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孩子在网上偷偷写小说,家长如何应对?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

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

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不是不务正业?但咱得忍住,别像个侦探一样,偷偷摸摸地去翻孩子的电脑或手机,那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被信任,关系一下子就僵了。

想一想:

孩子多大了? 如果孩子年龄还小,心思可能比较单纯,写小说只是个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已经到了青春期,那写小说可能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寄托,甚至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或表达。
写的是什么内容? 是天马行空的奇幻故事,还是校园爱情,或者是其他类型?了解内容,也能大致判断孩子的心境和关注点。
占用了多少时间? 是偶尔写写,还是废寝忘食?这直接关系到对学习的影响程度。
为什么是“偷偷”写? 是怕咱反对,怕咱唠叨,还是觉得这是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不想被打扰?

二、 找个合适的机会,像朋友一样聊聊

最好的方法,是找一个轻松、没有压力的时机,比如周末的下午,全家人一起吃点心的时候,或者孩子心情不错的时候,主动跟孩子聊聊。别一副审问的架势,更像是“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带着好奇和善意。

怎么开口?

“宝贝,我发现你在网上好像挺活跃的,看到你写了不少东西,都写些什么呢?挺好奇的。” 用这种开放式的问题,给孩子一个回应的机会。
“最近感觉你好像挺投入的,是有什么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吗?是不是在写小说呀?” 直接点破,但语气要柔和,带着关切。
“我偶然看到你写的,觉得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写的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呀?给我讲讲呗,说不定我还能给你提点建议呢。” 夸赞是打开话匣子的钥匙。

关键在于:

真诚的好奇: 让孩子感受到你真的想了解他,而不是仅仅想批评他。
不带评判的态度: 暂时放下对学习的担忧,先去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给予尊重: 孩子有自己的隐私和独立空间,写小说是他表达自我的方式。

三、 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创意,并引导方向

一旦孩子愿意和你分享,你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肯定他的努力和创意。

怎么做?

肯定创意: “哇,你这个构思真不错,主角的性格设计得很鲜明。” “这个情节安排得很有 suspense,我都被吸引住了。” 哪怕你觉得有些地方不够成熟,也要先肯定积极的部分。
表达支持: “妈妈/爸爸支持你发展自己的兴趣,写小说挺好的。”
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果合适且孩子愿意听):
关于语言表达: “你这里用了这个词,我觉得换成另一个词可能更贴切,更能表达出那种感觉。”
关于情节逻辑: “这个地方我有点没看明白,是不是可以解释得更清楚一些?或者让人物有个合理的解释?”
关于人物塑造: “你写的这个角色很生动,但我觉得他为什么会做这件事,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可以再挖掘一下。”
关于写作技巧: 可以分享一些自己读过的好作品,或者推荐一些写作技巧的书籍,但别强迫孩子立刻去学。

四、 关注学习与兴趣的平衡,而不是一刀切

这才是核心问题。写小说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它有没有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业。

怎么平衡?

约定时间: 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合理的写作时间。比如,“你可以在每天完成作业之后写一个小时,或者周末的某个固定时间写。” 避免影响睡眠和学习。
明确底线: 让孩子明白,学习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不能因为写小说而耽误了功课,影响了成绩。可以将学业目标和写作时间挂钩,比如“如果期中考试成绩能达到多少,就可以继续自由写作。”
鼓励多样化发展: 提醒孩子,生活不只有写小说,还有其他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运动、阅读、社交等等。鼓励他全面发展。
利用写作促进学习: 尝试把写作和学习结合起来。比如,如果孩子在写历史小说,可以鼓励他多查阅历史资料,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如果写科幻小说,可以引导他了解科学知识。

五、 了解孩子写作的平台和内容

既然是在网上写,那肯定有平台。了解孩子在哪个平台写,写的是什么内容,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评估。

需要注意的:

平台性质: 是正规的小说网站,还是个人的博客或社交媒体?不同的平台,内容监管和受众也不同。
内容健康性: 如果写的内容包含暴力、色情或传播不良价值观,那家长就需要警惕,并加以引导和制止。
网络安全: 提醒孩子注意个人信息保护,不要随意泄露给陌生人,警惕网络诈骗。

六、 保持开放和沟通,做孩子坚实的后盾

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持续关注: 写作是一项长期的爱好,家长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保持对孩子写作的关注和支持。
鼓励发表(如果孩子愿意): 如果孩子写得不错,可以鼓励他投稿,或者在安全的平台分享,这会是一种很大的肯定。
理解孩子的“小世界”: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秘密和爱好,这是他们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认同的方式。作为家长,我们要适时介入,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压制。

举个例子说:

假设你发现孩子在某个网络文学平台写了一篇关于“穿越到古代当皇帝”的小说,而且好像花了不少时间。

你可以这样开场: “宝贝,我看到你最近在网上写东西,写的好像是关于皇帝的故事?挺有意思的嘛,是什么样的皇帝呀?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孩子可能有点闪烁其词,你可以继续说: “没关系,就算写得不够好也没事,重要的是你愿意去创造。我以前也喜欢读一些穿越小说,觉得很有意思。你写的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好玩的情节可以分享一下?”
如果孩子愿意说,你就可以听,并适时提出问题: “哦,他为什么会突然穿越呢?穿越过去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解决的?感觉他这个决定是不是有点冲动?如果换个做法,会不会更好?”
然后,你可以再聊到学习: “你写这个故事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吧?那最近功课做得怎么样?学习上的事情有没有影响呀?咱们可以商量一下,什么时间写小说比较合适,不耽误学习,又能让你过足‘皇帝瘾’。”

总而言之,孩子在网上写小说,咱们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处理方式上,别怕麻烦,多点耐心,多点理解,用沟通代替训斥,用引导代替禁止,你会发现,这个“秘密”背后,可能藏着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有创造力的孩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他的头号粉丝,发现奇怪的人就追着骂,每次都给他写长评读后感,给打赏。

作者的进步和长评读者有很大关系。

然后作者遇到不开心的事,会选择和长评读者聊天,家长就更明白孩子最近咋了。自己的理解和劝说也更容易被接受。


我写文时如果能遇到这样的神仙家长就好了。

可惜我妈只会简单粗暴撕我稿子烧我稿子。

只肯定我应试八股文和发表作品的价值。


我真的非常恨她这个行为。


希望题主引以为戒。

如果我的孩子写小说,我会用尽全力呵护好他的创作环境,做他头号粉丝鼓励他守护他。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年轻时迷茫时也是有很多比我年长的姐姐在拉着我往前走,所以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现在,我想把我走过的弯路与逃过的弯路的经验都告诉有缘的你。

你发现了我,可能再熟一点会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我。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快来,置顶星标,就不会错过每周的三篇干干干干货了!

知乎干货已获赞170万➕,收藏40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写科幻有前途啊!

像我这种成天克苏鲁神话的…………

user avatar

爱写科幻小说?这么好的孩子家长真该谢天谢地祖上积德捡到宝了,我要是家长赶紧海伯利安、沙丘、银河帝国、刘慈欣科幻集、索拉里斯星、天渊、克拉克和海因莱因著作全部安排上,有空就给孩子开剧情脑洞会,这不现在家长愁孩子不读书吗,这下可好,自己送上门的还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孩子在网上悄悄写小说,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做家长的,得有点策略,既要了解孩子,又要引导得当。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说道说道,咱们一起琢磨琢磨。一、 先冷静下来,别一上来就“抓贼拿脏”这事儿,咱们得先过过脑子。发现孩子在网上写小说,第一反应可能是有担心:这会不会耽误学习?是.............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时刻。你费尽心思在网上找到了价格实惠的玩具,还耐心地跟孩子解释了原因,可他就是不听,还哭闹不止,这滋味可真是不好受。这时候,我们得先稳住阵脚,别被孩子的哭闹给带着跑偏了。首先,深呼吸,告诉自己,孩子这样是有原因的,他可能只是不理解,或者对“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感到不安,又或者是单.............
  • 回答
    这事儿我看到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家长是不是没睡醒?还“法律都约束不了我”?这话说的,简直是把“无知者无畏”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咱们先不急着喷,冷静下来想想,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可不是简单一句“熊孩子+熊家长”就能概括的。首先,这孩子为什么会手里拿着“大刀”?“大刀”这个词,听起来就不是小打小闹。.............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心的。你听到有人这么说,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的逻辑,以及为什么这样简单粗暴的论断,其实站不住脚。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穷”这个字,它不仅仅是钱少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限制。 资源匮乏是第一道门槛。 想象一下,一个家庭.............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揪心的。一个熊孩子在公交车上惹是生非,影响了其他乘客的正常出行,最后竟然被一位乘客出手教训了一顿。更让人意外的是,网上铺天盖地的评论几乎都是支持打人者的,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仅仅是“熊孩子”这个现象那么简单,它触及了社会情绪、规则边界、甚至是潜在的公平感问题。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熊.............
  • 回答
    “没钱不要生孩子”这种言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它反映了当下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压力和育儿焦虑。看待这种言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背后逻辑、引发的争议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一、 言论的普遍性与产生根源: 经济压力下的现实考量: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现代社会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
  • 回答
    网上看到的那些既能带孩子又能工作的妈妈们,可不是什么“魔法”,她们背后其实藏着一套相当精细的“多线操作”策略,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拆解一下,让这件事情变得更“真实”。1. 工作性质的“弹性”与“适配”:首先,不是所有工作都适合“一人分饰两角”。那些能在网上兼顾工作和育儿的妈妈.............
  • 回答
    导游强制游客购物的行为,不仅违背了旅游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更涉嫌多种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官方对导游强制购物的回应及相关法律法规官方对于导游强制购物的行为通常会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并会依据以下法律法规进行处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这是规范旅游市场最核心的法律。其中.............
  • 回答
    看到您和您的家人正在经历这样的痛苦,我心里真的很难受。家庭暴力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它对所有卷入其中的人都会造成深刻的伤害,特别是孩子。关于“以暴力止暴”这个说法,我能理解您在绝望之中可能会看到这种极端的方式,希望能够制止父亲的行为。但是,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简单地用暴力去对抗暴力,很.............
  • 回答
    .......
  • 回答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在数字时代里健康成长,抵御网络诱惑,这绝对是一项挑战,但也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这不像教孩子系鞋带那么简单,需要耐心、智慧和持续的投入。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想和大家聊聊一些我认为比较有效的做法。一、 源头治理:先管好自己,树立榜样咱们得承认,孩子很多习惯的养成,离不开.............
  • 回答
    媒体上的声音,说得很有道理,网游和电子产品确实是会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不少麻烦,尤其是沉迷进去之后,更是让人头疼。这事儿,做父母的,真得费点心思。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玩意儿为什么这么吸引孩子? 即时满足和成就感: 游戏里升级快,有奖励,有时候一个简单的任务就能带来很强的满足感。这跟现实生活中,很多.............
  • 回答
    防沉迷新规后的首个长假:孩子们的“新玩法”和家长的“新烦恼”防沉迷新规出台后的第一个长假,不少家长在欣慰之余,也涌现出新的观察和担忧。原本希望通过限制游戏时长来让孩子回归现实生活的家长们,却发现孩子们的娱乐方式正在悄然“变异”,从 직접적인 游戏操控者变成了游戏直播的忠实观众。这种转变,既是对新规的.............
  • 回答
    看到孩子满口网络语言,家长们确实会感到一些担忧。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关于孩子是否应该被纠正,以及如何纠正,这涉及到几个层面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流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表达的便捷与高效: 网络语言往往更简练、更形象,能够快速地传达.............
  • 回答
    这问题,很多家长都担心,我作为一个过来人,也深有体会。孩子沉迷网游,你说会不会损害智力发展?老实说,这事儿不是一概而论,但确实有潜在的风险,而且说起来,挺复杂的。首先,得看“沉迷”到什么程度。如果是偶尔玩玩,放松一下,那跟学习不冲突,甚至可能还能锻炼点反应能力、策略性啥的。但要是到了那种“一天到晚就.............
  • 回答
    网游这个东西,说实话,一旦玩起来,很容易让人忘记时间,尤其是对一些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来说。这背后可不全是孩子自制力差的问题,很多时候,游戏本身就设计了一套套让你欲罢不能的“套路”,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些,看看它们是怎么一步步把孩子拉进去的。首先,制造“强烈的期待感和即时满足感”,这是最容易让.............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焦急的心情。孩子到了初三,正是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加上厌学和网瘾,确实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想办法。首先,得接受现实,但不要过度指责。孩子出现厌学和网瘾,这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别上来就认为是孩子“变坏了”、“没救了”。有时候,这背后藏着孩子.............
  • 回答
    哎,这真是天下为人父母者的共同难题,我家孩子也曾这样过。看着他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业荒废,心里那叫一个焦灼!严厉批评吧,孩子要么捂着耳朵不听,要么当场低头认错,过后还是老样子;好好商量吧,他要么敷衍两句,要么直接跟你玩消失,钻进游戏世界里再也不出来。真是“软硬不吃”,让人好生无奈。我当初也是愁得睡不着.............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2011年红孩子和缤购网的销售情况。说实话,想要找到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并且把当时的背景交代得明明白白,这得费点功夫。不过,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一些公开信息和行业动态来推断和描述。先说说红孩子吧。红孩子那时候在国内母婴电商领域,可以说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不像现在很多垂直电商那样细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