我先做到律己,不打、不骂、不吼孩子,遇到事情先安抚情绪,再处理问题。
同时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以兴趣和天赋为基础,鼓励式教育,让她爱上学习,并且不过度超前学习。
这样,不管孩子以后是否有所成就,起码她都是一个热爱学习,且人格健全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提醒我们:
在曾经独裁社会里,统治者是主宰,有权力让人屈服。
但在人人具有平等意识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别人。所以,丈夫失去了对妻子的统治权,父母也失去了对孩子的统治权。
这一社会剧变从20世纪中期已经发生。
如今到了21世纪,我们都该学着做开明的父母,尊重孩子,爱孩子。
正面管教的核心,其实就是鼓励。
作为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
但她并不是因为擅长做母亲才生养了7个孩子,她在养育大儿子的时候,也曾经是个控制狂,幸运的是她遇到了阿德勒的理论,并修正了自己的亲子关系。
还成为了著名的教育学家。
2017年她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曾总结道:
惩罚很简单,快速有效,但要以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作为代价。
鼓励很难,需要学习,需要耐心,需要爱。
有研究表明,鼓励可以改变大脑的化学物质和大脑的行为。
当你对孩子说话不尊重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就会有一些紧张颤抖。传递到大脑的信号是放弃。
当我们尊重地对孩子说的时候,传递的是关于能力的邀请,非常具有鼓励性的,也能够赢得孩子的合作。
而作为父母,我要的是赢得孩子的尊重与爱,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并建立良好健康的的亲子关系。
而不是赢了孩子,用她作为牺牲品证明我是对的,或是利用她去完成我的什么心愿,拉扯之中同时“毁掉”我们两个人。
正面管教的理论并不深奥,而且作者在书中已经把科学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了行之有效的若干工具。
难的是我们作为家长还愿意学习,并积极实践,否则纸上谈兵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大家有什么关于正面管教的问题,欢迎跟我一起探讨。
最后附上书评人谵小语总结的《正面管教》4个tips:
1、我们跟孩子相处时应该既不惩罚又不娇纵正确的态度是和善与坚定并行,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
2、娇纵不是尊重,因为娇纵的潜台词是你觉得孩子是弱者,你应该无条件施予,他可以为所欲为,你剥夺了他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机会。
3、惩罚只能产生短期效果,从长远角度看它会在孩子心中埋下四颗种子: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4、行为不当的孩子都是信心不足的孩子,他们犯下的错误都是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结果。此时大人最应该做的就是鼓励。
这样无疑会教育出特别优秀的孩子,小学绘画书法弹琴,英语提前教育,中学一路学霸,成绩优异,演讲主持样样精,考好大学,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学位,工作人人羡慕,会来事儿,步步高升,不到40,副县级,要钱有钱,要情人一堆,孩子不光家里生,外面也有,光宗耀祖,好不风光,然后,不到50,进监狱。
其实进不进监狱,都很难是个有灵魂有人格有爱心的人,因为多少年的教育,什么都学了,什么都教了,就是没有教个人样儿。不然为什么那么多号称大学毕业的妇女整天甘愿陪着领导,不然那么多高高在上的人整天茅台五粮液不要脸吗?不然那么多人有权有势什么都做就是不做人事。
但凡逼迫孩子的,无非是自己欲望太多,恐慌不已,焦虑不安,生怕自己那点目的达不到,内心的欲念无法满足,借着爱孩子的名义逼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
体制内的人最容易恐慌,他们的意识里,人生只有一条路且是唯一正确的路,那就是上好大学分好工作升官发财。还有一层隐隐的攀比心理,内心幽暗,兽性发作的心态。
不要拿内卷说事儿,这个词两年前你还不知道。不要拿环境说事儿,家庭是第一环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